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素:繁殖调节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情征兆的变化、排卵、妊娠的维持以及母牛繁殖周期的其他变化均受激素的严格调节。激素是由一个组织分泌 ,通过血液运输到另一个组织并对后者产生作用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分泌激素的组织称内分泌腺 ,而能对激素产生反应的组织称为靶组织 (图 1)。此外 ,有些组织既是内分泌组织又是靶组织 (如卵巢 )。内分泌腺通常将激素直接分泌到血液中而且浓度很低 (每毫升只有十亿或千亿分之一克 )。十亿分之一克相当于 0 0 0 0 0 0 0 0 0 1克 (即 10×10 - 9克 ) ,又称 1纳克 (ng)。千亿分之一克等于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克 (即 10× 10 - 12 …  相似文献   

2.
该措施是指在用三合激素(ITC)促使母牛群同期发情的基础上,施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或类似物并配合其他技术措施,从而使母牛群表现正常发情→排卵→受孕等一系列繁殖控制技术。其依据是根据宁夏农学院繁殖技术组丰收工程原理,即根据各种生殖激素对机体的调节和应激作用,采用人为控制方法,使母牛处于正常繁殖生理状态,达到提高配种受孕率,缩短产犊间隔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守全 《养猪》2006,(2):17-19
猪的繁殖机能依赖于其生殖器官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了解公母猪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是学习和运用人工授精技术的基础。精卵的发生、受精和妊娠,直至仔猪出生都是在生殖器官内完成的。只有理解并掌握生殖器官的结构和生理机能才能解决猪人工授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激素是一种高效能生物调节物质,由内分泌腺细胞和某些神经分泌细胞合成,释放到血液或淋巴液,通过体液循环传送到远距离的特定靶器官,引起特异的生物化学反应。把与生殖过程有密切关系的激素称为生殖激素,主要有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腺激素等。生殖激素调节公母…  相似文献   

4.
母牛常用生殖激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产奶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高产奶牛群中,因生殖激素失调而引起的繁殖障碍亦有所增多。在临床治疗内分泌紊乱的不孕母牛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生殖激素的全面了解,而使用不当,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现将本场近年来母牛常用生殖激素的临床使用方法简介如下。1母牛常用的生殖激素种类1.1来自下丘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其主要功能为:促进和调节脑垂体前叶的分泌和释放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临床用药以LRH-A3(促排Ⅲ)为多。1.2来自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的促卵泡素(…  相似文献   

5.
重复超排处理是充分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力,提高其利用率的重要技术措施。国外近年研究表明,使用同一种促性腺激素重复处理时,动物超排反应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体内产生了外源促性腺激素抗体(Foote等,1970;Hunter等1980)。但也有人指出使用同一种促性腺激素重复处理育成母牛,其超排反应不降低(Christie等,1979)。至今国内有关使用同种促性腺激素重复处理的报道尚少。本试验采用FSH间隔一定时间对黑白花育成母牛进行重复处理,以观察重复超排的效果,为有效利用供体母畜,发挥其生殖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发展乳牛和肉牛生产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是母牛的繁殖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母牛能够繁殖后代的能力。Niein等(1989)通过对大量母牛产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在自然状况下牛的双胎率极低.仅为O.15-2.99%。自3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开展人工诱导多胎的研究,使双胎率达到20-70%。张文等(2001)采用促性腺激素处理,  相似文献   

7.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母牛卵巢、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及黄体生成。对于公牛,主要作用于睾丸的曲细精管,促进精子的形成,治疗弱精、死精和性欲不强。本文从PMSG的来源及性质、PMSG在肉牛生产和繁殖上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一、马促性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母马在怀孕期间胎盘也具有内分泌器官的功能,它能分泌许多种激素,其中有一种能影响性腺(卵巢或睪丸)机能的激素叫做“促性腺激素”。母马胎盘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与灵长类(人、猿、猴、等动物)胎盘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以及与脑垂体前叶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三者之间在性质上和生物学作用上都存在着若干区别。前者对卵巢的作用随剂量的大小而有所不同。给母畜注射适宜的剂量时可  相似文献   

9.
动物体内的生殖激素有10余种,由脑垂体、性腺等分泌。外源生殖激素是指人们根据生殖激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或从动物的组织器官中分离提取后,注入狐体内,而非狐体自身合成的生殖激素。目前,在狐的繁殖方面主要应用以下4种外源性生殖激素。1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促性腺激素,由糖蛋白组成,其同一分子具有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两种活性。因此,具有促滤泡成熟和促排卵的作用。近年来,在大家畜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方面,常用PMSG促同步发情和超数排卵。对狐主要用在促进发情、排卵及人工授精时的同步发情技…  相似文献   

10.
1初情期与性成熟犊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与体躯的生长同步进行,到6月龄前后,生殖器官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逐渐进入到性成熟阶段。此时,各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日趋成熟与完善,性腺能分泌生殖激素,公牛睾丸能产生成熟的精子,母牛卵巢基本发育完全,开始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区养牛放牧条件较差,加之部分母牛仍负繁重劳役,膘情不好,有的母牛长期不发情,影响配种。如能利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母牛在预定的时间里集中发情,都将提高黄牛配种率,加快改良进度。本期是在挂锄后期,母牛集中放牧增标复壮的基础上,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提高母牦牛繁殖力的新途径,试验采用春季适当补饲协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处理的方法,对青年牦母牛繁殖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给予3.0~3.5岁青年母牦牛补饲或外源激素处理都可提高其发情率;补饲协同激素处理对提高初配青年牦母牛繁殖率可产生更明显的协同效应(P0.01),可明显提高青年牦母牛繁殖率和4~5岁牛的初产比例。  相似文献   

13.
一、序言肉牛生产的主要成本是繁殖母牛的维持需要费用。也就是说,每头母牛产犊数的增多与经济效益的提高相联系。于是,双犊生产则有可能成为最高效率地增产肉食资源的手段。迄今为止,一般采用3种方法生产双胎:(一)选择具有易产双胎遗传性状的牛生产双胎;(二)实验性地配合注射促性腺激素诱发多胎;(三)试行使用胚胎移植技  相似文献   

14.
前言母牛血清中的孕酮主要在卵巢合成。已经证明,它是维持母牛正常妊娠所不可缺少的激素之一,根据血清孕酮含量可以监测母牛繁殖状态,而  相似文献   

15.
对母畜发情周期进行同期化处理,是目前一种家畜繁殖技术。利用某些激素制剂人为地控制一群母畜发情周期的过程,使之在预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以便有计划地、合理地组织配种。有利于推广人工授精,便于组织生产,减少不孕,提高繁殖率。本文用三合激素在能繁母牛中进行短期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三合激素诱导母牛同期发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生殖激素是对母牛繁殖活动起直接调节作用的激素,因此对其进行精准测定,掌握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对生产上提高母牛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动物体内大部分生殖激素的含量是极其微量的,所以选择准确灵敏的测定方法非常重要。本文论述生殖激素的生物测定法、受体分析法、免疫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和酶免疫测定)的优缺点,同时对各生殖激素的来源、生理作用和变化规律,及各激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做阐述,将对研究母牛的生殖生理,提高母牛繁殖效率,促进高产、高效、优质的牛业生产,加快牛业繁殖改良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激素免疫中和技术(HIN)调节激素分泌,从而控制动物的繁殖性能,是动物繁殖学中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对提高动物繁殖率有很重要的意义。1977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的CoX等首先发现类固醇激素免疫技术可提高绵羊的双羔率,并研制成功了多胎素(Fecundin)。此后,陆续出现了用雄烯二酮、雌酮、睾酮、孕酮及雌二醇等性腺类固醇激素主动或被动  相似文献   

18.
抗缪勒管激素(AMH)是一种主要由睾丸支持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分泌的生殖激素,在胎儿生殖器官发育、精子生成、卵泡发生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牛AMH的结构与生理功能、母牛血液AMH浓度的影响因素以及AMH在母牛繁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Kisspeptin是由KISS1基因编码的一种神经肽。Kisspeptin与其受体是GnRH神经元上游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调控GnRH释放刺激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Kisspeptin在哺乳动物下丘脑、垂体和性腺等器官组织中表达,参与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功能调控,在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下丘脑、垂体和性腺三个方面阐述Kisspeptin对哺乳动物生殖功能的调控作用,并就Kisspeptin在动物初情期启动、季节性繁殖和繁殖性能上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Kisspeptin在动物繁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引言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释放激素。由于本身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自七十年代初人工合成后,GnRH及其类似物被广泛用于牛繁殖的研究和生产中。国外有报道认为GnRH有促进产后母牛发情周期恢复,缩短产后空怀天数等作用。国内用LRH-A提早牦牛产后发情和受胎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