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体重基本相同的阉割后里岔黑小公猪40头,随机分成2组,一组饲喂生料,另一组饲喂熟料,分别在180日龄和240日龄测定肉质,结果表明,膘厚、肌肉脂肪、肉嫩度与熟料关系密切,肉香味、多质性与饲喂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杜洛克公猪肌内脂肪含量与重要生长指标的相关性,试验通过B超测定了738头杜洛克公猪活体肌内脂肪以及重要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与180日龄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510和0.267;眼肌面积与初生重、180日龄体重、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鲁农Ⅰ号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本试验选择体重为30 kg左右鲁农Ⅰ号猪96头、杜洛克72头、大约克60头,按品种分栏分圈饲养,饲喂相同日粮。结果表明,与瘦肉型品种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虽然鲁农Ⅰ号猪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胴体瘦肉率降低,但是背膘厚、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显著增加,肌纤维直径和肌肉剪切力值显著减小,同时鲁农Ⅰ号猪肌肉富含形成鲜香味的前提物质,肌肉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含量显著增加。鲁农Ⅰ号猪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减少,脂肪酸的这种组成有利于维持其肌肉的细嫩、多汁。由此可见,鲁农Ⅰ号猪既具有瘦肉型猪的生长性能,又保持了莱芜猪的优良肉质特性,实现了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限饲/再营养的饲养策略应用到养猪业,可以缩短达到屠宰体重时的年龄和提高最终的日增重(ADG),改善胴体和肌肉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速率,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126头杜洛克×(大白×长白)猪(母猪和阉猪,平均体重30 kg),同窝同性别仔猪按体重随机分组,自由采食组(AL)生长期(体重30~70 kg)和肥育期(70~110 kg,n=56)均自由采食。或限饲组按平均日采食量的65%(以体重为基础)在生长期限饲,肥育期自由采食(补偿生长,n=56)。在每个饲喂体系中,15头猪体重达到70 kg时屠宰,41头在110 kg时屠宰。另外,14头猪30 kg时屠宰用来计算组织沉积速率。限饲组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组显著降低(-35%,P=0.001),但在肥育期比自由采食组显著增加( 13%,P=0.001),主要由于限饲使肥育期(补偿生长)的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饲料比(G∶F)显著(P=0.001)比自由采食组好。这样,限饲组达到110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早19 d。限饲组达到7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瘦肉含量高(例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11.7 mm,13.5 mm,P=0.023),而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背膘厚降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20.6 mm,21.0 mm,P=0.536)。70 kg体重时,背最长肌(LM)的肌内脂肪含量(IMF)无差异(分别为1.25%,1.49%,P=0.118);但110 kg体重时有差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分别为2.19%,2.53%,P=0.034)。饲喂体系影响增重的组成成分。从30~70 kg阶段,限饲减少(P=0.001)胴体中的瘦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从70~110 kg阶段,限饲显著增加(P=0.016)胴体中的脂肪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但是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这样,限饲后的再营养促进皮下脂肪的沉积大于肌内脂肪的沉积。饲喂体系几乎不影响110 kg时的肉质。限饲显著降低(P=0.014)肉的多汁性及相关的肌内脂肪的评分,但不影响肉质其他方面的感官评分。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和提高猪肉品质或许调整限饲和再营养期的初始和持续期长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槐猪肉以骨细、肉嫩、肌内脂肪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肉质风味独特著称.通过试验对比分析,饲养模式的不同(如生喂与熟喂)、饲养时间长短均会对槐猪肉质风味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熟全脂大豆和对照日粮分7组饲喂出壳1日龄艾维茵(Arian)肉仔鸡,研究生、熟全脂大豆对肉仔鸡粗蛋白代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CP)代谢率在试验前、后期饲喂生大豆饲粮的肉仔鸡显著低于饲喂熟大豆和后期饲喂对照饲粮的肉仔鸡(P<0.01).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饲喂沙棘提取物对猪生长性能、肉质、血清leptin水平及脂肪组织leptin表达的影响.选用(28±2)日龄断奶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仔猪24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公母各1/2).第一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在其基础上添加0.1%沙棘提取物,于57日龄起第二阶段全部饲喂基础日粮,至180日龄结束试验.运用荧光相对定量PCR测定脂肪中leptin mRNA表达量,以及沙棘提取物对肉质和血清leptin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饲喂沙棘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试验组肥育猪眼肌面积(P<0.05),降低背膘厚和肌内脂含量(P<0.05);试验组仔猪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肥育猪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尤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肥育猪背部皮下脂肪和肠系膜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部皮下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与血清leptin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1);对照组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与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呈显著相关(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断奶仔猪口粮中添加0.1%沙棘提取物町通过影响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及血清leptin水平,改变与肉质的相关系数,米改善肥育猪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民猪和大白猪胴体和肉质性状之间的差异,试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方式及饲养条件下,选取大白猪(日龄180 d)、民猪(日龄180 d和240 d)各6头屠宰,分别测定活体重、活体瘦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测定pH值、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胴体性状同体重与同日龄民猪和大白猪比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民猪背膘厚显著高于大白猪,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大白猪,活体瘦肉率和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质性状同体重民猪和大白猪相比,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白猪,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色红度显著高于大白猪,肉色黄度、亮度和pH24h值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同日龄民猪肌内脂肪含量和肉色a*值显著高于大白猪,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色黄度、亮度和pH24h值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说明民猪和大白猪具有较大的遗传基础差异,民猪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但肌内脂肪含量高、嫩度和保水性好、肉色鲜红,肉质明显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9.
猪肉品质及营养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猪肉品质主要包括肉的感官品质、深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卫生品质等四个方面 ,其中最容易引起消费者重视的是感官品质 ,如肌肉的颜色、系水力、嫩度、大理石纹、香味、多汁性等 ,营养调控也主要在这几方面发挥作用。1 肌肉中的脂肪含量由于脂肪是肌肉香味的来源 ,故脂肪含量直接影响到肉的风味。肌肉脂肪含量越高 ,肉的口感越好 ,通常猪眼肌肌肉脂肪的含量在 0 5 %~2 5 %之间。肌肉中脂肪通常被分为肌间脂和肌内脂 (肌肉内脂肪 ) ,前者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 ,其含量的多少与肌肉的多汁性、大理石纹等有关(Mottram等 ,1 986)。大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熟全脂大豆和对照日粮分7组饲喂出壳1日龄艾维茵(Arian)肉仔鸡,研究生、熟全脂大豆对肉仔鸡粗蛋白代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CP)代谢率在试验前、后期饲喂生大豆饲粮的肉仔鸡显著低于饲喂熟大豆和后期饲喂对照饲粮的肉仔鸡(P<0.01)。  相似文献   

11.
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鸡肉肌纤维特性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影响畜禽肉质的因素很多。已有研究表明 ,肌纤维的数目、直径、类型均可对肉质产生重要影响 ,而肌肉脂肪、肌苷酸及硫胺素的含量则可明显影响肉的口感及风味。肉鸡的品种不同 ,其肉质差异变化极大 ;同一品种由于饲养方式、饲喂水平 (营养 )、饲养环境等因素不同肉质变化也很大。本试验以浙江地区普遍饲养的“广西黄”黄鸡为对象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其肉质的影响 ,旨在为肉鸡饲养业提供相关依据。1 材料和方法浙江省萧山城南哺坊厂的“广西黄”黄鸡 40 0 0羽 ,1至15日龄统一饲养 ,所用饲料由萧山特种饲料厂提供。第 16日龄开始 ,…  相似文献   

12.
限饲/再营养的饲养策略应用到养猪业,可缩短达到屠宰体重时的年龄和提高最终的日增重(ADG),改善胴体和肌肉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速率,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126头杜洛克×(大白×长白)猪(母猪和阉猪,平均体重30 kg),同窝同性别仔猪按体重随机分组,自由采食组(AL)生长期(体重30~70 kg)和肥育期(70~110 kg,n=56)均自由采食。或限饲组按平均日采食量的65%(以体重为基础)在生长期限饲,肥育期自由采食(补偿生长,n=56)。在每个饲喂体系中,15头猪体重达到70 kg时屠宰,41头在110 kg时屠宰。另外,14头猪30 kg时屠宰用来计算组织沉积速率。限饲组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组显著降低(-35%,P=0.001),但在肥育期比自由采食组显著增加( 13%,P=0.001),主要由于限饲使肥育期(补偿生长)的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饲料比(G∶F)显著(P=0.001)比自由采食组好。这样,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早19 d。限饲组达到7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瘦肉含量高(例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11.7 mm,13.5mm,P=0.023),而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背膘厚降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20.6mm,21.0 mm,P=0.536)。70 kg体重时,背最长肌(LM)的肌内脂肪含量(IMF)无差异(分别为1.25%,1.49%,P=0.118);但110kg体重时有差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分别为2.19%,2.53%,P=0.034)。饲喂体系影响增重的组成成分。从30~70 kg阶段,限饲减少(P=0.001)胴体中的瘦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的蛋白和脂肪含量。从70~110kg阶段,限饲显著增加(P=0.016)胴体中的脂肪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但是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这样,限饲后的再营养促进皮下脂肪的沉积大于肌内脂肪的沉积。饲喂体系几乎不影响110 kg时的肉质。限饲显著降低(P=0.014)肉的多汁性及相关的肌内脂肪的评分,但不影响肉质其他方面的感官评分。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和提高猪肉品质或许调整限饲和再营养期的初始和持续期长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羔羊肉指生后 1岁内 ,完全是乳齿的羊屠宰后的肉称羔羊肉。羔羊肉中有一种专称为肥羔羊肉 ,系指在 30日龄~ 60日龄断乳 ,然后马上转入育肥 ,在 4~ 6月龄 ,体重大约 32~ 35 kg进行屠宰所得的羔羊肉。这种羊肉纤维柔软 ,细嫩多汁 ,脂肪适量 ,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 ,易消化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价格比大羊肉高 30 %~ 5 0 %。1 肥羔羊肉生产的有利因素羔羊肉所含瘦肉多 ,脂肪少 ,胆固醇含量低 ,肉质鲜嫩多汁 ,膻味小 ,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羔羊生长发育快 ,从生后到 2月龄日增重可达1 80~ 2 30 g,2~ 1 0月龄日增重可达 1 0 0~ 1 5 0 g,…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 2× 2× 3因子设计 ,选用 2 16头杂交猪研究了基因类型、性别和管理策略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主要试验处理为 :基因型 (A— 5 0 %杜洛克血统和 B—低于 2 5 %杜洛克血统 ) ,性别 (母猪、手术去势公猪和免疫去势公猪 ) ,以及管理策略 (对照— C,共轭亚油酸管理— CL A,和猪生长激素管理— p ST)。A基因型猪与 B基因型猪相比 ,背膘较簿 ,肌内脂肪含量较高 ,肌肉极限 p H(p Hu)和表面渗出量较高 ,肉质发硬且不大受欢迎。与手术去势公猪和免疫去势公猪相比 ,母猪肌肉 p Hu 值较低 ,表面渗出量高 ,肉质发硬。饲喂对照日粮的猪与饲喂添加 CL A或 p ST的日粮的猪比 ,其肌肉p Hu 值较低 ,表面渗出量高 ,综合滋味、嫩度、多汁性和总的可接受程度 ,消费者对该组猪肉的喜爱程度的得分较高。试验结果表明 :猪肉食用品质与基因型和性别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有关。试验结果还表明 ,除了有利于减少背膘厚度外 ,添加p ST和 CL A这些管理策略对肉品质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饲料来源日益丰富,过去“以青粗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养猪原则已经基本改变。当前,农村养猪正朝着科学饲养的方向发展。采用科学的饲喂方法,能够合理地利用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使猪多长肉,快出栏。因而,养猪户在饲喂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生喂与熟喂 在农村,许多养猪户有饲喂熟食的习惯,认为熟喂可以缩小饲料体积,软化粗纤维,猪可以多吃,又可以提高消化率。据试验,饲料的类型不同,生喂与熟喂有所区别,青、粗料类型日粮熟喂比生喂好,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也是熟料组高,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二者无显著差别。精料类型日粮中,豆科籽实熟喂比生喂好。但多数精料类型日粮,生喂比熟喂  相似文献   

16.
发酵床养殖模式与常规模式生猪胴体和肌肉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常规饲养模式和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生猪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模式猪胴体品质中的背膘厚和脂肪率极显著低于常规模式(P<0.01),肉色中的亮度值L*显著高于常规模式(P<0.05)。发酵床模式猪肌肉嫩度及烹调后肉的香味、嫩度、多汁性和肉汤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常规模式,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指标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未见发酵床养猪对猪肉的风味和口感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选择春季2-4月份出生的公牛犊,30-40日龄实施早期断奶;2-6月龄饲喂犊牛料 青贮饲料 苜蓿干草或犊牛料 酒糟 干草,6月龄体重150-180kg;7-12月龄进入生长期,吊架子饲养,12月龄体重300kg左右;13-18月龄进入育肥期,450-500kg体重出栏。屠宰率59.6%,净肉率42%,肉质细嫩多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单纯要求瘦肉含量而越来越看重肉的品质.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的含量影响着肉质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Patrici等(1985)等对丹麦商品猪的肉质研究发现,肉的风味多汁性随肌内脂肪含量的增加而持续改善,提高肌内脂肪的含量会增加肉质的嫩度和多汁性.  相似文献   

19.
民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与肉的口感、嫩度和多汁性有直接关系.在保持低背膘厚(高瘦肉率)的前提下,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是可行的.然而,肌内脂肪的活体测定比较困难,筛选可靠的遗传标记,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改进IMF含量应是较为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月龄的安格斯阉牛,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同时出栏,分析饲喂不同青贮料对不同月龄对其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健康、低月龄[15~20月龄、体重(246.10±38.25) kg]的安格斯牛5头,高月龄[20~25月龄、体重(294.20±96.21) kg]的安格斯牛5头。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365 d。结果表明,高月龄组的活重、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背膘厚和背膘脂肪厚均显著高于低月龄组(P0.05);两组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肋间脂肪厚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月龄对安格斯牛的背最长肌pH值、粗脂肪、剪切力、滴水损失和熟肉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条件下,随着月龄的增加,安格斯牛胴体性状变化较大,高月龄组的胴体性状明显好于低月龄组,但是月龄因素对肉质性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