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灌溉技术就是将经过输送系统送到田间的灌溉水分散到全部田面的技术.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就是利用灌溉机械设备将最少或较少的灌溉水量以较快速度运至作物根层土壤,达到作物合理的需水量,减少水量损失,以取得单位灌溉水量的最高生产效率的一种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2.
李英能 《节水灌溉》2007,(5):41-44,48
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灌溉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节水灌溉的节水潜力是在保持农作物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通过采用工程、技术和措施使从水源取用的灌溉水通过输水、配水和灌水供给作物利用的过程中,可能减少的损失水量.在制定区域节水灌溉规划时,需要对发展节水灌溉后产生的节水潜力进行分析计算,以此作为规划决策的依据.对于节水灌溉的节水潜力分析计算方法国内已进行过诸多研究,但要精确计算则很困难.为此,借用《全国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的研究成果,采用作物灌溉用水"参照定额"、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调节系数和作物用水定额计算式提出了一种区域节水灌溉的节水潜力简易计算方法,并以全国2010年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的节水潜力作为算例,分析计算了规划目标年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3.
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农田灌溉面积由1600万hm^2增加到5333万hm^2.在占全国总耕地面积近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总产量近2/3的粮食。但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即60%灌溉水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自白被浪费掉,而发达国家的灌溉水利用率可达80-90%。随着农业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以下是我国目前几项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降水蒸发蒸腾等影响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常规灌溉、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Ⅱ、控制灌溉Ⅲ4种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期灌水量、产量性状,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灌溉水利用率并拟合得到灌水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各灌溉模式灌溉水利用率为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Ⅲ控制灌溉Ⅱ常规灌溉,图表中看出返青到分蘖末为需水非敏感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为需水敏感期,不同灌溉模式对产量影响显著。控Ⅰ灌溉水利用率最高,能够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地下渗灌灌溉技术是将灌溉水引入地面以下一定深度,主要分布在根系活动区域,使水分更好的通过根系吸水,促进作物高产高效,达到节水效果。本文阐述了地下灌溉技术,分析了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种地下节水灌溉方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势控制在农业灌溉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势控制在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精确灌溉控制系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土壤水势控制灌溉技术在节水灌溉、水土资源化利用和精确灌溉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基于水势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水势控制灌溉下的作物生理指标制定相应的土壤水势范围控制灌溉,一方面可以用于节水灌溉,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质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快速高效的制定咸水和盐碱土资源化利用中作物的灌溉制度;而土壤水势与作物需水的密切关系、土壤水势传感器的精确响应和传输则为精准灌溉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最后指出土壤水势控制应用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麦后移栽棉适宜的调亏灌溉模式。【方法】在麦后移栽棉蕾期、花铃期分别设计不同亏水灌溉处理,研究了不同调亏灌溉处理对麦后移栽棉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蕾期和花铃期的水分亏缺均会抑制棉花株高、茎粗等营养生长,其中蕾期水分亏缺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无论是蕾期还是花铃期,轻度亏水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叶片相对含水率随缺水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蕾期或花铃期轻度亏缺灌溉均有利于地上干物质积累;与全生育期充分灌溉(CK2)处理相比,蕾期轻度调亏灌溉节省灌溉用水5.45%,增产9.16%,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5.05%;花铃期轻度调亏灌溉节省灌溉用水9.09%,增产2.34%,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2.90%;调亏灌溉对麦后移栽棉马克隆值和伸长效率影响不明显,但蕾期或花铃期轻度调亏灌溉都有提高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的趋势。【结论】在水资源供应较为充足时,蕾期轻度调亏灌溉、花铃期充分灌溉可获得最高的籽棉产量和较高的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在水资源不足的条件下,蕾期充分灌溉、花铃期轻度调亏灌溉是较为适宜的省水、高产、高效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长江流域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和流域大中型灌区调研成果,分析了流域中型以上灌区灌溉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分生产率和节水灌溉率等效率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有效灌溉面积占灌区设计灌溉面积的76%,有效灌溉面积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呈现出上游中游下游的趋势,西藏最低、上海最高;近十年长江流域节水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率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节水灌溉率与缺水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灌溉水分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但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不足。研究结果将为流域规模化高效节水布局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示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装备》2003,(2):66-68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田灌溉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占全国总耕地面积近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总产量近2/3的粮食。但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另外60%罐溉水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白白被浪费掉,而发达国家的灌溉水利用率可达80%-90%。因此随着农业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下就对我国目前的几项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以再生水充分灌(A1)、再生水适宜灌(A2)、再生水轻微干旱胁迫(A3)、再生水中度干旱胁迫(A4)4种水分处理的田间试验为基础,结合水量平衡方程、Penman-Monteith公式、作物系数(KfC)和需水系数(A)的计算方法及当地1955--2002年气象资料,研究了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早熟禾的耗水特性、结构组成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水量与早熟禾(Poapratensis L.)生育期的总耗水量、耗水强度、灌溉水的消耗比例呈明显正相关,与降水消耗比例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呈负相关,与剪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4种水分处理下,早熟禾的耗水量60%以上来自降水,A4处理的降水消耗比例达69.09%;作物系数与作物需水系数的变化规律相似,与灌水量呈明显正相关,在7、8月份最大达1.91~1.73(4种水分处理)。最后推荐出了25%、50%、75%和95%4种水平年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1.
确定农作物经济灌溉制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灌溉是节水型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节水灌溉就是用最少的灌溉水量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并尽可能提高作物产量。本文通过分析,建立了作物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建立了作物灌溉效益函数;并应用经济分析中净效益最大准则,导出了作物经济灌溉定额计算通式;利用系统工程理论提出了作物生育期内各次灌溉水最优灌水定额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作物种植条件下微咸水灌溉的土壤环境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正常灌溉定额和淋洗灌溉定额2种灌溉水平,对小麦、葵花、玉米3种作物进行了不同灌溉水浓度处理的灌溉试验,对3种作物种植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灌溉水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盐分将在土壤剖面一定深度的土层内聚集明显增大。且不同作物的临界灌水浓度值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育期微咸水灌溉对玉米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不同生育期微咸水灌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玉米4个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1.75、3、4、5 g/L)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株高随着播种后天数增大而增大,随时间的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在同一生育期,灌溉水矿化度越高,株高越低;玉米叶面积随着播种后天数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符合负指数函数,在同一生育期,灌溉水矿化度越高,玉米叶面积最大值越小;玉米同一生育期的灌溉水矿化度越高,干物质量和产量越低,各生育期微咸水灌溉水矿化度与玉米产量符合线性关系。各生育期微咸水灌溉对玉米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拔节期苗期抽穗期灌浆期;苗期和拔节期适宜采用的灌溉水矿化度较低,抽穗期和灌浆期适宜的灌溉水矿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节水增产灌溉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北高产粮区进行了冬小麦节水增产试验研究 ,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的增加 ,冬小麦总耗水量也增加 ,冬小麦消耗土壤水的份额逐渐减少 ,主要以消耗灌溉水为主。 2 0 0~ 30 0 cm土层的土壤水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 ,利用率逐渐减小 ,最佳灌水模式为春季 2水 (试验年份为偏旱年型 )。冬小麦产量为 771 6.7kg/hm2 ,水分利用效率为 1 5 .92 kg/hm2·mm,灌溉水利用效率为 34 .3kg/hm2·mm。  相似文献   

15.
波涌灌溉是一种新型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对波涌灌溉技术及其设备的现状进行评价,初步研究一套由灌溉水来自动调节控制的小型波涌灌溉设备,适于在丘陵山区和黄土高原上大量集雨节灌的机修梯田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不同生育期微咸水灌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玉米4个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1.75、3、4、5 g/L)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株高随着播种后天数增大而增大,随时间的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在同一生育期,灌溉水矿化度越高,株高越低;玉米叶面积随着播种后天数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符合负指数函数,在同一生育期,灌溉水矿化度越高,玉米叶面积最大值越小;玉米同一生育期的灌溉水矿化度越高,干物质量和产量越低,各生育期微咸水灌溉水矿化度与玉米产量符合线性关系。各生育期微咸水灌溉对玉米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拔节期>苗期>抽穗期>灌浆期;苗期和拔节期适宜采用的灌溉水矿化度较低,抽穗期和灌浆期适宜的灌溉水矿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灌溉用水效用评价指标的尺度效应问题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波  刘钰  许迪 《灌溉排水学报》2012,31(4):11-15,31
以灌溉水利用效率、灌溉水生产效率和灌溉效益为代表的灌溉效用评价指标在不同尺度上的计算方法及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也会因为尺度的差异而体现不同的含义。以灌溉水量平衡为基础,分析了灌溉用水三大评价指标在不同尺度理论值及其尺度间相互转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灌溉效用尺度效应的作用,小尺度的低效用在大尺度上并不意味着效用低下。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 缺少优质灌溉水与输水所需要的能源,是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一般,这些地区未被开发的水资源,不是由于盐分及其它杂质过量,水质不适宜于灌溉,就是为经济有效输水所需要的能耗(灌溉水的输送、抽提和加压)相当大。由于大多数这类地区的引用水都被限制在目前的低水平上,所以必须逐渐提高低含盐水在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线性加权思想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层次分析法(PSO-AHP)和粗糙集理论所得的主客观权重组合以获取组合权值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评价结果,其相关系数达到0.833,且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排序位次均不超过2,证明了采用PSO-AHP与粗糙集理论进行组合赋权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合理性。进一步对比两种评价结果的极值和变异系数,模糊综合评价法的1.051和0.170均远大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0.048和0.035,更有利于评价等级的划分,表明文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相对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灌溉用水效率评价领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地编制山西省的灌溉用水定额,根据水利部编制灌溉用水定额的大纲要求,结合山西省自然、地理、气候等情况,将全省分为6个区,选取了21个典型县为调查对象。编制采用典型调研的方式,以调查典型县现状灌溉用水定额为基础,以当地灌溉水可利用量为控制条件,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平衡的方法,制定了全省6个分区、7种主要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