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番木瓜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核型分析及45S r DNA-FISH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木瓜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为材料, 利用45S rDNA为探针, 结合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简称FISH) 技术, 分析比较了二者之间的核型特征。结果表明: 二倍体与四倍体番木瓜在核型特征上没有明显差异, 染色体绝对长度在2.35~4.76μm之间, 属于中小染色体,均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sm) 组成, 属“2A”类型, 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8=16m (2SAT) +2 sm, 四倍体为2n=4x =36=32m (4SAT) + 4 sm; 在二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及间期核中, 均发现两个杂交信号位点, 在四倍体中则发现4个杂交信号位点。二者的杂交信号均位于第6对带有随体的同源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由此认为该四倍体是由二倍体直接加倍形成的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2.
三倍体狗牙根染色体数变异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倍体狗牙根‘矮生百慕大’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细胞内染色体数存在非整倍性变异,变化范围为2n=27~30。进一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45S rDNA为探针进行鉴定,发现在三倍体狗牙根‘矮生百慕大’细胞中有3条染色体含有45S rDNA,并且都位于着丝粒部位。这3条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强弱不一,两个染色体在45S rDNA区杂交信号较强,且易伸长呈线状结构,杂交信号较弱的一条染色体可能由于45S rDNA含量比较少,所以这一区域染色体很易在分裂中"拉长"并断裂,形成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 个二倍体蔷薇野生种:多苞蔷薇(Rosa multibracteata Helm. et Wils.)、川滇蔷薇(R. soulieana Crép.)和金樱子(R. laevigata Michx.)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 了45S rDNA 和5S rDNA 物理定位。结果表明:45S rDNA 在这3 种蔷薇的染色体上的数量和分布模式较 一致,都有1 对位点,均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点异形同源染色体的短臂上。5S rDNA 在多苞蔷薇上有1 对位点,在川滇蔷薇和金樱子上各有2 对位点,都分布于染色体长臂的近着丝点处。这3 种蔷薇各自的 rDNA 位点数量、所在染色体和信号强弱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识别3 种蔷薇各自的染色体提供了明确 有效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4.
利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 rDNA在枳属6个品种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皱皮枳、飞龙枳、日本枳、薄皮枳、泸溪枳和旺仓大叶枳上的45S rDNA杂交位点分别为5、5、5、6、6和4个,且间期核中的信号分布情况与染色体上基本一致。品种间在位点数目和信号分布区域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45S rDNA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了45S rDNA在蒿属(Artemisia)5个物种染色体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中亚苦蒿(A. absinthum Linn.)有1对染色体出现杂交信号;大籽蒿(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和黄花蒿(A. annua Linn.)各有两对染色体上出现信号;欧亚艾蒿(A. abrotanum Linn.)和牡蒿(A. japonica Thumb.)各有4对染色体出现杂交信号。信号位点除了分布在随体上,主要分布在非随体染色体的端部,而在欧亚艾蒿中发现1对信号位点分布在近端部,而且信号间的强弱也不尽相同。基于FISH技术的核型分析,不仅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细胞学标记,而且进一步丰富了染色体分析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亚洲百合与青岛百合杂交及其 FISH 快速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切柱头授粉和胚抢救技术获得亚洲百合‘Petit Brigitte’× 青岛百合的14 个杂交后代,以45S rDNA 为探针对亲本和其中4 个后代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和后代都为二倍体(2n = 2x = 24);‘Petit Brigitte’有10 个45S rDNA 位点,分别位于1、2、4、5 和7 号染色体上;青岛百合有8 个45S rDNA 位点,分别位于3、4、5 和10 号染色体上;4 个杂种后代有9 个45S rDNA位点,分别源于‘Petit Brigitte’和青岛百合。  相似文献   

7.
45S rDNA在不同倍性沙田柚染色体上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45S rDNA在不同倍性沙田柚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材料的NOR位点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和杂合性, 即二倍体具4个45S rDNA位点, 四倍体单株t1和t2 则分别具有10个和8个位点。位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包括短臂末端、着丝粒区域、着丝粒至短臂区域、着丝粒至长臂区域、长臂末端共5种不同类型。不同材料中包含的位置类型不完全相同。不同位置类型的位点数也不相同, 以着丝粒及着丝粒至短臂区域的类型位点数最多, 其次是短臂末端。同源四倍体和相应的二倍体相比, 出现了DNA水平的变异。对用于荧光原位杂交的柑橘染色体制片方法和rDN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同源四倍体和相应二倍体的遗传差异分析、重复序列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用于染色体识别和物种演化研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不同倍性蝴蝶兰杂交后代的染色体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倍性蝴蝶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杂交后代的根尖染色体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 明,除三倍体和三倍体杂交未能产生杂交后代外,不同倍性蝴蝶兰杂交后代的倍性均出现分离。二倍体和 二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均产生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二倍体和三倍体杂交产生二倍体、三倍体、 五倍体和非整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随正反交不同而异,三倍体@四倍体的后代倍性有三倍体、四倍体、 八倍体和非整倍体,而四倍体@三倍体的后代倍性有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和非整倍体;四倍体和四倍 体杂交产生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六倍体和非整倍体。不同倍性蝴蝶兰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 分裂普遍存在微核、落后染色体和三分体等异常现象,导致小孢子和杂种后代的倍性出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陆续  罗锐敏  高峰  LU Xu  LUO Rui-min  GAO Feng 《园艺学报》2008,35(7):1081-1084
 以番茄45S rDNA为探针,结合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以及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为1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46,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4.455% ~ 6.990%,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57,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 2L + 4M2 + 12M1,核型公式为2n=2x=18=14m + 4sm (2SAT)。在蓝猪耳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均发现45S rDNA有2个杂交信号,且信号在有丝分裂中期位于第5对染色体短臂的近着丝粒处。基于上述结果绘制了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异源十倍体的起源,以中甸刺玫及与其同域分布的20个蔷薇属近缘种为研究材料,以45S rDNA和5S rDNA为探针,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其核型。(1)21种蔷薇中只有中甸刺玫的核型为2B,其他种的核型均为2A。(2)细胞分裂间期除拟木香的45SrDNA杂交位点与倍性不一致外,其他20种蔷薇的45SrDNA位点数与倍性相同;细胞分裂中期所有蔷薇的45S rDNA杂交位点数都与倍性相同;细梗蔷薇、峨眉蔷薇、绢毛蔷薇、毛叶蔷薇、钝叶蔷薇、西北蔷薇、拟木香、全针蔷薇、大叶蔷薇、刺蔷薇、华西蔷薇、橘黄香水月季、刺梨、中甸刺玫等14种蔷薇的45S rDNA有脆性位点。(3)5S rDNA杂交位点的数量和位置在蔷薇属中不确定,多腺小叶蔷薇、橘黄香水月季、卵果蔷薇、复伞房蔷薇、川滇蔷薇这5个二倍体蔷薇的细胞分裂间期和中期都有4个5S rDNA杂交位点,西北蔷薇和拟木香这两个二倍体蔷薇的间期有4个5S rDNA杂交位点,中期有2个杂交位点,其他14种蔷薇的间期和中期5S rDNA杂交位点数与倍性一致。上述结果表明,45...  相似文献   

11.
木兰科两个杂交组合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洵  张国莉  潘跃芝 《园艺学报》2003,30(5):615-618
 研究了木兰科中木兰属( Magnolia) 和含笑属( Michelia) 间两个杂交组合后代的染色体。杂交组合紫玉兰( ♀) ×云南含笑( ♂) 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2n = 3x = 57 , 正好是四倍体紫玉兰(2n = 4x =76) 和二倍体云南含笑(2n = 2x = 38) 的染色体半数之和, 证明该F1 为两者的杂交种; 杂交组合球花含笑( ♀) ×广玉兰( ♂) 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2n = 2x = 38 , 与二倍体球花含笑(2n = 2x = 38) 相同, 而不是球花含笑和广玉兰(2n = 6x = 114) 的染色体半数之和, 证明该F1 代不是真正的杂交种, 可能是无融合生殖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支持含笑属与木兰属玉兰亚属具有较近亲缘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芸薹类蔬菜(n=10)染色体G─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ASG法首次在n=10的芸薹类蔬菜(即不结球白菜、结球白菜、日本水菜和芜菁等)各品种的有丝分裂染色体上显示了G-带,并对其进行了G-带带型分析。所试材料的G-带,除随体染色体管外,都沿整个染色体的长轴分布,是一些密切邻近的多重带纹。在有丝分裂的晚前期、早中期和中期的染色体都有这样的带纹,同一品种的带纹数目从有丝分裂晚前期到中期逐渐减少。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G-带带型基本相似,非同源染色体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亚种或品种间染色体G-带的总带纹数目在一定范围内有差异。本文讨论了染色体G-带带型分析在探讨靶薹类蔬菜演化和分类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25S rDNA-FISH对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CC)中期染色体组成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花粉特性和结实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染色体数为28,含有9个25S rDNA位点,其中4个来自结球甘蓝4号和7号染色体;5个来自大白菜1 ~ 5号染色体;A、C基因组间不同染色体同源程度不同,减数分裂终变期常形成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等不同的联会方式;中期Ⅰ和中期Ⅱ存在游离染色体;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分离不均衡,并存在染色体落后或丢失;末期Ⅱ有微核产生。异源三倍体花粉整齐度和生活力远低于其二倍体亲本,自交及与亲本甘蓝(CC)回交的结籽率都极低,仅为0.01%。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基因组原位杂交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A、C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和识别不同染色体,分别以大白菜(AA)和结球甘蓝(BB)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结果表明,两种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20条染色体和结球甘蓝18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但信号图型有明显差异。大白菜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几乎都只集中于近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但在大白菜染色体上的分布区域略大;结球甘蓝基因组总DNA在其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分散布满其全长,但在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显示增强的信号带,而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则主要集中于着丝粒和近着丝粒区,且强度弱于大白菜基因组总DNA为探针的杂交信号。基于大白菜基因组DNA的GISH信号对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为鉴别其种间杂种及其染色体的组成和同源关系提供了分子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梁森林  党江波  梁国鲁  郭启高 《园艺学报》2018,45(10):1895-1899
通过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制片确定枇杷天然实生筛选株系‘B431’为四倍体。采用改良涂片法观察了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离体萌发法和人工杂交分析其育性,染色体计数法检测了其后代的染色体数。结果表明:天然四倍体枇杷‘B43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存在异常行为;染色体配对以二价体为主,也可见少量单价体和部分多价体;减数分裂进程中出现板外染色体、早熟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和极少的三极体等异常现象;四分体时期有二分体、三分体、多分体和微核等异常现象。四倍体枇杷‘B431’育性低于二倍体,但其花粉活力达到66.29%±2.22%,杂交结实率与二倍体差异不显著,仍有较高的育性,其与二倍体的杂交后代三倍体率达到66.67%,可以作为三倍体创制的核心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