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37-39
<正>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赤峰市的各族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以水土保持、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动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1 生态建设的基本情况赤峰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素有“六山三沙一分川”之称.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林草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建国之初,全市有林面积仅45.5万hm~2,森林覆盖率不足5%;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06.7万hm~2,占总面积的 45%,年流失表土1.1亿t;沙地面积 242.5万hm~2,直接受沙漠化危害的农田43.3万hm~2,草场253.3万hm~2.“无雨一片旱,有雨水成灾;无风遍地沙,有风沙满天”,是当时我市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不少地方都有这样的农谚:“水是一条龙,打从山上行,治下不治上,总是一场空。”它生动地讲明了治水与治山的关系。我国解放后三十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它是正确的。看来,研究水利建设,同时应该认真研究山区建设,把治水与治山结合起来;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针,应该在每一个小流域治理中体现出来。在研究这个问题时,首先应该回顾一下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实践及其后果,吸取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4.
5.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28-31
<正>吕梁地处晋西黄土高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全区辖3市10县,总面积21095km~2,其中山区面积占到91.8%.境内沟壑纵横,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极差,社会整体发育迟缓,部分地方群众尚未稳定解决温饱.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活发表后,我们从吕梁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推出了拍卖“四荒”地使用权的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6.
我们这次会议是在离石县召开的一次水土保持现场会。这次会议没有开幕式,但是,从临县、离石、中阳三县的参观过程中,受到了广大群众治山治水热情的感召和热烈的欢迎,应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精采的开幕式;听了临、离、中三县负责同志介绍他们如何实现高速度、高标准、大规模开展治山治水运动的经验以后,给我们回去高速度地开展治山治水运动,指出了方向,解决了思想,找到了办法。 相似文献
7.
8.
9.
<正> 米脂县对岔流域是无定河中游左岸、东沟流域上游的一条二级支沟,流域面积5.53km~2,有227户,903人,男女全半劳力362个,人口密度为163人/km~2,人均土地面积9.2亩,人均耕地3.3亩。该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地形支离破碎,沟壑密度3.82km/km~2;多年平均降雨量422mm,7、8、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年总辐射量为130~586kJ/cm~2,年平均气温8.4℃,无霜期165天; 相似文献
10.
<正> 贫困山区治山治水、发展基础产业受资金短缺的制约,摆脱这一困扰是山区人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1986年,我们这个典型的贫困山区小县,在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中心的流域治理实践中,以劳动力充裕之长补资金不足之短,建立和推行了劳动积累工制度,并且收到了好的效果。《人民日报》曾于1987年5月3日在头版位置将我们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并发表评论员文章对这种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保持》1998,(2):10-12
<正>吕梁地处晋西黄土高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全区辖3市10县,总人口324万,总面积21095km~2,其中山区面积占到91.8%.境内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极差,社会整体发育迟缓,部分地方群众尚未稳定解决温饱.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我们从吕梁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推出了拍卖“四荒”地使用权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短短几年时间,全区拍卖“四荒”地23.6万hm~2,占到“四荒”地总面积的74%,参购农户12.8万户,参购机关团体144个,“四荒”初治面积达到15.7万hm~2,占拍卖面积的66.7%.无论群众的参与程度,还是开发治理的速度和效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2.
<正>沂蒙山区腹地跋山水库岸边,坐落着一个像她的名字一样令人向往的村庄——凤落院村.战争年代,这里是支前拥军的模范村.从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前夕,该村共有68人参军打仗,其中师团职以上干部13人,革命烈士8人.50年代末,山丘区掀起了建设水库的热潮,国家决定在跋山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尽管工程对风落院来说不仅不能受益,反而因占地需要作出巨大牺牲,为顾全大局,凤落院人又奉献出了土地.水库大坝合龙蓄水后淹没了村里仅有的20hm~2良田,给下游带来了防洪和灌溉的综合效益,凤落院人又将深情送到了鲁南,送达了苏北…… 相似文献
13.
清泉公社,地处河北省围场县的大老顶山脚下,是个地形复杂的山区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在山区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山山水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去年全社普遍实行了农业生产大包干,农业生产由多年来以集体经营为主,改变为个体经营为主。在这种新形势下,他们把大批剩余劳力,引导到继续大搞治山治水上来,开创出山区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15.
河道淤塞的现象,近来更加严重了。淤塞的结果,河床升高,河水泛滥,酿成洪灾,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并为水利交通事业带来许多额外的负担。淤积和侵蚀结合在一起,还曾为近代农业史导演了许多美索不达米亚式的恶剧。透过现象看本质。淤积危害的严重性,绝不只是几条江河的水患问题,也不是一般 相似文献
16.
几种治山治沙的生态农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迁安市位于华北平原北端、燕山脚下,是个半山半沙市。全市幅员面积1208km2,其中,山地、丘陵占52.5%,平原沙地占47.5%。自1993年被农业部等七部委局确定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以来,针对山地和沙地的不同特点,探索应用了不同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有以下几种模式。1“围山转”模式它是综合开发治理荒山的一种工程模式。其技术关键是:综合了等高撩壕、水平沟整地、深翻熟化土壤、水土保持等工程的优点,采用了“贮备置换法”、以果代林,果、粮、槐间作套… 相似文献
17.
合理地利用一切土地资源,节约每一寸土地,越来越为人们关心。怎样合理开发利用浅山地区的土地资源呢?绍兴市文山大队治理山地的实践,给了人们有益的启示。文山大队地处浅山区,人多、山多、田少。全队1504人,860多个劳力。水田573亩、旱地20亩、茶园720亩、竹山1750亩、杉木林500亩、柴山(薪炭林)4435亩。过去由于土地利用不合理,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1962年9月一次台风就毁掉农田50多亩,泥砂压埋70多亩。粮食减产,人均收入仅60多元。1977年以前由于利用不合理,荒山秃岭达 相似文献
18.
19.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了加快植被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建议。未来黄土高原预计在半湿润地带森林植被覆盖率可达到30%,在森林草原带,乔木林覆盖率低于zo%,而以灌草为主的植被覆盖率达到50%,草原带林草覆盖率低于50%。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探索》2008,(1):20-20
半个多世纪以来,智利农业发展曲折坎坷,前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土地高度集中,重工轻农,传统农业依靠国内市场,出口农业萎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虽经历两次土改,根除了大庄园制等弊端,但缺乏整体规划,农业投入少,实行农产品价格控制伤害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20世纪70年代初农业生产低于1936年水平,1965~1970年粮食年均进口1亿美元,1972年升至4.5亿美元,1973年高达6亿美元,农业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出口少于进口,国民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政府决心依靠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大批农业专家,进行经济改革,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