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中国花卉盆景》和《花木盆景》中,不时有一些有关“文人树”的文章和所谓“文人树盆景”作品出现。应该说是中国盆景艺术创新中出现的大喜事,或者说是中国盆景文化自然进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正>文人树盆景近些年来在广大盆景爱好者中倍受推崇,因由是文人树盆景是以精气神为内涵,以意识形态为指导的,风格独特,韵味无穷。文人树盆景远离了刻意的平整、规则,只追求自然的表现和内在的渗透。如近些年来使用的扦插树木火棘、野木瓜、金弹子等就很有代表性(图1,悬天金果;图2,繁星似火),具有自然、独立性强、潇洒自如的特点。还有一种是将扦插整形后的紫薇等树材不拘一格地栽于盆中,使其表现出飘然苍劲、浑然天成的造型美(图3,金蛇吐  相似文献   

3.
我十分偏爱文人树盆景,正因如此,我对所有关于文人树的文章都格外予以关注,并认真拜读有关文人树的文章很多,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本一先生的《赋于新时代文人树以新的生命》(以下简称“赋文”见《中国花卉盆景》2001.8) 他在“赋文”中对文人树的历史、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分别作了精辟的论述我在闲来无事之时常读这篇文章,并经常循“赋文”的文脉,深入到文人树的腹地源头进行观光采风探奇览胜。每次归来,必有所得;现将管窥锥指,串缀一起,作记如下。 1.“赋文”说“文人树的艺术风格,源于文人画”现在,我们就循着这条文脉探下去看看这一说法有什么根据以及产生文人树的历史背景。中国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之后,就发现了盆景背后的辛酸与无奈,盆景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它至今无法独  相似文献   

4.
近期有关盆景刊物屡有文章讨论文人树盆景,表现出盆景界学术气氛的活跃和人们对盆景艺术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鉴于艺友们对有的著文谈及文人树盆景造型时,要求把树桩制成“中上部呈软弯蛇曲翻卷扭动……”,以及又有的著文说要“采用多干式”等有不同意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想和大家一起切磋讨论。“文人盆景”本是早期盆景的总称。因为是文人雅士早在汉代之前,从简化和缩制园林中,推出了盆栽这一“活的艺术”雏形,并历经多年使之逐步成为盆景。仍然是文人雅士约于明代偶有摹拟古诗、画的意境,创作出简约、瘦高式细桩盆景,用以象征文人节操,而成为“文人树盆景”,可视为盆景的一个分支。它又历经多年,约于清代使之逐步  相似文献   

5.
顺德树桩盆景的艺术活动,以县城为集中,因此以“凤城盆景”驰名邻近。树桩盆景向来分为两大类别:一为古典装饰盆景,以剪扎造型见长,题材多为吉祥瑞兽,专供喜庆人家、节日会景作庭院门景陈设,由商业园场经营,抗日战争后,业此者愈来愈少。一为树桩盆景艺术:俗称“古树”,或“树仔头”,专供所谓稚人寄兴,以艺术赏玩为主,遍布于群众之中,近年显得十分蓬勃;故栽培树桩盆景谓之“玩树仔头”。顺德经济、文化素有基础,各类民间艺术颇为发达,而盆景艺术,更为文人、画家、民间艺人所喜爱,参预这项活动者向不在少数。顺德树桩盆景与岭南盆景艺术同源,造型特色共通者多,相异者少。前辈论艺,常以文震亨《长物  相似文献   

6.
文人树是中国盆景中的一支奇葩,深得各界盆景人十的喜爱。从古人画松柏到今人做松柏,多求高雅飘逸之态,或淡泊宁静之志,无论画心或是树意,其精髓皆是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归。所以书画界有句名言:"青年拼的是才气,中年拼的是功力,老年拼的是学识。"识是什么,就是传统文化在书画家胸中的积淀,百艺莫不以文化为根本。同时,百艺也是文化在各领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7.
文人树属于树木盆景的一种造型。它的制作技术与一般树木盆景基本相同。这里主要介绍它的制作程序以及需要注意之处。 1、选材文人树的材料主要为树木和盆,在选用时均有些特别的要求。 (1)树木树材以松柏类为主,常见的有五针松、黑松、赤松、真柏、刺柏、罗汉松等。也可用一些生长缓慢、木质坚硬、寿命较长的树种,如黄杨、九里香等。一般生长快、木质疏松的树种不宜选用。树木主干宜瘦高并带有曲线  相似文献   

8.
我十分偏爱文人树盆景。正因如此,我对所有关于文人树的文章都格外予以关注,并认真拜读。有关文人树的文章银多,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本一先生的《赋于新时代文人树以新的生命》(以下简称“赋文”见《中国花卉盆景》2001.8)。他在“赋文”中对文人树的历史,现状及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盆景刊物,先后发表了多篇讨论“文人树”盆景的文章,各抒已见,亦有不同观点的交锋,相当活跃。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似乎还未曾涉及。这就是:“文人树”之名从何而来?“文人树”最初意蕴、内涵是什么?为了盆景艺术的健康发展,我们只有从源头上弄清楚才是……据史料记载:“文人树”的艺术风格,源于“文人画”。“文人树”受  相似文献   

10.
"文人树"盆景以其瘦小中呈雄伟,简洁中见高雅,脱俗中有乐趣而备受人们欣赏。三年前在朋友的建议下,我们在一家苗圃里选了几株三年生实生侧柏苗试作"文人树"盆景。经两年地培、修剪与扭拉,现已基本成形。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与同仁交流。一、侧柏制作"文人树"盆景的优势与不足经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五优一劣",即:资源丰富,几乎所有苗圃里都有种植,不需到处采桩破坏资源与环境;生长快,萌发力强,实生苗五六年,扦插苗四五年养育得法,就可制作成中小型"文人树"盆景,枝条柔软,易扭拉造形;抗旱耐劳,对土壤与环境要求不严,极易栽植;枝叶茂盛,出枝繁多,便于留枝与修剪。但羽状枝  相似文献   

11.
常熟是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在流派纷呈、风格迥异的盆景艺术中,常熟盆景在苏派盆景中占有一席之地。多年来,常熟盆景爱好者,对一些老树桩运用“补片”技法来造型,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补片造型技艺,就是苏常派盆景中‘做片’功夫的补充。所谓“补片”,就是运用靠接的方法,根据作品当时的树态及层次需要,调动作者审美目光,选择形态较好的枝干,靠接(甚至飞接)在树桩的原来形态的缺片部位,即理想造型部位,以培育预想的完美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有“工笔”、“写意”之分。意笔画也即是简笔画,唯文人所兴,故称为文人画。“逸笔草草,寥写胸中逸气”。此为文人画的特征。用国画的创作手法去区分盆景艺术,同样可分为写实的“工”与重神韵的“意”。清瘦、孤高、潇洒、俊逸、简洁、清奇,寥寥三四托枝,重在意念、神韵的表现,深得画理之趣。岭南盆景作品中,素仁和尚为此一风格作品的代表。人们称之为文人树。在造型上,文人树取材高耸、清瘦,主干要求曲折多变,根爪裸露、平浅,宜于浅盆栽种。起托高  相似文献   

13.
江苏如皋盆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高雅古朴。它的传统造型有“文树”、“一弯半”、“两弯半”三种。何谓“文树”?按传统说法,是根据元朝书画家倪云林的画意制作的,意境清旷、孤高,是一种文人的风格,所以叫“文树”。“文树”盆景的树坯,主干基部生有多数副干。造型时,主干顶端作一主顶,顶为半圆形,中间隆起,四周微垂,称之留海顶。主干前面的副干,根据高矮,分别蟠扎成1—3个小顶,称  相似文献   

14.
盆景同仁们闲聊故事:欧洲来的一位盆景爱好者,向翻译提出要看看久仰的中国盆景艺术作品。因他语言或者是盆景艺术语言方面有障碍(注:中国盆景在欧美等地区称之为盆栽,其实在中国"盆栽"是唐朝时的称谓,而今在我国泛指盆栽花卉)。于是连比划带说地讲了好半天,翻译仍不得要领。无奈之际友邦用手由上压下地指着路边的大树,用生硬的英文讲:Dwarf tree,汉语意思是:"侏儒树"。讲到这里,在座的盆景人都忍俊不禁。大家笑过却又都浮想万千:是翻译的水平不行?可人家是外语专业,仅非盆景专家而已。问题出在哪儿?出在双方欠缺在该艺术门类的语言交流上。这里并非指"称谓"的不同,主要讲的是"文化层面"的差异。我在想,如果客人提出要看看"盆中的树桩雕塑"或是"盆中造型植物",可能翻译会理解得快些,也就不会出现"侏儒树"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怪词汇了。  相似文献   

15.
盆景创作中(主要指树木盆景)枯荣对比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传统表现形式之一。这种形式及创作技法,也是从中国古代绘画中汲取借鉴而来的,它与盆景艺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也是比较早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人们在盆景创作中仍普遍在用。其艺术特点是利用素材已有的受自然风霜雨雪磨砺和兽虫践踏而形成的枯干枝部分,巧妙雕刻修饰;也可利用造型中必须去掉的部分活的枝干,依据作品整体构图布局的需要,用作点缀,以枯衬荣,与树木的枝繁叶茂、鲜花硕果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盆景分类,让盆景爱好者走出思想误区,实践误区,很有必要。由于中国水旱盆景和山石盆景普及的时间较晚,人们对传统盆景的概念,通常是指单一的树木造型,俗称“盆栽”“树木造型”“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17.
黄岩盆景师法自然、技艺精湛、造型别致,特别是黄岩树木盆景,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探索,现已逐渐形成自然苍劲、简洁明快、别具一格、四时可赏的艺术风格。在历届全国性的盆景展览和大赛中(包括国际性的),共获得金、银、铜奖68枚,为盆景界人士所瞩目。这里,我想以自己对黄岩树木盆景的了解,谈谈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水旱盆景,是指在同一盆中既栽种植物又布置山石,既有水面又有旱景的一种盆景。它介于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之间。在这类盆景中,树与石相映成趣,水与早相补相成,巧妙地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水旱盆景是人们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树木姿态或单单玩赏水石的产物。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尝试将它们集于一体。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航录》记载,当时扬州的花匠善制  相似文献   

19.
园中套园的盆景园占地5800平方米,布局自然,满目苍翠,整体环境俊秀、幽雅,给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园中以巨型石盆展示了不少平时难得一见的大型盆景,又以精致的石架展示了形态各异的中小型盆景(见照)。这些盆景有的绿叶满枝,有的繁花满树,无不造型优美,意蕴天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卉盆景》2014,(3):64-65
源自中国的盆景体现着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东方神韵。为了让自己的盆景具有独特的东方神韵,技术力量雄厚的湖北江南春园林有限公司,特邀民间盆景艺人王万君师傅亲自指导员工制作造型优美、庄重典雅的树桩盆景。公司总经理罗虎元先生更是亲力亲为,特别注重造型技艺的锤炼和提升。公司的作品在历届盆景展览中屡次获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