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2020与2020-2021年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实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泰科麦31品种小麦,日照时数在冬小麦出苗-开花阶段起重要作用,发育期天数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即在冬小麦出苗后日照越充足,苗情越好;抽穗期后日照条件差,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限制作用。(2)越冬过程的开始主要受日最高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越冬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受日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3)适量的降水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促进作用。(4)各播期处理的冬小麦灌浆过程均符合 Logistic 生长规律,灌浆速率与各气象要素之间关系在不同播期的表现不同。(5)冬小麦千粒重受前期生长状况与越冬期积温、负积温影响,冬小麦越冬期低温持续时间短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千粒重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气候变暖,冬小麦种植范围北移,播种面积增加。冬小麦北移最关键的问题是其能否安全越冬,针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 3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我们认为,辽宁冬小麦安全越冬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   1.引用抗寒高产早熟优质品种 1997~ 1999年,我们分别引进 14个冬小麦品种进行试种试验。 3年试验结果,京 411越冬率在 90%以上,每 667平方米产量 400公斤;京冬 8号越冬率在 70%以上,每 667平方米产量 300公斤,比对照春麦增产 15%~ 20%,且品质优于春麦。其它品种有的越冬率很低,有的生育期太长或产量过低。京 411、京冬 8号在 6月下旬即可成熟,比春麦提前成熟 7~ 10天,为播种下茬作物争得了时间。可见,引用适宜的冬小麦品种是实现北移的关键。   2.选择最佳播种期 在最佳播期播种是冬小麦安全越冬的基础。试验结果表明, 9月 10日前播种冬小麦,会因冬前麦苗已处起身拔节初期,不能安全越冬,大部死亡; 10月 5日以后播种的苗小苗弱,越冬率不足 10%; 9月 25日至 10月 1日播种的麦苗健壮,安全越冬率可在 80%以上。可见,在我区冬小麦的最佳播种期在 9月 2...  相似文献   

3.
沈阳地区分期播种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个冬小麦品种在沈阳地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探讨冬小麦在沈阳地区的最佳播期及分期播种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月15日至10月13日的5个播期中,各品种均能顺利结实。后2个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前3个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以改进的小麦决策系统为工具,以山西省太谷县(2017—2018、2018—2019年度)的冬小麦大田试验为基础,对小麦决策系统进行参数校验和验证,利用校验好的决策系统对太谷县冬小麦最佳播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近38 a(1981—2019年)太谷地区播期产量分析,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太谷地区冬小麦的历史最佳播期明显呈现后移趋势,其中,1981—1993年,最佳播期在9月20日前后;1994—2007年,最佳播期由9月20日推后至9月25日;2008—2019年,最佳播期由9月25日推后至9月30日。考虑到气候变暖因素,太谷县最佳播期为9月25—30日。开展冬小麦适宜播期研究可为区域冬小麦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为创造冬小麦无覆雪状态,经过冬季自然低温处理,评估冬小麦越冬安全性。试验表明,适期播种和晚播的冬小麦冻害较轻,早播冬小麦冻害较重。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冬小麦在朝阳地区的越冬率,促进该区作物结构调整,研究了冬小麦越冬期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返青期和越冬率的影响。试验表明,整个观测期间秸秆覆盖平均地温高于裸地0.19℃,其中秸秆覆盖在冬季可明显提高地温,在早春之后降低地温,且秸秆覆盖可平抑地温变化幅度。冬麦田秸秆覆盖使返青期推迟2 d,越冬率提高12个百分点。朝阳地区冬麦越冬期秸秆覆盖可使其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
半岛地区大穗型冬小麦的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半岛地区的适宜播期播量,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洲元9369’,采用5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试验方法,研究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半岛地区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洲元9369’的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3日,适宜播量为270万~405万/hm2,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7日的405万/hm2。  相似文献   

9.
播期与密度对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一年两熟制高效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期(9月20日—10月10日)与密度(525万~825万株/hm~2)种植条件下早熟冬小麦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早播分蘖成穗率高、晚播越冬率低;随密度增大分蘖成穗率呈降低趋势,越冬率呈升高趋势;有效穗随播期推迟而降低、随密度增大而升高;穗粒重随播期推迟呈先升后降趋势,随密度增大呈下降趋势;高密度早播、低密度晚播的千粒重大;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产量随播期推迟、密度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播期9月30日与密度750万株/hm~2的处理组合条件下,产量与其他处理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30日前后、密度为75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了休闲期深松下播期播量的试验,为了研究旱地小麦阶段土壤耗水、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探索该地区最适的播种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早播减少播量(9月20日,67.5 kg/hm~2)和中播中量(10月1日,90 kg/hm~2)有利于减少前期土壤水分消耗,增加中、后期水分消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与晚播增加播量(10月10日,112.5 kg/hm~2)相比,分别增产4.63%、15.2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4%、9.42%;中播中量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相关分析表明,播种—越冬、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耗水均与该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播种—越冬阶段干物质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干物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生育前期耗水少、中后期耗水多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提高,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适期适量(10月1日,90 kg/hm~2)播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气候变暖条件下北京地区冬小麦安全越冬的适宜播期。[方法]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9月25日,10月7日,10月17日),研究正常偏暖气候条件下,冬前积温和小麦叶龄的关系,从苗情角度,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确定播期提供建议。[结果]气候变暖后冬小麦出苗所需积温增加,但随着播期推迟逐渐降低。9月底播种可以实现壮苗,10月中旬播种,冬小麦苗情依然能达到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结论]北京地区,冬小麦9月底至10月中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山西省太原市平原区冬小麦播期与温度及冬前积温的关系,研究气温变化对冬小麦播期的影响,选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18℃终日和越冬前≥0℃积温作为冬小麦播期确定的农业热量资源指标,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太原市1951—2010年60年来的热量资源变化特点、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市60年中≥18℃终日推迟了4~5 d,≥15℃终日推迟了2~3 d,小麦冬前停止生长期推迟了4~5 d。从冬小麦播种的最适温度和冬前壮苗对越冬前积温要求的平均状况分析得出,太原市平原区冬小麦的最佳播期为9月18—21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天津地区冬小麦越冬前有效积温逐年增加,农民种麦时间向后推移,而相应的播期内最佳播量却未作调整的现状,采用天津地区冬小麦主推品种中麦175,分3个主要播期,在不同的播期设计5个播量播种,筛选出不同播期内的最佳基本苗,指导农民生产,达到节本、增产及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经济性状、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14日播期越冬成活率最高,达88.9%,籽粒产量位居第三,为2 637.5 kg/hm2;9月9日播期越冬成活率84.4%,产量位居第一,为2 837.5 kg/hm2;位居第二的是9月5日播期,产量为2 712.5kg/hm2。因此,绥中地区冬油菜适宜的播期为9月5—14日。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对保定冬小麦的影响——-以容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容城县农气站1981—2015年的逐日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保定市冬小麦适播期、越冬期负积温以及拔节至抽穗期需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适播期有后延趋势,趋势变化率为0.759d/10a—0.627d/10a,但变化趋势不明显;越冬期负积温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率为24.3℃.d/10a,变化趋势率不明显;拔节至抽穗期需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率为下降趋势率为2.3mm/10a,同样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适期播种可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需要的光温条件与当地实际的气候变化相匹配,充分利用越冬前期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促使幼苗健壮生长,促进收获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协调发展,实现冬小麦的优质高产。本试验选择3个冬小麦品种设置5个播期共15组处理,通过分析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得出结论:新冬41号和新冬33号较适宜的播期为10月5日,石新633较适宜的播期为10月10日。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苦参生长和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酒泉地区苦参出苗率、越冬率、植株形态和根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20日-5月20日,其出苗率、越冬率、根鲜重和根干重最高分别为62.1%、84.9%3、8.4 g.株-1和18.6 g.株-1,且苦参的越冬率与播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播期越早,根茎越粗,主根入土越深,越冬率越高.7月以后播种,由于生长期短,苦参根茎细嫩,越冬率很低或完全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18.
选用9个冬油菜品种进行引种和栽培试验,连续两年对9个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越冬率和产量测定,对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品种进行播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和陇油8号在榆林地区可以安全越冬,667秆产量可达到158~169kg。播期试验表明,8月15日至8月25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高,8月20日播种越冬率最高(92.3%),8月15日之前播种随播期提前,越冬率下降;8月25日之后播种,随播期推迟越冬率下降,9月3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下降明显。密度试验表明:密度50000株·667m-2时越冬率最高(91.3%),密度大于50000株·667m-2后,随密度增加越冬率降低;密度小于50000株·667m-2时,随密度下降越冬率降低。结论:榆林地区种植冬油菜可以安全越冬,并取得高产,适宜榆林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为陇油6号和陇油7号,最适播种期在8月20日左右,最佳播种密度为500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春小麦在苏南地区的种植适应性,为增加该地区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6—2017年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和WOFOST作物生长模型(简称WOFOST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江苏南部代表地区南京地区1—4月不同播期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表现.以1980—2010年气象数据驱动WO-FOST模型,对春小麦产量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最佳播期,并计算最佳播期的适宜播种量.[结果]在1—4月随着播期的推迟,春小麦的生育期长度缩短,其中出苗—开花期阶段最大缩短23 d,开花—成熟期最大缩短8 d,出苗—开花阶段缩短的时间大于开花—成熟阶段,导致春小麦叶片和茎秆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减少,产量降低.在冬小麦无法播种的条件下,南京地区春小麦的适宜播种时间为1月1—20日,在该时间段内播种,合理的播种量为180 kg/ha,最高产量为4124.80 kg/ha,生育期长度为146 d,对下季水稻种植和生长无影响.[结论]在苏南地区种植春小麦具有可行性,在冬前无法正常播种冬小麦的情况下,可将种植春小麦作为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措施的试验,结果表明: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能力,随着播期的延迟。紫花苜蓿的越冬率明显降低:紫花苜蓿的越冬能力受其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因型间紫花苜蓿的越冬率存在差异;覆土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