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青菜虫感染B.t.乳剂(湖北省农科院研制)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在30℃条件下,感染后2小时,中肠上皮细胞膨大,形成空泡;4小时以后,空泡进一步扩大,细胞质开始解体,8小时后,细胞完全崩溃脱落;感染后10小时,基底膜出现破裂,血腔中其他组织亦遭破坏,进而引起幼虫死亡。所得结果,与前人用其它昆虫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从二点委夜蛾幼虫体内首次分离到一种微孢子虫ED2013,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该微孢子虫感染二点委夜蛾幼虫后中肠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寄主被感染后,中肠细胞微绒毛与杯状细胞的细胞质突起存在肿胀并掉落的情况;有些细胞核出现明显变形及膨大,或被挤压成长条状,细胞核内未发现微孢子虫侵入;部分线粒体略微肿胀变形,嵴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降解;细胞质中的粗面内质网上附着的核糖体脱落,后期感染严重阶段断裂成小段。染病后期的中肠细胞内充满微孢子虫,细胞质中的各细胞器均出现严重降解。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前人成果,认为该微孢子虫侵染二点委夜蛾的病理过程是从中肠细胞的病理变化开始并最终导致细胞破裂,逐渐扩大到寄主组织和器官,使其功能丧失,重者死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暗黑鳃金龟幼虫取食Bt后不同时间其中肠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幼虫取食Bt后1~7 d中肠不同的组织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第1天就出现了细胞膜溶解的现象,在第7天细胞膜完全溶解消失;其他器官出现如细胞核核膜溶解,细胞核消失,内质网消失等现象。经过中肠细胞一系列的病变,最终导致幼虫死亡。  相似文献   

4.
亚洲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不同虫龄的玉米螟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学过程。随着虫龄的增加,白僵菌侵入虫体及虫体组织病变解体的速度减慢。对1~2龄和3~4龄幼虫,白僵菌菌丝分别在24小时和48小时穿透体壁,并于48小时和96小时后虫体全部解体。而对老熟幼虫48小时,菌丝刚能穿透体壁的表皮层,72~96小时染菌的组织仍保留其各自的轮廓没有解体。观察老熟幼虫可以发现:菌丝穿过体壁后,先在血淋巴中扩散,进入脂肪体并大量增殖,然后向结构较疏松的消化道、丝腺、马氏管、生殖腺侵入,使这些组织的边缘逐步变的不清,内部充满菌丝,以至细胞整体形状消失而解体;最后进入结构致密的肌肉、丝腺导管和神经组织,使这些组织的细胞边缘不清,出现间隙,整个组织空泡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显微注射方法,观察了菜蛾盘绒茧蜂多分DNA病毒(CpBV)对其寄主小菜蛾幼虫部分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pBV进入寄主体内后能够影响其精巢、前胸腺和中肠等的变化。当被注射CpBV后,寄主精巢体积的增长受到抑制,并且有被分解的现象;颜色也随之逐渐变淡.直至呈现透明。前胸腺大小在感染CpBV 12h时就已经变小。中肠发育受阻,被分解,分布的气管出现萎缩现象,颜色由正常发育时的绿色变为黄色,个别会呈现红色,约20%中肠出现红色斑点。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小菜蛾幼虫注射过CpBV后,其精巢、中肠和前胸腺中蛋白种类均减少,特别是精巢,仅有一条蛋白条带(78.8kD)较为清晰,蛋白条带明显变淡,说明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但前胸腺81.2kD的蛋白条带在感染CpBV后要比对照更为清晰。中肠酯酶活性测定表明,感染CpBV后中肠酯酶的活力受到抑制,酯酶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6.
昆虫病原线虫侵染鳞翅目幼虫的血淋巴病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猛 《中国生物防治》2000,16(3):114-117
菜青虫经口感染斯氏线虫后,20小时左右在其血淋巴中出现杆状的共生细菌,并开始大量增殖,48小时的细菌数已达出现初期的1万倍以上。用3种不同品系线虫 结果显示:经分别感染不同线虫的大蜡螟幼虫,其血细胞数总的增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感染初期血细胞数较健康虫体明显降低,4 ̄6小时达最低值;随后逐渐增加,12小时后血细胞数达到高峰;随后不迅速下降。感染线虫的家蚕12小时后其血淋巴的蛋白质含量较对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用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变种81—6菌株的晶体毒素感染菜青虫幼虫和家蚕离体细胞 感染早期两类细胞的线粒体都发生内脊膨大鼓起,随后细胞质内出现较大的空泡,感染后期线粒体膜和细胞质膜都发生溶解和破裂,细胞解体死亡。研究结果表明:离体细胞和活体细胞在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毒素后,细胞的病变过程相同。  相似文献   

8.
1985—1987年对苏芸金杆菌防治印度谷螟的效果进行研究,用JMEM-1200W型透射电于显微镜观察,幼虫食入菌剂后1至2小时,中肠出现细胞松离,肠壁和底膜崩溃,肠内物质散入肠腔,16至24小时后,幼虫陆续变暗褐色而死亡。实验室内用菌悬液对幼虫进行生物测定,浓度为2.266×108个活芽孢子/毫升时,死亡率在32小时内达98.24%,随着处理浓度降底,幼虫死亡率下降。以粉剂在储粮表面层10—15厘米深处理杀虫效果最佳,持效期长,仓库条件下5个月后,平均每粒花生上仍有活芽孢3.13×103个。温度是影响该菌剂杀虫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湿度与之无关,温湿度之间也无互作。实验室内菌种转移接种16代以后杀虫毒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Cry1Ac蛋白在棉铃虫体内与中肠组织的相互作用,采用重叠PCR方法将Bt-cry1Ac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构建含Cry1Ac毒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大量表达。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表达Cry1Ac-GFP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在蓝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将含有融合蛋白的菌液拌入人工饲料饲喂3龄棉铃虫幼虫96h,取棉铃虫幼虫中肠做冰冻切片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取食含有Cry1Ac-GFP融合蛋白饲料的棉铃虫幼虫中肠能够发出强烈荧光。比较Cry1Ac杀虫蛋白敏感和抗性棉铃虫幼虫中肠的发光部位,敏感棉铃虫幼虫的中肠围食膜已经消失,肠壁细胞发出强烈的荧光,而抗性棉铃虫的围食膜较健全并发出荧光。  相似文献   

10.
 通过Snef1216发酵液处理番茄根系和包衣种子,研究番茄抗南方根结线虫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作用方式。结果显示:处理番茄根系且接种15 d,应答根系内根结线虫的数量减少47.5%,且巨细胞出现空泡;包衣番茄种子,接种4、8和12 d,根系内2龄幼虫分别减少54.1%、3.4%和41.7%,接种10、20和30 d,根系内2龄、3龄、4龄幼虫和雌虫的数量也均比对照组番茄明显减少。表明Snef1216发酵液诱导了番茄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幼虫体内和幼虫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增加一条谱带,但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芽孢杆菌剂与苏脲1号对家蝇幼虫的协同作用和持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CT—43和YBT—127菌株的孢晶素粉对家蝇幼虫的效果分别为65%和40%,明显高于森田芽孢杆菌的效果(5%),在多种混合应用的组合中,只有CT—43菌株的孢晶粉与苏脲Ⅰ号混合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苏云金素混入家蝇饲料中在培养室保存15天,对蝇幼虫的毒力没有下降,其他菌剂和苏脲Ⅰ号的毒效均明显下降。改进苏云金杆菌的孢晶素制剂,用于防治家蛹幼虫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galleriae)晶体蛋白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蜡螟幼虫经亚致死剂量B.t.galleriae晶体蛋白处理后,中肠糖原、组蛋白及RNA的量均较正常幼虫减少。处理组幼虫整体匀浆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较正常幼虫低。大蜡螟幼虫经B.t.galleriae晶体蛋白处理后中肠上皮细胞明显空泡化,并发生解体。  相似文献   

14.
玫烟色拟青霉对菜青虫的侵染及致病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3龄菜青虫的侵染和致病作用。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可通过体壁侵染虫体。3龄菜青虫在接菌8h后,附着在虫体表面的孢子开始萌发,24h后菌丝即可穿透体壁进入血腔,48h后可见虫体内有部分菌丝体。侵入虫体内的菌丝对寄主组织没有选择性。菌丝首先在入侵的血腔中生长,然后侵入邻近的脂肪体和肌肉,随菌丝在虫体内的增殖,中肠、丝腺等相继被侵染。受侵的各组织器官均发生明显的病变,如体壁分离、脂肪体变形、溶解,肌纤维排列松散,中肠上皮细胞脱落并出现许多空泡等。  相似文献   

15.
飞机喷洒青虫菌6号液剂,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的试验表明,常量喷雾用菌剂1125—1500克/公顷和低量喷雾1500—2250克/公顷,2—3天后防效可达90%以上,而且具有明显的后效。但防治区低量喷雾的防治效率比常量快.青虫菌剂对林间天敌昆虫、鸟类、蜜蜂等均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大袋蛾杆状病毒病制剂单独或与苏云金杆菌制剂混用,防治大袋蛾幼虫,兼治刺蛾幼虫。其效果相当于化学杀虫剂,有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目前防治棉铃虫的主要手段是种植转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的转基因作物。本文旨在研究棉铃虫V-ATPase H在Cry1Ac蛋白毒力和抗性中的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分析V-ATPase H在Cry1Ac抗、感品系棉铃虫幼虫中肠及敏感品系棉铃虫幼虫受Cry1Ac诱导后的表达情况;在昆虫Sf9细胞中过表达V-ATPase H对其进行细胞定位,通过细胞毒力试验验证其对Cry1Ac毒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棉铃虫V-ATPase H基因在抗性品系中低表达,并且V-ATPase H在受到Cry1Ac诱导时也低表达;在Sf9细胞内表达V-ATPase H蛋白发现其在整个细胞中都有分布,过表达该蛋白后增强了细胞对Cry1Ac蛋白的敏感性。结果表明V-ATPase H参与Cry1Ac蛋白的毒力。  相似文献   

18.
苏云金芽胞杆菌分离过程中无晶体芽胞杆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了在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分离过程中发现的与Bt芽胞相似、没有伴胞晶体的8株芽胞杆菌,对其种属、质粒等生物学特性和杀虫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分离菌株所产芽胞进行形态观察及质粒图谱分析,发现其与Bt相似;但肽指纹图谱分析和16S rDNA聚类研究表明所分离菌株与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Bc)匹配最高;杀虫活性测定表明这8株菌对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幼虫均无毒杀作用,而15-3、W23-1和W25-3 3个菌株及其培养上清液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有一定的杀虫活性,说明它们能产生活性物质.这些结果说明在Bt菌株的分离过程中要对无晶体菌株加以重视,其含有的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以及幼虫肠道、血淋巴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整体幼虫和肠道酯酶比活力均下降,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血淋巴酯酶同功酶活力及同功酶谱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