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水稻品种农林315进行的不同播量和不同秧龄期试验,说明了培育壮秧最适的播种量和秧龄期为100g/m^2、35d。通过每穴不同苗数的栽培方式试验,表明了单本植栽培能够使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所增加。提高根系活力和有效光合利用率的同时,使个体和群体结构保持了协调,获得12465.2kg/hm^2的高产,比多本植增产36.3%。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连作晚稻机插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栽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优308(杂交籼稻)、甬优2640(籼粳杂交稻)、嘉优2号(杂交粳稻)为材料,通过2年的播种期试验和秧龄弹性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连作晚稻在金华地区作机插的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栽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连作晚稻机插产量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在18 d秧龄条件下,五优308、甬优2640和嘉优2号于7月3日、7月6日和7月9日之前播种,能安全齐穗,五优308产量最高,嘉优2号最耐迟播,但产量水平明显低于五优308和甬优2640;五优308在秧苗素质、秧龄弹性方面明显差于甬优2640,五优308适宜机插的秧龄为12~20 d,甬优2640为17~27 d。五优308秧龄超过21 d之后,抽穗期推迟,安全齐穗风险加大,产量水平明显低于甬优2640。  相似文献   

3.
湘西山区中稻不同品种抛栽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蒙昌财 《作物研究》1998,12(1):14-16
对靖州县的两个中稻当家品种进行了3个抛栽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就产量而言,以岗优22品种19d抛植最佳。中稻抛秧栽培有利于大幅度增加有效穗数,其作用超过了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减少,故能增加产量。试验所设的3个抛期以秧龄期19d抛植产量最高,超过19d,随着秧龄期的延长,产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双晚机插适宜秧龄与播种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秧龄与播种量二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观察不同处理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秧龄25 d与30 d的处理有效穗多,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产量显著高于秧龄20 d处理;大田播种量0.75 kg/667m2与1 kg/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处理组合以秧龄30 d、播种量1 kg/667m2为最高,显著高于秧龄20 d、播种量0.75 kg/667m2和秧龄20 d、播种量1 kg/667m2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响水县麦茬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响水地区一年两熟制及自然生态环境特点,通过两年的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了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与超高产的技术途径;实现机插水稻产量700 kg/667 m2以上超高产栽培的品种选择、播期、秧龄、播量、移栽期安排、肥水运筹及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不同秧龄移栽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不同秧龄试验结果显示,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幼苗以13~18 d秧龄移栽为好,秧苗起发快,低节位分蘖多,有效穗多,穗型大,产量较高;且移栽时易操作,省工节本.  相似文献   

7.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2005年)和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2006年),以滇杂31、滇杂32、滇杂35为试验材料,以品种、秧龄、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栽插密度为试验因素(研究内容),对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施氮量、秧龄、密度4个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施氮方法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影响大小排序是施氮量>秧龄>品种>施氮方法,秧龄与密度交互效应>秧龄>密度.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来实现,对结实率影响较小,除品种因素外,施氮量、秧龄对千粒重会产生一定影响.提出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秧,适宜秧龄35~40 d;每公顷施纯氮270 kg,氮肥宜重底早追;每公顷栽30万穴,每穴插1~2个基本苗.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秧龄秧苗对水稻生育和米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插秧秧龄越大株高增高,叶龄和有效穗数增加,但千粒重有降低的趋势。3.5和4.5叶龄插秧时每穗粒数最多、产量最高。插秧秧龄大,加工品质差,外观品质变坏,但食味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晚稻H优518为试验材料,进行播期和秧龄的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可在同生态区域作双晚机插,最迟安全播种期在7月1日前后,秧龄15~20 d移栽,可在武汉市"寒露风"的常年出现日期9月18日前后安全齐穗;播、插期越早,安全性越高,丰产性越好,最高单产可达723.4 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稀播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播长秧龄与常规秧龄相比,秧苗素质得到改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产量提高;稀播长秧龄在机插水稻上应用具有秧龄弹性大、大田生育期进程提早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省5地实施的A优338不同播期、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方式、单穴栽插苗数、抛秧栽培等5个试验分析,结果表明:A优338作双晚种植最佳播期为6月19—25日,秧龄28-29d,密度1.7万~1.8万穴/667m2,单穴2粒谷苗,手插、抛秧均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昌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减少,带蘖数、干物质有增加的趋势,播种量为15 kg/667 m2时的秧苗素质最好,产量最高;随着秧龄的增大,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降低,导致产量降低,60 d秧龄的产量明显高于70 d秧龄的产量;在2.16~2.64万丛/667 m2移栽密度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增加的趋势,产量增加。总之,较少播种量、较小的秧龄、适宜的基本苗数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为了应对干旱,可以通过稀播提高秧苗秧龄弹性,把秧龄延长到70 d,栽足基本苗,降低水稻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以"育秧绿"水稻苗床调理剂培育适宜机插的健壮秧苗为前提,设置2组试验,一是在相同密度和移栽时间下设置不同秧龄,二是在相同施肥量下设置不同基蘖肥中氮肥配比,来研究秧龄和调整前期基蘖肥的投入对机插稻缓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秧龄有利于促进水稻分蘖,秧龄越长,高峰苗越高,但至有效分蘖终止期,各处理的有效茎蘖数差距不大;在产量方面,30 d秧龄处理的产量最高,其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在相同施肥总量且磷酸二铵均为10.0 kg/667 m2的条件下,基肥尿素10 kg/667 m2+分蘖肥尿素25 kg/667 m2较基肥尿素5 kg/667 m2+分蘖肥尿素30 kg/667 m2能显著增加分蘖,并能保持有效分蘖的优势;从产量来看,穗数是提高产量最主要的途径,而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用7个福优组合和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秧龄弹性比较,设15-50d8种秧龄期,对组合产量及构成产量的5个性状的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福优组合秧龄弹性是影响的因素之一;最佳秧龄期为25-30d,出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的最佳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宁84和甬优53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对机插连作晚稻秧苗素质、出叶情况、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增加,秧苗素质明显变差,主茎叶数逐渐减少,株高变矮,穗长变短,产量降低。宁84和甬优538秧龄23 d、28 d的处理实际产量比秧龄18 d的处理分别降低0.86%、12.80%和2.67%、14.71%。随着秧龄的延长,2个品种的高峰苗数逐渐增加,宁84的成穗率随秧龄的延长而增加,甬优538的成穗率随秧龄的增加而降低。通过品种间的比较发现,相同秧龄条件下,宁84秧苗素质差于甬优538,但移栽后高峰苗数和成穗率高于甬优538。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晚稻品种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的秧龄弹性,采用同期播种、手工移栽秧龄为25、30、35和40d的秧苗,研究秧龄对晚稻品种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的产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减产,秧龄35 d和30 d的处理比秧龄25 d的处理出现显著减产,秧龄40 d的处理比秧龄25 d处理分别减产了24.1%和24.8%;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下降,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秧龄为30 d、35 d、40 d的处理其结实率比秧龄25 d处理分别降低了5.88个、6.54个、14.40个百分点和6.08个、10.84个、17.55个百分点。综合看来,盛泰优9712的高产栽培的适宜秧龄期为25~30 d,最长为35 d;鑫优9113的高产栽培的适宜秧龄期为25 d,秧龄弹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5,(1):19-24
选择8个不育系进行制种母本机插秧特性试验,设计不同用种量、不同秧龄期机插秧处理,研究对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群体苗数、穗粒结构及抽穗动态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机插秧的播始历期比人工移栽延长,机插秧龄延长则播始历期明显延长,机插用种量对播始历期影响较小;母本机插秧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均高于人工育秧移栽;机插秧与人工移栽、不同秧龄期处理、不同用种量处理的群体抽穗特性差异较小。根据母本机插秧特性的变化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旱育长秧龄抛栽水稻的养分及干物质积累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两系杂交水稻田两优402和培两优特青为材料,研究了旱育长秧龄抛秧栽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旱育长秧龄抛秧栽培可以明显提高N、P、K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尤其是前期、中期。旱育长秧龄抛秧齐穗后单位面积穗干物质和N、P、K增量大,但茎叶运转率低,穗部所占总量比例小,N、P、K的生产效率低。旱育长秧龄抛秧抛入大田后分蘖早、快、足,单位面积容纳的穗数与颖花量多,能够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7954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7954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通过浙江省和国家品种审定.该组合在浙江作单季晚稻栽培,宜在5月15-25日播种,最适秧龄为30 d;一般栽插密度以15.0万~19.5万穴/hm2为宜;施肥以中高施肥水平(施纯氮187.5 kg/hm2)较为适宜;苗数达到穗数苗的80%时开始搁田,抽穗结实期活水养稻、间歇灌溉.  相似文献   

20.
舜达135是绍兴市舜达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育成的早熟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为充分发挥该品种早熟、高产优势,在特早栽培条件下(播种期比绍兴传统播期提早10~15 d)开展了不同梯度机插密度和肥料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舜达135有效穗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氮肥水平和氮肥水平与机插密度的互作对舜达135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以种植密度25 cm×14 cm、纯氮施用量150 kg/hm2的处理实际产量最高,达9 633.45 kg/hm2。在2021年和2022年示范中,特早栽培条件下舜达135百亩示范方产量分别达到10 563.00 kg/hm2和10 258.05 kg/hm2。通过2年的示范,总结提出了舜达135特早栽培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