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立英  邹红菲 《中国鸟类》2012,3(3):147-164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在全球范围受胁物种,数量是除美洲鹤(G.americana)外最少的鹤。尽管丹顶鹤一直受到鸟类学家、自然保护工作者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无论是从其种群动态,还是繁殖地和越冬地的栖息地状况来看,丹顶鹤的大陆种群都面临严峻的威胁。栖息地丧失和栖息环境恶化是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其整个分布区内——繁殖地、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天然栖息地大量丧失,迫使丹顶鹤进入农田觅食。因此而导致这些鹤类更容易受到人类的伤害,如中毒或因损坏庄稼而与农民发生冲突。回顾30年的科学研究成果,利用东部迁徙通道的东部种群相对稳定或略有升高;而利用西部迁徙通道的西部种群数量下降。西部越冬种群的数量从多于1100只,到少于500只。这期间不仅仅是种群数量下降至不足原来的一半,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以每年冬天50–150只的惊人速度下降。目前,西部种群的越冬区域仅为上世纪80年代的8%。因此,亟待采取行动对丹顶鹤栖息地进行严格保护,加强执法力度和加大对民众的环境教育,以遏制这一物种数量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全球范围内15种鹤类的种群动态趋势及受胁状况,并对鹤类的优先保护行动作了总体评价。全球五大洲均有鹤类生存,其中东亚种类最多(9种),其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6种)。IUCN红色名录中11种鹤类为受胁而濒临灭绝物种,其中1种为极危物种(CR),3种为濒危物种(EN),7种为易危物种(VU)。在目前无危的4个鹤类中,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和澳洲鹤(Grus rubicunda)种群现状不是十分明确;但在某些地区,这两种的种群数量也在不断下降。沙丘鹤(Grus canadensis)和灰鹤(Grus grus)的数量最为丰富,种群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部分原因是它们能够灵活选择觅食地,并利用农田中废弃谷物作为食物来源。本文更为详细地总结了灰冠鹤(Balearica regulorum)、蓝蓑羽鹤(Anthropoides paradise)、黑颈鹤(G.nigricollis)、丹顶鹤(G.japonensis)、沙丘鹤及白鹤(G.leucogeranus)的现状,以说明鹤类家族内种群多样性的变化以及受胁情况。列出了鹤类面临的主要威胁,对各种鹤的威胁进行了逐一评价,并对鹤类家族所受的各种威胁计分。5种主要威胁中的4种均对鹤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影响,而另外一种则来自于人类活动的直接干扰。特别讨论了4种主要的威胁,即:水坝及河流改道、农业开发、鹤类贸易、气候变化。对鹤类的保护措施应切实具备科学依据,减少对鹤类的直接威胁,保护或修复栖息地环境,增强决策者及群众关于保护鹤类及湿地的意识。对受胁极其严重的鹤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综合理解鹤类的需求及其所栖息的生态系统,并与农业、水资源管理及能源发展的决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芦苇种群生产与分配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江平原芦苇湿地在5~10月的生长季节中,种群不同构件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叶鞘和叶的生物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7月;而茎秆生物量和芦苇种群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值则出现在8月;地下部根状茎的生物量变化与上述截然相反,最大值出现在生长季节始、末期,7月生物量最小;不定根生物量在8月达到最大值;同化器官和非同化器官生物量的比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相关分析表明,芦苇种群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2011-2012年冬季中国鄱阳湖越冬鹤类的数量和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中国和东亚十分重要的鹤类越冬地。我们于2011/2012冬季对在鄱阳湖越冬的鹤类进行了两次调查,分别为2011年12月18–19日和2012年2月18–19日。本次调查覆盖了整个鄱阳湖区以及邻近的赛城湖和赤湖,共计调查了85个子湖泊,记录了4种鹤类。12月份的调查计数了4577只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主要在蚌湖、沙湖和大湖池)、302只白头鹤(G.monachus)、885只白枕鹤(G.vipio)和8408只灰鹤(G.grus)(主要在鄱阳湖区中部)。2月份的调查计数了3335只白鹤(主要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110只白头鹤(主要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283只白枕鹤(86%在蚌湖)和2205只灰鹤(主要在都昌和南矶山一带)。12月份计数的白鹤数量比2月份高1000多只。由于调查期间白鹤的大中群体都集中在相邻的子湖泊,因此很难排除重复计数;在1996–2009期间多年统计的白鹤平均数量是3019只(最低为1996年的2345只,最高为2002年的4004只),因此我们估计鄱阳湖的白鹤越冬种群大约为3800–4000只。对于白鹤全球种群数量的估测有待于更多的调查和监测。我们的调查同时也显示白枕鹤种群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和灰鹤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封闭性和开放性沼泽湿地土壤全磷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吉林省通榆县付老文泡和二百方子湿地为对象,对比研究了封闭性和开放性湿地土壤全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付老文泡湿地0~100cm深度的土壤全磷含量范围为48.77~377.19mg/kg,二百方子为45.65~574.17mg/kg,随季节变化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即12月-次年5月土壤全磷含量较高,5-7月逐渐下降,在7和8月出现最低值,9和10月含量较低且变化不大,10-12月含量又逐渐回升。土壤全磷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深层含量较低且差异不大;2类湿地土壤全磷含量均未达到生态毒性效应水平。植物地上部分全磷量与土壤全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付老文泡湿地植被生长受氮磷协同限制,而二百方子湿地植被主要受氮含量限制。2类湿地土壤全磷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及粘粒显著正相关,与土壤C/N无显著相关关系;但pH值仅与二百方子湿地土壤全磷显著负相关,与付老文泡湿地土壤全磷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繁育中心丹顶鹤、白枕鹤、灰鹤、白头鹤等7对种鹤自2005~2010年6年的饲养、繁殖情况进行总结、对比,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显示,饲料的营养水平对鹤类的繁殖有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寒湿地退化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尕海湿地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4种不同退化程度0~40 cm土层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退化与土层中土壤氮转化酶(蛋白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沼泽草甸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含水量、全氮、铵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降低,土壤温度与硝态氮含量却显著增加。2)随退化程度加剧,各土层土壤脲酶活性增加、蛋白酶活性降低,且仅在20~4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在0~2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3)各退化程度中,土壤脲酶、蛋白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仅在HD显著下降。4)退化程度和土层对4种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且对土壤硝酸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存在显著交互作用。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变化的贡献率高达67.1%,其是驱动尕海沼泽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中的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讲述我园一对种丹顶鹤因展出需要,2004年末从鹤园散养环境移至单间笼舍饲养,从两处的繁殖情况比较来看,排除其他因素,环境因素对丹顶鹤的繁殖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获得了南极半岛3个南极鸬鹚(Phalacrocorax bransfieldensis)群落在1997/98年繁殖期的食物组成、取食投入及繁殖成功率的相关资料。鱼类是这3个鸬鹚群落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八足类及腹足类动物。3个群落的鸬鹚所捕食的鱼类大小有显著差异,在Py Point处的最小,这主要是因为在该处获得的小体型的鱼类样本数目最多。Py Point处的鸬鹚取食路径最长,日均取食时间最多。Py Point处的雏鸟存活率最低,尽管在调查初期这3个群落的平均窝雏数几近相同。该处鸬鹚的取食投入最多但繁殖成功率却最低,可能与群落之间捕食的鱼类差异有关。南设得兰岛附近靠近海岸的鱼类种群数量不断下降,或许能解释为何在该列岛繁殖的鸬鹚群数目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0.
余磊朝  郭雪莲  王山峰  刘双圆  王雪 《草业科学》2016,33(12):2418-2424
选取青藏高原东南缘碧塔海湿地内的典型泥炭沼泽地为研究区,研究了牦牛放牧干扰对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放牧对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有显著影响。牦牛放牧干扰下,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通量表现为粪斑粪斑+践踏对照践踏(P0.05)。试验期间,粪斑、粪斑+践踏、对照和践踏的CO_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4.38、9.48、4.71和2.60μmol·(m~2·s)~(-1)。对照的CO_2排放通量与10cm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粪斑、践踏、粪斑+践踏的CO_2排放通量均与10cm土壤温度无相关关系(P0.05)。牦牛放牧过程中,粪便输入促进了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践踏抑制了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放牧干扰减弱了土壤温度对CO_2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草地类型及其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江平原主要野生饲用植物为小叶章,草地类型为灌草丛、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天然草地的主要特点为草地地势低洼,地表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草地利用率较低。放牧与刈割相结合是天然草地利用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引种11个苜蓿品种,对其越冬率、生长速度、抗逆性、分枝数、茎叶比、产草量等方面进行四年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龙牧801、龙牧803、公农1号和草原2号苜蓿优于其他品种,可在三江平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至2008年,在白鹤GEF项目的支持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于每年5月在东北松嫩平原的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黑龙江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的向海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繁殖水鸟的地面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各个保护区繁殖水鸟的分布和种群动态。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本调查活动的重要目标物种。通过5年的调查,了解到松嫩平原的扎龙保护区是目前丹顶鹤最为重要的繁殖地,逾90%的繁殖丹顶鹤种群分布在扎龙保护区,但种群数量变动较大,变动幅度介于112–275只之间。良好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境是丹顶鹤的繁殖种群保持稳定和增长的首要条件。通过给湿地供水可以缓解丹顶鹤繁殖栖息地的快速退化,但科学合理的供水机制是保证丹顶鹤繁殖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种群生物量结构动态与生长速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的生物量结构动态及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小叶章地上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呈单峰型变化且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差15 d左右,地上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典型草甸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小叶章,但地下生物量则表现为典型草甸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小叶章;二者地上生物量的组成结构不尽相同,各器官对地上生物量的平均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2种小叶章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和季节动态,但差异很大;二者各器官生物量生长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但不同阶段生长速率值的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模拟结果表明,二者地上及各器官生物量均符合抛物线模型(y=b0 b1t b2t2),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符合“S”型曲线[y=b0/(1 b1e-kt)],其R2大多在0.920以上。  相似文献   

15.
设轻度(0.87头牛/hm2)、中度(1.42头牛/hm2)和重度(1.94头牛/hm2)三种放牧强度,以不放牧作为对照,采用样方法对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1年,三种放牧强度均能增加群落的物种数,增加的物种多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和蓼科植物。其中,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最优。放牧降低了多年生植物的重要值,一年生植物的重要值有小幅增加。放牧对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三种放牧强度下小叶章、苣荬菜种群的密度降低,蒲公英种群的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白尾地鸦(Podoces biddulphi)仅分布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之中,为中国特有物种.目前有关这个种的现状和生态报道较少.自1988年以来,作者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对白尾地鸦种群状况、分布、繁殖生态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沙漠化造成白尾地鸦"东扩"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东北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章、苣荬菜、小蓟、垂梗繁缕、蒲公英五个主要植物种群的生长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小叶章、苣荬菜、小蓟随放牧强度增大生长速度减缓,中度放牧更能刺激垂梗繁缕的生长,放牧对蒲公英生长影响较小。地上总生物量高峰值在7月,最低值在9月,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与不放牧比较,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26.85%、28.37%和44.64%。放牧对不同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