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乌克兰农业科学院蚕桑丝绸研究所农学博士、桑树研究室主任娜捷日达女士, 2001年8月15日至8月29日,应(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桑树根瘤固氮菌的开发研究课题组的邀请,前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 .在科技合作、资源交换、信息交流、成果开发等方面同蚕桑丝绸研究所科研人员进行了广泛地探讨与交流,签署了桑树根瘤固氮菌合作研究计划和桑树根瘤固氮菌转让与引进合作协议,双方互赠了桑、蚕基础品种材料,娜捷日达女士还代表乌克兰蚕桑丝绸研究所转交了一份引进我校蚕桑丝绸研究所家蚕品种与欧系品种杂交所得一代杂交种的乌克兰国家品种审定证书.期间,受到畜牧兽医学院院长杨公社,学院党委书记、蚕桑丝绸研究所所长钱永华,副所长、合作项目负责人宋新华的热情接待. 乌克兰农业科学院是1992年3月与原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结为友好农科院的.娜捷日达是继阿历山大*兹诺夫也维奇*兹劳金(蚕桑教授),索兹洛夫(院长、博士)等之后,来蚕桑丝绸研究所考察交流的第8位乌克兰客人.  相似文献   

2.
张和禹 《中国蚕业》2004,25(4):39-41
我国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有着极其丰富的桑树种质资源.迄今为止,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20个科研教育单位保存了桑树种质资源2600余份.其中地方品种近千份,新选育品种及材料200余份,优良株系1000余份,野生资源300余份,国外引进品种90余份.我国大部分蚕区的桑树采用嫁接苗栽植,年需求量大约在8亿株左右.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又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南郊,占地面积132.66亩,下辖的蚕种场位于周至县城北,占地839亩。全所拥有品种桑园10亩,试验桑园70亩,生产桑园380亩,建有综合试验楼、家蚕育种楼、家蚕繁育楼7栋,共7900平方米。截至2006年底,在职职  相似文献   

4.
《北方蚕业》2008,29(3):70-70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蚕桑丝绸研究所科研人员选育成功的家蚕新品种陕蚕六号、四倍体桑树新品种陕桑402通过了由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5.
2020年6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所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站长苏超研究员及专家团队一行应山西省蚕桑研究院韩红发院长邀请,赴山西运城、长治等地调研和指导工作。在山西省蚕研院试验基地,团队实地考察了桑树种质资源圃、北方科研协作区桑树新品种鉴定园,同相关专家就桑树种质资源保护、桑树新品种鉴定和育种进行了交流、探讨。在沁水县张村乡丰沁蚕桑文化产业园,专家们考察果桑管理状况,对桑园果蝇、桑木虱的防治进行现场指导,并对授粉树配置、桑果收获后剪伐技术进行详细讲解。  相似文献   

6.
桑树种与品种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有着极其丰富的桑树种质资源。迄今为止,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20个科研教育单位保存了桑树种质资源260余份。其中地方品种近千份,新选育品种及材料200余份,优良株系1000余份,野生资源300余份,国外引进品种90余份。桑属植物的分类也一直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家蚕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蚕业的发源地,也是家蚕(B0mbyxmori L.)原产地,拥有极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据统计,目前全国收集、保存的家蚕种质资源达1000余份。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是唯一的国家级蚕种质资源保存单位,也是世界上一地保存蚕种质资源最多的单位,现保存家蚕品种资源700多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陕西家蚕品种资源概况,回顾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建所50多年来在家蚕品种保育、选育以及品种引入、引进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概述了陕蚕品种的经济性状和陕西家蚕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简况。  相似文献   

9.
姚锡镇 《广东蚕业》2005,39(4):45-46
为了交流我国桑树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利用及桑树育种和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3~15日在广州景星酒店召开,该会由中国蚕学会主办,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广东省蚕学会承办。  相似文献   

10.
刘利 《中国蚕业》2006,27(1):75
2005年11月13-15日,由中国蚕学会、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主办,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农大蚕丝科学系、广东省蚕学会承办的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召开,来自全国20 个省(市)的87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邀请潘一乐研究员、廖森泰研究员、黄自然教授、余茂德教授、叶文才教授  相似文献   

11.
默铧 《北方蚕业》2011,32(4):66-66
<正>罗玉功,男,汉族,1937年出生于陕西省千阳县。1964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植保系蚕学专业。曾任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家蚕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陕西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桑种质资源及桑育种研究的概况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桑树育种和桑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全国各地育成的桑树新品种20余个,桑树一代杂种的利用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我国桑树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搜集到的种质资源入圃保存。据不完全统计,15年来,桑树育种和桑树种质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省、市级奖约25项。这些成果推广应用以来,已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对我国蚕桑生产的发展,桑树品种良种化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北方蚕区第一批桑树品种鉴定试验——山东点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蚕区桑树品种第一批鉴定,山东点于1990年育苗,1991年建园,1993年开始试验调查.参鉴品种有:7946(山东省蚕业研究所)、7934(山东省蚕业研究所)、871(陕西省蚕桑研究所)、7435(陕西省蚕桑研究所)、晋选1号(山西省蚕桑研究所)、黄鲁选(河北省蚕桑研究所)、禾桑(河北省蚕桑研究所).以湖桑32号为对照.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其它信息     
《蚕业科学》2012,(5):806+784+790+849+831+838+844+863+884
<正>全国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杨凌召开由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陕西省蚕学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承办的"全国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学术研讨会",于8月18~21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蚕学会理事长鲁成教授主持,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舒惠国、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白宜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吴普特先后在开幕式上发言。来自全国各省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是1943年建立,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所内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拥有一批较为先进的科研辅助仪器设备,科研力量较为雄厚,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较为先进,已建立北方蚕区规模较大的桑种质资源遗传基因库和数量较为丰富的家蚕种质基因材料库,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自然三倍体桑树新品种1个,优质高产高效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1个,研制开发出了蚕桑保健医疗功效作用的特殊营养系列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16.
《广西蚕业》1998,35(4):45-46
中南四省(区)第五次桑树育种与栽培技术协作会议于1998年9月8日至10日在广州市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广西蚕业指导所、湖南省蚕桑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厅、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广东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17.
《蚕学通讯》2013,(2):F0002-F0002
<正>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与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开展了新疆桑种质资源DNA多态性(RAPD)研究,并建立了  相似文献   

18.
按照《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桑蚕新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要求,山西省蚕桑研究所2009年春对山东省蚕业研究所2对桑蚕品种、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2对桑蚕品种及本所1对桑蚕品种,从虫质、茧质及丝质成绩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验室鉴定,初步鉴定的结果表明:5对家蚕品种具有上车率高、茧丝长长、解舒好特点,品种其它性状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桑树资源考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进一步丰富我国桑树种质资源库 ,1 998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特产蚕桑研究所会同辽宁、吉林、黑龙江省蚕桑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首次在我国东北地区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进行了桑树种质资源的考察和收集。先后到辽宁省的榆中、建昌、朝阳、凤城、宽甸等地区 ,吉林省的延吉、通化、九台、德惠、白城等地区 ,黑龙江省的双城、依兰、明水、拜泉、富裕等地区以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 ,采集到桑树标本 2 0份。同时还查阅了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吉林林…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业》2007,35(1):61-61
最近,国家蚕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挂牌。 家蚕品种资源是开展家蚕育种和遗传研究的物质基础,也是研究遗传学、昆虫学及生物化学的好素材。中国蚕业研究所已收集、保存家蚕地方品种、国外引进品种、改良品种、突变基因品种、种质创新材料、育种素材等种质资源近千份,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