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目前梨树超密栽培模式,以难以成花的新梨7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不同时期改变当年生枝角度和扭枝对枝条长度、侧芽数量和形成花芽数量的影响。试验证明:开张枝条角度时间在5月中旬,开张角度为90°~120°时,抑制枝条生长和促进侧芽成花效果最好,枝条平均长度为62cm,平均形成侧芽量为16.9个,平均花芽量(包括顶芽)为5.3个,是对照的6.6倍。扭枝处理对枝条生长和成花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落叶松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丽林林场30株人工落叶松2190个枝条长度和角度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落叶松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BL=b1+b2DINC+b3DINC2+b4DBH·DINC2,BA=b1+b2DINC+b3DINC2+b4DBH·DINC。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模块,考虑树木效应拟合线性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拟合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为了描述混合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把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加入到枝条长度和角度混合模型中。指数函数显著提高了枝条长度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幂函数显著提高了角度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并且消除了异方差现象。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模型通过校正随机参数值能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混合模型在应用上不但能反映总体枝条长度和角度预测,而且能通过方差协方差结构校正随机参数来反映树木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7个杨树品种的枝条、根及土壤含水量,与树木生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枝条和根含水量在树木生长初期开始上升,5~6月达最大值,冬春季最低;枝条和根含水量与土壤含水量间,以后两者关系更为密切;品种间含水量相差较悬殊,新疆杨最高,P_(15A)杨最低;经营强度高的林分,土壤及枝条含水量均高,林木生长量大;根含水量变动和直径生长量变化非常一致。因此,枝条含水率可作为判断林木水分亏缺状况及采取相应经营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苏岭村对5种不同造林密度的中华猕猴桃林枝条生长量与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中华猕猴桃2年生枝条基部直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显著,对枝条长度的影响较小;造林密度越小,枝条平均基部直径越粗,单株产量也越高;5种造林密度的猕猴桃林单位面积枝条产量大小为C(2 m×1.66 m)D(2 m×1.45 m)B(2 m×2 m)E(2 m×1.25m)A(2 m×2.4 m)。造林与抚育管理成本与造林密度成正比,造林密度越大,成本越高;总收入、纯利润与造林密度呈抛物线关系;当造林密度为2 m×1.66 m时,其2年生生枝条总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人工林树冠内一级枝条空间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兆刚  李凤日 《林业科学》2007,43(10):19-27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枝解析的方法,于2002、2003年共测定53株林木(年龄17~38年,直径8.61~21.5 cm,树高7.48~18.24 m)的树冠变量,建立树冠内一级枝条个数的预估模型,并对一级枝条在树冠内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级枝条个数在树冠有效冠内垂直方向上呈现一"多"一"少"的趋势,在有效冠以下,随着着枝深度的增加,枝条个数呈现直线下降趋势;枝条的水平分布可以用均匀圆形分布进行很好地拟合,表明圆形分布统计量是分析枝条方位水平分布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调查统计,蚱蝉在自然条件下,危害杨树枝条直径范围为2.10~11.00mm,最适径区间为4.80~7.00mm,杨树品种的抗蝉害性与其1~2年生枝平均直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赣无系列5~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材料,通过调查分析其结果枝分布、长度、直径、叶片数,并分析与成花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树冠垂直方向上结果枝主要分布在40~99 cm区域,占总量的80%;油茶结果枝长度与成花有密切关系,花芽数量最多在20~60 mm范围内,其中40~60 mm花芽数量约占总体的37%;结果枝直径在2.0~2.3 mm花芽数量最多,其分布规律呈橄榄型;叶片数以5~7片的花芽数量居多。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果枝长度、直径及叶片数均与花芽数量呈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以白城市3个样点30株长白松幼树调查数据作为依据,探究树冠和分枝的基本结构.结果表明:树冠的一级枝条和二级枝条数量均与树龄呈负相关;一级枝条数为2~5个,水平分布符合均匀分布规律;分布在1~2轮枝层的二级枝条数量最多,数量随轮枝数增加显著降低,水平分布符合均匀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棘的木质化枝条和半木质化枝条在扦插过程中,发根数量及根原基的起源不同。木质化枝条的不定根发生于叶痕上方,数目较少,在显微结构中,根原基起源于木质部中的木射线薄壁细胞;而半木质化枝条的不定根在扦插段中均有发生且数量大,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  相似文献   

10.
碳氮含量与花芽分化有密切的关系,枝条着生角度影响了碳氮含量在叶片中的分布,进而影响了花芽分化。为了提出有利于花芽分化的枝条着生角度,对文冠果样树的枝条分别进行了45°、60°、90°角度的拉枝处理,不拉枝为对照,分析拉枝后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氮含量和碳氮比。结果表明:拉枝角度为60°和90°枝条的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碳氮比都显著高于30°和45°枝条(p0.05),氮含量则相反(p0.05)。但是30°和45°之间,60°和90°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碳氮含量、成花结果和枝条受损等情况后,选择60°为文冠果的最佳拉枝角度。  相似文献   

11.
构树枝构件种群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州省贞丰县试验区和贵州大学校园进行了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枝构件的静态和动态观测,结果表明,构树的枝夹角变化在30~70°,表现为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构树枝构件种群形态具高度可塑性,其结构影响着树冠的整体构型,枝长和枝夹角随枝位的升高而减小;一二级枝的分枝率大于二三级枝的分枝率;平均枝条数量,枝长和枝夹角随着年龄的减小而减小;枝从3月中旬随芽的萌发开始生长到8月生长稳定,年生长动态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the sample data was based on 2 190 branch length and angle samples of 30 trees from dahurian larch(Larix gmeiinii) plantations located in Wuying Forest Bureau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stepwise regress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develop branch length and branch angle models:BL= b1 + b2 DINC + b3 DINC2 + b4 DBH·DINC2,BA = b1 + b2 DINC + b3 DINC2 + b4 DBH·DINC.Then,the developed models were fitted using 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ing approach based on LME procedure of S-PLUS software.Evaluation statistics,such as AIC,BIC, Log Likelihood and Likelihood ratio test were used for model comparis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ranch length and branch angle models with parameters b1,b2,b3 as mixed effects showed the best performance.Exponential and power function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mixed branch length and branch angle model.The addition of the exponential and power function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mixed-effects model.The plots of standardized residuals indicated that the mixed-effect model with exponential and power functions showed more homogeneous residual variance than the mixed-effects model.Validation confirmed that the mixed model with calibration of random parameters could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precise prediction.Therefore,the application of mixed model not only showed the mean trends of branch length and branch angle,but also showed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based on variance-covarianc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3.
优质短枝比例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红富土苹果短枝量与其产量、品质之间关系的调查分析,得出了红富土苹果要获得优质、高产所应具备的最佳短枝量范围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F1杂种的多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块种植于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的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F1杂种测定林的7年生数据,就杂种的生长量、树干通直度、分枝习性与湿地松、加勒比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的生长优势突出,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9.18m、14.96cm、0.08645m^3,相对于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和古巴加勒比松种子园混合种的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315.23%、46.35%、114.89%。此外,杂种的树干通直度得分、冠幅、枝角、枝径、枝数分别为1.54分、3.45m、68.93°、1.84am、3.35条,其树干通直度得分与母本湿地松接近而显著低于父本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冠幅和枝径与父本相似而显著大于母本,枝角介于父、母本之间,枝数与父、母本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树木分枝结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枝条的分枝级数(数量)、分枝模式、分枝率、着枝角度及其空间配置状态等方面,论述了树木分枝结构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枝解析的方法,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在老山施业区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15块(其中,2007年设置7块,2008年设置8块),共获取解析样木53株,实测了2298个一级枝活枝条变量因子(包括总着枝深度(DINC)、方位角(φ)、着枝角度(θ)、基径(BD)、枝长(BL)、弦长(BCL)、弓高(BAH))数据资料。基于理论或经验生长方程,建立了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结构一级枝条基径静态模型,包括平均基径模型和最大最小一级枝条基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杜仲二次梢扦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和分析了一种促使同一株杜仲母树1a抽两次新梢的方法,对人为促发的二次梢的抽梢母枝角度、插穗部位对生根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测定了二次梢的营养物质含量,比较了两次新梢的扦插生根情况。结果表明:母枝角度小,抽的二次梢多而好;不同部位的插穗扦插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营养状况也不同;二次梢扦插可用于生产育苗。  相似文献   

18.
The branch biomass of young Scots pines (Pinus sylvestris L.)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branch number per projected crown area giving greater branch density and smaller branch biomass for narrow crowns than for broad crowns. In particular, in dense stands the small share of branches from the total biomass of narrow‐crowned trees was emphasized. The productivity of narrow crowned trees was, however, smaller than that of trees with broad crowns. The concept of the tree ideotype has been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以花桥板栗嫁接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嫁接苗的新梢径、新梢长等,建立秋季腹接嫁接苗的新梢径与新梢长、春季切接嫁接苗的新梢径与新梢长的关系方程,并对秋季腹接和春季切接嫁接苗的新梢径、新梢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秋季腹接嫁接苗的新梢径(x)与新梢长(y)的关系方程为y=43.838 ln(x)+75.439。春季切接嫁接苗的新梢径(x)与新梢长(y)的关系方程为y=45.869 ln(x)+83.612。秋季腹接和春季切接嫁接苗的新梢长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麻竹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冠层生物量积累、分配及枝叶大小对麻竹立竹受营林措施干扰(钩梢)后的响应,对不同竹龄全梢、钩梢麻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生物量比、单叶特征、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商品竹叶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秆>枝>叶.叶生物量、叶/枝和叶/秆生物量比为2年生>3年生>1年生.随着竹龄的增加,枝、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年生和3年生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高于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小于1年生立竹.此外,随着竹龄的增加,立竹减少了对0 ~8 mm枝生物量的分配,增加了对8~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的投入,以提高空间拓展能力,截获更多光资源.钩梢强烈影响了生物量分配格局,显著减小了麻竹立竹枝、叶、秆、地上生物量.钩梢后麻竹立竹增加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了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同时提高了单叶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增加了8~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小0~8 mm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以权衡枝叶的生长,提高立竹对环境的适合度.钩梢后立竹叶/枝、叶/秆、枝/秆生物量比升高,表明生物量分配更多地向叶和枝倾斜.钩梢麻竹商品竹叶数量较全梢麻竹增加29.68%,且发生部位明显降低,钩梢后冠层下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79.73%,中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25.81%,降低了采摘高度.在钩梢后的一个生长季内,钩梢影响了麻竹立竹资源利用策略,表现为枝与叶之间关系的变化,但随钩梢年限的增加其变化规律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