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与稗草种间竞争的优势表现:Ⅱ.水稻与稗草在混播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稗草的竞争干扰下,其产量损失可用Y=a+be^-0.333x^2数学模型来预测。水稻减产主要与稗草密度增大引起水稻单位面积分蘖数减少有关。在作物-杂草系统竞争中,杂交水稻具有较高的竞争生长渐近线下限,因而是较好的竞争者。这是由于与常规稻相比,杂交水稻有分蘖力强,叶面积增长快,净光合作用强之特性。因此,认为杂交水稻在与农田杂草竞争中要比常规稻显示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与稗草种间竞争的优势表现水稻与稗草混播栽培的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稻相比,稗草具有一般杂草的生长特性,即具有前期生长优势、后期生长劣势之特性,这与稗草从种子萌发至三叶期前的异养阶段,植株体内α-淀粉酶活中和自养阶段初期叶片净同化率高有关,但杂交稻在种子萌发期间(3-12d)和大田自养阶段叶片净同化率均显示高于常规稻和稗草,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水稻与稗草生长初期,这种种间竞争优势更加明显,表明杂交稻的产量优势与与其它作物-杂草生态系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稻相比,稗草具有一般杂草的生长特性,即具有前期生长优势、后期生长劣势之特性。这与稗草从种子萌发至三叶期前的异养阶段,植株体内α 淀粉酶活性强和自养阶段初期叶片净同化率高有关。但杂交稻在种子萌发期间(312d)和大田自养阶段叶片净同化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和稗草,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水稻与稗草生长初期,这种种间竞争优势更加明显,表明杂交稻的产量优势也与其它作物—杂草生态系统中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4.
5.
1977年已把柳州野稻和长药野稻的显性宿根性状经种间复合野栽杂交输入到栽培稻之中,它们的复交F1定名为4020,已宿根生存19年至今。为了选育高产宿根稻,用栽培稻和42020衍生系作轮回亲本对4020的后代作交替回交,使综合经济性状得以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敏核不育水稻和广亲和水稻可以配制具有强优势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稻比三系法杂交稻具有繁种程序简单,易保证纯度,配组自由,易选出优良组合等优点.我省地处北纬40°左右,比起长江流域的气候环境具有日照长温度低的特点,从中纬度地区引入的光敏核不育基因,在我省的表 相似文献
7.
8.
杂交水稻三交种的优势表现及其配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观察杂交水稻三交种的产量优势表现,并对株高等13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方差分析。部分三交种产量极显著高于对应的单交种。三交种单株产量与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和配合力总效应值均呈极显著相关。剑叶长以基因非加性效应的作用为主;千粒重、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虽然基因加性效应大于非加性效应,但后者仍占相当的比重;株高、抽穗期、主穗长、结实率、剑叶宽、粒长、粒宽和粒形以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
《江西农业学报》2016,(8)
将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以不同的比例进行间行和同行混播,以单播为对照,分析了混播牧草群落种间竞争关系,研究了不同混播处理对牧草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以同行混播处理A7B3最高,以间行混播处理a6b4最低,而无芒雀麦的株高以A7B3最高,单播处理最低;以5∶5混播的牧草总产草量最高,品质较好;间行混播牧草的相对产量总和(RYT)从第1茬刈割到第2茬刈割呈上升趋势,而同行混播的RYT值呈下降趋势;处理A7B3的茎叶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的;处理A5B5的CP、EE和NDF全年收获量在各处理中均最高;在各处理中紫花苜蓿的种间竞争力均高于无芒雀麦的。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农业学报》2022,(8)
将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以不同的比例进行间行和同行混播,以单播为对照,分析了混播牧草群落种间竞争关系,研究了不同混播处理对牧草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以同行混播处理A7B3最高,以间行混播处理a6b4最低,而无芒雀麦的株高以A7B3最高,单播处理最低;以5∶5混播的牧草总产草量最高,品质较好;间行混播牧草的相对产量总和(RYT)从第1茬刈割到第2茬刈割呈上升趋势,而同行混播的RYT值呈下降趋势;处理A7B3的茎叶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的;处理A5B5的CP、EE和NDF全年收获量在各处理中均最高;在各处理中紫花苜蓿的种间竞争力均高于无芒雀麦的。 相似文献
11.
化感稻新品系抑制稗草能力的田间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探彭海峰覃凤玲崔玉梅谭碧凌陈雄辉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6):19-23
为了比较22 个化感稻新品系和美国强化感稻PI312777 抑制稗草的能力,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水稻封
行前抑草率.竞争抑草率\灌浆期抑草率\伴生稗草平均株高和稗草单株干物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院化感稻的
抑草作用受环境条件影响,其中化感作用表现相对稳定,竞争作用随环境变化较大曰化感稻的抑草作用主要表现在
抑制稗草萌发和资源竞争力弱的稗草死亡,封行前抑草率是影响其抑草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灌浆期抑草率,初步
筛选到12 份抑草特性强且田间表现相对稳定的化感稻新品系3\4\6\7\12\14\15\16\17\19\21\22,其中化感稻新
品系15\16 在2011 年晚季和2012 年早季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草特性袁化感稻新品系6尧15尧19 在2011 晚季的抑草特
性优于美国强化感稻PI312777,这些强化感稻新品系的筛选将有助于化感稻商业品种的选育及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威宁草芦与赛特紫花苜蓿和海发白三叶单播及混播处理鲜草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混播人工草地产草量比单播的要高。混播处理对威宁草芦、赛特紫花苜蓿和海发白三叶的产草量的影响的最佳拟合曲线方程分别为6次、4次、4次方程式。从对各处理进行竞争力分析结果来看,混播草地的竞争力大于单播草地。处理A1B5C5的竞争力最强,达到1.602,其次为处理A1C4,处理A2C2为第三,竞争力分别为1.546和1.486;单播最低,处理A、B、C的竞争力均为1。牧草的生长速度变化随生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威宁草芦的生长速度在3月下旬前较慢,以后则生长迅速,赛特紫花苜蓿和海发白三叶的生长速度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4.
通过转bar基因水稻与稗草杂交的亲和性研究评价基因漂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生殖生物学方法研究了转bar基因水稻品种Y0 0 0 3和 99 t(父本 )与无芒稗 (母本 )的基因漂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稗草与转bar基因水稻手工杂交后 30min、1~ 4h水稻花粉在稗草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 ,并与稗草开花后相应时间的花粉萌发、生长情况相比较。结果表明 ,2个水稻品种的花粉在稗草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相似 ,且与稗草自花授粉相应时间的花粉萌发、生长情况有极明显差异。稗草自花授粉后花粉粒萌发生长正常 ,在 30min时 85 %的花粉粒花粉管穿过柱头 ,正在凝缩和释放内容物或内容物已经释放的花粉粒百分率逐渐增加 ;杂交后转基因水稻花粉在稗草柱头上都不能正常萌发生长并未能穿过稗草柱头。从而判定稗草与转bar基因水稻的不亲和性 ,表现在水稻花粉不能在稗草柱头上正常萌发生长 ,更不能穿过稗草柱头。同时通过去雄稗草授转基因水稻花粉后不结籽也证明了两者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释甜瓜属植物种间杂交特性。[方法]以150个薄皮甜瓜品种为母本,分别与甜瓜野生近缘种角瓜(Cucumismetuliferus)和西印度瓜(Cucumisanguria)进行种间杂交。[结果]以编号V2和V129的薄皮甜瓜与角瓜和西印度瓜杂交后能够坐果,但与角瓜杂交后种子败育,而与西印度瓜杂交后仅在果实底部有少量可育种子。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西印度瓜×V129杂交后代分析表明,1对引物(E14/M2)扩增出少量父本(西印度瓜)特征带,表明西印度瓜与V129已经在DNA分子水平上发生了交换。[结论]该研究为深入揭示该属植物中间杂交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同源四倍体高粱与约翰逊草种间杂交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去雄及塑料袋简便杀雄法获得了6个同源四倍体高粱品系与约翰逊草的种间杂种。研究表明,在40个染色体水平上两种间杂交不存在遗传障碍;杂种F1在生长势和生物产量上表现了巨大优势,在主要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杂种F1PMC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17Ⅰ+1411Ⅱ+0028Ⅲ+287Ⅳ+0004Ⅴ+0007Ⅵ+00007Ⅷ;约翰逊草是一节段同源异源四倍体,将约翰逊草染色体组模式表示为AAA′A′,能解释减数分裂过程中更多的染色体行为。同源四倍体高粱与约翰逊草杂交成功为约翰逊草优良基因向栽培高粱转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学与技术》)编辑部》2022,(1)
为探明10%噁唑酰草胺EC与20%氰氟草酯OD混配对水稻直播田稗草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汉寿县两个地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稗草的防效良好,防效均达到了93%以上;10%噁唑酰草胺2 250 mL/hm2与20%氰氟草酯1 500 mL/hm2与20%氰氟草酯1 500 mL/hm2混配施用稗草防效最好,超过了99%;各处理对水稻均无明显药害。但考虑到节本、增效,在早稻分蘖期以后推荐使用10%噁唑酰草胺EC1 050 mL/hm2混配施用稗草防效最好,超过了99%;各处理对水稻均无明显药害。但考虑到节本、增效,在早稻分蘖期以后推荐使用10%噁唑酰草胺EC1 050 mL/hm2与20%氰氟草酯OD 1 050 mL/hm2与20%氰氟草酯OD 1 050 mL/hm2混合药剂,防效较好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8.
栽培茄与红茄(Solanum integrifolium)种间杂交及其杂种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有性杂交方法 ,以野生种红茄与栽培种七叶茄、徐紫茄、安长茄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 ,结果仅获得红茄×七叶茄种间杂种。对F1 杂种若干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种间F1 多数形态性状居中 ,在生长势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F1 叶片中POD同工酶表现为双亲“完全互补型” ,COD、EST同工酶兼含双亲的部分谱带 ,多偏向母本野生红茄 ,有时还出现杂种酶带 ;RAPD标记表现为“偏母的互补型” ;花粉育性极低。另外还对F1 回交中柱头与花粉内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红茄、七叶茄、安长茄花粉与花粉管可在F1 柱头与花柱中正常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补血草属植物,获得新的种间杂种,并为杂种的进一步筛选以及优异性状新种质的获得打下基础,以二色补血草为母本,黄花补血草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SRAP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和分析.本实验共获得11株杂交后代,经形态学观察表明,杂交种的生长习性与母本一致,花萼色与父本一致,而其叶幅、叶数、茎木质化程度和开花次数等多数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SRAP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及父母本扩增共得到91个DNA片段,其中11个是亲本和杂种后代共有的,80条为多态性带,占88%;并且所有杂种后代均具有亲本的扩增片段,为真杂种.杂种F1-6、7和11号性状优良,可通过组培繁殖形成无性系,作为补血草新类型推广. 相似文献
20.
象草种子苗的遗传变异及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象草N51自交种子苗105株,分别研究不同株系的形态特征、营养品质、光周期诱导敏感性以及种间杂种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象草N51种子苗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按植株形态可分离出高大少蘖型、中高繁茂型、矮生茁壮型和矮生滞长型等多种类型,它们的生物产量及营养品质差异大;光周期诱导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短日照诱导敏感型占69.53%,欠敏感型占20.95%,不敏感型占9.52%;种间杂交不同组合间的再生性及生物产量等差异显著,其中杂交组合P26×Tift23A表现最好,生物产量比对照品种杂交狼尾草高28.99%,部分杂交组合具有培养成新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