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于绍夫(山东省烟台经济植物研究所)作者简介:于绍夫,男,1940年生。山东省烟台经济植物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中国园艺学会会员,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会员。山东省农业厅果树顾问。山东省农作物品种评审委员会成员,山东园艺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2.
《花卉》2017,(22)
园艺植物在生长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一定程度的病害。病害的现象十分的严重,对园艺植物的影响也较为巨大。这就要求园艺师在对植物的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本文即为对该问题的探究,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毒因其危害大,防治又很困难,故有"植物癌症"之称.几乎每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及观赏园艺植物都会受到病毒的危害,病毒病已成为制约作物和园艺植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黄瓜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两种广谱性植物病毒的基本特性、表现症状及目前国内外对该病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开展植物病毒病的研究奠定基...  相似文献   

4.
园艺花卉病虫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常见的病害有生理病害与病毒病害,虫害有蚜虫和红蜘蛛,根据不同的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阐述了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植物脱毒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病毒病是作物的重要病害种类之一,目前已发现的植物病毒病害已超过 700种,几乎每种作物上都有一种、几种甚至十几种病毒危害,它们防治困难,危害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木本植物和靠营养繁殖的植物,危害性更大一些。在植物病毒病害防治上,植物脱毒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植物脱毒的方法主要有热治疗脱毒、茎尖组培脱毒、热治疗和茎尖组培相结合脱毒、病毒抑制剂与茎尖组培相结合脱毒等几种方法。为了将植物脱毒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作者对常用的植物脱毒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热治疗脱毒…  相似文献   

6.
病毒病害近年逐渐引起人们更大的注意,因为由病毒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有时病毒病害可以威胁某种植物的存在,甚至导致毁灭。如南非洲可可树的肿枝病就是突出的一个病例,近年来因病致死者每年在千万株以上,南非洲可可树差不多都要被消灭了。病毒是一种活的蛋白质,也可以说是一种最简单的生物,它是渗透性的,能渗透侵入所有植物体内的  相似文献   

7.
的危害蕃茄的各种各样病害中,叶卷缩病毒和细菌性萎蔫等病影响番茄植株生长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为了有效地防治这种病害,印度农业大学与印度班加洛尔园艺研究所合作,开发了新的防治办法。叶卷缩病毒病可以通过从播种到移栽这段时  相似文献   

8.
孟彬  李培习 《蔬菜》2016,(2):76-77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细菌、病毒及线虫等,所致的病害症状也不尽相同,为了正确区分不同病原物所造成的病害种类,需对各病害仔细观察分析,并作出准确诊断,将病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害的发生是破坏园艺植物的主要因素,不仅对园艺植物的正常生长形成很大阻碍,而且会影响园艺植物的观赏效果,还会不断增加园艺植物栽培过程中的经济成本投入。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治园艺植物的虫害问题,而生物防治技术在园艺植物虫害防治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为园艺植物创造更有利的生长条件,提高园艺植物观赏效果。因此,结合实践,探讨分析园艺植物虫害生物防治特点,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于绍夫(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植物研究所)(上接1994年第6期52页)(二)潜隐性病毒病害。苹果的潜隐性病毒病害,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现典型症状。一旦把带有潜隐性病毒的接穗或砧木,嫁接到感病的砧木上,或嫁接上感病性的品种时,就会...  相似文献   

11.
党江波  宋琴  李彩  郭启高  梁国鲁 《园艺学报》2018,45(9):1813-1830
对三倍体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其育种前景进行分析。三倍体产生途径中,2n配子途径值得重视,自然条件下或经人工诱导少数植物能高频产生2n配子(超过80%),一些与2n配子产生相关的基因已被鉴定;此外,自然细胞融合、多精受精被用于植物三倍体的创制;培养内多倍体(Endopolyploid)细胞再生植株,有助于获得四倍体亲本。在三倍体筛选、鉴定方面,除传统的形态学、细胞学方法外,QF-PCR、SSR、SNP等分子标记也得到应用。目前三倍体已在40多种园艺植物中直接应用,除较为常规的无籽、高产、抗性强等特点外,营养成分含量高、树形矮化是三倍体在园艺植物中应用的新亮点。利用三倍体培育非整倍体对多样化材料的创制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三倍体杂种中亲本之一的基因组仅占1/3,与传统杂交育种结合,可能对缩短育种周期有利。  相似文献   

12.
基因瞬时表达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形成的一种快速高效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基因瞬时表达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指出该技术在当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居室园艺植物室内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丰富多样的居室园艺植物有利于城市居民改善、优化居室内外环境.现对近年来居室园艺植物对室内光照、室内极端高、低温度适应性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开展居室园艺植物资源的应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印  张启翔 《果树学报》2007,24(2):204-209
综述了我国园艺植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今后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研究方向,即要加强对取样策略、分组原则等问题的研究,加速收集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的基础数据、特征数据、评价鉴定数据及分子检测数据,尽快建立一批我国原产的、重要的园艺作物的核心种质,以提高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种质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园艺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识别技术及其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染色体制备和识别技术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技术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以期为园艺植物染色体结构与行为研究、系统演化分析、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定位、分子辅助新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园艺植物丛枝菌根抗非生物胁迫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干旱、盐渍、重金属和温度胁迫等非生物逆境,综述了丛枝菌根在提高园艺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阐述了丛枝菌根特异性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抗逆性的分子机制,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光环境、CO2浓度、营养元素等外源因子在增强丛枝菌根抗逆性效应上的作用,以期为利用丛枝菌根提高园艺植物抗逆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相元萍  王一丹  贺洪军  徐启江 《园艺学报》2020,47(11):2247-2266
转座子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内重复可移动的遗传元件,根据其结构和转座机制分为反转录转座子和DNA转座子。反转录转座子以mRNA分子为中间体、反转录为cDNA后再整合到基因组,其转座模式是“复制—粘贴”。DNA转座子以DNA为中间体,其转座模式是“剪切—粘贴”。两类转座子都包含有自主和非自主转座元件。作为基因组的主要构成元件,植物转座子在基因组和基因进化、结构重排、表达调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进而改变植物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转座子结构特征、转座机制以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转座子插入突变改变基因活性而控制园艺植物花发育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深入了解植物转座子园艺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玺丽  殷学仁  李方  陈昆松  刘晓芬 《园艺学报》2017,44(12):2296-2304
将杨梅果实中参与花色苷生物合成的转录因子编码基因MrMYB1和MrbHLH1同时搭载到双元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内,重组成双价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其分别转入烟草、番茄和森林草莓,成功转化MrMYB1-MrbHLH1的烟草、番茄和森林草莓不定芽因大量积累花色苷而呈红色,与野生型或假阳性不定芽相比,表型差异明显;转化35S::MrMYB1-MrbHLH1的烟草和番茄植株中可显著积累花色苷呈红色,且该性状可稳定遗传。MrMYB1-MrbHLH1在3种园艺植物具有调控花色苷积累而使阳性转化植物部分组织器官呈现红色的功能,是1个有潜力的遗传转化可视化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19.
Catharanthus roseus is a seasonal to perennial garden plant and the exclusive source of the anticancer drugs vincristine and vinblastine. Its horticultural importance is due to the compound racemose inflorescence architecture of branches in which pairs of prominent flowers are subtended by one of the two leaves per node. Here is repo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lecular framework genetic linkage map and mapping on it of the LEAF-LESS INFLORESCENCE (LLI) locus. It is quantitatively shown that the adult lli mutant plants produce altered inflorescence of improved horticultural value, wherein axes are excessively branched, two flowers are formed per node that are bare of subtending leaves, and several times more open flowers are displayed each day, as compared to LLI plants.  相似文献   

20.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Hungarian agriculture in 1989 led to many mountain horticultural farms being abandoned. These structural changes have modified land use patterns which often resulted in decreasing slope stability in mountainous farms. Mahonia aquifolium has been cultivated in Hungary for over half a century for ornamental purposes; however its possible application in shallow slope stabilization has not been discusse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rst results on the root morphology, and root tensile strength of M. aquifolium and determines its efficiency for soil protection in horticultural farming practice.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M. aquifolium seedlings from cultivated (C) and non-cultivated (NC) soil conditions. The C and NC specimen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for root area ratio (RAR) and root tensile strength (TR). These result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other species for which data was available. Results showed that M. aquifolium plants from C soil condition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mean RAR with depth than M. aquifolium plants from NC soil conditions. The mean TR 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 aquifolium plants from C and NC environments.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M. aquifolium's root structure is comparable as soil protection with the other species although a higher degree of soil reinforcement by roots was obtained with C M. aquifolium specimens. M. aquifolium roots could represent effective soil protection. Moreover the plant is well suited to the demands of small-scale horticultural farm practices under mountainou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