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香菇烂筒病因与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香菇烂筒重灾区进行生态环境、气象、植保等方面调查,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对烂筒样品和土壤样品进行致烂菌的分离、筛选和回接试验,从中确定致烂菌菌株的分类地位和基本生物学特性,从而研制防治香菇烂筒的生态、物理和药物防治技术,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烂筒是指袋栽香菇生产过程中,从菌丝培养到出菇期间发生的一种腐烂病。生长环境不良和病虫害交叉感染是烂筒发生的主要原因。烂筒通常自菇木表层以斑块大小局部出现再蔓延和深入菇木全袋,受害部位初期表现为菌丝渐渐消失,常有粘液状黑色分泌物或其它霉层,随着受害程度的加剧,培养料发黑变软腐,受害后期菇木因腐烂和水溶物增多而松瘫、解体,培养料变为黑色烂泥一般,并有特殊臭味,往往能检出大量的病原体和虫体,严重的菇木香菇几乎绝收,因此,对菇木烂筒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防范和防治措施。1 菇木烂筒的危害症状与发生原因人为的栽培管… 相似文献
3.
4.
关于香菇烂筒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有关乡村菇民的要求 ,景宁县食用菌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 ,在毛洋、秋炉、大地乡政府的配合下 ,对香菇烂筒严重的秋炉乡第三坑、新塘洋等村近百余户菇民的放菇筒场所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概况 从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烂筒症状基本一致 ,而且多发生在室内越夏抗逆性较差的 1 35品种上 ,其他品种均正常。烂筒有规律性 :房屋狭窄、通风不良 ,单面积堆放菇筒量多 ,潮湿、卫生条件差的烂筒就多 ;菇棚过大而通风不良 ,棚中间及靠地面几层烂的就多 ;菇棚与菇棚间隔距离太近的烂筒就多 ;塑料棚新没有破洞 ,或者塑料棚四周下挂… 相似文献
5.
香菇热害烂筒调查及菌丝抗高温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调查了不同香菇迟熟品种(241—4,135)、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培养条件及不同越夏场所与热害烂筒的关系。测试了6个生产上常用品种(菌株)菌丝的抗高温能力。结果表明,2个迟熟品种中,241—4抗热害烂筒能力较好,烂简率为12.3%,135抗热害能力较差,烂简率为35.0%;海拔高于800m地区的香菇烂筒率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培养场所通风散热条件差,热害烂简率高,通风散热条件好,烂筒率低。菌丝抗高温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菌丝的抗高温能力以135最强,但其完成发菌的菌筒抗高温能力急剧下降,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我县从 1998年开始在低海拔地区进行夏季地栽香菇 ,至今有近 1,0 0 0万袋的生产规模。地栽香菇菇形圆正、盖厚柄短、含水量低、标菇比例高、便于贮藏运输 ,填补了夏秋鲜香菇市场的空档 ,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由于海拔低 ,夏季气温高 ,加上管理不科学 ,烂筒现象相当普遍。为此 ,我们对烂筒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供菇友参考。1 烂筒的基本症状1.1 菇筒上半部表现良好 ,但覆土的下半部菌瘤不收缩 ,菌瘤粗糙无弹性 ,积水多 ,菌丝衰弱 ,菌皮松散 ,至豆腐渣状腐烂。1.2 菌筒局部早期出现白色粉末状物 ,中期发病部呈浅黑色 ,喷水后…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中旬以来,我县海拔180、240、340m的香菇种植区内陆续发现零星烂筒的现象。为此,笔者多次深入病区进行调查,对引起我县反季节香菇烂筒的主要原因有了进一 相似文献
10.
ABT生根粉在多种农作物上应用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在香菇生产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为了探索ABT生根粉在香菇生产中的应用价值,1997年我们在丽水市雅溪镇开展了香菇菌筒ABT生根粉试验,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香菇栽培基质的营养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栽培基质中多种营养源的产量和质量效应,结果表明,香菇菌丝对栽培基质具有营养选择性,选择性表现在营养因子的物理化学存在形式、营养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水平对营养的需求。营养的选择性也是保持栽培基质中有效养分平衡的基础,根据营养选择性配置了在香菇栽培基质中用量为8%的添加物,并获得优于对照的产量和质量效应。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香菇菌株耐热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8个香菇菌株的耐热性,发现在35℃、38℃培养时,所有香菇菌株都不能生长;在30℃培养时,10个菌株停止生长,其余18个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比在25℃时明显减慢。经进一步耐高温试验发现,日50、A42、农1⑦、中兴8号4个菌株的菌丝长速在30℃下基本不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0℃是香菇菌丝生长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6.
以4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申香16号、申香18号、申香215和L808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木屑麸皮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为对照,采用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采收一潮菇后的菌渣不同比例替代木屑和麸皮进行栽培,比较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培养料,申香18号在菌渣培养料A(69%木屑,2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和B(59%木屑,3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上的单菇重显著下降,菌柄长度和直径均变小,菇型改善,棒产量也显著增加;申香16号在A、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虽产量显著增加,但菇柄变长,菇型变差;菌株L808在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菌盖直径和单菇重显著下降;而申香215在培养料A、B上的各考察性状均与对照培养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代料香菇胶囊菌种专用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选的基础上设计了9种香菇胶囊菌种专用培养基配方,以939为供试菌株,观察测试了茵丝生长速度、瘤状突起物形成时间与数量、菌种成型及在愈伤培养时的特征以及菌种持水性等特征指标,结果表明在胶囊菌种专用配方中粗细木屑的比例宜控制在(3~4):1,麦麸用量宜降低至5%~10%的范围内,并需添加15%~20%的细糠粉、棉籽壳粉,以及8%的LS1或LS2复合辅料,这样既可促进香菇菌丝生长和成型后的菌丝愈伤恢复,同时又能控制基质转色和菌皮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胶囊菌种保藏过程的持水性,延长保藏期。配方LSC1和LSC5可用作代料香菇胶囊菌种专用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8.
初步研究了枇杷花腐病在不同发病时期及不同组织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性,结果表明:(1)细菌不是引起花轴维管束变褐的最初病原菌,它是在维管束变褐之后寄生上去,引起花轴表皮腐烂的病原菌。(2)灰葡萄孢菌是在花腐病的中后期腐生上去的,应该不是引起花穗腐烂的关键性致病病原菌。(3)引起枇杷花腐病最初发病的病原可能与2种真菌有关,一种是引起灰斑病的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eriobofoliaDesm),另一种是长出粘孢团的真菌(尚待鉴定)。(4)室外接种拟盘多毛孢菌的花穗发生明显花腐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该菌可能是引起枇杷花腐的病原菌之一;而接种粘孢团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它可能不是引起花穗腐烂的关键性致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香菇的发酵研究及相关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研究,筛选所获香菇菌株能适应液体培养环境,48h前为其调整期,48~144h处于增殖生长期;发酵培养96~120h,生物量即达30g/1OOmL(鲜重);提制的香菇营养液,氨基酸含量达1851,49mg/1OOmL,多糖含量为14.75mg/100mL;提制的香菇多糖粉是一种甘露糖肽,行较强的免疫活性,得率在0.3%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