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富硒香菇菌种原生质体诱变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伟  乐超银  李玲  熊泽  刘世玲 《食用菌》2004,26(2):12-13
以香菇SD03为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筛选诱变株,最后得到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富硒香菇菌株SD73,经摇瓶培养和栽培后,对子实体中的硒含量进行分析,其硒含量可达38.64μg/g。  相似文献   

2.
一、材料和方法 1、参试菌株我们从引进筛选的种质资源库库存72个菌株中,根据品种的质量指标和北方气候特点对香菇温型的要求,确定了苏香1号、L-26、申香4号、939、135、241(以上6个菌株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Cr-04(引自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香菇菌种退化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迎捷  钟顺昌 《食用菌》1991,13(2):12-13
  相似文献   

4.
5.
日本的香菇生产和遗传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香菇申香10号菌种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香菇栽培种26的原生质体单核体,选用栽培种菌香为供体,通过非对称杂交,选育出申香10号。它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和栽培适应性广等特点,已开始在我国香菇主产区应用,成为香菇主栽培之一。由此证明,非对称杂交技术在香育种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为选育适合广东自然条件野外段木栽培香菇的优良品种,我们将80年代初收集的菌株进行筛选和提纯复壮,从中选出“广香—51”号菌株(GL—51)。1983年冬起在有关部门支持和协作下,开展“GL—51”扩大试验和推广应用。经反复试验验证后,认为“GL—51”与对照菌株“7401”比较,具有出菇早,产量高且稳定、质量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推广应用中深受群众欢迎,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遗传多样性研究对香菇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从研究方法、地域差异和农艺性状特征系统地综述了香菇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香菇核心种质资源的构建和有效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香菇育种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将香菇育种工作分成起步阶段、引种阶段、单孢杂交育种阶段和应用原生质体技术选育菌种阶段,系统地回顾、分析了我国香菇育种工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代料香菇胶囊菌种专用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选的基础上设计了9种香菇胶囊菌种专用培养基配方,以939为供试菌株,观察测试了茵丝生长速度、瘤状突起物形成时间与数量、菌种成型及在愈伤培养时的特征以及菌种持水性等特征指标,结果表明在胶囊菌种专用配方中粗细木屑的比例宜控制在(3~4):1,麦麸用量宜降低至5%~10%的范围内,并需添加15%~20%的细糠粉、棉籽壳粉,以及8%的LS1或LS2复合辅料,这样既可促进香菇菌丝生长和成型后的菌丝愈伤恢复,同时又能控制基质转色和菌皮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胶囊菌种保藏过程的持水性,延长保藏期。配方LSC1和LSC5可用作代料香菇胶囊菌种专用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3.
从DNA水平上分析香菇不同菌株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镭  谭琦 《食用菌学报》1997,4(4):21-24
本文选取了10个中国香菇野生种和2个栽培种.采用RAPD技术进行遗传差异测定.16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18条DNA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我国的香菇野生资源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10个野生种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在50%~80 %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不同菌种保藏方法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别采用液氮和4℃冰箱保藏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种,并通过栽培试验比较了二种保藏方法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3个随机引物对21个香菇栽培菌株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3个引物共产生45条DNA谱带,其中分子量最小的0.18kb最大的1.16kb,聚类分析表明,21个香菇菌株的相似系数为0.64~1.00,其中大部分菌析遗传差异较小而相似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RAPD技术对香菇融合菌株进行遗传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应用RAPD技术与聚类分析方法,对香菇细胞融合菌株F1及亲本S1、465进行遗传分析.根据DNA扩增的指纹图谱,估算融合子与亲本的DNA相似系数并构建遗传相关性聚类图.结果表明,RAPD技术与聚类分析方法可应用于香菇细胞融合菌株的遗传鉴定.  相似文献   

17.
原生质体诱变技术选育香菇菌株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比较了双核菌丝制备的香菇原生质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再生率,观察了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以存活率37%的剂量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后,选出102份再生克隆,从中选出在CM培养基和木屑培养基上菌丝长速较快的材料23份,进行栽培试验,其中10份产量提高,出菇较早.在随后的二次或三次组织分离后代的栽培试验中,大部分材料保持了增产、早熟的性状,经显著性测验.其中2份材料的产量显著提高.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用原生质体诱变技术选育香菇菌株的试验程序.  相似文献   

18.
香菇栽培基质的营养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栽培基质中多种营养源的产量和质量效应,结果表明,香菇菌丝对栽培基质具有营养选择性,选择性表现在营养因子的物理化学存在形式、营养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水平对营养的需求。营养的选择性也是保持栽培基质中有效养分平衡的基础,根据营养选择性配置了在香菇栽培基质中用量为8%的添加物,并获得优于对照的产量和质量效应。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一野生株与一栽培株分别与一杂交株进行双单杂交 ,得到 6个杂交后代 ,均具有结实性。在对杂交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率与CMC酶活研究基础上 ,分别选一代表株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1号菌株生物效率为 12 7 5 % ,5号菌株生物效率为 7 8% ,显示出以野生株作为供体比栽培株作为供体 ,其杂交后代呈现极其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