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芦笋周年供应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周年供应栽培技术是一项通过大棚、露地栽培配套,提早采收春笋、秋笋弥补空缺,以大棚、露地和秋笋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常年采收芦笋,提高芦笋效益的栽培技术。本文对芦笋栽培模式、大棚栽培、秋季采笋、品种选择和母茎留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北方大棚种植模式单一,套种模式不常见,北方大棚绿芦笋种植同时套种香菜,既可以增加蔬菜种类,又可以提高复种指数,还能增加芦笋种植户的收入。该文通过大棚绿芦笋套种香菜栽培技术的介绍,为北方绿芦笋大棚栽培大面积推广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打破大棚种植单一的模式,对种植模式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北方大棚种植模式单一,套种模式不常见,北方大棚绿芦笋种植同时套种香菜,既可以增加蔬菜种类,又可以提高复种指数,还能增加芦笋种植户的收入.该文通过大棚绿芦笋套种香菜栽培技术的介绍,为北方绿芦笋大棚栽培大面积推广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打破大棚种植单一的模式,对种植模式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棚绿芦笋种植是寿县一项好的产业扶贫项目,为指导帮助更多农户掌握种植技术,本文从大棚穴盘育苗、芦笋大棚建设、四季覆膜管理、开沟定植、定植当年管理、三期采收与二次留养母茎管理、采后处理等主要技术环节总结了寿县地区绿芦笋大棚四季覆膜高效栽培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格兰蒂"F1芦笋大棚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营养价值高。采用大棚标准化栽培技术,可增加芦笋种植效益;通过控制产品质量,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笔者主要介绍了“格兰蒂”F1芦笋大棚标准化栽培中的关键生产技术措施和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大棚、中棚、小拱棚(加盖无纺布)、地膜的覆盖方式对大棚和土壤温、湿度的影响,介绍大棚冬春茬芦笋多层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为大棚芦笋冬春季节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成 《现代农业科技》2023,(16):211-213+217
芦笋营养价值高,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保健型蔬菜。宣城市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温和,非常适宜芦笋生长。发展芦笋产业对促进宣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芦笋生产方式、主要营销模式、大棚生产技术集成和产业发展可行性等方面介绍了宣城市芦笋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诸如缺乏专项发展规划、深加工能力弱、技术体系支撑不足等,并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编制规划、完善产业链条和强化科技支撑等促进芦笋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宣城市芦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芦笋是全州县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为全州及其相似环境区域绿芦笋大棚栽培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在全州县大棚栽培过程中进行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栽培过程中合理利用芦笋水肥一体化化肥技术,可减少化肥用量31.8%,芦笋产量仅减少0.43%,而产值整体增收136.5元/667m2。在基本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化肥用量,可提高收入,有利于改善肥料利用率,促进芦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大棚芦笋栽培经济效益,仙居县西陈村大棚芦笋生产基地利用越冬期空闲田,套种菜心、豌豆等浅根作物,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套种菜心,生育期适宜,技术简单易行、高产高效,解决了南方大棚芦笋因冬季低温选择栽培作物品种难、管理难度大、冬棚利用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芦笋园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芦笋的生长与产品质量。因此,生产绿色芦笋食品,除搞好大棚内生态小气候环境的调控外,还要重视大棚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浅谈大棚芦笋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8,(11)
芦笋营养丰富,且鲜美芳香。柔软可口,是一种高档保健蔬菜,畅销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早春芦笋,因其量少、质优,更受消费者青睐。大棚覆膜栽培早熟绿芦笋,是一项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新技术。1992年,我们在常安镇横溪村进行大棚覆膜栽培早熟绿芦笋试验示范,全年平均亩产绿芦笋达到1644公斤,比露地栽培提高843.4公斤,产量高一倍多,平均亩产值9209元,比露地栽培加5700.37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项技术1997年已在全市推广应用,平均亩产1110.5公斤,亩均产值7781元。大棚覆膜栽培早熟绿芦笋,与露地栽培基本相同,必须重点抓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芦笋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农民群众依靠种植大棚芦笋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但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民群众种植不科学,大棚芦笋品质和产量难以提升,为了更好促进农民群众增产增收,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大棚芦笋丰产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棚芦笋套种马铃薯,利用冬季大棚芦笋休眠期,在芦笋的畦沟种植早熟马铃薯,在不影响芦笋生产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茬马铃薯的收益。该模式每667 m~(2 )马铃薯产值1 260元,利润980元。  相似文献   

14.
大棚栽培芦笋与露地栽培芦笋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栽培芦笋与露地栽培芦笋的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栽培比露地栽培单产增加4963.5kg/hm2,利润增加4187元/hm2。但大棚栽培夏季干旱高温易于受螨类、蓟马为害,芦笋茎枯病发病程度明显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因降雨多、杂草多、病害发生多,芦笋采用露地栽培方式,管理难度很大,所以只有采用大棚(包括小拱棚、大拱棚、联栋棚、避雨棚)栽培,才能确保栽培成功。我国黄河以北地区降雨少,虽然可以露地栽培芦笋,但采用大棚栽培芦笋能降低管理成本,可提高芦笋产量和收益。另外,大棚栽培芦笋的好处还有:比露地栽培的芦笋提前上市,售价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评价洛浦县不同品种芦笋的营养品质,为新疆芦笋品种选择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测定了翡翠明珠、阿波罗、阿特拉斯、哥兰德、金冠共5个芦笋品种的光合色素、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翡翠明珠的多项营养品质指标在受试品种中最高,与其他品种芦笋存在显著差异,翡翠明珠芦笋品质较好,适宜在新疆温室大棚中栽培,可作为新疆芦笋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7.
大棚芦笋在冬春季选择一种低成本、易操作、保温效果好的栽培方式非常重要,能有效提早芦笋采收上市期,提高芦笋经济效益。通过采用谷壳、干稻草、地膜、小拱棚+地膜4种覆盖栽培方式,分别对芦笋早期产量及品质等进行了考察比较,结果发现,大棚芦笋冬春季促早覆盖方式以小拱棚+地膜的栽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棚芦笋的栽培逐渐重要。其不仅在栽培技术上有了新的发展,在栽培方法及环境的选择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很多种植人员容易忽略环境及选种等诸多细节,所以探究大棚芦笋的栽培技术十分必要。基于此,针对广东省佛冈县大棚芦笋的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其栽培方法做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结合芒市地理和气候条件,从品种选择、育苗、大田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清园、采收等方面阐述大棚芦笋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芒市芦笋生产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分析了宣城市芦笋生产方式转变、营销模式特点、大棚生产技术集成和发展可行性条件等芦笋产业现状。并针对缺乏专项发展规划、深加工能力弱、技术体系支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编制规划、完善产业链条和强化科技支撑等促进芦笋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