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玉 919(原代号和众 5299)是新疆天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兰州和恒玉米研究所,以玉米自育系N302 为父本、A101 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丰产、耐密、广适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 130d;高抗茎腐病;在 2 年区域试验和 1 年生产试验中田间表现和产量表现优良,在甘肃省各市州多个试点均比对照先玉 335 增产,推广应用价值较高。2023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 20230083。全面总结了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天玉 919 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及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以期为其生产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18-2021年辽宁省玉米品种(东裕)联合体晚熟区域试验资料,近几年晚熟参试品种数量基本上呈逐年减少趋势,除特殊年份外,晚熟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平均水平略呈上升趋势;通过区域试验能够评价、筛选出一些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玉米新品种。产量数据结合农艺性状、抗性鉴定、品质分析等报告结果,初步分析认为,目前辽宁晚熟玉米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依然是高产、高抗、优质。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晚熟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研究;(2)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加大选择压力,加强抗逆性筛选;(3)注重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4)开展晚熟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3.
临科育930是针对甘肃河西、中东部及陇南高海拔、降水少地区而选育的高产、稳产品种。该品种以自交系AⅢ7作母本、自交系FY5作父本进行组配而成,具有晚熟、高产等特性,202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200042,适宜在甘肃省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对其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付俊  贾特  武翠 《作物杂志》2013,29(6):151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金华瑞T82是以M1为母本、M2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1058.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964.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9%。该品种2012年底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特点为中矮秆、耐密植、米质优、适应性广、稳产性好,适合辽宁省北部、西部中晚熟玉米区及吉林省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5.
铁研120(铁120)是铁岭市农科院2004年冬在海南以98042-1为母本、铁0255-1为父本组配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于2008年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07]320号.  相似文献   

6.
赵越 《中国种业》2021,(8):97-98
辽宁华玉种子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改良种质资源,多环境选育等技术选育出玉米新品种华单128,其母本为杂交选系WP3,父本为本土改良杂交选系W128。该品种中熟、高抗、高配合力等优点突出,同时具有优质、高产等特性。202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200167。适宜在活动积温2650℃以上的东北及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玉米生产可全程机械化操作。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品种新春18由吉林省扶余县新春种业有限公司于1999年育成,组合为吉853×462。2001~2004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玉米区及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积温带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以4·5万~5·0万株/hm2为宜。2005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新春18是吉林省扶余县新春种业有限公司于1999年用外引系吉853为母本、外引系46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晚熟单交种。2000~2001年参加本单位产比试验,2002~2004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联合区域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吉林省玉…  相似文献   

8.
丹玉601号(原代号丹69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晚熟玉米单交种,具有抗倒性强、抗病、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通过辽宁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07]340号.  相似文献   

9.
垦玉101是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以自选系LKM1411为母本、自选系LKF1003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发芽势强,拱土能力强,幼苗长势强,耐密性好,结实性也较好,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2021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出苗至成熟≥10℃且活动积温2750℃以上地区种植。对垦玉101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相关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伊单16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伊单16号是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淀粉、多抗、适应性广的玉米新品种,于2005年11月通过伊犁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伊审玉[2005]001号。1选育过程伊单16号是根据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选用最优的改良Reid群×  相似文献   

11.
金富36玉米新品种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晚熟品种.该品种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为高产、稳产、抗病、高抗逆等特点,适宜河南省各玉米区种植. 1 选育过程 金富36系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质高产、抗病、高抗逆为育种目标,于2002年以自选系驻14为母本、自选系驻12为父本组配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其母本自交系驻14是用Mo17和9687杂交后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二环系,父本驻12是用340和0151杂交后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二环系.  相似文献   

12.
赵越 《中国种业》2021,(7):76-77
玉米新品种H1818是以W324做母本,W28为父本杂交组配的玉米杂交种,202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活动积温 2650℃以上的中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因抗倒、抗旱突出,玉米生产可全程机械化操作。通过该品种多年的试验示范,结合东华北玉米春播区的气候特点,总结了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红单9号(红2001—22)系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云南的生产及气候实际情况,历经多年试验、示范选育而成的中晚熟杂交玉米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特审,审定编号为滇特(红河)审玉米2009027号。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中晚熟杂交玉米新品种利禾10的选育经过及在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分析了利禾10父本、母本及杂交种利禾10玉米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利禾10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制种要点和适合推广种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卜秀艳 《种子科技》2020,(6):14-14,16
介绍了晚熟杂交玉米品种利禾7的选育经过、试验过程中的产量表现,综述了利禾7玉米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利禾7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及适宜栽培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忻州市中晚熟区玉米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在忻府区组织开展了玉米新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该市中晚熟区栽培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提高全市玉米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泊玉66是泊头市蔬宝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系M9954C为母本、自交系BA702为父本的玉米单交种,2021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倒、高产、广适等特点,2019-2020年参加河北环渤海联合体夏播玉米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409.3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1%。2020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242.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9%。主要介绍了泊玉6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内容,以期为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极晚熟玉米杂交种强硕68的选育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硕68是以D72为母本、D38191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经过辽宁省品种试验表明,强硕68是具有高产、稳产、抗多种病害、抗倒伏、优质等特点的极晚熟稀植大穗型品种.2007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07]351号.  相似文献   

19.
郑单 7167 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 642 为母本、郑 638 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8-2019 年参加河南省金粮联合体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 年平均产量为 10329kg/hm2 ,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6.3% ;2019 年参加河南省金粮联合体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10485kg/hm2,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6.1%。郑单 7167 于 2020 年 9 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 20200019,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性较强,适宜河南省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20.
金粒 1702 是新疆粒粒金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出籽率高,抗倒性强,株高、穗位高适中,在田间表现出高抗玉米青枯病、耐密性好等特点。2022 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玉 2022 年 096 号,适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春播晚熟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