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267日龄的产蛋母鸡150只,分为三组,分别放在上、中、下三层鸡笼,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制度。由于笼位的高低不一,使得三层鸡群在同一鸡舍内所接受的光照强度不一,导致鸡群产蛋不一致;上层鸡群产蛋率为84.50%,中层鸡群产蛋率为82.00%,下层鸡群产蛋率为73.66%。上层鸡群比中层鸡群产蛋率高2.50%(P<0.05),上层鸡群比下层鸡群产蛋率高10.84%(P<0.01),中层鸡群的产蛋率比下层鸡群高8.34%(P<0.01)。  相似文献   

2.
试验检测了春季蛋鸭笼养舍内环境因子分布和蛋鸭生理机能及生产性能变化,为蛋鸭阶梯式笼养模式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蛋鸭舍内气载有害菌和粉尘浓度随纵向通风进程持续升高,上层鸭笼大肠杆菌属细菌气溶胶浓度显著低于中层和下层(P<0.05)。平均光照强度自进风口到出风口分布均匀,但上层笼极显著高于下层(P<0.01);(2)上层蛋鸭平均产蛋率(69.37%)显著高于下层蛋鸭(P<0.05);累计死淘率(0.11%)显著低于下层蛋鸭(P<0.05);(3)上层鸭蛋哈氏单位为68.2,极显著高于下层鸭蛋(P<0.01);(4)上层蛋鸭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丘脑GnRH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下层蛋鸭(P<0.05);下丘脑CRH基因表达水平,脾脏IL-1β、IL-10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下层蛋鸭(P<0.05)。以上结果显示,春季笼养蛋鸭舍内,不同空间位置环境因子分布不均匀,下层蛋鸭长期处于恶劣环境,增加了死亡率,降低了产蛋率和蛋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春季半开放式鸡舍舍内不同位点温湿度变化及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7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2 520只,按照鸡舍纵向方向分为进风口、中间、出风口3个位点进行分组,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按照鸡舍垂直方向分为上层、中层、下层3个位点进行分组,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结果表明:平均采食量,中间组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相比显著降低(P<0.05),上层和中层、下层相比显著降低(P<0.01);料蛋比,上层和中层、下层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中间组与进风口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出风口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蛋重和产蛋率,进风口、中间、出风口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蛋重和产蛋率,上层和下层相比显著降低(P<0.05).综合评定春季半开放式鸡舍不同位置温湿度存在梯度变化,中间组和上层笼位温湿度更接近蛋鸡最适温湿度范围,料蛋比和采食量显著降低,生产性能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研究舍内不同笼位对鹌鹑产蛋性能的影响.随机取舍内中间区域6排,采用3×3双因素实验设计,设置3个列水平(外侧、走道和中间列)和3个层水平(上层、下层和中层),随机统计1 d的产蛋数和每笼蛋重.结果表明:外侧最下层笼位鹌鹑的产蛋数均显著大于中层和上层(P<0.05),过道下层笼位鹌鹑的产蛋数最大且显著大于上层(...  相似文献   

5.
试验将6100只"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按不同的饲养模式分为3组进行饲养,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林下小群放养、厚垫料地面平养以及"两低一高"混合地面平养。林下低密度放养在20栋6m2鸡舍中共饲养600只母鸡;厚垫料地面平养在1栋100m2鸡舍中饲养500只母鸡;混合地面平养在1栋1000m2鸡舍中饲养5000只母鸡。结果表明,在产蛋高峰期(试验测定了25~31周龄的生产性能数据),厚垫料地面平养条件下蛋鸡产蛋率为90.35%,显著高于林下放养(89.15%)和混合地面平养(87.79%);混合地面平养和垫料地面平养条件下日耗料、平均蛋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林下放养日耗料偏高、平均蛋重偏低,料蛋比偏高,达到显著水平(P<0.05);垫料地面平养下蛋鸡死淘率为2.09%,显著高于混合地面平养(0.47%)和林下放养(0.59%);鸡蛋合格率,林下放养(98.87%)高于混合地面平养(97.10%),垫料地面平养(90.70%)最低,各组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八个褐壳蛋鸡商用品系为对象,观测了在自然采光舍内不同笼层光照强度对其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曼与金慧星笼上层(19.51x)的比笼下层(9.51x)的产蛋率分别高出7.5%和6.13%,差异极显著(P<0.01);宝万斯则笼下层的比笼上层的产蛋率高2.8%,差异显著(P<0.05);其余五个品系则上下笼层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层叠式笼养模式下鸡舍不同位置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按照与湿帘和风机位置的距离,将试验鸡分为近湿帘组、近风机组和离湿帘风机组;按照鸡所处笼位的高低,将试验鸡分为低层组、中层组、高层组;以整列笼具为单位,将试验鸡分为Ⅰ、Ⅱ、Ⅲ、Ⅳ组。每天统计蛋鸡的产蛋数和蛋重。结果表明:(1)产蛋率,近湿帘组离湿帘风机组近风机组;蛋重,近湿帘组近风机组离湿帘风机组,但各组间产蛋率和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2)产蛋率,高层组低层组中层组;蛋重,低层组中层组高层组,但各组间产蛋率和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3)产蛋率,Ⅰ组Ⅱ组Ⅳ组Ⅲ组;蛋重,Ⅳ组Ⅰ组和Ⅲ组Ⅱ组,但各组间产蛋率和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生产中需要根据产蛋率和蛋重随鸡舍位置的变化规律进行环境调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秋季半开放式鸡舍内不同位点温度、湿度变化及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50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2 520只,在鸡舍纵向方向分为进风口、中间、出风口3个位点,在鸡舍垂直方向分为上层、中层、下层3个位点,测定温度、湿度,同时测定蛋鸡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出风口蛋鸡平均采食量与进风口相比显著增加(P0.05),与中间相比极显著增加(P0.01);进风口蛋鸡平均蛋重与中间相比显著增加(P0.05);中间蛋鸡产蛋率与出风口相比显著降低(P0.05);蛋鸡料蛋比在进风口、中间、出风口间无显著差异(P0.05)。上层、中层、下层蛋鸡的平均采食量、平均蛋重、产蛋率、料蛋比各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秋季半开放式鸡舍不同位置温度、湿度存在梯度变化,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结合环境参数变化综合评定生产性能,中间优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中层优于上层和下层。  相似文献   

9.
光照强度对笼养罗曼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70日龄的罗曼蛋鸡1500羽,分为3组,分别放在上、中、下3层鸡笼,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制度由于笼位的高低不一,使得3层鸡群同一鸡舍内所接受的光照强度不一,鸡群产蛋性能不一致。通过30d的试验表明,上层鸡层蛋率为89.7%,中层鸡群产蛋率为92.1%,下层以鸡群产蛋率为88.7%。中层群比上导产蛋率高2.4%,比下层鸡群高3.4%,上层鸡群比下层鸡群产蛋率高1%,从3层笼位鸡群平均蛋重来看,各  相似文献   

10.
产蛋鸡的适宜光照强度一般为 7.5~ 10 lx。光照强度过大时,鸡不安定,喜啄斗。光暗时则温驯而安静,但三层全阶梯式笼养蛋鸡舍不同笼层的鸡群所接受的光照强度总是上层最强,中层次之,下层最差。从而影响产蛋鸡产蛋性能的发挥。试验证明:上层笼光照强度可达 15 lx,产蛋率 84.5%,中层笼 10.2 lx,产蛋率 82%;下层笼为 5.8 lx,产蛋率 73.6%。故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第一,在原来没有灯伞的基础上增设灯伞;第二,饲养人员必须经常擦洗灯泡;第三,随时注意更换坏灯泡和长时间老化的灯泡。这样可适当弥补光照强度不足,特别是下层…  相似文献   

11.
鸡舍内粉尘浓度过高,会危害饲养员的健康和家禽的生产力,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了解鸡舍内粉尘浓度空间变化情况,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粉尘释放和变化规律,为开发更有效的除尘方法,试验测定了规模化养鸡场一年四季鸡舍门口和鸡舍中央的粉尘含量。结果表明,鸡舍中央位点全尘春季与冬季、秋季与冬季差异显著(P<0.05),夏季与冬季差异极显著(P<0.01);呼吸性粉尘PM10夏季与秋季差异显著(P<0.05),春季与冬季、秋季与冬季差异极显著(P<0.01);四季呼吸性粉尘PM10鸡舍中央位点与鸡舍门口差异不显著(P>0.05);全尘TSP鸡舍中央位点与鸡舍门口差异也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夏季大型立体笼养肉鸡舍养殖环境参数变化规律,确立大型肉鸡舍的最佳环境管理模式,选取山西省晋中地区单栋饲养量为41 280只的密闭式肉鸡舍一栋,进行温度、湿度、CO2浓度、O2含量、风速等环境参数的分点多次检测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笼列位置,温度前端和末端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P<0.05),位置L2、L21和L40差异不显著,温差在0.8℃左右;各位置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CO2浓度前端、L2和末端与L21、L40差异显著(P<0.05),O2含量末端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P<0.05),风速差异显著(P<0.05)。不同笼层,温度、湿度和O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CO2浓度上层和下层差异显著(P<0.05),随着笼层增高浓度逐渐降低;风速上层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P<0.05),随着笼层增高呈递增趋势。研究表明:炎热夏季该模式鸡舍内随着风速加大(减少),可以增加(降低)舍温和舍内氧气含量,降低(升高)CO2浓度和相对湿度,舍内环境参数适宜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补益类中草药对淘汰蛋用种母鸡繁殖性能和新城疫抗体效价的影响。将360羽72周龄蛋用种母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1%的补益中草药方剂Ⅰ、Ⅱ、Ⅲ,试验期为7周,观察三种方剂对正常淘汰的蛋用种鸡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组和对照组相比产蛋率分别提高2.45%、6.3%、5.1%,差异不显著(P>0.05);破蛋率和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6.1%、26.86%、18.7%,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受精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58%、4.42%、1.47%,试验Ⅱ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Ⅲ组死精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41.98%、38.9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Ⅲ组受精蛋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新城疫抗体效价在大多数时间均比同期对照组高,第1周时,试验Ⅱ、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周时,试验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水平乳化剂对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选取30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神丹2号”蛋鸭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蛋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乳化剂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150、200 g/t乳化剂,预试期10 d,正式期8周。结果显示:添加乳化剂对蛋鸭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100 g/t乳化剂添加组5~8周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整个试验周期,乳化剂组与对照组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乳化剂组产蛋率相对稳定,其中100 g/t乳化剂添加组产蛋后期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蛋重方面,100和150 g/t乳化剂添加组蛋重显著降低(P<0.05);添加乳化剂对蛋鸭5个蛋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150 g/t乳化剂添加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P<0.05),3个乳化剂组其他血清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0 g/t乳化剂可显著提高蛋鸭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繁殖系统发育的影响。选取25周龄笼养海兰蛋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将其中1组放至地面进行散养,2组均自由采食,每天统计产蛋量和耗料量。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随机取4只鸡屠宰、测定繁殖系统的相关指标,同时随机取6枚蛋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散养鸡期末体重、产蛋率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料蛋比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平均蛋重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鸡蛋的蛋白高度、蛋壳厚度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蛋黄颜色与笼养鸡鸡蛋相比有提高的趋势,蛋黄免疫球蛋白含量大于笼养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散养鸡输卵管重量、卵泡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输卵管长度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由此可知,与笼养相比,产蛋期间散养降低了鸡体重,降低了繁殖性能,改善了蛋品质。  相似文献   

16.
蛋用鹌鹑养殖对环境控制要求较高,为了研究产蛋舍内局部小环境差异对产蛋期鹌鹑产蛋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了1 500只60日龄产蛋鹌鹑随机分为5个处理,分别饲养在阶梯式产蛋笼的不同笼层。每天记录不同笼层的温度、各处理的产蛋数、蛋重;第5周末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笼层温度最大存在2~4℃的差异,不同笼层鹌鹑产蛋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最上层产蛋率最高为84.15%,显著高于最下层产蛋率73.87%(P0.05),各层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发现最上层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第3、4、5层(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鹌鹑舍内不同笼位存在小环境的差异,会对产蛋性能造成显著影响,应当加强日常管理,做好舍内环境控制,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乳酸菌制剂在夏季对鹌鹑产蛋性能的影响,选用120日龄商品代蛋用鹌鹑30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0.02%、0.04%的乳酸菌剂,试期28 d。结果表明,产蛋率、蛋重、蛋黄指数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蛋壳厚度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蛋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菌剂可明显提高夏季蛋用鹌鹑的蛋壳厚度和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冬季半开放式鸡舍舍内不同位点温湿度变化及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62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2 520只,按照鸡舍纵向方向分为进风口、中间、出风口三个位点,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按照鸡舍垂直方向分为上层、中层、下层三个位点,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结果表明:冬季舍内的平均温度为11.6℃,中间位置平均温度最高为12.5℃,其次为进风口,平均温度为11.2℃,再次为出风口,平均温度为11℃;舍内平均湿度基本稳定在45%50%,中间湿度>出风口湿度>进风口湿度,温湿度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平均耗料量、平均蛋重、产蛋率、料蛋比,进风口、中间、出风口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层平均温度比中层平均温度高1.9℃,中层比下层平均温度高2.6℃;中层比上层的平均湿度高0.6%,中层比下层的平均湿度高1.6%;下层的耗料量和平均蛋重显著高于上层和中层(P<0.05),产蛋率和料蛋比在上层、中层、下层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冬季半开放式鸡舍舍内温湿度变化在蛋鸡自身可调节范围内,基本能满足鸡群生产性能发挥。  相似文献   

19.
选用 170日龄的罗曼蛋鸡 15 0 0只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放在上、中、下 3层蛋鸡笼。试验结果表明 ,上层鸡群产蛋率为89.7% ,中层鸡群产蛋率为 92 .1% ,下层鸡群产蛋率为 88.7%。中层鸡群比上层鸡群产蛋率高 2 .4% ,比下层鸡群产蛋率高3.4% ,差异显著 (P <0 .0 5 )。上层与中层、下层蛋重差异显著(P <0 .0 5 )。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添加VD和钙对蛋鸡产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添加VD和钙与基础饲料做对比,比较不同配比的VD和钙对提高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产蛋性能方面,平均产蛋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产蛋重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蛋壳品质方面,蛋的壳重、壳厚、蛋形指数、比重试验组与对照组Ⅰ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蛋的比重和壳重对照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之间有上升趋势,说明日粮中添加VD和钙后蛋壳品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