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滴灌条件下不同施钾量对甘蔗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甘蔗生产上应用滴灌施肥技术的效应,比较了滴灌系统及传统方法施用钾肥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甘蔗品种粤糖00-236为试材,进行了1年(2006~2007)露天盆栽滴灌种植试验.设置了4个通过滴灌系统施用的钾肥(KCI)水平,K1:10g/盆,K2:15g/盆,K3:20g/盆和K4:30g/盆,滴灌各处理施尿素15g/盆,和1个常规施肥方式(肥料施用量为尿素30g/盆和KCl 30g/盆).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显著促进了甘蔗的生长,比常规施肥的甘蔗产量获得显著提高,K1、K2、K3和k4处理的每盆蔗茎收获量分别比常规管理的增加了19.2%、38.6%、45.9%和56.4%.滴灌条件下,施钾量不同时甘蔗产质量有显著影响,甘蔗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过多施用钾肥对甘蔗品质有负面影响.在甘蔗生产上应用滴灌施肥技术,可以节省钾肥的施用量.而且钾肥用量为常规推荐施用量的一半即可获得较常规施肥高三成以上的产量,通过滴灌系统施用钾肥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滴灌条件下的甘蔗施肥减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甘蔗减量施肥对甘蔗养分吸收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科学地指导甘蔗灌溉栽培和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滴灌减量施肥处理对甘蔗不同生长阶段(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量和吸收强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甘蔗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显著提高;滴灌技术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虽然显著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降低了生产用肥成本,但较高的滴灌设备投入导致纯收益低于无灌溉的常规施肥处理;滴灌区减量施肥(土层施肥)+滴灌施肥方式虽然同样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成本,但由于极大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甘蔗产量,从而使该处理的纯收益显著高于无灌溉的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3.
在酸性赤红壤上进行甘蔗优化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施肥能明显促进甘蔗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糖分含量及经济效益。优化施肥甘蔗产量达120870.0kg/hm2,比常规施肥增24181.2kg/hm2,增长25.0%;糖分含量提高0.63个百分点,产糖量20221.55kg/hm2,比常规施肥增4654.65kg/hm2,增长29.9%;净增收54012.3元/hm2,比常规施肥增11910.0元/hm2,增长28.3%,增产增收效果好。建议推广应用,提高甘蔗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新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施肥处理,对广西甘蔗研究所新近育成的4个甘蔗新品种的效应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⑴施肥量处理对甘蔗产量和含糖量有显著作用,低肥区和中肥区高于高肥区。⑵在不同施肥量的处理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均表现出低肥区效果最好,中肥区居中、高肥区最低的趋势。⑶低肥区和中肥区的甘蔗蔗糖分高于高肥区。  相似文献   

5.
在砂页岩母质发育的酸性赤红壤上种植甘蔗新台糖25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甘蔗产量、糖分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相比,产量分别增加6.53t/hm2和40.24t/hm2,增长7.5%和75.2%;糖分含量分别提高0.8%和1.8%;产糖量分别增加1629.2kg/hm2和6919.6kg/hm2,增长12.5%和89.8%;生产成本降低454元/hm2,净增效益分别增加2935元/hm2和8813元/hm2,增长11.2%;和43.3%,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配方施肥对甘蔗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量对冬植蔗和春植蔗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分的影响,提出了广西红壤蔗区甘蔗高产高糖的施肥方案,另外还探讨了硼、铁微肥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赤红壤常年菜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不同处理[对照CK、常规施肥CF、优化施肥OPT及优化施肥化肥氮10%、20%、30%有机替代(T10、T20、T30)],研究菜地养分优化减施及有机替代对小白菜生长及土壤氮平衡影响。试验连续种植4茬。结果显示,施肥显著增加小白菜产量,不同施肥处理肥料增产贡献率为23.1%~39.6%。常规施肥处理小白菜产量在3169~3369 kg/667 m^2之间,4茬小白菜总吸氮量为33.4 kg/667 m^2、平均氮肥利用率31.2%。相比常规施肥,优化施肥及优化施肥化肥氮有机替代10%、20%、30%处理分别降低化肥用量35%、38%、41%和44%,小白菜产量、氮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均与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常规施肥条件下小白菜种植系统(4茬)氮盈余量10.3 kg/667 m^2,优化施肥及化肥氮有机替代降低土壤氮盈余量18%~48%。总体上,赤红壤常年菜地系统化肥减量使用35%~44%可保障蔬菜产量不降低基础上,有效降低土壤氮盈余及潜在面源污染风险。优化施肥条件下化肥氮有机替代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化肥氮投入量,实现菜地系统化肥深度减施。优化施肥及化肥氮有机替代可作为区域菜地系统推荐施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长期来,我区甘蔗生产施肥具有施肥量大、肥料利用率低和施肥成本高等特点,除地租外,甘蔗施肥占甘蔗生产成本40%-50%。近年的研究结果指出,选择适合的肥料类型、采用正确的施肥位置、施用时间和施肥量等是降低甘蔗施肥成本的技术关键;选用富含腐殖酸的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能显著提高甘蔗对肥料的利用率,同时肥效长,能满足甘蔗一次性追肥的需要;甘蔗减量30%-40%施肥量,能维持在亩产6-8吨的生产水平;为此,甘蔗种植区推荐亩施肥量:亩产原料蔗6-8吨,施N 18-20公斤,P2O56-7公斤,K2O 16-18公斤;有灌溉条件的甘蔗亩产原料蔗12-16吨,施N 23-28公斤,P2O58-9公斤,K2O 21-25公斤;基肥在开行沟后,占总施肥量10%;追肥在苗齐后施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45%硫酸钾型复合肥对川蔗26号性状的影响。采用不同施用量的该复合肥对川蔗26号施肥一年,评价其农艺性状,并测定甘蔗的产量与蔗糖分。根据甘蔗农艺性状的表现,该复合肥最优的施肥量为133.3 kg/667m2,其次为100.0 kg/667m2,而施肥量为66.6 kg/667m2和33.3 kg/667m2则表现一般。分析甘蔗产量发现,该复合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在最优施肥量下产量提高了34.6%;而且,各施肥处理的蔗糖分均低于未施肥的对照处理。45%硫酸钾型复合肥能明显改善川蔗26号性状。  相似文献   

10.
对比试验了北京新禾丰肥料和新疆垦区常规施肥在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式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新疆垦区,施用新禾丰肥料的膜下滴灌水稻在根系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收获产量以及主要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高于目前新疆常规施肥处理。此外,新禾丰肥料施肥量显著低于常规肥料用量,对土壤及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N25-P10-K8的榕风牌缓释肥和普通复混肥各60kg/667m2,在甘蔗下种时一次性作基肥和分两次施肥(第一次下种时作基肥施20kg/667m2,第二次作追肥在揭膜后施40kg/667m2),以当地施肥方式和施肥量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榕风牌缓释肥分两次施肥对甘蔗农艺性状有促进作用,产量提高3.4%,经济效益提高136.15元/667m2;榕风牌缓释肥一次性做基肥产量提高1.6%,经济效益提高180元/667m2。两种肥料4种处理对甘蔗蔗糖分均有改善作用,比常规施肥高0.42~0.84个百分点。而普通复混肥处理对甘蔗产量等性状和经济效益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桂糖58’号(GT58)是广西甘蔗的主推品种,‘桂糖29’号(GT29)是广西目前宿根性最好的品种,探讨这两个品种对肥料的需求特性,可以为指导该品种在蔗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GT58’和‘GT29’为供试材料,在分蘖前施用不同水平的肥料T1(0%:0 kg/hm2)、T2(25%:562.5 kg/hm2)、T3(50%:1 125 kg/hm2)、T4(100%:2 250 kg/hm2),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新植甘蔗生长、产量、糖分等农艺性状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T58’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产量顺序为:T3>T4>T2>T1,其中T3和T4分别比对照T1提高了12.67%和11.11%(P <0.01);‘GT29’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产量顺序为:T2>T3> T4>T1,但是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即不同施肥处理对蔗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从品种来看,‘GT58’的产量高于‘GT29’,但是糖分低于‘GT29’。综合考虑甘蔗生长、产量品质及肥...  相似文献   

13.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甘蔗为供试作物,不施肥为对照(CK),设化学氮磷钾肥(NPK)、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化学氮磷钾+蔗叶还田(NPK+蔗叶)3种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p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用NPK肥,不仅导致红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的持续增加,而且对提高红壤中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效果不显著,同时不能确保甘蔗产量的持续增产;长期施用NPKM或NPK+蔗叶处理,降低了红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的含量,不仅有助于减缓红壤酸化进程,而且显著提高红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同时有助于提高和维持较高的甘蔗产量。  相似文献   

14.
缓释肥对新植蔗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农习惯施肥量为对照,科比斯缓释肥设等养分含量、等价值、一次性施肥处理,在广西钦南区、田阳县、隆安县、西江农场、环江县、宁明县、驮卢糖厂(江州区)、宜州市八个蔗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等养分含量处理,甘蔗667m2平均产量5788.0kg、纯收入567.91元,分别比对照的5190.3kg、672.48元增产597.7kg、减收104.57元;等价值处理,甘蔗667m2平均产量5372.0kg、纯收入751.61元,分别比对照增产181.7kg、增收79.13元;一次性施肥(等价值)处理,甘蔗667m2平均产量5473.8kg、纯收入989.22元,分别比对照增产283.5kg、增收316.74元。试验结果说明科比斯缓释肥可在甘蔗生产中应用,并可一次性施用,可有效提高甘蔗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非饱和灌溉条件下番茄施肥减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非饱和灌溉条件下,研究减量施肥对番茄养分吸收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科学地指导番茄灌溉和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滴灌减量施肥处理对番茄不同生长时期(苗期、花期、结果期和成熟期)中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量和积累速率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并且显著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滴灌施肥技术比广西常规施氮、磷、钾肥每公顷用量分别减少118、15、150 kg,有助于降低番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显著.综上所述,滴灌施肥是一项适合于广西的自然条件,值得在番茄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量对冬植蔗和春植蔗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提出了广西红壤蔗区甘蔗高产高糖的配肥方案。另外还探讨了硼、铁微肥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滴灌施肥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滴灌施肥与传统灌溉施肥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常规灌溉施肥处理A,滴灌施肥处理B(马铃薯浅植+培土),滴灌施肥处理C(马铃薯深植+不培土)。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马铃薯植株的生物量;滴灌施肥处理在节约10%的生产成本的同时,显著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幅达37.31%~47.39%,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研究结果对滴灌施肥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不施肥和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研究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各按常规施肥量的50%混合施用时,产量最高,比不施肥增产44.7%,比常规施用化肥增产32.2%,与其它处理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根瘤数平均比不施肥多16.7个,比常规施肥多8.4个。有机肥高量(150%、200%)施用,与有机肥100%施用相比产量增产不明显。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加大,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呈增加趋势,且有机肥100%施用后,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最高,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比不施肥增加0.46%,比常规施肥增加0.28%。  相似文献   

19.
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原因及产量糖分损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近年甘蔗梢腐病暴发成灾的原因及其为害造成的损失,调查田间自然条件下主栽甘蔗品种受害区和未受害区的病株率,甘蔗收砍期产量及糖分等品质损失;并分析病害流行原因。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高温多湿气候、病原菌积累和栽培管理不当是导致近年该病暴发流行的主因,梢腐病为害的病株率为63.3%~95.0%,平均81.1%;甘蔗实测产量损失率为30.2%~48.5%,平均38.42%;蔗糖分减少2.63%~5.21%,平均3.61%;蔗汁锤度减少2.40~4.69°Bx,平均3.61°Bx;蔗汁重力纯度减少1.99%~8.14%,平均4.83%;蔗汁还原糖分提高0.05%~0.60%,平均0.16%。可见,目前甘蔗梢腐病发生为害严重,造成的甘蔗产量及糖分损失巨大,严重影响甘蔗的增产增收。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甘蔗梢腐病防控对策对中国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黑白地膜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A)和常规施肥地膜半覆盖(B)进行宿根蔗栽培,调查各处理的甘蔗出苗率、发株率、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A处理甘蔗发株率、有效茎数、茎径及株高等表现均优于其它处理;A处理蔗茎产量(83.94t/hm2)与对照(73.80t/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B处理差异显著,B处理产量(78.73t/hm2)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31%~13.92%、相差较少。【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简化生产环节、减少作业次数,节约生产用工,优化和节省物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