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为了探寻红景天苷纤维素酶解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红景天进行了提取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法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以pH5.4的溶液为溶剂、纤维素酶添加比例2%、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10 min。  相似文献   

2.
张丽君  李爱军  欧仕益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4):113-115,118
以大豆皮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酶解法制备大豆皮微晶纤维素(MCC).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酶添加量、pH值、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制备大豆皮微晶纤维素得率及聚合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立最佳酶解条件:酶添加量0.3 mL/g、pH 5.8、料液比1∶20(g/mL)、温度50℃、酶解时间3h.该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微晶纤维素的得率为29.93%,聚合度为494.  相似文献   

3.
杜云建  吴晓形  蔡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18+9876-9818,9876
[目的]为鸡腿菇多糖的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拓宽鸡腿菇的食品应用价值。[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法提取鸡腿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温度、pH和水解时间3个因素对酶解法提取鸡腿菇多糖的影响依次为温度〉水解时间〉pH,但差别不大。鸡腿菇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3.5 h,温度30℃,pH 3.0,纤维素酶1.0%。在该最佳方案下,鸡腿菇多糖提取率为17.1%。[结论]优化了酶解法提取鸡腿菇多糖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法固定化纤维素酶.考察各因素对固定化酶相对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纤维素酶最佳固定化条件为:以1%戊二醛为交联剂,给酶量为64.52 μg/mL,纤维素酶与海藻酸钠溶液在65℃条件下固定化2h,滴入2% CaCl2溶液中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固定化酶酶活力较游离酶高约80%,其最适pH值向碱性方向偏移,最适反应温度不变,且固定化酶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优于游离酶.  相似文献   

5.
采用纤维素酶酶解法协同超声波法提取山楂果实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如下:纤维素酶用量为30 mg/g,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1.5h,酶解液为20倍量的35%乙醇,酶解pH值为5,在40℃条件下超声提取30 min;在此条件下的总黄酮提取率为8.48%.酶解法协同超声波提取法的提取率比单独使用超声波法高29.5%,比单独使用酶解法高13.2%.  相似文献   

6.
选取包埋剂海藻酸钠浓度为2.0%、3.0%、3.5%、4.0%,固定剂氯化钙浓度为2.0%、3.0%、4.0%、5.0%以及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包埋比为50%、20%、10%、5%,设计正交实验,将从细菌HB-5中提取到的莠去津降解酶进行固定化,测定不同配比制成的固定化酶对莠去津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莠去津降解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0%,酶液与海藻酸钠的包埋比为5%,氯化钙浓度为4.0%。最佳固定化时间为4h,适宜的保存温度为4℃。  相似文献   

7.
从香菇中提取纤维素酶,研究了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纤维素酶的方法,并对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固定化酶较游离酶有更好的耐热性与pH值稳定性,其中交联包埋法固定化酶在重复利用性、与底物的亲和程度、酶的固定率等方面均优于直接包埋法和包埋交联法,在重复使用6次后,仍保持72.2%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8.
双酶水解法提取水溶性苦瓜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苦瓜中提取出水溶性多糖 ,经除小分子物质、除色素、脱蛋白后 ,通过DEAE 3 2柱的进一步纯化 ,得到单一组分。对其进行理化性质检测 ,证实其为多糖 ,并命名为PMCⅠ。继而在苦瓜水溶性多糖的浸提及脱蛋白过程中分别加入纤维素酶和中性蛋白酶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水解条件分别为 :纤维素酶 ,提取温度 5 0℃ ,pH值 6.0 ,酶用量 5 % ;中性蛋白酶 ,水解时间 48h ,pH值 7.0 ,酶用量 10 %。通过双酶法与常规法的比较表明 ,双酶法提取水溶性苦瓜多糖 ,不仅使提取的工艺条件更为温和 ,并且多糖的产率及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因此 ,酶法提取PMCⅠ为从药用植物、真菌及果蔬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开辟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酶提取工艺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工艺和最佳反应条件。[方法]以里氏木霉Rut C-30为发酵菌种,在30℃、摇床转速170 r/min条件下培养8 d,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用盐析技术对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正交实验法探讨了纤维素酶的提取工艺条件。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为指标,对该酶的最佳反应条件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时间为16 h、盐析饱和度为70%、pH值为4.8。纤维素酶的最佳反应条件是:pH值为4.8、温度为60℃。酶在pH 3.6~7.0时较稳定,在78℃保温30 min下的残留酶活为50%。[结论]该研究为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解法对地鳖虫多糖进行提取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筛选提取条件,测定多糖含量,摸索地鳖虫多糖提取的最佳酶用量、提取时间和温度.结果表明:地鳖虫多糖提取的最佳酶用量为300μg?g‐1,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 h ,多糖含量为14.326%.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二氢吡啶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以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采用滴制法制备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以二氢吡啶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处方;测定最佳处方所制制剂的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和载药量(Drug loading,LD)并与原料药比较体外释放作用.最优处方为海藻酸钠浓度1.5%,海藻酸钠与二氢吡啶质量比1:2,氯化钙浓度0.10 mol/L;EE和LD值分别为81.16%,48.20%,与原料药相比缓释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本法工艺简单、可行、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超低粘度海藻酸钠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海藻酸钠水溶液在不同温度、p H值、反应时间条件下粘度的变化规律,得出单因素条件下制备超低粘度海藻酸钠的最适条件。进而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制备超低粘度海藻酸钠的最佳条件为:最适温度65℃,p H值2.5,反应时间是8h。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将超低粘度的海藻酸钠胶液制备成固体粉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优化天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提供一些有益参数。[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酶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并将其与常规有机溶剂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当纤维素酶浓度为0.4 mg/m l时,酶解效率最高;pH=4.5时,总黄酮的得率最高;酶解温度为50~55℃时,总黄酮的得率较高;酶解2.5 h的总黄酮得率最高。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pH值>给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玉米胚中总黄酮的提取参数为:纤维素酶浓度为0.5 mg/m l,pH=4.5,在50℃下酶解3 h,然后在80℃下浸提120 m in。酶法与有机溶剂法提取总黄酮的平均得率分别为4.65%和2.46%。[结论]酶法提取的提取条件温和,适用于工业生产,完全可以取代常规有机溶剂法。  相似文献   

14.
复合酶法提取海黍子中海藻酸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黍子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褐藻,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渤海沿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可以作为海藻酸提取的原材料。采用复合酶法(包括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提取海黍子中海藻酸钠,在酶添加量、酶解温度、pH、提取时间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筛选结果为:纤维素酶添加量3%、果胶酶添加量3%、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料液比1∶20,在55℃和pH 4的条件下酶解105 min,通过消化、脱色、钙析、酸化和醇沉等工艺制备海藻酸钠,提取率达到16.82%。结果为海黍子的高值化加工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了酶法提取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工艺,为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提取提供参考。[方法]罗布麻叶先以纤维素酶酶解预处理后再用溶剂乙醇提取其中的总黄酮。分别考查了酶解各因素如酶解pH值、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溶剂乙醇的浓度对罗布麻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确定了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值5,酶用量3mg/g,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 h,乙醇浓度50%。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4.6%。[结论]以纤维素酶酶解预处理后再用溶剂乙醇提取罗布麻叶中的总黄酮得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海藻酸钠(NaAlg)与氯化钙(CaCl2)混合添加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效应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基质中NaAlg与CaCl2混合添加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NaAlg与CaCl2混合添加对黄瓜幼苗镉吸收的影响不显著,过量添加NaAlg与CaCl2对黄瓜幼苗生长不利,T200时NaAlg与CaCl2混合添加对缓解黄瓜幼苗镉吸收的效果最佳,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分别增加10.66%、17.67%、50.04%、29.23%、24.40%、11.54%和33.33%,根Cd2+含量和根部细胞壁的Cd2+含量分别降低9.375%和31.82%,而POD和CAT活性分别增加32.31%和113.33%,MDA含量降低29.82%。可见,适量NaAlg与CaCl2混合添加会缓解镉污染土壤对黄瓜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纤维素是生物圈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目前这类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造成资源及能源的巨大浪费。为了更好地利用纤维素又不造成环境污染,愈来愈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研究,期望能将地球上最丰富(占全球总生物量80%)、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纤维素转化为能直接利用的能源和资源。综述了国内外纤维素生物降解的多方面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混合发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纤维素的高效降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森林落叶土、腐烂的秸秆和农家堆肥等含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样品中筛选出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其进行单独与混合发酵培养。[结果]最终筛选出4株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初步判断为3株细菌,1株放线菌。菌株的混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纤维素酶活,菌株组合D6/D7的酶活72 h达67.12 U,相当于其单独培养时的2倍。多数菌株的纤维素酶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菌株组合D6/D7的稳定性较好。[结论]菌株的混合培养可以提高纤维素酶活,尤其是菌株组合D6/D7。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分解菌群的筛选组建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滤纸液化度及纤维素酶活性为指标,从土样中筛出77株、粪便中筛出22株、菌库49株中进一步筛选出分解滤纸及秸秆能力较强的三株菌,通过初步鉴定分别为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和饲料芽孢杆菌,其中筛选出的单菌株利用纤维素的能力较低,以绿色木酶为最好。但通过各菌株的配合,使其混合发酵,可使纤维分解能力明显提高,且三菌混合培养产酶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