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郎溪县家庭农场12年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安徽省郎溪县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家庭农场系列化探索,不仅开展适度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而且在融资机制、登记注册、农场协会与合作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另外,郎溪县家庭农场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覆盖面广,并且由真正职业农民担任农场主、从事真正的农业生产,而不是所谓的工商资本在农村地区的“世外桃源”式私人农场.郎溪县家庭农场10余年的发展探索,非常值得深刻地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家庭农场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主要表现在经营主体地位和权利不能被普遍确认、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土地流转不规范、与耕地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融资渠道不畅、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以及农业保险范围太小等。最近,带着对家庭农场的兴趣与困惑,笔者调查了在全国率先进行家庭农场系列化探索的安徽省郎溪县。郎溪县位于南京、芜湖、马鞍山等城市交叉辐射之地,随着农民的大量进城,田地闲置现象严重。因此,长期以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家庭农场,以"农"富农,以解决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家庭农场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主要表现在经营主体地位和权利不能被普遍确认、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土地流转不规范、与耕地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融资渠道不畅、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以及农业保险范围太小等。最近,带着对家庭农场的兴趣与困惑,笔者调查了在全国率先进行家庭农场系列化探索的安徽省郎溪县。郎溪县位于南京、芜湖、马鞍山等城市交叉辐射之地,随着农民的大量进城,田地闲置现象严重。因此,长期以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家庭农场,以"农"富农,以解决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宗在飞  周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20-20,60
概述了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并针对郎溪县实际,从发展绿色农业、家庭农场和休闲农业等方面,阐述了郎溪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设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家庭农场发展好,规划引导宜趁早。目前,家庭农场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但诸多家庭农场遭遇"土地连片难、资金筹集难、信息捕获难、科技运用难"瓶颈,还没真正跨过"龙门",还没活出真滋味。深究以上"四难"原因,最关键的还是规划引导不够。所以,应该对家庭农场进行规划引导,助力家庭农场活出另一片天。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分析了江苏省苏南地区联合型、设施租赁型、雇工型、循环型和粮油型5种类型的家庭农场在科技和政策方面的发展需求,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必须先界定范围和规模,建立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准入制度,防止工商资本下乡圈地从事其他行业或以家庭农场的名义骗取农业补贴,让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真正惠及真正需要补贴的经营主体;同时,发展家庭农场必须建立土地规范流转的新机制,建立家庭农场发展的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政府建设生产设施移交给农民经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梳理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分析了江苏省苏南地区联合型、设施租赁型、雇工型、循环型和粮油型5种类型的家庭农场在科技和政策方面的发展需求,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必须先界定范围和规模,建立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准入制度,防止工商资本下乡圈地从事其他行业或以家庭农场的名义骗取农业补贴,让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真正惠及真正需要补贴的经营主体;同时,发展家庭农场必须建立土地规范流转的新机制,建立家庭农场发展的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政府建设生产设施移交给农民经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研究现状,针对江苏省家庭农场粮食规模生产的"度"的演变和粮食生产的经营特点,从耕地资源和农业劳动力的变化以及家庭投资能力、农民收入期望的角度测算了江苏省未来几年内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应有的适度规模。结果显示,家庭投资能力一直是家庭农场发展规模的限制因素,同时经营者人均均收入要达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2020年江苏省家庭农场粮食生产规模要达到3.55 hm2。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单位,实施农场规模化生产经营,将农场产业化生产推向土地高出产率、家庭劳动高生产率和当地资源高利用率的"三高"层次。文章从家庭农场的含义入手,说明了福建宁化县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宁化县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用液相阻断的方法检测郎溪县某家庭农场羊群经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的湖羊血清214份,经过检测抗体阳性血清208份,抗体保护率为97.2%。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家庭农场作为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背景下出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各地得到了较快发展。为摸清近年来家庭农场的发展及生产运营情况,近期,笔者以本区为重点,针对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十余家家庭农场进行了重点调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秋,上海市松江区在全国率先探索粮食生产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模式,经过6年的发展,松江家庭农场实现了"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生态友好"的良性循环,走上了科学、高效、生态、可持续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通过介绍松江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综述了服务家庭农场的松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松江家庭农场发展创造更好条件,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松江家庭农场升级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是循环农业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粮-猪"结合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实现了传统农业中的"粮"与"猪"的高效结合。本文以驻马店升福"粮-猪"结合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了升福种养结合家庭农场2017年的生产经营数据,对升福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循环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复合价值进行核算,最终得出升福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复合价值为7 538.38万元,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为进一步优化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循环模式和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家庭农场“非粮化”种植行为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农场在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家庭农场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呈现出显著的"非粮化"倾向,对这种"非粮化"种植行为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有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为制定有效的农业政策、确立合理补贴、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以四川省广汉市和重庆市荣昌区为例,运用分层随机抽样及二元Logistic的分析方法,从家庭农场自身特征、资源禀赋、经济因素、政策因素4个方面对家庭农场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非粮化"种植行为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耕地特征、机械投入、农地投入和农地产出是影响家庭农场"非粮化"种植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的同时,须高度重视耕地流转后家庭农场的"非粮化"种植现象,采取积极的调控对策,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稳定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面积。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1号文件中出现。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一)家庭农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家庭农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这意味着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面积要远  相似文献   

16.
加快家庭农场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优化、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由于家庭农场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加深对家庭农场的认知,充分理解家庭农场这一经营主体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存在的区别。该文介绍了家庭农场的独特性,探讨了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三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区别,从而深化家庭农场相关认知,明确家庭农场在整体农业经营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希望能够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不仅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还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问题。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发展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可借鉴的发展经验,以促进我国家庭农场模式快速、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初办起家庭农场是农垦的一个创举,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垦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说,家庭农场实现了农垦农业"第二次革命"。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相互融合的今天,农垦家庭农场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具体体现在:一是家庭农场在工业化进  相似文献   

19.
以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基础,联合创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有效途径.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对弱质性促进了苏州"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产生,通过分析"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发展模式和政策启示发现,"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将是未来发展产业化农业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家庭农场"一词,之后2年内,中央一号文件一再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还要"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完善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国内新型农业的"宠儿",然而,由于种种限制,家庭农场在国内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