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农科213是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系WY303为母本、自育系武07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经多年多点鉴定试验及生产示范,突出表现为丰产稳产、品质优良、脱水快、早熟宜机收,202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武农科21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全面介绍,并对品种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玉米种植效益,针对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引进、改良种质资源,多环境选育等技术选育出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陇单803,其母本为自育自交系M1609,父本为美系变异株选育系0986。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伏、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等特点。作为普通玉米其籽粒品质测定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作为青贮玉米其品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2020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200002。  相似文献   

3.
武科1号是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以自育自交系457—1作母本,外引系“郑22”优选系“郑22优”作父本选育的高产、抗病、粮饲兼用型玉米新杂交种。2005年12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4.
金象一号是甘肃金象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己培育的玉米自交系金象4C和金象55杂交选育的,该新品种高产、、优质、多抗、粮饲兼用.2003年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红旗968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自育自交系L055为母本、L4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夏播种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粮饲兼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优质青贮玉米新品种武科青贮1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科青贮107是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系武8059为母本、自育系武803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青贮玉米新品种。在2017-2018年甘肃省青贮玉米新杂交种区域试验中,表现出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等优点。2019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190065。全面介绍了武科青贮107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要点及制种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张世成  陈明清  陈思建  曹和燕  彭莉 《种子》2012,31(9):116-119
康白508是用自育自交系WZ-1作母本,WZ-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白粒、优质、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陕西省陕南玉米区域试验,2011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11021号)。该品种含有地方优质种质血缘和国外优质种质血缘,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与耐寒性强、耐粗放栽培之特点,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粮饲兼用。  相似文献   

8.
青贮玉米新品种龙辐玉6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辐射育种室2001年春以自育系辐9673为母本、外引系34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2008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原代号龙辐饲310.  相似文献   

9.
摘 要 : 甘鑫2818是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4年分别以自选系武9086作母本和自选系6073作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新品种。在2008~2009年甘肃省普通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5点(次)平均产量12442.5 kg/hm2,比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2.9%。高抗丝黑穗病和红叶病毒病,中抗瘤黑粉病,抗茎腐病。籽粒(干基)含粗蛋白90.0g?kg-1、粗脂肪64.5 g?kg-1、粗淀粉745.9 g?kg-1、赖氨酸4.08 g?kg-1,达到了我国高淀粉玉米二级部标、优质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三级部标,是理想的优质粮饲兼用玉米。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及中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石玉13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2018年通过河北省审定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审定编号:冀审玉20188010。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并通过该品种的育成对粮饲兼用玉米的选育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酒试20是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的中晚熟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的抗逆性较强,田间感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锈病、红叶病,感矮花叶病,在甘肃省区域试验中表现为高抗青枯病,抗黑粉病、红叶病和穗腐病,抗涝性好,抗旱性强。酒试20活秆成熟,秸秆可作为青贮饲料,属于优质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2005年12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陇甜1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2002年以自育自交系T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T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加强甜型玉米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审定编号:甘审玉2008014。该品种由于产量高、口感好而受到种植户和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13.
抗逆耐密高产玉米新品种银玉439(宁单40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以NW/H537×昌7-2//11杂交选育的玉米单交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保绿性好、适应性广、粮饲兼用等特点,适宜西北春玉米区普通籽粒玉米单种或作为粮饲兼用型品种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对其品种选育、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菏玉167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和山东省菏泽市科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审定的优质高产、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该品种以自选系8210为母本, 以自选系727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玉20160016号。菏玉167株型紧凑,夏播生育期108d,比郑单958早熟1d,具有抗性好、优质高产、粮饲兼用等优点,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种植,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敦玉758是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以高产、优质、绿色、耐密为育种目标,以自育系380-7为母本、自育系5435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玉米新品种显丰 1136(原代号金北 136)系甘肃金西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 JBZ14-37 为母本、4CV-87 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型玉米品种。2019-2021 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 20210030)。该品种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活秆成熟,适应性广,生物产量高,籽粒后期脱水速度快,商品品质好;抗倒伏、抗病性强,较耐瘠薄,抗旱耐涝,是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的首选品种之一。2022 年以来显丰 1136 作为主推玉米品种在甘肃陇东地区、河西地区及宁夏、内蒙古等周边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陕单19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饲兼用玉米单交种陕单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1997年用自选自交系Y75作母本,本所自交系武308作父本杂交育成。经过2000~2002年陕西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试验,表现出结实性好,适应性强,综合抗性突出,成熟青枝绿叶,子粒产量高,茎叶产草量高,可籽粒饲用和粮草兼用等特点。适用于陕西乃至黄淮海区夏播或华北春播地区推广种植,该品种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临玉11号是云南省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以自选自交系临选51为母本、临选2006-2为父本育成的中晚熟粮饲兼用型优质玉米杂交种。对玉米新品种临玉11号的选育经过进行了说明,并结合其品种特征特性和当前的种植水平,介绍了与品种相配套的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玉米新品种临玉11号种子生产,简要阐述了制种要点。  相似文献   

19.
唐秀芝  阳庆华 《种子科技》2002,20(2):120-120
中原单 32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过核辐射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 ,1998年通过国家审定 ;1999年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1号文件要求在各地大力推广 ;1999年被五部委批准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 ;2 0 0 1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推广品种 ;2 0 0 1年获国家专利 ,专利号 (9811930 4 .80 )。到目前为止 ,是全国唯一通过审定的粮饲兼用型优良玉米新品种。中原单 32号玉米是个粮饲兼用品种 ,其主要特性 :(1)高产。在中上等水肥条件下 ,一般亩产籽粒 5 0 0~80 0 kg,鲜秸秆 35 0 0~ 4 0 0 0 kg,乳熟期亩收青贮秸秆5 0 0 0~ 6 0 0 0 kg。 (2 )优质。籽粒…  相似文献   

20.
成丰2号系甘肃省成县种子管理站庙湾试验点以N-斯特拉姆潘列小麦为母本、自育小麦品系9517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2019年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90013号。介绍了成丰2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