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对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 1956 年、1981 年和 2014 年的主要农作物种植种类、面积等进行普查与分析,发现政和县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地方品种呈减少趋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培育品种和主要粮食作物培育品种则逐年增加。针对政和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大收集力度、加强保护意识、挖掘地方品种等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对1956年、1981年和2014年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人口数量、经济状况、主要农作物种植种类、面积等进行普查与分析,发现太仆寺旗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地方品种基本消失;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则逐年增加。针对太仆寺旗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大对小麦、莜麦、马铃薯、胡麻等地方特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要求,对云南省永胜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本次普查共调查了永胜县区域内14个乡镇41个村48个村小组,调查乡镇占永胜县总乡镇的93%;共收集到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和牧草种质资源46种135份,135份种质中种子材料120份、无性繁殖材料15份;135份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93份21种、蔬菜34份19种、经济作物7份5种、牧草种质资源1份1种。永胜县主要农作物种类、数量和种植面积较稳定,但一些古老地方品种种植面积和种植种类依然会逐年减少,对其农业生物资源消长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安徽省发动广大基层农技人员,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实地调查走访等方法,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根据普查信息和征集资源数据,从农业生产结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以及收集资源类型等方面阐述了安徽省的农业生产变化,分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收集和了解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采取实地调研与当地农业部门及科研院校协作的方式,对省内五大自然生态区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数据汇总,并对部分科研院校已保存的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摸底。结果表明,5个生态区种植的大多为目前市场上主推的农作物新品种,几乎不再种植原有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品种;部分科研院校收集、保存的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种质资源共1583份。研究结果为安徽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系统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系列措施与方法,普查及收集澄城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摸清当地农作物地方品种、野生品种,实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护和高效利用,为选育新品种、改良遗传工作鉴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当阳市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和数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的编制,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种植结构等3个方面阐述了当阳市近60年来的农业生产变化,分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为当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嘉鱼县已有玉米、大豆、小豆、芝麻、水稻、小麦、油菜等66份作物种质资源收入国家库。分析了嘉鱼县1956年、1981年、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品种类型及栽培面积变化,发现嘉鱼县耕地面积较1956年有一定减少,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但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面积却较1956年大幅增加。从种植的作物品种类型来看,1956年主要种植地方品种,品种比较单一,1981年、2014年各作物以种植培育品种为主,1981年栽培的多是常规品种,而2014年生产上多以高产、优质、高抗的杂交品种为主。普查中发现嘉鱼县有6份地方资源仍在广泛种植。针对嘉鱼县地域特点,提出保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嘉鱼县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依据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结果,比对1956年、1981年、2014年3个年度时间节点全县土地资源、气候环境和各类农作物品种资源消减变化情况,分析了当地农家作物品种资源加速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当前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建议,以期对成县今后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小华 《种子科技》2024,(5):137-139
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漳州市芗城区农林局农技人员共调查与收集60份农作物种质资源样本,其中不乏优异特色品种,有46个样本提交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圃等单位保存并已成活有效。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种质资源情况,分析了普查收集结果,提出了建议,以期助力地方种业振兴。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罗平县自1981年开展品种普查至2020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来,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和罗平小黄姜特色品种的开发利用等主要成果和现状。分析并指出存在的种质资源快速流失、保护力度不足、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组织体系,加大政策投入支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参与保护意识;摸清资源家底,做好日常收集保存;建立联动机制,强化监督执法管理;创新保存机制,形成多元保护格局;依法合作交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6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育种的基础,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鹿泉区于 2019 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提交农作物种质资源实物 103 份,其中粮食作物 43 份、经济作物 11 份、蔬菜 49 份。通过对 1956 年、1981 年、2014 年 3 个时间节点鹿泉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进行汇总整理,从气候环境变化、土地资源配置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栽培品种变迁和资源普查收集情况 5 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和分析,探讨了鹿泉区气候及产业结构变化对农作物种质资源造成的影响,以及鹿泉区地方品种加速消失的原因,同时针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鹿泉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其他县区普查收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7月初,新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启动,2020年将对全区87个农业县(市、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与收集。此次行动的目的是查清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发掘优异资源和基因资源,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收集与保护,确保资源不丧失,促进种质资源交流与共享。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曾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两次参加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相关要求,2022-2023 年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调查区域涵盖南涧县 4 个乡镇,10 个村,28 个村小组,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10 份,包括粮食作物 93 份、经济作物 2 份、蔬菜 15 份;其中收集到地方优良特异性种质资源 5 份。围绕此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及相关措施,对资源普查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了资源普查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开发利用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20 年 5 月以来,镇雄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种质资源普查专项领导小组,组建普查工作组,参照上级方案,制定普查实施方案,认真开展普查与收集工作。走访县档案局、统计局、民宗局、烟办等部门查阅县志、档案等资料,访问老农技人员调查了解相关信息,深入实地普查 41 个乡镇次,122 个村次,行程 4000 余公里,走访群众 426 人次,拍摄资源照片 200 余张,采集技术数据 200 余条,基本摸清全县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查清了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切实完成对 8 个乡镇(附乡镇名及收集样品于后)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共征集古老农作物地方品种、野生近缘植物资源 40 份:粮食作物 7 份、蔬菜 10 份、果树 22 份,其它类作物 1 份。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广东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优化广东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过程产生的1956年、1981年和2014年80个县(市、区)的普查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影响因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麦类资源已退出大面积种植舞台,杂粮类资源处于消失边缘,大豆和甘薯正在平稳减少,水稻因单产的提高保持了总产量,玉米、马铃薯和菜用豆类则在上升;地方品种占有额在减少,但由于其具有延用时间长的优势,能促进粮食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种植户的教育水平、气候特点及土地类型对广东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平均单产和资源品种数有重要影响。提高种植户文化水平和主动种植的意识,建立健全广东省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加大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鉴评及开发利用,以此保障广东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按照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专项行动工作总体部署,顺昌县 2017 年 5 月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到 2021 年 12 月共收集资源 23 份,其中:果树 8 份、茶树 3 份、蔬菜 5 份、经济作物 4 份、粮食作物 3 份。通过此次普查与收集行动发现部分种植历史久远的地方品种濒临绝迹或消失,指出顺昌县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足、开发利用少、缺乏资源保护长效机制等问题,提出通过优异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促进资源保护,达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形成良性循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晓霞  安保忠  刘园 《种子世界》2021,(11):0090-0092
2020-2021 年,阳泉市根据山西省农业厅部署,按照《山西省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在全市 3 个农业县(区)深入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共征集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134 份,圆满完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任务。同时就普查和征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0年6月启动了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基本查清了寿光市各类农作物种植历史、品种更替及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布情况。经过近2年的努力,共收集到42份种质资源,正式入国家种质资源库(圃)资源数33份。介绍了部分优异种质资源,提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20-2021年通过开展洛阳市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全面普查了洛阳市所辖吉利区、孟津区、新安县、栾川县、嵩县、汝阳县、宜阳县、洛宁县、伊川县、偃师市10个县(市、区)的作物种质资源。共普查到果树资源145种,其中地方品种105种,野生资源36种,选育品种4种,在上述10个县(市、区)都有分布。本调查与研究为洛阳市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