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合成了leptin长形受体(Ob-Rb)反意和正意核酸探针,用原位杂交法研究了5头2-3月龄母猪端脑一些结构内Ob-Rb mRNA的分布定位。结果表明,猪Ob-Rb mRNA分布于大脑皮质、梨状叶、海马、齿状回和杏仁核。大脑皮质和梨状叶内的Ob-Rb mRNA标记神经元主要位于第Ⅱ-Ⅵ层,分子层偶见标记神经元。海马结构内的Ob-Rm mRNA标记神经元主要位于海马的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的颗粒层,在海马的始层和齿状回的多形层偶见标记神经元,在海马的辐射层和腔隙层罕见标记细胞。实验结果弥补了猪端脑内Ob-Rb mRNA分布定位资料的空白,为理解leptin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限位栏饲养造成的制动应激对妊娠母猪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头8~9月龄配种成功的巴马小型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应激组(n=3)限位栏饲养,对照组(n=3)自由环境饲养,其余饲养管理一致。于妊娠第18天处死孕猪,取其海马和血液,使用ELISA、放射免疫法检测相关激素水平,制作海马石蜡切片进行尼氏染色和镀银染色后观察神经元丢失率、树突复杂度以及树突棘数量等,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应激组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齿状回(DG)和CA3区出现神经元丢失现象,CA3区锥形细胞树突复杂度下降,神经元成熟树突棘和未成熟树突棘数量均显著降低,DG的成熟树突棘数量显著降低,且海马内的BDNF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70.6%(P≤0.01)。因此,制动应激减弱了孕猪大脑海马中CA3区和DG的神经元可塑性。  相似文献   

3.
伪狂犬病猪脑组织MDA和SOD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感染伪狂犬病毒(PRV)猪脑组织的MDA含量和SOD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感梁PRV反脑组织MDA含量普遍升高,顶叶,额叶,小脑,扣带回和海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额叶升高(P<0.05),而扣带回,海马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自由基介入了PRV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藏药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脉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动物模型,对比观察藏五根散治疗前、后对其海马CA3区锥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结果未治疗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出现核膜内陷、核染色质分布不均且集聚成块状向核膜边集、胞质水肿,细胞器减少,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失,线粒体膜轮廊不清,嵴断裂或空泡化,而治疗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大致正常,表明脑缺血后血供恢复期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发生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藏药五根散治疗可使海马病变向正常逆转,为藏药五根散防治脑血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后遗症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小鼠为参照对象,探索猪海马的成体神经发生、形态结构以及细胞构筑的特点。本试验以成年猪和小鼠的海马为研究对象,以双皮质素作为研究成体神经发生的特异标记物,结合其他几种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经对比分析发现,双皮质素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成体神经发生的特异标志物;成年猪与小鼠海马中持续地进行着神经发生,但两者具有不同特点,其中成年猪海马新生神经元的平均胞体面积比小鼠小,但其平均相对树突长度比小鼠的长,以及单位齿状回长度新生神经元的数量也比小鼠多;另外,猪与小鼠海马的细胞组成、分层和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但猪海马齿状回呈现不规则的C形。猪海马构成与小鼠的大致相同,但其成体神经发生要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13-116
旨在探讨海马中钙调蛋白信号转导系统在大鼠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变化规律,将2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和苏醒组。采集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经RT-PCR检测海马样品中钙调蛋白(CaM)、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浅麻醉组大鼠海马CaM、CaMKⅡ和CaN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深麻醉组3种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苏醒期3种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乳化异氟醚抑制了海马CaM、CaMKⅡ和CaN mRNA表达,海马钙调蛋白信号转导系统参与了乳化异氟醚麻醉调控过程,本试验为揭示乳化异氟醚麻醉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用Morris迷宫学习记忆模型,就添加牛磺酸或其抑制剂β-丙氨酸时大鼠海马CA3区光辉层和前额叶锥体细胞层突触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作了比较。结果发现,补充牛磺酸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突触小泡的面积增加、突触后致密区的长度和宽度增加.突触间隙减小;而添加牛磺酸抑制剂β-丙氨酸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同时海马和前额叶突触小泡的面积、突触后致密区的长度和宽度减小,突触间隙加宽。据此认为,牛磺酸可通过改善大鼠大脑超微结构而发挥增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母体铅染毒对其子一代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将雌性小鼠自妊娠第1天开始经饮水染铅(0.3,1.0,3.0g/L,对照组饮蒸馏水)至仔鼠出生后21d断乳为止。随机抽取各组仔鼠,于出生后7,14,21d分别测其血液和海马组织中铅的含量;于出生后21d,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海马组织中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孕哺期不同剂量铅暴露后,出生后7,14,21d的仔鼠血铅、海马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1β蛋白在不同剂量铅暴露组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IL-1β蛋白的表达与血铅、海马铅呈显著正相关(P〈0.05)。母体铅暴露使铅在仔鼠体内蓄积,提示仔鼠血铅和海马铅的升高,引起海马组织中IL-1β表达的上调,可能损伤了海马神经元,进而损伤了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9.
对山羊胚胎大脑皮质形成及其神经元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羊胚胎不同类型大脑皮质的皮质板形成时间顺序为旧皮质、新皮质→海马皮质,与种系发生规律相反,提示神经系统内部结构的形成并非完全符合种系进化,而与动物个体组织结构自身的发展相关。不同类型大脑皮质皮质板的分化顺序为古皮质→旧皮质→新皮质,与种系发生的顺序相符。(2)山羊胚胎海马皮质锥体细胞的发育较早,按由深到浅的次序发育,而海马皮质中的非锥体细胞于第19周开始发育。梨状叶皮质锥体细胞发育的较早,最先出现在深层,颗粒层第18周出现。大脑新皮质各层神经元发育顺序依次为:内锥体层→外锥体层、多形层→内颗粒层→外颗粒层。各种类型皮质的神经元在出生前都未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0.
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股动脉放血并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后6h、1d、3d、5d处死动物,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通过HE染色、TUNEL检测及Caspase-3活性测定,对大鼠海马各区锥体细胞形态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短暂性全脑缺血中,海马锥体细胞存在着凋亡和坏死两种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在海马各区中的分布是一动态过程,各区对缺血易损伤性的顺序是:CA1及门区>CA2>CA3>齿状回;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海马锥体细胞中DNA断裂及Caspase-3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且DNA的断裂早于Caspase-3的表达;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海马神经元出现凋亡时间早且损伤严重。试验证明: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海马各区存在着缺血耐受性差异;细胞凋亡是神经元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一)海马海马为海龙科动物克氏海马、刺海马、三斑海马、大海马的干燥全体。国内主产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广西主要分布南海海域。除靠渔民出海捕鱼捕获外,广东、福建已开展人工养殖,每年并能提供一定商品量。2006年海马价格从年初1350~1400元(千克价,下同)升至年末1650~1700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6,(2):310-313
探讨母体铅暴露对仔鼠海马内钙结合蛋白-1(Calsyntenin-1,Clstn-1)表达的影响。采用自由饮水模式建立铅暴露动物模型,将40只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分别饮用去离子水和1、5、10g/L的乙酸铅水溶液。仔鼠21日龄,分别测其血液和海马组织中铅的含量,然后取其海马组织,分别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仔鼠海马组织中Clstn-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21d仔鼠血铅、海马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lstn-1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胞浆,在仔鼠海马组织的CA1区域中,每个铅暴露组仔鼠Clstn-1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物的面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显著,但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铅暴露组仔鼠Clstn-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染毒剂量增加,表达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体铅暴露可能通过上调仔鼠海马内钙结合蛋白的表达进而造成海马损伤,引起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激动素对AD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首先用AlCl_3和D-半乳糖联合处理制备AD小鼠模型,然后用不同浓度的激动素进行干预处理,再通过HE染色对大脑海马CA3区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对大脑皮层和海马部位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AlCl_3和D-半乳糖处理过的小鼠其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而激动素的干预减轻了这一病变,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AlCl_3和D-半乳糖处理过的小鼠与空白组小鼠相比,大脑皮层和海马区Aβ1-42分布均显著增加,但激动素干预能够使Aβ1-42的表达和分布明显减少,且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的特点。这些结果说明激动素对AD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正向干预作用,表明激动素可能具有抗AD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乳化异氟醚对大鼠中枢突触体ATP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组和麻醉恢复组,经乳化异氟醚尾静脉注射对大鼠进行麻醉,采用比色法检测各脑区的突触体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大鼠注射乳化异氟醚后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Na+-K+-ATP酶和Ca2+-ATP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大脑皮质和海马Mg2+-ATP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提示:乳化异氟醚能够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内Na+-K+-ATP酶和Ca2+-ATP酶的生成,抑制大脑皮质和海马内Mg2+-ATP酶的生成,推测中枢突触体ATP酶是乳化异氟醚产生麻醉效应的主要靶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股动脉放血并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术后 1d处死动物 ,取脑 ,制作石腊切片 ,通过 HE染色、Tunel检测 ,对海马 CA1 区锥体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在短暂性全脑缺血中 ,海马锥体细胞存在着凋亡和坏死 2种死亡形式 ;与对照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后 1d,海马 CA1 区损伤较重 ,出现了较多的凋亡细胞 ,而MT- 1可明显抑制锥体细胞的凋亡。本试验证明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细胞凋亡是神经元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 ;MT- 1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损伤饲喂藏药五根散后大鼠新皮质和海马中内皮素(ET)含量变化,旨在寻找藏药防治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是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然后给该大鼠喂服藏药,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组织(新皮质和海马)中ET含量,并与喂水组及正常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皮质与海马中ET含量明显升高,喂服藏药治疗组的ET含量比喂水组的明显下降(P<0.05)。表明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新皮质及海马中的ET含量增加,而藏药可抑制ET合成使其含量下降,具有保护脑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咪达唑仑对山羊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咪达唑仑的中枢麻醉机制。将25只山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I组和恢复II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山羊不同麻醉期不同脑区组织中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显示,海马、小脑和脑干Glu含量在麻醉期显著降低;海马和丘脑Asp含量在麻醉期显著下降。表明,咪达唑仑的麻醉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小脑和脑干Glu含量和海马、丘脑Asp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48-151
雌性小鼠自妊娠第1天开始经饮水染铅(0.1%、0.5%、1%浓度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对照组饮蒸馏水)至仔鼠出生后21d断乳为止。在出生后的第21天,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和海马组织中铅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铅暴露组血铅水平和海马组织中铅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铅暴露组IGF1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母体铅暴露使铅在仔鼠体内蓄积,使仔鼠海马组织中IGF1蛋白的表达下调,从而造成海马神经元损伤,引起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后小鼠海马和前脑皮层BDNF表达的变化,探讨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的机制。方法 :建立多因素慢性应激小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海马和前脑皮层BDNF表达水平的时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慢性应激后即刻和24h组小鼠在水迷宫中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P<0.05,P<0.01),海马CA1、CA3、DG和前脑皮层BDNF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而慢性应激后一周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部分恢复,海马各区和前脑皮层BDNF的表达亦有所增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DNF在海马和前脑皮层表达的下调,可能与慢性应激后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日前,由海南大学农学院承担的海南省’98百项农业新技术之一的“海马养殖及繁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这一新成果填补了该省海水养殖的一项空白。 在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冯家湾项目研究基地,1万多条野生海马在养殖池里驯化养殖。据《本草纲目》记载,海马具有滋阴补肾、清热祛淤的作用。海南省在70年代曾进行过人工养殖及繁殖研究,去年。该省将该项目列为’98百项农业新技术之一,由海南大学农学院赵平孙等三人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