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概述了地下油料储库火灾燃烧控制方式、火焰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区现象模拟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油料储库火灾通常呈现出燃烧区、新鲜空气补充区、烟气流区、过渡区和火焰后面的"惰化区"5区;有上下两层坑道的地下油料储库可呈现出燃烧区、烟气流区、新鲜空气补充区和"惰化区"4区.对引发该现象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区域之间的能量平衡出发,建立了描述泄漏天然气燃烧发展过程的尖点突变模型,结合通风条件以及火源参数,探讨了爆燃发生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在同一浓度下,如果通风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天然气泄漏引发的燃烧较难转变为爆燃;在正常的燃烧范围内,前导燃烧越大,天然气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燃。  相似文献   

3.
汽车运输油料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是短途运输油料的主要工具。为了确保运输安全,预防火灾,加强油库或加油站安全消防,提出了汽车运输油料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着重强调运油车辆和驾驶人员的消防要求、装卸及运输油料中的防静电措施和油罐车向地下油罐卸油时的安全要求等。  相似文献   

4.
油库安全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库生产环境、设备设施、作业过程以及作业人员等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了油库火灾和爆炸的成因,探索了雷电对油库的危害性以及油料静电火灾的规律,制定了油库预防雷电及静电着火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火灾是一种失去控制的燃烧,具有双重性规律。火灾产生的有害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选定火灾中主要的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HCl)和氰化氢(HCN)作为目标气体,考虑了影响实验数据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证明了“等生成率假设”在考虑火灾中其它影响因素如温度时是不正确的;分析实验浓度变化曲线达到致死浓度的关键时间,提出了一种新的火灾烟气对人员伤亡影响的危险性评价体系,为火灾燃烧有害产物释放机理研究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油料储运工程中较大长径比狭长受限空间内油气爆炸超压和火焰传播规律,搭建了不同长径比狭长管道油气爆炸实验系统。采集爆炸超压值、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强度等参数数值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长距离管道对爆炸超压和火焰传播有显著强化作用,长径比超过一定数值时可发展为爆轰;开口管道发生爆轰的时间早于闭口管道;火焰传播速度由管道中部开始急剧加快,且开口管道增大速率大于闭口管道;火焰强度在闭口管道中由管道中部到后部呈上升趋势,而在开口管道中呈下降趋势。实验数据可为油料储运安全及防护设计提供参考。(图6,表2,参22)  相似文献   

7.
油库火灾爆炸灾害(以下简称火爆灾害)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本文以油库火爆灾害222例的统计数据,浅析如下。 一、油库火爆灾害的重要燃烧物 油库是储存和供给油料的基地和中转站,油料的化学组成及其流动性、蒸发性、易燃易爆性和易产生积聚静电等理化特性,决定了油料是油库火爆灾害的主要燃烧物。  相似文献   

8.
曾多礼 《油气储运》2004,23(8):40-41
对格拉成品油管道4次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严格的、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加强管道安全管理和油料防火及消防常识教育,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加强管道硬件设施建设和加强作业区安全防范力度以及依靠社会力量保护管道安全等各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固体废物在地表淋滤条件下其淋滤液的成分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的规律以及对地下环境的污染机理。结果表明,渗滤液中COD的变化主要在淋滤的早期阶段,下降幅度约为95%,而后期的变化相对较小。电导率、SO24-等污染指标的变化规律也有明显的阶段性,而变化幅度不相同,分别下降了49.4%和79.3%。在淋滤后期,COD的浓度仍较大,说明淋滤过程中的有机物降解较慢,所以对地下环境影响时间较长而应予以重点防治,而SO42-等在后期下降到较低水平,对地下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固体废物在地表淋滤条件下其淋滤液的成分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的规律以及对地下环境的污染机理。结果表明,渗滤液中COD的变化主要在淋滤的早期阶段,下降幅度约为95%,而后期的变化相对较小。电导率、SO24-等污染指标的变化规律也有明显的阶段性,而变化幅度不相同,分别下降了49.4%和79.3%。在淋滤后期,COD的浓度仍较大,说明淋滤过程中的有机物降解较慢,所以对地下环境影响时间较长而应予以重点防治,而SO42-等在后期下降到较低水平,对地下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蒋新生  杜扬  沈伟 《油气储运》2004,23(4):29-32
在模拟地下储油场所试验台架及其数据采集装置上,采用可编程控制语言技术和交互式技术建立起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在线分析与处理,并从硬件和软件几部分分析了该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给出了利用该数据采集系统得到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刘斌 《油气储运》1997,16(12):36-39
采用地下水封石洞储存原油是油气储存的重要发展方向,黄岛地下洞库是我国目前唯一库容为10×10~4m~3以上的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因该油库是不易检修的永久性工程,所以在施工中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最重要、技术性最强、安全隐患最大的就是浸没油泵及裂隙水泵的安装。概述了地下洞库的储油原理及浸没油泵、裂隙水泵的结构特点。对泵的安装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该洞库的投产运行,为我国的石油储存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国外地下储气库建设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罗富绪 《油气储运》1999,18(7):58-61
叙述了国外地下储气库的发展,用途和类型,比较了各种类型储气库的建设工艺和使用民政部结果表明,枯竭油气田型地下储气库在全世界普及率最高,最经济。在没有枯竭油气田做地下储气库时,首推建设的是多孔性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  相似文献   

14.
李丽锋  罗金恒  赵新伟 《油气储运》2013,(10):1054-1057
盐穴地下储气库井口设施一旦发生泄漏,即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研究盐穴地下储气库井口火灾事故危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喷射火危害模型分析了盐穴地下储气库井口破裂火灾事故危险,建立了井口破裂模式下的气体泄漏率和损失气体体积的准瞬态计算模型,预测结果能够反映井口破裂泄漏的实际情况.同时,基于热通量伤害准则,给出了危害半径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危害半径与盐穴压力的关系,即灾害半径随盐穴运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由此提出在储气库安全设计阶段需要留出必要的安全距离,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该研究结论可为盐穴地下储气库泄漏后果评估提供重要参数和技术支持,并可为减少事故损失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国外地下储气库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罗富绪 《油气储运》1998,17(3):58-59
提出了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运领域出现的两个变化:一是世界天然气管道的总长度首次超过原油管道总长度;二是地下储气库的建设有了明显发展。而在一些国家解除了对天然气运销市场的管制(如美国),这些都刺激了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及其工艺技术的现代化。介绍了地下储气库的一般类型:枯竭油气田、地下含水层、岩盐洞穴和废煤矿型。比较了这四种类型储气库的优缺点、发展现状及其现代化进程。建议国内油气储库要借鉴国外地下储库建设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缩小与国外差距。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下储气库解决用气的不均衡性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各种储气调峰设施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天然气管道工程,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建设地下储气库是从根本上解决调峰和保证不间断供气的最有效措施。介绍了衰竭油气田、含水层、盐穴和废弃矿穴四种类型的地下储气库,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指出无论建设何种类型的地下储气库,都必须通过综合技术经济评价后确定。  相似文献   

17.
国外地下水封岩洞石油库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国外地下水封岩洞石油库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介绍了亚洲、非洲和欧洲大型地下水封岩洞石油库的建设计划,并将地下水封岩洞储油库与地上储油库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水封岩洞储油库在安全、储存容量、经济性和环保等方面更优于地上储油罐.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下盐穴实施战略石油储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丁国生  谢萍 《油气储运》2006,25(12):16-19
论述了我国利用盐穴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建设盐穴石油储备库的基本条件、工艺流程、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我国利用盐穴建造地下储油库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国内很多含盐盆地具备了建设盐穴石油储备库的基本地质条件和技术基础.提出应开展建库选址的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前期规划,以加快我国盐穴储备库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由于深埋地下洞室的高地应力对洞室稳定性影响很大,洞室的稳定性、耐久性对所储油品的密封极为重要,且洞室的稳定性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依托辽宁某真实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工程,对其稳定性进行FLAC3D数值分析,研究储油洞室在实际施工开挖工况下的稳定性,并从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形两方面研究无支护和有支护两种工况下洞室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储油洞室处的围岩均没有超出岩石的抗压强度,拉应力的大小和区域也满足要求。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洞室在开挖过程中的薄弱部位,应该在设计和施工中加强支护及监控量测。研究成果为大断面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储油洞室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