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比较2种不同酸载流对氢化物发生-原子光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砷的检测结果的影响。本实验分别通过用5%盐酸和5%硝酸2种不同酸载流测定饮用水中的砷,结果表明,在5%硝酸载流中空白本底高,曲线的拟合度为0.999 7,0325号双平行样10次测定的结果为1.606μg/L;0326号双平行样10次测定的结果为1.886μg/L。在5%盐酸载流中空白值较低,且曲线的拟合度为0.999 9,0325号双平行样10次测定的结果为0.044μg/L;0326号双平行样10次测定的结果为0.040μg/L;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2种酸载流溶液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计量性能测试,5%盐酸和5%硝酸载流溶液的主要测试指标分别为:检出限(0.02,0.88)μg/L;测量重复性(0.7,1.0)%,测试结果表明,5%盐酸作为载流优于5%硝酸,提高了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适用于饮用水中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H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土壤中的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土壤样品经缓冲溶液提取后,经Agilent ZORBAX Rx-Sil(100 mm×3.0 mm,1.8μm)型色谱柱分离,以含10 mmol/L NH4CH2COOH+0.2% HCOOH的水溶液和甲醇(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经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目标化合物。结果表明,2种化合物在质量浓度1.0~50.0μg/L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LOQ)矮壮素为0.8μg/L,缩节胺为0.6μg/L;加标回收率平均为97.6%~99.5%;相对标准偏差(RSD)平均为2.5%~2.9%,适用于检测土壤中矮壮素和缩节胺。  相似文献   

3.
应用ELISA法快速检测麦类、谷物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最低检出限为10μg/L,检测范围为10-1 000μg/L。用10%甲醇水溶液提取含DON的小麦及玉米样品,回收率为86~93%,变异系数为4.1%~17.4%。  相似文献   

4.
文章建立了基于全自动QuEChERS方法的蔬菜中16种磺胺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技术。蔬菜冻干粉加乙酸水溶液浸润后经乙腈提取,采用全自动QuEChERS设备进行提取和净化,净化液过0.22μm有机滤膜过滤,采用LC-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6种磺胺类药物在5~100μg/L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定量下限均可达到10μg/L,在10、20、100μg/L的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62.3%~88.7%,相对标准偏差2.58%~11.26%。经验证,该方法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蔬菜中16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面制食品中铝残留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方法。通过干法灰化样品,筛选最佳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条件,并对面制食品中铝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该法在质量浓度20~50μg/L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8,回收率96.4%~98.5%,RSD为1.46%~3.32%;定量限下限7.35μg/L,最低检出质量浓度3.50μg/L。该方法结果符合要求,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干扰小、检出限低,适用于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150日龄的獭兔为对象,以灰化法制备待测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獭兔肉中15种矿物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001~0.060μg/mL,回收率为84.92%~101.80%,相对标准偏差为1.48%~5.59%,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獭兔背最长肌中,K含量最高,达3 915.31μg/g,而P,Na,Ca,Mg,Fe和Zn含量次之,分别为2 997.33,548.15,301.84,273.90,20.29和17.10μg/g,其他微量元素含量较低。股二头肌中,K含量最高,达4 043.53μg/g,而P,Na,Mg,Ca,Fe和Zn含量次之,分别为3 046.17,591.94,289.19,287.84,19.42与16.21μg/g,其他微量元素含量较低。Cu和Na元素含量在背最长肌与股二头肌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对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小麦粉盲样中砷含量的影响,依据原子荧光光谱法,在同等仪器条件下,同时对采用湿法消解与微波消解的小麦粉试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消解方法的线性范围均为(0~10)μg/L,相关系数r为0.999 9;检出限分别为湿法消解0.08μg/L,微波消解0.01μg/L;微波消解的试样RSD在5%以下,而湿法消解的试样RSD均在10%左右;砷的含量湿法消解为0.089 mg/kg,微波消解为0.045 mg/kg。试验结果表明,盲样中砷的标准值为(0.05±0.005)mg/kg,微波消解的测定结果在目标范围内,湿法消解的测定结果远远超出目标值。微波消解具有高效快捷、消解液澄清透明、环境友好、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等优点,其处理试样测得结果的重复性、准确度、精密度均优于湿法消解。  相似文献   

8.
余丽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6):128-135
为了更快、更准、更简易地测定水产品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残留量,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dSPE)-超高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方法。实验主要比较了3种样品净化方法:分散固相萃取(dSPE)法、旋转蒸发浓缩法、国家标准净化方法。处理的水产样品,稀释后经UPLC-MS/M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分散固相萃取(dSPE)法对样品前处理比其他2种方法快速,精确,简易。经分散固相萃取(dSPE)法净化后的磺胺类药物在0.5~5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仪器检出限为0.0007~0.002μg/L,方法的检出限为0.007~0.02μg/kg,定量限为0.02~0.08μg/kg。在水产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67.0%~173.5%,RSD为2%~24.5%。该方法实现了快速、简单、准确地测定水产品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为研究水产品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快速准确检测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的方法检测粉条等淀粉制品中孔雀石绿和隐形孔雀石绿的残留量;通过乙腈提取、氮吹浓缩、酸性氧化铝小柱净化的方法分离出淀粉制品中的目标物;通过C_(18)-ODS柱(5μm,4.6 mm×250 mm)(柱后接25%的二氧化铅氧化柱),以乙腈与0.1 mol/L的乙酸铵缓冲溶液(用冰乙酸调节p H值至4.5)体积比80∶20为缓冲液,实现孔雀石绿和隐形孔雀石绿的分离。于波长588 nm和618 nm处测定2种物质的质量浓度在0.3~8.0μg/m L线性关系良好,相对偏差(n=7)小于2.5%,检出限为0.08μg/m L,分析时间为20 min。以粉条为基体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7.9%~89.5%。  相似文献   

10.
芦笋中营养元素含量丰富,曹县芦笋因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广受关注。通过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芦笋中18种元素含量的方法,对曹县芦笋中营养元素的本底值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样品经硝酸-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处理后,选择合适的内标元素改善基体效应及干扰,同时测定曹县芦笋中的18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钠、镁、钾在质量浓度范围0~20000μg/L,铝、钙、矾、铬、猛、铁、钴、镍、铜、锌、砷、硒、镉、钡、铅在质量浓度范围0~500μg/L内,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r>0.9996),方法精密度集中在0.34%~3.41%,加标回收率在88.35%~105.36%。样品中钠、镁、钾、钙含量较高,且富硒能力强。该方法操作简单、数据准确、检出限低,可同时测定芦笋中18种元素含量,并能为曹县芦笋中营养元素本底含量的监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临安雷竹种植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8年雷竹种植条件下,采集临安两种主要土壤长期肥力定位监测点土样分析,通过对比2002、2009年两年土壤pH、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8年后,2个定位监测点耕层土壤pH值分别从4.74和5.14下降到3.39和4.58;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9.6g/kg和26.96g/kg增加到50.67g/kg和42.84g/kg;全氮含量从1.70g/kg和2.16g/kg增加到2.98g/kg和2.59g/kg;全磷含量从0.76g/kg和0.94g/kg增加到1.27g/kg和1.44g/kg;全钾含量从29.1g/kg和32.4g/kg增加到33.4g/kg和38.7g/kg。连续8年种植雷竹后,土壤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有效硼、锌、锰、铜等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下降,特别是土壤交换性H+、Al3+离子含量增加,而交换性盐基Ca2+、Mg2+、K+、Na+离子总量减少,导致土壤盐基饱和度下降。因此,监测结果表明,连续种植雷竹的土壤会显现大量元素含量增加,微量元素减少,土壤酸度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麻竹营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儋州地区正常麻竹园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正常麻竹的营养特性和营养诊断方法。其结果表明:(1)麻竹叶片大中量元素养分含量都存在月份间的不同变化和差异;(2)麻竹叶片养分含量和竹笋的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叶片中各养分含量从大到小排列为:N>K>Ca>S>P>Mg>Fe>Mn>Zn>B>Cu;笋中各养分含量顺序为:K>N>P>Ca>Mg>S>Fe>Zn>Mn>Cu>B。(3)初步确定麻竹叶片诊断的适宜采样时间为4月份。  相似文献   

13.
贾维嘉  王澍 《种子》2021,(1):79-83
筇竹为珍稀笋材两用混生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筇竹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的萌发实验,并培育实生苗发笋后,利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3个不同出土高度(2 cm,5 cm,8 cm)的筇竹笋中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最适宜筇竹种子萌发的条件是20℃,12 h光照/12 h黑暗,但25℃和暗...  相似文献   

14.
临安市雷竹林土壤肥力分析与培肥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过两年时间对临安市集中种植雷竹林的19个乡镇进行土壤肥力调查研究,共采集雷竹林土壤表层(0-30cm)样品567个,对土壤理化性状变化进行分析,以期探明雷竹林土壤衰退的主要原因。通过567个土壤样品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分析,临安雷竹林集约化经营对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幅度较大。耕层土壤 pH 的变化范围在3.0~7.8之间;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范围在7.40~100.00g?kg-1之间,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范围在1.70~765.00 mg?kg-1之间;土壤速效钾的变化范围在23.00~926.00 mg?kg-1之间。这表明地表覆盖有机物和大量施用化学氮肥集约化种植模式,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诱发雷竹林土壤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以竹子为原料生产γ-PGA的工艺,首先将原料经碱法预处理,然后加入木糖异构酶和纤维素酶等复合酶酶解得出竹子糖液,再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γ-PGA。结果表明,添加木糖异构酶可提高酶解率,单因素试验得出还原糖含量达到3.086%。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γ-PGA培养基条件为竹糖80 g/L,有机氮源8 g/L,谷氨酸钠80 g/L,NH4Cl 3 g/L,K2HPO4·3H2O 2 g/L,MgSO4·7H2O 0.25 g/L,接种量为2%,培养条件为pH值7.0~7.2,温度37℃,培养时间48 h,产量可达35.31 g/L,纯度达87.5%。以竹子为原料,γ-PGA的产量和纯度较高,产业前景好,木糖异构酶对酶解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以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恢复系627R、621R和616R材料田间种植植株的侧芽、花托和无菌种子实生苗下胚轴为外植体,探索不同苗龄、预培养时间、预培养基、愈伤分化培养基、诱导出芽培养基以及成苗壮苗培养基中激素配比对芽再生、成苗植株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苗快速繁殖体系中,发芽6 天的无菌苗下胚轴或者子叶在预培养(MS+ 2.0 mg/L 2,4-D+ 1.0 mg/L 6-BA+ 30 g/L 蔗糖+ 8 g/L 琼脂,pH 5.85)3 天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MS+ 3 mg/L 6-BA+ 1.0 mg/L NAA+5 mg/L AgNO3+ 3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或者MS+ 3 mg/L 6-BA+ 1.0 mg/L IAA+ 5 mg/LAgNO3+ 3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生长,可以获得较高的芽再生频率,对于田间生长到抽薹开花期植株取样的外植体,腋芽的出芽频率高于花托培养的出芽频率,但是这2 类外植体在分化培养基(MS+ 10 mg/L 6-BA+ 1 mg/L NAA+ 3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生长30 天后都有成苗的潜力,上 述外植体经过组织培养出芽后转移到添加矮壮素的培养基(MS+15 mg/L CCC+15~2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上继续生长30 天,能够得到根系发达、生长势强的植株。甘蓝型油菜优良恢复系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能够快速获得生长势优的油菜植株,加速油菜良种的繁殖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竹笋具有无污染、高纤低脂和营养齐全等特点,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健康食品。我国竹笋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发竹笋系列食品。探究以福建毛竹笋、早竹笋为主要原料,确定出最佳的工艺参数及调料配比,经预处理后,辅以不同的配料,再经焖煮、烘干、袋装、杀菌等系列工序,从而研制出美味可口、营养丰富、低脂低热量、保质期长的竹笋即食食品———多味笋丝。该产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培试验研究了高锌胁迫下不同品种大白菜生长、Zn吸收及Zn富集品种与一般品种根分泌物特点。结果表明,Zn胁迫显著抑制了6个品种大白菜生长。0.5<根系耐性指数(RTI)<1.0。随锌水平的增加大白菜地上部干重、RTI明显下降。大白菜地上部Zn含量、根系Zn含量均随锌胁迫的增加而增加。植株吸收的Zn主要积累在大白菜根部。供试锌水平下,以丰园高抗1号的地上部、根系Zn含量明显高于其它5个品种,最大值为251.1、273.6 mg/kg (40mg/L Zn), 以丰抗80地上部、根系Zn含量最低。培养介质pH随锌水平增加先升高,然后下降。大白菜2个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草酸、酒石酸、苹果酸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主要氨基酸包括丝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含量大于1.0μg/10 g干土)。锌胁迫降低了大白菜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氨基酸总量。Zn富集品种丰园高抗1号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加Zn与否都高于一般品种攻关2号。2个品种根分泌物中低分子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与种类不同,尤其是低分子有机酸含量与种类不同是大白菜品种之间Zn吸收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葡萄根区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葡萄地土壤养分及其酶活性的影响,对土壤改良提供思路。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不同梯度竹炭和有机肥配施,对‘夏黑’葡萄园土壤性质和酶活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高于底层(20~40 cm)土壤。与单施有机肥相比,竹炭与低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表层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含量;竹炭与中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和速效磷含量;竹炭与高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竹炭与低、中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了土壤蔗糖酶活性;竹炭与高量有机肥配施抑制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对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系统聚类分析划分为5个类群,分别是B0M类;B3L、B3M和B6M类;B6L类;B0H和B6H类;B0L和B3H类。总体看来,短期内6%竹炭与中量有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佳,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其长期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掌叶半夏微茎尖培养脱毒和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茎尖大小、激素浓度、培养基成分对药用植物掌叶半夏脱毒效果的影响以及影响无病毒苗快速繁殖的因素等,结果表明:茎尖大小是影响茎尖成活和脱毒效果的主要因素,0.2~0.5mm的茎尖培养在MS+6-BA 1.0mg/L+NAA 0.1mg/L+蔗糖30g/L+琼脂7g/L培养基上,成活率为53.3%,病毒脱除率为76.7%,培养基中附加247mg/L NH4 +可有效提高茎尖成活率至86.7%,同种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可一次性成功诱导形成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达100%。MS+6-BA 2.0mg/L+NAA 0.5mg/L+GA3 0.5mg/L组合最有利于试管茎的形成和发育,从而建立了以掌叶半夏微茎尖为外植体的脱毒和快速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