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密瓜采后优势致腐病原菌及其拮抗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哈密瓜卡拉克赛的采后优势致腐病原菌为交链孢霉,以交链孢霉为指示菌,经双层平板法和滤纸片法的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拮抗能力较强的放线菌H2菌株,此菌属于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国家种质库存小麦的主要寄藏真菌,评价不同地域来源的小麦种质健康状况。【方法】运用吸水纸法、平皿测定法和洗涤法检测了共1465份库存小麦种质。【结果】在来自陕西、河北和青海的712份小麦种质中,通过吸水纸法共检测到17属近40种真菌,其中陕西小麦种质上的优势菌群主要是交链孢(Alternaria)、根霉属(Rhizopus)、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Xspergillus)、离蠕孢属(Bipolaris)、芽枝霉属(Cladosporium)、膝葡孢属(Gonatobotrys)和毛壳霉属(Chaetomium)等,河北区小麦的优势菌群为交链孢、根霉属、青霉属、曲霉属、离蠕孢属、芽枝霉属和镰刀菌等,青海区小麦种子携带的真菌主要是交链孢、根霉属、离蠕孢属、芽枝霉属和聚端孢属(Trichothecium)等;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对种子存活力具有严重破坏作用的病原菌有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rtiliforme)、节状离蠕孢(Bipolaris nodulosa)、草本芽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等。通过平皿测定法在353份陕西小麦材料中检测到16属25种真菌,较为常见的几类真菌是交链孢属、曲霉属、离蠕孢属、膝葡孢属(Gonatobotrys)、青霉属、镰刀菌等。运用洗涤法在400份小麦种质中检出6份带有小麦条黑粉菌(Ustjlago tritici)的材料,在陕西小麦材料中占1.3%,河北材料中占2.0%。【结论】在小麦种质中共检测到19个属真菌,大部分为腐生菌,少数属弱寄生菌,对种子存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甜瓜从播种到收获及采收后的根际真菌进行了分离,共得分离物一千零二十一号菌编,然后对这些分离物进行了鉴定,并统计了它们在西甜瓜整个生长期及收获后的出现频率。结果表明:西甜瓜根际真菌种类有青霉、曲霉、根霉、毛霉、交链孢霉、木霉、立枯丝核菌、腐霉、疫霉、菜豆壳球孢。其中,毛霉、交链孢、镰孢霉在西甜瓜整个生长期及收获后都有出现,青霉、曲霉、根霉分离出现频率也很高,而立枯丝核菌、菜豆壳球孢、腐霉、疫霉、木霉只出现在西甜瓜生长的某个或某几个时期,且分离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赤峰地区市售小麦粉中交链孢菌酮酸(TeA)、交链孢酚(AOH)、腾毒素(TEN)和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含量,评估其污染现状,分析原因,为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不同地区随机采集样品经提取液(乙睛—甲醇—磷酸二氢钠)超声提取,低温高速离心,上清液过HLB固相萃取柱净化, 采用细交链孢霉菌酮酸-13C2(TeA-13C2)为内标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四中交链孢霉毒素。结果 共检测120份样品,其中其中TeA检出率90.0%,AOH检出率为98.3%,TEN和AME的检出率均为100%。结论 赤峰地区市售小麦粉中中四中交链孢霉毒素污染率很高,应引起农业,食药监等有关部门重视,加强交链孢霉毒素污染的预防及监测工作,以保障人们的主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特有珍稀植物华木莲叶片的内生真菌菌群结构特征,以华木莲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华木莲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PDA改良培养基(PDA培养基内加20 g/L华木莲叶汁液、30 mg/L链霉素)的分离效果最好。从华木莲的叶中共分离得到87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鉴定,鉴定菌株74株,为4目5科10属,分别为青霉属、木霉属、曲霉属、小孢霉属、交链孢属、枝孢属、长蠕孢属、镰孢霉属、拟茎点霉属、丝核菌属,结果显示叶中内生真菌菌群多样性较丰富,优势属为无性丝孢类菌群中青霉属、木霉属、交链孢属和无性腔孢类拟茎点霉属;分离率分别为17.2%、12.6%、10.4%和11.5%,对开发和利用植物内生真菌及丰富真菌的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江苏盐城、淮阴、扬州等地区9个县市及农场近年发生的小麦“酱油秆”病进行了症状、病原菌种类及致病力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镰孢霉(主要为Fusariumnivale(Fr.)Ces.)、交链孢(Alternariaspp.)和麦斑点附球孢(EpicocumtriticiP.Henn.)均可侵染小麦形成“酱油秆”症状,但以雪腐镰孢为主,交链孢次之,麦斑点附球抱作用较小。雪腐镰孢在苗期即可造成叶鞘褐枯,成株期可侵染基部茎秆造成褐腐,而交链抱和麦斑点附球抱主要在成株期造成茎基褐腐,沿海垦区农场多以雪腐镰孢为主要病原菌,其他地区交链孢为主。小麦“酱油秆”暂定名为小麦茎基褐腐病。  相似文献   

7.
柠檬流胶病原菌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重庆北碚区与四川安岳县柠檬流胶病的研究表明,在21个菌株中,细菌占9.52%,真菌占90.48%,真菌类主要有镰孢霉、拟茎点霉、腐霉、疫霉和交链孢霉等5属,其中,镰孢霉属的分离频率最高,达36.84%,拟茎点霉属为21.05%,腐霉属占15.79%,疫霉属和交链孢霉属分别占15.79%和10.53%因此,镰孢霉、拟茎点霉和腐霉属可能是该地区柠檬流胶病的主要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8.
以金乡蒜薹和苍山蒜薹为试材,研究蒜薹采后病原菌种类、侵染和发病规律。结果表明:导致蒜薹采后贮藏过程中腐烂的病原真菌分为9个属14个种,其中主要是交链格孢属(Alternaria)占28.5%,并且,交链格孢属中,链格孢霉(A.alternate(Fr.)Keissler)最多,占17.9%;其次是葱紫斑交链孢霉(A.porri(Elliott)Cif.),占6.6%,侵染链格孢霉(A.infectoriaSimmons)占4.0%;葡萄孢属(Botrytis),占17.0%,主要是葱鳞葡萄孢霉(B.squamosaWalker)和葱腐葡萄孢霉(B.alliiMunn),占15.6%,灰葡萄孢霉(B.cinereaPers)仅为1.4%;而青霉属(Penicillium)、匐柄霉属(Stemphylium)、镰孢属(Fusarium)、芽枝霉属(Cladosporium)、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和聚端孢霉属(Trichothecium)依次占15.7%、12.6%、7.8%、6.5%、4.9%、3.8%和3.3%。其发病规律是:除青霉属外,其它12种病原菌初期主要侵染蒜薹的薹梢部位,之后再逐渐向薹梗、薹基部位蔓延。  相似文献   

9.
对贮藏果桑果实的研究表明,在贮藏果桑果实上有真菌17种,其中酵母菌、芽枝霉、灰霉、毛霉和交链孢霉等5种为优势菌,曲霉菌、青霉菌、弯孢霉、木霉、镰孢霉等5种为亚优势菌;果桑果实贮藏中的腐烂主要有发酵、霉烂和白化3种类型;果桑果实上真菌数量及在贮藏中腐烂率均与果实的成熟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从江苏小麦纹枯病标样中分离出与小麦纹枯病菌相伴而生的弱致病真菌71株,其中主要为交链孢菌和弯孢霉。其对小麦纹枯病的影响初步结果为:在麦苗上先接弱致病菌交链孢菌和弯孢霉,3d后再接种小麦纹枯病菌,病情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减轻,病斑长度最高降低30.30%;用弱寄生菌与小麦纹枯病菌同时接种,未能表现降低病情的效果,相反有的增加了病情,似有协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黄酮银杏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健康银杏植株中分离到126株内生菌,并通过HPLC-UV检测方法筛选到8株内生菌产黄酮类物质。用察氏平板培养基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初步鉴定结果分别属于匐柄霉、丛梗孢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赤霉属、蜜孢霉、放线菌属和暗梗单孢霉属。  相似文献   

12.
葡萄采后病原菌种类及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新疆主要葡萄产区,主栽葡萄品种进行采后病原菌调查表明:引起葡萄采后贮运与销售过程中腐烂的病原菌为真菌,包括(1)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2)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青霉(Penicillium spp)(4)灰霉(Botrytis cinerea)(5)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p)(6)芽枝霉(Clad osporum sp)(7)匐柄霉(Stemphylinm sp)(8)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i)(9)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uem roseum )9个属的真菌。其中前7种为葡萄常见致腐病菌。根霉和黑曲霉多在葡萄常温运输和销售中致病,病程仅为1~2d;青霉、灰霉、交链孢霉、芽枝霉和匐柄霉多在葡萄冷藏运输和低温贮藏中致腐。本试验还对新疆葡萄主产区吐鲁番、哈密、喀什等地的无核白、术纳格、喀什哈尔等葡萄品种分别进行了病原菌种类和发病规律研究,为从根本上解决新疆葡萄贮运保鲜难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油菜花瓣附生真菌区系及对核盘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油菜不同部位脱落花瓣和未脱落花瓣进行附生真菌区系的分析,得到1908个菌株.除了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外,其他真菌经鉴定后主要属于10个属,它们是短梗霉属Aureubas/d/um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 spp.、葡萄孢属Botrytis spp.、黑葱花霉属Pericord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黑孢属Nigrospora spp.、青霉属Peniccill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p.和附球孢菌属Epicoccum spp..其中,短梗霉菌、镰刀菌和交链孢菌为优势真菌群.通过菌丝间的相互作用、对峙培养方法测定160个菌株对核盘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与核盘菌之间存在重寄生作用和溶菌作用等方面的拮抗机制.并初步筛选得到了一批拮抗作用较强、定殖能力也强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枣果黑斑病对南疆红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枣果黑斑病对红枣产量、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在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农科所枣园分别采集不同发病程度的‘骏枣’和‘灰枣’果实,对其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同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发病枣果中链格孢霉毒素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枣果相比,发病‘骏枣’鲜果质量降低5.33%~45.61%,‘灰枣’鲜果质量略有增加,果形指数增加,但2个品种的红枣在硬度、质量含水量、L*(亮度)、△Eab(色差)等外观品质明显下降;维生素C质量分数、蛋白质、含糖量、可滴定酸等内在品质均明显下降。在‘骏枣’和‘灰枣’病果均检测到交链孢菌酮酸(TeA)、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和交链孢酚(AOH)3种毒素,未检测到交链孢烯(ALT)。黑斑病发生后对南疆红枣产量和品质均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枣果中含有3种链格孢霉毒素,影响红枣的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婴幼儿辅食果泥中细交链孢菌酮酸、腾毒素、交链孢酚单甲醚、交链孢酚和交链孢烯5种链格孢霉毒素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待测样品经乙腈-水-甲酸混合液(79∶20∶1,V/V/V)提取,4 g 无水硫酸镁、0.5 g 无水乙酸钠和0.5 g 氯化钠脱水盐析,100 mg C18净化,经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2.1 mm×100 mm, 1.8 μm)液相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1 的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条件下进行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0.1~200 μg·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8,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 μg·kg-1 和0.3 μg·kg-1。不同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3.8%~118.0%,相对标准偏差为2.3%~8.5%。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准确、灵敏,适用于婴幼儿辅食果泥中5种链格孢霉毒素确证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37只临床健康犬被毛上的真菌菌相进行了定量检测,其中30只犬被毛上分离出真菌。共分离真菌103株,隶属于11个属,腐生菌占9个属,主要是枝孢霉、交链孢霉、青霉和曲霉;皮肤真菌病病原菌2个属,包括犬小孢子菌和石膏状毛癣菌。  相似文献   

17.
番茄成熟过程中番茄碱含量的变化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要实粗提液经溶血测定表明,番茄青果中含有大量番茄碱,其含量随果实成熟 逐渐降低。番茄碱对青霉,交链孢,灰霉和黑曲霉具有一定抑菌作用,但对根霉无抑制作用。番茄碱在中性或偏碱环境中,其抑菌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造成新疆塔城小麦主产区小麦叶枯、斑点现象的原因,确定致病菌,从塔城地区额敏县多地随机采集干枯叶片或带有不规则病斑的感病植株,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针刺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与多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得到76个链格孢属(Alternaria)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均为致病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76个菌株分别属于交链链格孢(A. alternata)、玫瑰链格孢(A. rosae)和侵染链格孢(A. infectoria),其中,交链链格孢为主要致病菌,分离频率为50%。基于EF-1和Alt基因及ITS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选取的代表菌株YC3、LK19和LK3分别与交链链格孢、玫瑰链格孢、侵染链格孢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分别为100%、100%和99%,多基因鉴定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由此表明,新疆塔城地区冬小麦田间出现的小麦叶枯现象为链格孢侵染发生,其病原菌为交链链格孢、玫瑰链格孢、侵染链格孢,以交链链格孢为主。  相似文献   

19.
香石竹黑斑病是由细交链孢霉Alternaria tenuis Nees引起的病害。经研究在日均温27℃以下,高湿度环境是此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室内药剂筛选表明,25%敌力脱乳油和40%的福星乳油对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侵染和产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红桔叶片、果实上发生的某种坏死病组织中分离出2种病原菌,依照其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初步鉴定为炭疽菌和交链孢菌。选定交链孢菌做抑菌试验,使用6种农药测定其敏感性。结果表明:25%腐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甲硫.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好,25%咪鲜胺乳油次之,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粒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