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群越冬是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本能。冬天当外界气温降到12℃时,蜜蜂就停止飞行开始越冬。因此,保持正常温度是蜂群越冬的关键,一般采用室外越冬,其好处是:(1)蜂群不患下痢病 ;(2)不伤热 ;(3)到春季繁殖快。 一、抓好包装安好家 室外越冬的场地要选在防寒向阳、背风、干燥、安静的地方,蜂箱不要放在粗沙土上。室外越冬要抓好包装措施。挖一土槽,深为62厘米,宽125厘米,长则根据蜂群多少而定,一般进入11月中、下旬或12月上旬左右进行包装。先包弱群,后包强群,将强、弱群分开,以便管理。第一次,在蜂箱底部、箱前、箱后都围上20厘米厚的保…  相似文献   

2.
室外越冬蜂群的管理室外越冬严密包装的蜂群,要求保留大巢门(长20厘米、高3厘米),冬季根据外界气温的变化调整巢门,为蜂群保持适宜的越冬温度。初包装以后,要大开巢门,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逐渐缩小巢门以至全部关闭,1月份最冷时节可往巢门口塞些松软的既保温又透气的保温?..  相似文献   

3.
半地下蜂群越冬室,温度稳定、湿度适宜、管理方便、蜂群越冬安全。下面是吉林省敦化县黄泥河公社黄泥河大队养蜂场建筑的半地下蜂群越冬室。越冬室的地下是用石头砌成宽100厘米、高110厘米的墙壁,地上继石墙基础用砖砌成宽24厘米,高110厘米的双壁,双墙空间加填锯末,天棚上覆盖40厘米厚的锯末。沿室内两侧地平面设4个40×40厘米的进气口,在两侧房山上设4个50×50厘米的出气口,室内空气通过大百页窗口排出。  相似文献   

4.
王希彦 《中国蜂业》2009,60(1):24-24
当白天最高气温达到-4℃,夜间最低气温达到-15℃时,就要把蜂群转移到室内越冬。这时,地面土层已冻3厘米以上,室外越冬的蜂群,要检查包装。各地越冬期长短不一,新疆、辽宁以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越冬期在4个月左右,而吉林、黑龙江南部约5个月,青海、新疆北部山区、哈尔滨以北黑龙江流域越冬期达6个月,也就是说寒冷地区越冬期长,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期较短。  相似文献   

5.
当气温降到10℃以下,地鳖虫开始冬眠。此期管理重点是:(一)全面检查越冬前对地鳖虫做1次全面检查。对老、弱、病、残虫要予以清除,以免冬眠时死亡,危害其他虫体。(二)做好保温工作当地鳖虫全体进入休眠后,要在养土上面覆盖一层2~3厘米厚的草木灰保暖,还要在养殖池上口加盖一层6厘米厚的稻草或草帘。用浴盆养殖可埋  相似文献   

6.
蜂王邮寄笼     
邮寄蜂王,关键问题是保证途中安全。影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装是重要的一条。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种适于蜂王邮寄的包装办法,改制了专用蜂王邮寄笼(见图)。使用这种邮寄笼,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成活率可提高20%。现将这种邮寄笼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选用轻质、无味的木料,先加工成宽7厘米,厚2.5匣米的长板条,再用刨在板条上方刨成宽6厘米和深0.5厘米的浅槽,然后每9厘米长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地处北国边疆 ,冬季气候严寒。蜂群的越冬期长达 5个多月 ,气温最低时在 -3 5℃左右。蜂群的安全越冬对发展养蜂生产极为重要。为了使蜜蜂越冬有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我们从 1 990年开始试验沟槽式越冬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越冬前的准备1 沟槽地点的选择 :在蜂群入沟槽前 1 5~ 2 0天(即在 1 1月初 ) ,选择土质干燥、避风、向阳、安静的地方挖沟槽。沟槽东西朝向。2 沟槽的规格 :沟槽宽 1 2 0厘米 ;深度计算公式 :蜂箱高 3 0厘米 箱底垫草 1 0厘米 蜂箱盖上盖草2 0厘米 =65厘米 ;长度计算公式 :2 0厘米 2 0厘米(两个边的保温…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箱养鱼的普及推广,网箱鱼种越冬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越冬网箱的选择 采用封闭式网箱,网目以1.8~3厘米为好。最小入箱鱼种6厘米左右,网目1.8厘米;最小鱼种7.5厘米,网目2.2  相似文献   

9.
中蜂越冬,若包装过暖,易造成蜜蜂外出飞行受冻;若过冷,则遇寒潮时会严重死蜂;群势太强,蜂大量出巢采集,到早春则群势下降。据我初步摸索,对中蜂越冬期的管理和包装谈几点看法。1.在立冬至小雪这段时间,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长江中下游),仍可利用山花蜜源继续保温繁殖。随着气温的下降,采取人工饲喂并使蜂脾相称,逐渐用蜜压卵圈的办法来迫其蜂王停止产卵。进入小雪以后,放宽蜂路冻蜂,蜂王就会自行停产。气温下降到0℃再进行包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庭院西方蜜蜂越冬饲养技术、西方蜜蜂常规稻草包装越冬饲养技术、中蜂塑料薄膜包装越冬饲养技术的试验,摸索出一套本地特有的中蜂、西方蜜蜂越冬饲养技术,为指导养蜂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蜂群越冬期是11月至翌年3月。越冬场所是蜂群越冬的必需条件之一。利用越冬室让蜂群越冬比较安全。越冬室分地上越冬室、半地下越冬室和全地下越冬室三种。三种越冬室建筑形式虽有不同.但在使用上说基本是一致的,要求每个标准巢箱平均占0.6立方米左右的容积.每群蜂占有6平方厘米的进气孔和出气孔。越冬室的长度可根据放置蜂箱的个数而定。宽度分两种:一种是270厘米,可放两排蜂箱,一种是480~500厘米.可放四排;高度为240厘米。越冬室必须具有抗寒隔热的能力。气温最低时.能保持室温在外”以上.可不依靠人为取暖帮助升温;在…  相似文献   

12.
刘向贵 《蜜蜂杂志》2014,34(11):25-25
<正>辽宁省西部的室外包装蜂群,养蜂管理者多数在"小雪"前几天进行过冬包装;排泄日,多在翌年2月中旬,越冬期超过90 d。这期间又分越冬前期和越冬后期:"小雪"至"冬至"的三十多天为越冬前期,"冬至"至翌年排泄日为越冬后期,越冬后期超过60 d。越冬前期因是初包装,天气还不算太冷,巢内饲料充足,只要适时添加保温物,则不必担心蜜蜂会出问题。越冬后期就不同了,"冬至"后,天气越来越冷,尤其"大寒"后至排泄日,是整个越冬期蜜蜂容  相似文献   

13.
张大利 《蜜蜂杂志》2020,40(2):17-18
北方中蜂越冬每年都会有很大的损失。许多养蜂者从春到秋蜂群发展得都很好,但是经过越冬之后,就又回到了从前。特别是近几年来,暖冬的出现打破了北方地区原来传统的越冬方法,给蜂群越冬带来了很大困难,蜜蜂越冬死亡现象频频发生,让很多养蜂人感觉十分迷茫,不知如何是好。一般养蜂资料上都介绍说要强群越冬,而近几年越冬死亡的却多是强群,弱群往往却能安全越冬。所以好多中蜂饲养者不知道什么时间进行包装?如何进行包装?本期就蜂群越冬包装的问题,和大家作一简单的探讨,供蜂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蚯蚓全年增殖,我们在1979年夏秋季试验的基础上,于1979年11月—1980年3月又进行了越冬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一、试验方法试验分室内与室外两种方法越冬。室内越冬是在住人的室内,冬季生火保暖。饲养箱长50厘米,高30厘米,宽35厘米。箱底铺无毒塑料,以防木箱腐朽和蚯蚓逃逸。  相似文献   

15.
一、材料和设备1.材料:鸭肉、鸭心、鸭胗、鸭肝及竹签。2.设备:案台、切刀、电子秤、不锈钢方盘、速冻室。二、工艺流程原料一解冻一修整一切块一称重一穿串一装盘一速冻一包装一检验一入库冷藏。三、操作要点1解冻:把冷冻的原料放在室温下目然解冻。2.修整:用刀把鸭肥肉和瘦肉分开.修去多余的脂肪和薄皮.除去瘀皿部泣。鸭心、鸭脸、鸭肝除去游离的粘膜等组织。S.切块:鸭瘦肉切成长2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的小块;鸭肥肉切成长2厘米.宽1.5厘米.厚1厘米的小块;鸭心纵向剖开成两块;鸭睑、鸭肝切成长2厘米.宽2厘米的小块。…  相似文献   

16.
1地老虎1.1生活习性1年发生2代,一般以4~6龄幼虫在2~15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以7~10厘米最多,主要集中在田埂和沟渠堤坡的向阳面5~8厘米土中越冬,翌春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在土中作室化蛹,蛹期20~30天。5~6月份危害最重。成虫昼伏夜  相似文献   

17.
<正>春季易出现倒春寒,使蜂群强壮不起来,影响全年生产,因此春季仍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一是严包装。防寒流的基础是按常规包装,不论是室外越冬蜂群还是刚搬出室的蜂群都要厚坐底,包严两侧及箱后,包装物主要以麦秸、稻草和野生柔性草为主。箱内空隙处填旧棉花,覆布上加盖棉垫。这样一直到刺槐开花前,视情况逐步撤掉保温物。  相似文献   

18.
如何解决寒冷地区的蜜蜂越冬包装问题,仍是目前发展养蜂事业必须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如何找到越冬包装的最佳方案,不能停留在研究怎样包装的方法上,而必须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包装的原理,搞清蜜蜂越冬的生物学特性。一、控制温度是关键蜜蜂越冬期是以结团的形式而存在,在外观上是蜜蜂紧密衔接的蜂球,表层密集中间松散。表层的厚薄和蜂团的大小取决于蜂数的多少,蜂团靠中间松散区蜜蜂活动产生热和表层的收缩与  相似文献   

19.
一、促甲鱼多产卵 甲鱼产卵期,南方为5~10月,北方为6~9月。为了促使雌甲鱼多产卵,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产卵场地的宁静;池塘周围铺上3~4厘米厚砂子,保持60%~70%的湿度,太湿太干都会影响产卵;雌甲鱼产卵时,爬上岸用带蹼的后脚扒开一个6~7厘米见方的小穴,随即将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南樱桃、军庄等地的养蜂场,蜂群采用分组包装越冬的方法,效果很好。用分组包装越冬的蜂群,蜂王的产卵期提前,产卵面积也较大,能够更快的使蜂群发展壮大。具体的作法是:在选择好的包装场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