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营造杉檫混交林是进一步扩大檫树栽培面积,两种木材可以兼得的有效途径。混交林木材产量高,其蓄积量可大大超过檫树纯林;在中等立地条件下,也可以超过杉木纯林,但略低于立地条件好、经营集约度高的杉木纯林。其混交效益远远优干杉木和檫树纯林。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分析了杉檫混交林的混交效益,提出了它的营造技术体系。一、杉檫混交林的混交效益1.能合理利用空间。成功的杉檫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特征是在整个林分生长周期内,檫树始终居于上层林冠,杉木居于第二层林冠,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生长状况与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光泽县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7 a生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苦槠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坡位,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蓄积量为30.33 m3·hm-2,比马尾松纯林增加17.47%;在中坡位,混交林的蓄积量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混交林的生长量小于马尾松纯林,林分蓄积量为11.89 m3·hm-2,仅为马尾松纯林的76.02%。混交林和纯林蓄积量、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指标均随着坡位的下降而增加。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N等指标在下坡和中坡位均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则略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3.
桉树混交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出现的病虫害、地力下降等问题,在长泰岩溪林场开展了桉树、红椎、杉木混交林与桉树纯林的对比试验,6年生的试验林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桉树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分别比纯林增加了34.2%、18.6%和109.2%,桉树蓄积量减少了13.6%,但混交林总蓄积量提高了19.1%,混交林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肥力略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4.
白桦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适应能力强,在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常成纯林或与其它树种组成混交林,在分布区,蓄积量丰富。在河北省现有用材林中蓄积量占首位,林地面积居第二位。是河北省天然次生林的主要树种,同时木材用途广泛,树皮可入药^[1]。白桦是高海拔山地云杉、落叶松等的伴生树种,也是构成针阔混交林唯一生长比较稳定的阔叶树种,对防止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的蔓延、保持森林景观的多层次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是有一定面积的白桦纯林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5.
就营造火炬松、杉木混交林(行间混交)与其纯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营造混交林较营造其纯林更具优势。三种处理中,Ⅰ处理的林分蓄积量比Ⅱ处理提高43.41%,比Ⅲ处理提高122.42%;Ⅰ处理的林分总生物量比Ⅱ处理提高86.91%,比Ⅲ处理提高115.76%,为营造火炬松、杉木混交林提供可借鉴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开展了木麻黄大叶相思行状混交造林试验,以木麻黄纯林作为对照。对造林8年的试验林进行了生长量、防风效能以及土壤肥力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林其生长量大于木麻黄纯林,混交林的蓄积量高于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1∶3混交林中木麻黄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最大;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防风效能大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按1∶3比例混交的林分防风效果最好;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土壤肥力高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1∶3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沿海沙地营造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时建议单行木麻黄与多行大叶相思混交。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果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中马尾松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总蓄积量均高于马尾松纯林。混交林中马尾松和毛红椿的生长量呈现出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比例4∶1>3∶1>2∶1的规律。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优于马尾松纯林,营造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由于毛红椿生长快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以带状混交为佳,且毛红椿比例宜小。  相似文献   

8.
巨尾桉和马占相思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广东省惠州地区营造巨尾桉和马占相思纯林和混交林的速生丰产技术。结果表明,大面积营造混交林比纯林林木生长迅速,并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随着人工湿地松纯林的广泛种植,林木抗病能力减弱,病虫害对森林造成的伤害不可忽视,分析了湿地松纯林与湿地松桤木混交林主要病虫害种类,为在综合防治中,减少营造混交林病虫害的发生,提出了贵州省湿地松病虫害防治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营造杉木红锥混交林、纯林进行试验比较,在同样的试验地内采用混交林、纯林造林,经过5年的经营管理,杉木红锥混交林效果显著。结果显示:杉木红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红锥纯林相比,平均树高分别高9.26%、3.51%,胸径粗10.71%、5.09%,冠幅大8.00%、3.85%,蓄积量多25.00%、12.24%,土壤结构好、养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林业生产中针叶纯林造成的地力下降、病虫害等问题,开展了福建柏与桉树混交及杉木与桉树混交试验,以福建柏、杉木纯林为对照,对5年生的试验林的生长量和林内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中的福建柏和杉木生长量与福建柏、杉木纯林相比基本没有差别,而混交林总蓄积量是纯林的8~16倍,差异极显著。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多样性指数高。  相似文献   

12.
邢渤庶  王星  孟庆涛 《沙棘》2005,18(4):9-10
对沙棘这种灌木或亚乔木同黑加伦小灌木按一定模式营造的混交林与沙棘黑加伦两种纯林进行生长发育、结实、病虫害发生率等方面调查,发现各种营林指标混交林明显优于纯林。因此可以提倡营造这样一种模式的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产量高质量好湖北省林科所通过10年对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试验研究,表明营造松枫混交林产量高质量好:(1)16、26、36年生松枫混交林立木蓄积量均高于同龄马尾松纯林和枫香纯林。在16年生松枫混交林中,马尾松中径级林木占41-70%,而同龄...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对杉木采伐迹地改造,营造马尾松台湾相思混交林、纯林,经过施肥、抚育,十几年的经营管理,林木生长良好。混交林生长林分与纯林生长林分相比,经调查显示:13年生马尾松台湾相思混交林的林分生长平均树高、胸径、树冠、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台湾相思纯林的林分树高提高2.43%、12.46%,胸径粗6.3%、12.71%,蓄积量多11.92%、36.84%。能增加土壤养分全量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杉木、柳杉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及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柳杉混交林能够形成稳定协调的林分结构,能改善林分小气候;16年生的杉木、柳杉混交林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27.5~50.4%,比柳杉纯林高15.5~36.3%;杉木、柳杉混交可以改造杉木低产林,扩大杉木的栽植范围,具有比纯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镇办半山林场杉木采伐迹地营造了福建柏马尾松木荷纯林、混交林,经过12年的经营管理,对不同的林木生长效果和土壤性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2年生的福建柏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分别比福建柏马尾松木荷纯林的林分蓄积量提高8.09%、10.35%、106.78%,林分总生物量提高8.21~35.98t/hm2,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也比纯林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杉木纯林、杉木巨尾桉混交林的林分生物量、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桉混交林林分的总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出26.41%,生物量则是纯林的1.6倍,大大地提高林分生产力。两种林分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相差不大,混交林土壤肥力略有下降,但混交林增加了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因而营造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杉木连栽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林文锋 《绿色科技》2013,(11):56-59
在闽南山地开展了西南桦分别与杉木、木荷及建柏单行混交造林的试验研究,以西南桦纯林为对照,探索了西南桦在闽南山区造林模式。研究发现;10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的保存率、生长量和蓄积量均高于西南桦纯林并有显著差异,西南桦混交林蓄积量大大超过了西南桦纯林;西南桦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西南桦纯林;西南桦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较西南桦纯林为佳。在西南桦3种混交林中,西南桦杉木混交林蓄积量和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西南桦木荷混交林其次,土壤理化性质以西南桦木荷混交林最好,西南桦杉木混交林其次。结果表明:闽南山区西南桦造林以营建西南桦杉木混交林或西南桦木荷混交林为宜。  相似文献   

19.
混交林树种的选择解庆珂营造混交林是提高森林生产率的主要途径,也是改善森林环境,减少病虫害和火灾的措施之一。当前我国人工林中纯林多,混交林少,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这个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营造混交林方面,存在着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理论上,所有的林业...  相似文献   

20.
混交林能改善林内的各种生态因子,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林木生长。在我省马尾松分布在高温、干热、土壤贫瘠的浅丘和深丘地区,进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营造试验;同时调查观测该区内马尾松天然下种形成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并与该区的杉木纯林进行对比分析。杉木、马尾松人工混交林3—5年郁闭,林内直射光比杉木小13.1—27.3%,夏季高温季节气温比杉木纯林低2.2—2.4℃,湿度大5.0—10.0%。混交林内每年单位面积上的枯枝落叶量比杉木纯林高1—2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13.7—17.3%,孔隙度大5.0—7.4%,速效性氮高0.47—2.27毫克/100克,磷高0.59—0.60PPM,钾高2.28—3.78毫克/100克。混交林分比纯林提早1—2年郁闭,间伐期可提前3—4年。第一次间伐,每亩可出小径材0.3—0.5立方米。20年生的混交林分比杉木纯林每亩蓄积量大1.1—1.3倍,且大径材占42.3%,杉木纯林仅占14.5%。 试验和实地调查结果均证明,营造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不仅促进了杉木的速生,而且改善林地的生态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和蔓延,对扩大我省杉木的栽植范围,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为我省混交林的营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