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南方锈病成为黄淮海地区危害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为了解2021年河南省参试玉米品种(系)中南方锈病的发生情况及对产量的影响,对135份区域试验品种和170份比较试验品种在南阳、商丘、焦作和洛阳4个试验点的南方锈病田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河南省南方锈病整体发生严重,其中商丘试验点病害发生最重,焦作试验点病害发生最轻。参试品种中,区域试验品种南方锈病抗性整体好于比较试验品种。南方锈病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南阳、商丘、焦作和洛阳4个试验点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高47.6kg、59.6kg、72.0kg和38.4kg。  相似文献   

2.
不同玉米自交系南方锈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14个骨干玉米自交系4~5叶期接种南方锈病病原菌,分析了在温室和大田种植条件下,不同自交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抗感表现和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自交系齐319表现抗病,其余自交系则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随着玉米的发育进程,南方锈病在感病玉米植株迅速蔓延,开花授粉期叶片被锈菌夏孢子堆覆盖,植株褪绿,不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区域和玉米品种田间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河南、山东、安徽等近20个省市的广泛调查以及有关田间发病记载数据的整理,明确了玉米南方锈病的准确发生地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以及海南省是当前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的重点区域,病害对生产影响明显,其次为广西、广东等南方玉米区,西南玉米区局部有轻微发生,该区域主要发生的是普通锈病.汇总接种鉴定以及数年田间鉴定和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点记载的数据,获得了黄淮海夏玉米区47份推广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情况,其中登海3号和天泰10号为高抗南方锈病品种,鲁单981、农大108、中科4号等14份也具有较好的田间抗性,但目前在该区域种植面积最大的郑单958和浚单20则属于高感品种.积极推广抗南方锈病品种是有效控制病害,减少生产损失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我国各地区玉米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为品种推广和抗病品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利用85个玉米品种对海南三亚、广东河源、广西河池和湖南邵东4个地区的玉米南方锈菌菌株进行了田间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品种对不同地区来源菌株的抗性水平有差异。综合各地区玉米南方锈菌的抗性评价可知,玉研505、鲁宁184、蠡玉88、太平洋99和绿海200等9个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最强,优迪598、三北63、联创839和冠玉911等19个品种次之,禾新9号、德禹M8、宁玉502、新玉27和晨强808等17个品种抗病性最弱。供试品种中,表现为高抗、中抗和感病的品种百分比分别为10.59%、22.35%和67.06%,说明我国玉米品种整体上表现为对玉米南方锈病抗性较差,病害容易流行,需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宜临沂市种植的抗锈病玉米品种,采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的方法,对20个玉米主栽品种的抗锈病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玉米南方锈病作为目前较为流行的气传性叶部病害,近几年来在我国玉米主产区不断蔓延。玉米南方锈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在后期影响玉米灌浆,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培育并推广抗南方锈病的玉米品种,利用多种方法综合防治仍是抑制南方锈病蔓延和爆发的主要手段。阐述了我国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进一步分析了国内外抗南方锈病的种质资源,探究了抗病基因的挖掘和功能基因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抗病育种、加强病害的监测和预警、适期进行化学防控、加强菌源小种的鉴定等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我国南方锈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阳红 《种子科技》2023,(12):118-120
南方锈病为真菌性病害,随气流传播,常发生于玉米生长中后期,在不良的气候、不当的栽培管理措施等条件下均可暴发,影响玉米高产。文章结合阜南县玉米生产实际,综合阐述了南方锈病发生症状、规律、条件,提出农业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品种选择、做好监测预警管理、土壤管理、间苗定苗、肥水管理、杂草防除等方面工作,为当地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直接影响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黄淮海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和南方锈病的为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诱因和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从目前生产中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中筛选出了中抗品种先行3号、振杰2号、费玉3号,中感品种淄玉2号、鲁单984、金海604、郑单958、登海6213、登海6102、聊玉18号、聊玉93-1、浚单20号,高感品种铁单22号、郑单518、海玉1号、富友1号、登海9号、鲁单981、金海702、LN3(菜农3号。为指导以后玉米品种的合理应用,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抗南方型锈病基因共分离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玉米(Zea mays L.)抗南方型锈病自交系P25和感病自交系F349的F1与F349回交,并连续回交所得BC5代的F349抗病近等基因系(nearly isogenic lines,NILs)为材料,以RGA(resistance gene analogs)的方法,在抗病自交系中克隆出一条321 bp的特异性DNA条带。根据序列比对的结果,设计出新的引物作为分子标记,在96株BC7、BC4F5NILs及其亲本和杂种F1群体上进行鉴定,其中94株的田间抗感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一致,选择的有效率达97.9%。此标记扩增效果清晰,可重复性强,在抗玉米南方型锈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学林  邢光耀 《种子》2005,24(9):65-66
通过本试验,在目前生产中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中筛选出了中抗品种聊玉18号和鲁单50,中感品种铁单18号、铁单15号、东单60、沈单16号、登海3号、掖单22号、登海9号、鲁单981、农大84、单玉8号、莱玉2号、东单7号、单玉9号、郑单958、承玉5号和聊玉93-1,高感品种山农5号和富友1号,可用于指导以后玉米品种的合理应用,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及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小斑病抗性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目前生产中种植的20个主要玉米品种,进行自然感病条件下的抗病性调查,筛选出高抗品种 (鲁单50、农大108)、中抗品种 (鲁单999、济单7、登海9号、东单60、登海11 )、中感品种和高感品种等,并制定出适宜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粟锈病(Uromyces setariae-italicae)是我国粟栽培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流行年份减产三分之一左右,重病地块甚至绝收。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粟锈病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受“七·五”全国粟育种攻关组委托,于1987~1989年对我国北方粟新品种(系)进行了抗锈性鉴定,结果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新品种(系)547个是由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十省粟育种单位提供;供试菌源由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提供我国当前生产上流行的三个菌种86-01、86-02、86-04,分别接在感病品种豫谷一号上,隔离繁殖  相似文献   

16.
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程度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8个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调查可知,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灰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对灰斑病中感(MS)品种为郑单958、谷育178和泰玉7号,对灰斑病中抗(MR)品种为天泰14、金海702、金穗18、五岳97—1、泰玉11、浚单20和鲁单6018,其余皆为高抗(HR)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辅助玉米自交系京24抗南方锈病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南方锈病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危害日益严重。本研究选用齐319为供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前景选择和背景选择,结合回交转育技术,改良骨干系京24的南方锈病抗性。利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系统,从13对引物中最终筛选出与抗病基因遗传距离较近,扩增稳定、分别位于抗病基因上下游的两对引物Phi118和P2,用于目标性状的前景选择,230个BC1代单株室内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和海南自然发病情况的比较,验证了前景选择标记的有效性。同时,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在供受体间具有明显差异的42对引物用于回交群体的背景选择。单色荧光标记引物的多重电泳检测,可显著提高背景选择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玉米锈病(Puccinia sorghi schw.)近年在广东发生频率较高,普通玉米、糯玉米、超甜玉米均有发生,锈病严重时使植株早枯、籽粒不饱满而影响产量.据前人研究,玉米对锈病的抗病性有单基因和多基因控制两种,抗锈性是显性遗传,但至今尚未发现世界范围都有效的抗病单基因.有报道认为玉米对锈病的多基因抗病性是数量性状遗传的.四川甘孜地区农科所曾就普通玉米对锈病的抗病性作过鉴定,鉴定出一批高度抗病自交系,并对不同杂交种的抗病性作了研究.但超甜玉米对锈病的抗性研究报道很少,笔者就广州地区超甜玉米对锈病抗性进行探讨,为鉴定和选育抗锈病强的自交系及组配杂交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为明确近年我国各甘蔗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及各蔗区主栽品种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筛选抗褐锈病优良新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本研究结合全国甘蔗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选择甘蔗褐锈病高发的云南临沧、云南普洱、云南玉溪和广西宜州蔗区,在田间自然发病下,对我国近年来选育的60个新品种和34个主栽品种进行抗性评价,并对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94个新品种及主栽品种中,66个表现高抗到中抗,占70.21%;28个表现为感病到高感,占29.79%。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54个抗病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频率为57.45%。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桂糖29号、桂糖44号、德蔗03-83、柳城03-1137、粤糖60号、桂糖46号等主栽品种高度感病,而粤甘48号、福农09-2201、桂糖08-120、柳城09-15、中蔗1号、云蔗08-1609、云瑞10-187、中糖1201等31个新品种抗病性强。建议多雨湿润褐锈病高发蔗区,应加大淘汰感病主栽品种和推广应用抗病新品种力度,以期达到品种合理布局,从根本上控制褐锈病暴发流行,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