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了UV-B辐射增加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对菠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与酸雨的复合处理,使菠菜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株高、绿叶数、叶面积、干重呈显著降低趋势;使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减小。复合胁迫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单一因子胁迫,并且下降幅度受UV-B辐射强度与酸雨pH的影响。UV-B辐射增加与酸雨处理在影响菠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上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UV-B辐射与模拟酸雨单一因子和复合处理对小白菜和生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胁迫处理下,小白菜和生菜的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特性指标均比对照有所变化,表现为株高、叶面积、单株叶片数、根长、根鲜重、地上生物量、蒸腾速率、叶绿素等下降,而且随着紫外辐射强度增大、酸雨pH降低,降幅增大。紫外辐射表现出的影响比酸雨更大一些,而且复合胁迫比单一因子的作用更明显。而类黄酮和叶膜透性有增大趋势,紫外辐射强度增大、酸雨pH降低,增幅变大,而且复合胁迫比单一因子的作用更明显,可能是作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抗逆性和一定的适应性。小白菜与生菜相比,生菜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抗性要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种子萌发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镉(Cd)与UV-B辐射增强单独和复合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Cd与UV-B单独或复合胁迫对冬小麦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明显抑制冬小麦幼苗的生长,复合胁迫的抑制效应明显大于单一胁迫;(2)UV-B辐射增强导致冬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类黄酮含量极显著增加,Cd胁迫没有显著影响,且复合Cd胁迫后不加剧UV-B辐射对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3)Cd与UV-B单独胁迫均导致冬小麦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极显著增大,Cd胁迫导致冬小麦叶片的MDA含量显著增加,且UV-B辐射加剧Cd胁迫对冬小麦叶片MDA含量的影响;(4)Cd+UV-B复合胁迫冬小麦植株地上部的Cd含量显著高于Cd单独胁迫.可见,Cd和UV-B辐射增强复合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UV-B辐射增强和酸雨胁迫同时发生并对植物及生态系统产生复合影响.为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UV-B辐射增强和酸雨加剧对C4植物的交互影响,单子叶C4植物和双子叶C4植物对两者交互作用响应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可能原因,该研究选择单子叶C4植物玉米[糯玉米(Waxy corn)Zea mays L.certain Kulesh,品种"渝糯7号"]和双子叶C4植物苋菜[(Edible amaranth)Amaranthus mangostanus L.,品种"红圆叶苋菜"]为实验对象,采用自控设施模拟酸雨处理(pH值为6.5、4.5和3.5)和增强UV-B辐射[0,2.88和5.76(玉米)或4.32(苋菜)kJ/m2·d]处理,研究增强UV-B辐射和模拟酸雨及复合作用对两种C4植物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增强UV-B辐射降低了玉米和苋菜的株高、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并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在无酸雨或者轻度酸雨下,增强UV-B辐射并不改变玉米生物量的分配,仅在重度酸雨下降低其根冠比.轻度酸雨下苋菜的根冠比随着UV-B辐射增强下降,在重度酸雨下随着UV-B辐射增强而增加.轻度酸雨刺激了两种C4植物的株高生长和叶面积增大,并促进了生物量的积累,但重度酸雨表现为明显的负面效应.对于玉米,在任何浓度的UV-B下,酸雨均降低其根冠比.但对于苋菜,在无UV-B辐射时,轻度酸雨增加其根冠比,但重度酸雨降低其根冠比,而在有UV-B辐射时,轻度酸雨降低其根冠比,而重度酸雨增加其根冠比.UV-B辐射和酸雨复合处理对玉米的生长表现为拮抗作用,即酸雨减缓了UV-B辐射增强对玉米生长的负面影响;但对苋菜而言,轻度酸雨对UV-B辐射增强有减缓作用,但重度酸雨与UV-B产生了协同作用.玉米和苋菜对UV-B辐射和酸雨增强的复合作用响应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玉米所受到的影响低于苋菜,说明玉米对UV-B辐射和酸雨胁迫复合作用的抗性或者耐受性大于苋菜.  相似文献   

5.
UV-B辐射增强对大麦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大麦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明显抑制大麦生长,使株高变矮、绿叶数减少、叶面积和干物质量下降,但抑制程度随生育期而异.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大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水分利用率也随之降低.UV-B辐射增强对大麦形态学和生理学上的不利影响,导致了大麦产量下降24.96%.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增强UV-B辐射对芒果成年树光合作用、产量和常规品质的影响,为制定芒果抗增强UV-B辐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芒果成年树为试验材料,设6个增强UV-B辐射(采用UV-B紫外灯进行照射)处理(20、40、80、120、160和200 W),以自然光照射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成熟叶片的光合指标、果实产量和常规品质.[结果]增强UV-B辐射处理芒果成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总体上均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且表现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160和200 W处理芒果的株产低于CK,其余增强UV-B辐射处理的株产与CK相当;可溶性糖含量、果实糖酸比和维生素C(Vc)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除第2造果的200 W处理外其他处理果实的糖酸比、80 W以上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及120 W以上处理的Vc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5,下同);可滴定酸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80 W以上处理显著高于CK.[结论]芒果成年树受增强UV-B辐射后其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降低,且具有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引起果实减产和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7.
随着臭氧层变薄,到达地表的紫外辐射不断增多,对地表生物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研究UV-B辐射对紫花苜蓿光合及膜脂过氧化特性的影响,有助于阐明紫花苜蓿生理习性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以紫花苜蓿(金皇后)为试验材料,设正常光照(CK)、UV-B辐射增强均5%(T1)和UV-B辐射增强约10%(T2)3个处理,研究UVB辐射增强对紫花苜蓿整个生育期光合特性及膜脂过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而胞间CO2浓度(Ci)为先降后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的趋势;地上生物量在每个时期与对照相比都下降;每个指标在盛花期差异基本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与CK相比,T2处理的变化趋势比T1处理明显,说明UV-B辐射对紫花苜蓿的光合作用和膜脂特性有一定的伤害作用,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加,伤害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油菜光合作用及CAT对UV-B与AR胁迫的响应(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紫外辐射(UV-B,280~320nm)与酸雨(AR)单一和复合胁迫对油菜幼苗保护酶(CAT)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胁迫与复合胁迫对油菜幼苗CAT活性及光合作用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效果。在单一UV-B辐射(0.45W·m-2),单一酸雨(pH3.5)胁迫及复合胁迫下,质膜透性、MDA含量及CAT活性的增幅为8%、18.1%、26.0%,11.5%、21.6%、66.7%和28.8%、85.0%、113.8%;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气孔导度降幅为16.5%、48.6%、57.2%,28.6%、42.9%、78.6%,3.9%、12.4%、14.8%,27.8%、31.0%、74.5%和35.6%、38.2%、44.7%;而胞间CO2浓度的增幅为9.3%、10.6%、26.4%。结果显示,复合胁迫的抑制效应强于单一胁迫,即UV-B+AR>UV-B>AR,且对不同指标的影响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9.
增强UV-B辐射对柑橘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强度UV-B照射3年生盆栽柑橘,研究柑橘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UV-B胁迫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各处理Fm值显著下降,其中U5的Fm值下降幅度最大.除CK外,各处理Fo均上升.Fv/Fm,Fv/Fo值较UV-B辐射前显著下降,且随辐射时间的增长而降低.各处理QN的值均上升,其中U5上升65.7%.U5处理的QP较辐射前下降了,其它处理QP值均有所上升.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增加,Yield,ETR,PSⅡ值逐步降低.且UV-B辐射25d后,各处理Yield,ETR,PSⅡ值最低,到30d时有所回升;UV-B胁迫30d后,对照组CK与U1的净光合速率Pn具有显著性差异,U5净光合速率最低.UV-B对各处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各处理之间的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无显著差异,且U1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较其他处理高;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增长,柑橘叶片中的Ca2+-ATPase活性明显升高.在轻度UV-B辐射下,柑橘能够通过自身的一些抗性机制及一些生理反应来抵御胁迫,但在强UV-B辐射下U5光合系统及细胞膜等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难以恢复到相应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干旱和UV-B辐射对刺梨复合胁迫的影响,采用干旱和UV-B辐射方法研究了刺梨(贵农2号刺梨)光合作用系统和叶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和UV-B增强的条件下刺梨叶片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下降,而叶绿素a/叶绿素b增大,光合作用效率显著降低;透射电镜结果:干旱和UV-B增强导致刺梨叶片气孔受损、叶绿体嗜锇颗粒增多、基粒类囊体膨大、叶绿体膜系统破坏;干旱和UV-B的交互作用显示,除能提高刺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外,干旱还加剧了UV-B辐射对刺梨叶片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磷量对黄秋葵生长、产量、品质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显著提高黄秋葵株高、茎粗及叶数等生长发育指标(P0.05)。施磷处理黄秋葵产量高于不施磷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P_2O_5施用量为50 kg/hm~2时增产幅度最大。施磷还提高了黄秋葵可溶性糖、V_C及黄酮等品质指标,以P_2O_5施用量为25~50 kg/hm~2时品质较好。适量施磷也有利于黄秋葵植株氮磷钾含量的提高。因此,综合产量及品质等指标,黄秋葵较适宜的施磷量为50 kg/hm~2。  相似文献   

15.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与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主要措施和今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兴宁市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苦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既能食用 ,又能防病、治病 ,为许多其它主要食物所不及。我国有丰富的苦荞资源 ,对苦荞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蒲公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药食同源植物,其富含黄酮、萜类、多糖、绿原酸、果胶等化合物,在临床药用上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同时,蒲公英含有多酚、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食用价值。文章从药食同源的角度对蒲公英的加工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蒲公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自主研发的要求着手,阐述了笔者对农业科技自主研发的认识与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院校在彰显办学特色过程中如何着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主科技研发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养猪场送检的猪肺病料中分离到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可疑菌株。经形态镜检、染色特性、生化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初步鉴定为HPS。在细菌学鉴定基础上,设计合成3对引物,分别以3株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扩增出822 bp8、24 bp和1.9 kb的预期特异性条带。以HPS GD株作为参考阳性菌株,以P1、P2为引物,设计优化PCR反应程序,建立HPS 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S PCR检测方法特异与敏感性高、适用性强,可应用于HPS感染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