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形态肥料桉树盆栽试验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中采用前期制作的相同配方的块状(块孔和块实)、粒状肥料进行桉树苗木盆栽施肥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块状肥料的后期均比较粒状肥料的肥效好。在前3个月各处理苗高、地径生长与不施肥对照差异均不大,在3个月后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开始出现差异。至调查结束时施用块状肥的苗木相对施用粒状肥的苗木其苗高平均提高了10.6%和4.3%,地径平均提高了8.8%和2%。根据对肥料的利用率进行对比两种块状肥料氮、磷、钾的利用率均大等于粒状肥氮、磷、钾的利用率,说明本试验中块状肥料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更能适合苗木的肥效需求规律。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苗期施肥和密度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按正交设计方案,进行木麻黄苗期氮、磷、钾施肥试验,并安排了木麻黄苗木五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苗木生长量,最佳施肥组合为氮300kg/hm2、磷900kg/hm2、钾150kg/hm2;适当增大苗木株行距有利于苗高、地径的生长;在一定密度限度(150000株/hm2)下,苗木生物量随密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红豆树苗期的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树L9(34)的氮磷钾正交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中,对红豆树苗木的苗高、植株鲜重、茎鲜重、叶鲜重4个生长因子的重要性次序均为磷→氮→钾,表明该圃地土壤的磷肥欠缺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大,氮和钾次之;该育苗圃地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对红豆树苗木的地径、植株鲜重、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5项生长因子的效应具有一致性,氮、磷、钾3种植物生长元素的最优组合都为氮肥100 g 磷肥40 g 钾肥50 g,表明氮、磷、钾的合适施用量比例为2.5∶1∶1.2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设置了施肥量500~1200 g 8个施肥水平,从中选取生长最好的一个施肥水平(1000 g)对尾巨桉幼苗进行5个月内的需肥规律跟踪试验。氮、磷、钾在生长的3~4月期间需肥量分别占整个观察期总需肥量的46.93%、40.88%和42.42%。5个月生桉苗总氮需求量约3394.91 mg·株-1、总磷需求量约1069.56 mg·株-1、总钾需求量约3605.13 mg·株-1,转化为每公顷氮、磷、钾的施肥量为34.0 kg·hm-2、10.7 kg·hm-2、36.7 kg·hm-2,比例为1.00:0.35:1.12。每个月对桉苗的氮、磷、钾需求量进行测定,得出苗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肥拐点出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期,采用Logistic曲线对苗木的氮、磷、钾的需求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良好,拟合度可达0.97以上。  相似文献   

5.
文冠果幼树沙荒地施肥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置氮、磷、钾3种肥料、4个水平、9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生长量和结果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肥料的不同处理组合对文冠果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处理组合8(N3P2K2)无论对文冠果树体生长和结实量效果都非常显著,是沙荒地文冠果施肥最经济合理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6.
油松容器苗育苗期的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油松容器苗,进行了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和苗木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松容器苗各项生长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氮、磷、钾平衡施肥能够促进油松容器苗的生长量,通过6个配方的施肥试验,筛选出配方试验2(氮、磷、钾比例为2∶1∶1)和配方试验3(氮、磷、钾比例为2∶1∶2)最佳,其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1.18和1.10。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对立地指数为12~14的23 a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不同肥种与配比施肥4 a后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主要结论是:(1)氮、磷、钾3种肥料对马尾松胸径、材积以及经济产量增长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对胸径与经济产量影响效应主次为磷肥>钾肥>氮肥,而对材积增长影响效应主次则为磷肥>氮肥>钾肥,并3种肥料对树高的影响中仅钾肥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氮肥及磷肥的影响不明显.(2)磷肥对木材比重有显著影响,而氮肥和钾肥的影响不明显,施用磷肥将给木材比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其影响的显著性程度以磷肥施用量300 g/株为阀值.(3)对经济产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的肥种有磷肥和钾肥,尤以磷肥的影响为最大.(4)肥种间交互作用明显,全营养配方施肥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肥种,在土壤较为贫瘠,磷、钾缺乏的林地进行氮、磷、钾全营养配方施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较,最优配方施肥单位面积材积与经济产量可提高104.4%和81.2%;在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地地位指数为12~14的马尾松天然林最佳施肥配方为氮肥50 g/株,磷肥300 g/株,钾肥150 g/株.(5)不同立地条件其施肥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苦竹笋养分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变量设计,研究含相同量氮、磷、钾的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等不同肥料种类对苦竹笋养分含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或极显著地提高苦竹笋中氮、磷、钾含量。不施肥处理竹笋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均高于施肥处理,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则为施肥处理高于不施肥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3种肥料中,与复合肥和无机肥相比,有机肥处理苦竹笋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蔗糖、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均为最高,除可溶性总糖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广元市朝天区矿质黄壤立地条件下,对核桃开展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试验,探讨核桃的施肥配比,为生产上核桃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应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氮、磷、钾肥料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肥料对核桃产量的效果排序是磷肥钾肥氮肥;氮、磷、钾3种肥料配比施肥的不同处理对核桃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矿质黄壤上,核桃年施肥量的最佳配比为尿素1 200 g·株-1+过磷酸钙1 500 g·株-1+硫酸钾940 g·株-1。  相似文献   

10.
大叶栎容器苗育苗期的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叶栎容器苗的育苗期进行了氮、磷、钾3种元素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处理对其苗木生长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以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施肥处理的大叶栎容器苗苗木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氮、磷、钾3种元素的平衡施用对大叶栎容器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最优施肥配比,经过4次施肥后苗木的苗高、地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分别是不施肥(对照)的205.2%、122.7%、375.3%、148.3%、240.7%、124.7%。  相似文献   

11.
1.早春追施催芽肥。春季土壤解冻、树液流动后,树体开始活动,在此期间施肥有利于萌芽开花,促进新梢生长。催芽肥宜在发芽前施用,以速效氮肥为主(氮肥占全年氮肥用量的1/2至2/3),配以少量磷、钾肥。4年生树一般亩施纯氮8至10公斤,纯磷4公斤,纯钾4公斤。采取全园措施或株施,然后灌春水1至2次。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幼苗生长和光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正交设计L9(34)布置氮、磷、钾3因素3水平的肥料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相同系号的苗木影响不同,而不同系号的苗木对相同施肥处理响应也不一致,因此不仅要找出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量及其比例,而且要针对不同的无性系制定不同的施肥配方;2)毛白杨杂种无性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对于不同施肥配方的响应不完全一致,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号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3g)+P2O5(2.25g)+K2O(0g),46号的最佳配比为N(5g)+P2O5(4.5g)+K2O(1g);3)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和46号处理间净光合速率×总叶面积(PTL)较净光合速率(Pn)差异更显著,并且与生长的相关性要高于净光合速率与生长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0以上;4)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以氮肥影响最大,磷和钾肥影响较小。该研究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的合理施肥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库区内农业种植施肥策略直接影响流域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成效。以长县县合溪水库库区为例,选择库区内香樟、银杏和榉树等3种主要种植苗木为田间试验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土壤肥量策略(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套种绿肥)与苗木生长和需肥的关系。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略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但明显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测土配方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套种绿肥处理没有明显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有利于减少土壤氮素流失,但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测土配方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套种绿肥处理对于苗木茎粗、新梢粗度和新梢长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的问题为小叶杨的年生长规律和矿质肥料的三要素,追肥时期,追肥方法对小叶杨二年生播种苗的质量与产量的影响,研究方法是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与土培试验结合进行的,并进行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及植物生物指标的测定。本文主要内容:(1)小叶杨苗木的年生长,根据苗木高生长的形态表现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硬化期等四个时期,苗木的高生长与地际直径生长,根系生长是交替进行的;高生长停止期在先,直径与根系生长停止期在后;(2)肥料三要素(氮,磷,钾)加速了苗木的生长,促进苗木体内的氮,磷和糖含量的积累,加强了光合作用与叶绿素的合成能力,使Ⅰ,Ⅱ级苗木的产量比不施肥的提高15-37%,也提高了苗木移植后的成活率和第二年的生长量,在氮、磷、钾中以氮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大,缺氮的苗木生长不佳,I,Ⅱ级苗的产量比施N,P,K的苗木低22%,磷肥效果次之,钾对生长的作用最小;(3)追肥时期对苗木质量有影响,氮,磷,钾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施入的效果以幼苗期的早期追肥的苗木质量好,I,Ⅱ级苗木的产量比不追肥的高37%,比中期追肥的高15%,(4)相同的肥料和用量,以土壤追肥及土壤加根外追肥的效果最好,I,Ⅱ级苗的产量比不追肥的增产36-38%,而只用根外追肥的效果比不追肥的增产29%。  相似文献   

15.
古崇 《湖南林业》2009,(7):29-29
茶树是多年生采叶植物,只要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反应,都能正常生长。据测定,幼龄茶树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3:1:2。壮龄茶树生长较稳定,对氮素吸收量较多,一般采收鲜叶100公斤,需吸收氦1.2~1.4公斤,磷028~1.28公斤,钾0.43~0.75公斤。氨磷钾的比例为1:0.18:0.45。从茶树对整个生育周期和年生育周期看,茶树具有高氨、低磷、中钾的需肥特点。在茶树高产优质栽培管理中,施肥是最有效果的措施之一。但由于土壤、天气条件,茶树各生长时期的吸肥特性和肥料的性质和作用等不同。因此,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法和氮、磷、钾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法,以2年生无性系7080组培苗为材料,设置15个处理组,探究楸树Catalpa bungei在氮、磷、钾不同配方施肥下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及施肥效率,筛选最优配比,为楸树无性系精准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施肥量范围内,配方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楸树无性系7080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氮、磷、钾含量,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10(氮:磷:钾=12:12:12 g·株~(-1))为最佳配比组,其苗高为173.4 cm,是CK的1.88倍,施肥期间苗高平均增长136.9 cm,而CK只增长了55.8 cm;其地径为24.04 mm,是CK的1.8倍,施肥期间地径平均增大19.08 mm,而CK只增大了8.37 mm;其生物量是CK的2.6倍,CK12的1.8倍,且T10组根、茎、叶的氮、磷、钾含量均为最高。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合理的配方施肥对楸树苗木生物量和养分积累、肥料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无性系7080的最佳施肥配比为T10。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推荐的"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糙花少穗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平衡施肥不仅显著提高糙花少穗竹笋产量,还明显提高单笋质量,平衡施肥处理的笋产量比未施肥的空白区增产26.56%,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增产10.45%、42.11%和28.57%,单笋质量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提高4.86%、27.01%和22.74%,不同肥料的增产效果表现为磷肥 > 钾肥 > 氮肥;2)平衡施肥处理能够改善笋品质,其笋粗蛋白含量较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增加66.63%、41.45%、6.33%,笋粗纤维含量较空白区和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降低7.32%和23.63%、12.84%、9.08%;3)肥效模型显示,糙花少穗竹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氮肥150 kg/hm2、磷肥为58 kg/hm2、钾肥为83 kg/hm2,预计出笋产量1 596 kg/hm2,氮、磷、钾肥最佳比例为1:0.4:0.6。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幼龄期红豆树人工林开展氮、磷、钾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建山地土壤磷元素欠缺较突出的情况下,磷肥的及时补充供给对幼龄期红豆树林木胸径、树高生长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氮、磷、钾三元素对幼龄期红豆树林木胸径、树高生长的重要性依主次关系为磷氮钾;氮、磷、钾施肥组合中,以N1P1K3(尿素150 g·株-1+钙镁磷肥120 g·株-1+氯酸钾30 g·株-1)对红豆树胸径生长影响最大;以N2P1K1(尿素100 g·株-1+钙镁磷肥120 g·株-1+氯化钾90 g·株-1)对树高生长促进作用最大。由此可见,在福建山地红豆树幼林施肥以磷肥为主,单株施钙镁磷肥120 g,配合施100~150 g尿素和少量氯化钾为宜。  相似文献   

19.
苗木营养与施肥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迄今已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总结以往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后促进这一研究的深入发展有重要作用。进而为制定苗圃的科学育苗措施提供依据。一、杉木在杉木自然分布区内,土壤多为红壤,普遍存在有效磷缺乏、全氮量不足的情况,氮磷是限制杉木苗生长的主要因素,在育苗过程中施用氮磷肥成为必不可少的措施。现将杉苗肥效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对杉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氮磷钾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苗高、地径、全苗干重以及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氮、磷比例失调和单施氮、磷、钾任一种肥料,各个生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氮、磷、钾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来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磷、钾的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2P3K1处理即尿素5 g·盆~(-1)、钙镁磷15 g·盆~(-1)、氧化钾1 g·盆~(-1),可促进青冈栎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及总生物量的积累,该处理下苗木各方面综合表现最佳。(2)氮、磷、钾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不同,其中氮元素影响最大,磷元素和钾元素影响较小。(3)青冈栎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和各种肥料的施用量呈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由此建立回归方程,从而求出青冈栎幼苗氮、磷、钾的施肥适用范围:尿素12.23~14.65 g·盆~(-1),钙镁磷9.35~22.91 g·盆~(-1),氧化钾5.73~14.17 g·盆~(-1),以及各项生长指标理论最佳施肥配比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