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贮藏养分对牧草生长、越冬和再生极为重要,通过对几处牧草在年内多闪钊割条件下的贮藏碳水化全物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刹割次数增加,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刈割次数越移,糖含量下降越多,不同的牧草下降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刈割对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研究了7种主要牧草的再生性,以及刈割对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牧草的再生性不同。刈割后15d内,不同牧草以及同一种牧草在不同生长阶段,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动态不同。总糖含量主要有3种类型:(1)减少—增加—减少;(2)增加—减少—增加;(3)减少—增加—增加。还原糖含量变化有时与总糖一致,有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公告     
刈割草场就是不放牧,直接刈割牧草进行饲喂牲畜的草场。1.适宜的刈割期试验研究表明,禾本科牧草的最佳刈割期为孕穗期,豆科牧草的早佳刈割期为初花期,此时牧草纤维素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高.刈割后根部营养充足,有利于牧草的再生。2.适宜的留茬高度再生是牧草的一大特性,也是产草量的一个指标。再生与刈割留茬高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禾本料牧草再生能力较弱,留茬高度应保持5~8厘米,豆科牧草留荐为2~3厘米。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4,(7):24
一、刈割草场牧草利用技术 刈割草场就是不放牧,直接刈割牧草进行饲喂牲畜的草场.其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1、适宜的刈割期.研究表明,禾本科牧草的最佳刈割期为孕穗期,豆科牧草的最佳刈割期为初花期.此时牧草纤维素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高,刈割后根部营养充足,有利于牧草的再生.  相似文献   

5.
合适的刈割方法是提高牧草利用价值、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牧草刈割的合理化安排,能够有效提高牧草的总体产量以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由于牧草的品种和生长习性不同,同样的刈割方法对牧草主要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的影响也有所差别。本文主要通过具体试验,对不同刈割高度的2种牧草主要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为今后在具体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为有效提高牧草品质及饲用价值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人工建植的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混播比例及种植方式下,刈割次数对草地牧草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探索自然降水在500 mm以上,≥10℃年积温1 400℃左右,无霜期85~ 100 d的雨养地区,混播人工草地的有效收获方式.[方法]试验设置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猫尾草(Phlemu pratense)5种豆、禾牧草混播,通过在生育期内设置的不同刈割次数,测定草地牧草产量与营养状况.[结果]在一个生长季内,刈割两次的草地牧草产量有2/3处理低于刈割一次草地,个别处理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在粗蛋白(CP)与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与产量上则优于刈割一次草地.[结论]从草地牧草生产与利用转化效率衡量,两次刈割草地的营养价值均优于一次性刈割,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秋季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的多花黑麦草进行周期刈割,研究刈割次数对江苏沿海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多花黑麦草的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刈割次数来看,大棚种植多花黑麦草以刈割5次产量最高,达85 614.45 kg/hm2,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粗蛋白含量下降,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从刈割时间来看,大棚种植的多花黑麦草鲜草产量在3月份左右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工牧草品种很多,其中一年内可以多次收获的牧草占有很大比重。目前我国对牧草全生育期需水特性研究成果较多,但对刈割条件牧草需水特性研究的却很少。刈割改变了牧草的生育过程,同样改变了牧草的需水规律。在实际制定牧草灌溉计划及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通常采用的牧草需水量估算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刈割对牧草作物系的影响,使随季节而变化的需水量值都存在着超估现象,严重影响着灌溉计划和精确程度和水利工程的设计规模。本文以呼和浩特地区首信和苏丹草两种牧草为例,通过对全生育期和刈割条件下的需水规律及需水量的试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论述广刈割条件牧草的需水特性和刈割对牧草作物系数的影响,旨在为估算刈割条件下牧草需水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刈割频度对王草再生性能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生长周期进行刈割新建植的热带牧草-王草,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牧草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干热区雨养条件下王草再生性能达最佳时的生长期和刈割次数.试验结果表明作为青刈饲喂或青贮的牧草,王草生长期一般在35~45 d,经济性状较好;作为种苗生长期保持在90 d产量较高.高频率刈割可减少王草生长期的拔节数,提高生长期分蘖数和粗壮度.  相似文献   

10.
刈割次数与施肥水平对高丹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丹草是我国最近几年从国外引入的一种新牧草.为更好地利用这种牧草,本试验研究了高丹草在黑龙江省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刈割次数和施肥水平对高丹草品质的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高丹草的产量、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施肥可显著提高高丹草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测定人工草地坡面上、中、下部土壤水分动态与牧草生长状况,研究牧草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着重分析在干旱情况下对牧草生长不利的影响,从而为牧草抗旱保苗、安全越夏、创建高产稳产人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Jaccard相似性指数,对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8种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群落结构组合梯度的分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第1个群落结构组(仅含乔木层)中,28对比较群落有8对为完全不相似,有20对为极不相似;在第3个群落结构组(含乔木层和灌木层)、第2个群落结构组(含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和第4个群落结构组(含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层)中,28对比较群落均为极不相似。说明各种热带林群落之间具有较大的生境差异性,且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热带林生境多样性。②4个群落结构组对群落相似性的贡献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第2群落>第3群落>第4群落〉第1群落结构组,即在分析热带林群落的相似性时,仅考虑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是不够的,还应综合考虑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这样才能全面反映群落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亚高山草甸不同坡向牧草产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山西亚高山草甸不同坡向牧草产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经三年的定位研究其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牧草一般4月中、下旬开始返青,之后牧草随温度升高生长逐渐加快,牧草产量逐月增高,各坡向牧草产量动态均呈现单峰曲线的变化规律。干草产量的峰值,东坡和西坡在7月,其它各坡向则出现在8月。9月上旬牧草开始枯萎,产草量便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翌年4月牧草返青之前。牧草营养物质的变化,生长前期粗蛋白质和磷含量高,随牧草的生长发育逐渐减少。粗纤维则相反。粗蛋白质产量高峰期,东、南和西坡在7月,北坡和山顶部在8月份,与干草产量的高峰期基本吻合,此时正是牧草利用的最佳时期。除5、6月外,青草期其它各月牧草产量和营养物质产量,北坡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坡向(P<0.05)。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测定人工草地坡面上、中、下部土壤水分动态与牧草生长状况,研究牧草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着重分析在干旱情况下对牧草生长不利的影响,从而为牧草抗旱保苗、安全越夏、创建高产稳产人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条带式补播改良陡坡草地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根据坡度分为小于25°、25~35°和大于35°的坡地三个处理组。其结果表明,条带式改良草地可以提高产草量,较天然草地三个坡度级分别提高200.39、253.12和203.27%(P<0.01),又可以改善草群品种,豆科牧草分别占总产草量的48.97、72.33和84.14%,且有毒有害植物明显减少。植被盖度由原来的42.5%增加到83.5%,将蒿属植物为建群种的群落变为沙打旺—野艾蒿—万年蓬组成的群落。  相似文献   

16.
草地早熟禾是我国东北地区很有发展前途的人工栽培牧草,特别是用作放牧地草种。通过对草地早熟禾的产量、草层结构及根系结构进行分析,表明了几乎在所有观测宜牧性状中,草地早熟禾均表现为良好的适宜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在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草甸草原上,研究了贝加尔针茅等12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草群地上生物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植物在春季返青时生长速度较快,抽穗(孕穗)期生长速度最大值,随后牧草的生长速度减慢,9月初生长停止,草群地下生物量随牧草生长而增加,9月初生物量达最高值,随后又开始下降,牧草的生长规律除决定牧草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水热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8.
藏东南是西藏原始森林的主要分布区,2001年10月15日~25日在林芝地区色季拉山生态系统定位站原始冷杉林,采用固定样地法测定了生态系统中草本层不同器官的养分含量。研究表明,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的养分总含量比地下部分高出20%左右。各元素的含量大小依次为:N&gt;K&gt;Mg&gt;Ca&gt;Mn&gt;Fe&gt;P&gt;Na&gt;Cu&gt;Zn,变动范围为0.004%~1.27%。草本层养分总贮量是15.36 kg.hm-2,不同种类草本植物的养分平均含量和养分总贮量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种植不同牧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对渭北苹果生草园和清耕园土壤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生草平均降低0~40 cm土壤容重6.5,增加田间持水量7.19,显著地增加o~20 cm土壤有机质,禾本科牧草每年增加0.1,豆科牧草增加0.15.同时,生草降低了0~40 cm土层全N、全P、全K含量,牧草、苹果在该土层存在养分竞争,应在生产中加强对牧草的施肥管理,但生草能提高该土层水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有利于苹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且禾本科牧草活化有机P的能力强于豆科,而豆科牧草提高水解N强于禾本科.在渭北苹果园生草中开展不同种类牧草混作和轮作有利  相似文献   

20.
渭北黄土高原旱地果园生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目的】研究旱地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在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区及清耕区设立标准地,在60 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等土壤物理性状,分析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生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其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生草种类不同,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存在差异,种植白三叶效果更佳;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物理性状愈趋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长期生草有利于果园土壤物理性状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