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穹 《油气储运》2003,22(3):9-14
在介绍濮临输油管道情况的基础上 ,对濮临输油管道改输天然气所要进行的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 ,根据中济输气管道工程的需要 ,对濮临输油管道的部分管段进行了安全整改 ,通过对管道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校核了管道剩余强度 ,对Q2 35—A·F管材管道的应用以及输油管道改输天然气的可行性等进行了分析 ,为其它输油管道改输天然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清洗工序是原油管道改输天然气作业中的关键。以濮阳-临邑管道改输工艺为例,介绍了其清洗方案、工艺流程、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和清管列车的结构,指出了清洗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经采用物理-化学结合清洗后,输油管道达到了输气要求,在提高输气质量、确保管道安全正常运行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振洪 《油气储运》2005,24(3):49-50
为保证原油管道改输天然气后的输气质量和运行安全,必须在管道输气前实施清管。介绍了新疆塔河油田四、六区块4-1计转站至1号联合站原来的原油集输管道改输天然气前的清管方案和清管步骤,分析了其清管效果,指出利用经清管检测达标后的原油管道改输天然气与再建输气管道相比,不仅施工周期短,工艺操作简单,而且还可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4.
油气管道减阻增输与高聚物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流体管道减阻增输机理,分析研究了各种减阻增输工艺的效果和适用条件,提出了一些新的减阻增输方法。将输送工艺划分为降粘增输、抑制径向脉动增输、壁面改性增输及减少壁面沉积增输四类。为使天然气管道能够应用高聚物,从原理上给出了天然气管道应用高聚物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距离天然气管道的管理经验,针对天然气管道出现的突发性泄漏,在分析各类天然气管道抢修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长输天然气管道的抢修方法,即不停输换管法,该方法具有不停输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停输时间、降低因抢修而造成的损失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张穹 《油气储运》2002,21(6):47-50
以中-济输气管道工程为例,对输油管道改输天然气应遵循的原则、工程设计计算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介绍了输油管道改输天然气的实施步骤,重点分析了投产运行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可为其它输油管道改输天然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天然气管道常用的干燥方法.从天然气管道投产作业方案及现场准备、干燥、置换和升压四个方面阐述了长输天然气管道投产技术与注意事项.分析了影响干燥时间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干燥时间、燃气置换所需流量和累积气量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伟  穆虹  董绍华 《油气储运》2006,25(5):29-33
为了解决天然气长输管道冬季运行因管内产生液态污物而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问题,采用了蒸馏切割、模拟蒸馏、金属元素测定、色谱分析以及烃露点分析等技术手段,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调研、取样、试验验证及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给出液态污物的来源及解决方案,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处于早期失效期的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风险分布规律,根据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的特点,将管道易损性影响因素归纳为4大类一级评价因子,即第三方破坏、施工遗留问题、管理缺陷、设计与误操作,并将一级评价因子进一步细分为23项二级评价因子,从而建立了多层次的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克服传统权重赋值方法不考虑评价因子指标差异性的弊端,利用熵权赋值理论建立了适用于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的易损性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消除评价因子赋权过程中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定量反映各评价因子的相互作用及指标取值差异性对管道易损性评价结果的综合影响。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东黄老线剩余强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是管道腐蚀与防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东黄老线为例,分别介绍了美国和我国对管道剩余强度的两种评价方法,以及该评价方法在东黄老线停输封存后再启输中的应用。通过该评价方法对管道运行压力的分析计算,确定了东黄老线的剩余强度,为合理制定东黄老线安全工艺运行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该应用为今后在役管道剩余强度的评价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崔红升 《油气储运》2003,22(1):56-58
总结了国内外油气管道输送技术,管道检测与防护及管道运营管理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管道技术发展的差距,提出了目前国内油气输送及管道检测防护技术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管道科研攻关领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油气长输管道完整性数据的应用现状出发,提出了管道完整性数据集成应用的现实需求,通过比较现有数据集成技术,进一步分析了管道完整性数据集成的需求和目标,分别从管道完整性数据库构建及应用平台两个方面对实施路线进行了阐述。结合管道内检测应用实例,分别从完整性数据支持、数据对齐、数据分析展示3个方面验证了基于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应用效果,有效解决了数据不统一、利用效率低、应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而为管道完整性管理及相关技术应用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为实际管理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埋地输油管道腐蚀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余建星  雷威 《油气储运》2001,20(2):5-12
对在役管道进行风险评估是减少事故损失、节约维修资金、保障管道安全营运的有效途径。腐蚀是引起输油管道产生安全风险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管道腐蚀破坏机理和风险分析原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提出了可用于埋地输油管道腐蚀风险评估的有效方法,并通过一段输油管道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潘家华 《油气储运》1994,13(4):6-10
我国管道工业的发展,有着美好的前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东部油区进入低产阶段,为了“稳定东部”,对东部管道需要进一步改造,即加强管道内检测,维护或更换防腐层,进行管道优化运行的研究,灵活运用现有管网完成进口源油的输送。随着成品油需求的增长,发展成品油管道是最佳选择。建设成品管道的关键技术包括:减少混油段的长度;混油界面的检测;混油段的处理及快速切换装置内容。天然气的开发和城市煤气化的兴起,输气和这  相似文献   

15.
热油管道停输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合理进行热油管道停输后的温度计算,模拟原油的凝固过程,有利于热油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和再启动方案的确定。针对加热原油管道停输后油品物性、管道及周围介质的相互关系及其不稳定传热问题,提出了热力计算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有关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以及在冷却过程中油品的凝固问题。采用保角变换和盒式积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处理,构造出问题的差分方程。运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加热原油管道停输温度变化和冷凝过程进行了计算,与实测数据和文献中的计算方法相比,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输油管道非稳定热力过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埋地热油管道的运行中,因其输送工艺的变化,如反输、停输和启动等,管内原油与土壤中的热力平衡状态被破坏,油温及土壤温度将重新分布。因而,研究这一非稳定热力过程就必须对非稳定温度场进行分析。通过采用双极坐标保角变换的方法,将半无限大土壤温度场转化为有限场,提出了热油管道非稳定热力过程计算方法。以花格线和中洛复线反输运行试验数据与该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认为该计算方法可用于热油管道的停输、启动、反输等非稳定热力过程的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7.
库鄯输油管道常温输送工艺及所输原油物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应兴  牛麦针 《油气储运》1999,18(10):16-18
介绍了库鄯输油管道的特点和塔里木原油物变化情况,对库鄯输油管道常温输送的安全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产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说明了对塔里木原油物性进行跟踪测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树鹏 《油气储运》2005,24(8):31-33
针对管道企业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企业规模、企业管理水平、管道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对比了国内外管道的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国内油气管道输送及管道建设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管道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输油管道事故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输油管道生产运行中,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对我国输油管道运行20年来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管道腐蚀及违反操作规程。而外力破坏、施工质量差、管材质量差等也是引起事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对输油管道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管道的防腐与阴极保护效果、设备的采购、管道的运行管理等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颜建宝 《油气储运》2005,24(9):51-53
介绍了兰州石化公司302厂至兰州炼油厂的重油管道改输柴油的具体改建方案。通过水力计算,校核了离心泵的实际工作点。针对降低能耗、增大输量、气温影响和冬季停输再启动等技术问题,确定了改建后管道的合理运行方案,提出了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