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椿蔬菜叶用经济林矮化密植丰产园栽培技术,是河南省信阳市林科所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0.0667 hm2香椿叶芽蔬菜产量达到560 kg以上的高额丰产指标。其关键技术为:灌木式栽培模式,实施矮干化作业,降低香椿蔬菜叶用林树木高度,解决因香椿树体高大造成采摘叶芽困难的难题;实施高密度栽培,采用大穴圆形整地丛株植生组造林法。通过采用适树适地建园、合理定干修剪、采摘叶芽和精心管理等技术措施,实现香椿蔬菜叶用经济林叶芽产量的丰收。  相似文献   

2.
归纳了香椿的生物学特性,重点从香椿的普通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2个层面,总结了香椿育苗、栽培、管理和采摘4个关键环节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香椿属落叶乔木,树体高大,采摘难度较大。大竹县开展的巴山红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能将树高控制在3~4 m,每667 m~2产量超过300 kg,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香椿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速生阔叶树种,适宜在年平均温度10~23℃、年降水量700~3 300 mm的低山丘陵、平地、干热河谷地区栽培。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非常适于香椿种植。2009年大竹县获得了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的"中  相似文献   

4.
刘杰 《吉林蔬菜》2007,(6):17-18
香椿原产于我国,多年生落叶乔木,作为蔬菜栽培因不断采摘嫩芽,而呈灌木状。从北纬40度到长江以南均有自然分布,嫩芽风味独特,可作为蔬菜食用。露地栽培香椿市场供应期较短,且高纬度地区无法露地栽培,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设施栽培是扩大栽培范围,延长供给时间、增加供给量的必要措施。本文总结了高纬度地区日光温室香椿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陕西菜用香椿的代表品种商洛红香椿来探讨大棚香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从苗木选择、栽前处理、栽植时间、栽植密度、栽培管理、早发高产措施以及温度、苗木规格、栽植角度、栽植方法和采后恢复培育等因素对产量效益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观察研究,并得出了一整套关于棚室香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张迎新 《长江蔬菜》2009,(11):12-13
香椿俗称椿芽、香椿头,属楝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春季萌发的幼芽和嫩叶,香气溢人,质嫩味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传统木本蔬菜,凉拌、煎炸、腌渍皆宜。香椿传统栽培,多于田、路、沟、宅旁零星种植,种植面积小,椿芽产量低,供应期短。近年来,山东青州市王坟镇的农民存传统栽培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香椿冬暖式大棚高密度假植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椿芽的产量,将香椿£市的时间提前到了春节前后。每667m^2产量达2000kg,产值达4万元。  相似文献   

7.
香椿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既可以食用,也可作园林绿化。为使香椿芽高产,又方便采摘,且感官品质最佳,香椿芽的矮化密植栽培开始大面积推广,该技术主要通过整枝、修剪等措施来增加香椿芽产量,效益高于传统种植。采用设施栽培可以形成相对封闭及可以人为调控的栽培环境,香椿芽出芽率、质量、采摘次数都有效提升,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8.
食用香椿芽──种芽的生产王德槟,张德纯,王小琴,李先珍,马宾生(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香椿是我国人民历来喜食的一种木本蔬菜。其嫩芽于早春采摘,芳香馥郁,营养丰富,是蔬菜中之上品。但香椿采收季节性较强,供鲜食的时间很短。正如民谚...  相似文献   

9.
试验对高寒区日光温室不同栽培方式下香椿的生育期、产量、品质及生长情况下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区栽种香椿必须进行设施栽培;温室香椿以2年生苗抗寒性最强,年生长量最大,产量最高;温室香椿的椿芽生长速度与温室内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均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3年生非均匀密度种植的香椿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施肥、浇水和截干试验,研究3因素对香椿萌芽生长和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实施7d时,香椿开始萌发幼芽,其平均萌芽数和成枝数分别是4.1~7.7芽/株和1.4~2.2枝/株;50、70d时,香椿芽直径和芽长分别为2.8~4.0mm、3.5~8.3cm和2.9~4.2mm、4.0~9.0cm。试验实施的70d内分2次采摘芽菜,其总产量及其产值分别达661.3~3 161.8kg/hm2和13 225.2~63 236.0元/hm2。处理组合间,萌芽生长和芽菜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影响,有机肥是影响此二指标的关键因子。芽菜产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每株施有机肥0.25kg,定干高20cm和每4d浇水1次。  相似文献   

11.
黄伟  张俊花 《蔬菜》2000,(2):9-9
香椿为木本蔬菜,枝条上抽生的嫩芽,多在早春采摘,芳香馥郁,营养丰富,为蔬菜之珍品。但由于采收季节性强,鲜食时间短,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采用基质无土栽培,利用香椿种子萌发出的种芽代替传统的枝芽,不仅省去了培养香椿苗木的麻烦,而且生产效率高,可排开播种,陆续上市。该产品无污染,风味独特,是一种深受人们喜食的绿色蔬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日光温室的空间利用和多样化、多茬次生产提供了可能。现将香椿种芽立体无土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生产条件和设施种芽生长适温为15-25℃,温室生产必须满足其对温度的…  相似文献   

12.
以“遵椒1号”和“黄杨小米椒”的绛红果、橘红果、红熟果和过熟果为试材,调查不同成熟度椒果采摘处理及不同天气和采摘时间对辣椒产量构成因子、干椒产量及干椒内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椒果采摘成熟度以红熟果为最佳,辣椒果采收天气以晴天上午和下午及阴天全天为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3.
菱在浙江中部地区栽培历史悠久,以水塘深水栽培为主,采摘时间迟,产量低,经济效益较差。2000年以来,随着浅水田菱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采摘时间提早2个多月,早中期产量增加,产值效益大幅提升。大棚田菱栽培,是在浅水田菱栽培技术基础上,集成大棚栽培、无公害栽培、平衡施肥等技术而形成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5月初菱角开始采摘上市,采收期可  相似文献   

14.
香椿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玉党  鲍琳 《蔬菜》2006,(3):30-32
我国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已遍布大江南北。作为苯类,香椿芽尤以春季色香味浓。采摘露地香椿芽多在清明至谷雨期间,此时,香椿芽从萌动到长出半月有余,质嫩无筋,香味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香椿的食用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香椿生产多为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给香椿的加工带来广阔的前景。通过对香椿的保鲜处理及深加工,可缓解香椿在春季集中上市的压力,进行反季节销售,实现香椿产品的四季供应,扩大市场份额,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了香椿规模化栽培,尤其是矮化密植栽培过程中的定植管理、初期修剪、水肥管理、越冬防冻、病虫害防治和椿芽采摘等环节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要点;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生产能力,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冬暖大棚香椿芽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山东冬暖大棚香椿,一般亩产300~500公斤,产量低,效益也较差。进入90年代,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研究,亩产量超过1000公斤。主要配套措施如下:1 露地育足育好苗 冬暖大棚栽培香椿,密度大,用苗多是生产上的一大特点。一般每亩棚育苗密度是露地的7~8倍。 1.1 品种选择 生产上以陕西产的红芽香椿和阳信仁叶香椿为佳,褐香椿、红芽绿香椿较差,南方香椿品种因  相似文献   

17.
香椿为楝科香椿属多年生高大落叶乔木,以嫩茎叶供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作菜用栽培,常采用矮化密植的方法,因香椿顶芽发达,具有极强的顶端优势,可以形成明显的主干,顶芽长到一定长度侧芽才开始萌发,侧芽长到一定长度便封顶不再生长,而其下部的侧芽也很难萌发,采收不当产量很低。我们采朋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香椿种子和幼苗,取得了出苗提前、长势变旺、产量提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香椿芽腌制与贮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椿芽鲜香脆嫩,营养丰富,食用方便。其蛋白质及钙含量居群菜之冠,历来备受人们青睐。目前,发展香椿生产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新路于,香椿芽周年采摘供应市场,已突破了传统的采芽方式和短时间供应的弊端,其中香椿芽的加工、贮藏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香椿芽家庭腌制、贮藏技术作简要介绍。1、采摘 香椿芽尤以春季色香味浓。在北方大部分地区,采摘露地香椿芽多在清明至谷雨期间,此时,香椿芽从萌动到长出半月有余,芽长多在10-20厘米质嫩无筋,香味浓。因此家庭腌制时间选在谷雨前最为适当(其它季节应根据芽子生长势决定采芽…  相似文献   

19.
<正>山东省寿光市赵庙乡尹家村,因种香椿出了名,成了远近闻名的香椿专业村,全村土地面积64hm~2,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椿种植面积已达33hm~2左右,年收入200万元以上,全村150多户人家,户均收入1.27万元,人均年收入约3500元。该村种香椿技术好、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大棚香椿能产4~6kg(160株左右/m~2)。他们在大棚香椿生产实践中总结出10字要诀:一种:即选用良种。山东寿光多年选用陕西省  相似文献   

20.
对冀西北坝上高寒区日光温室内环境因子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冀西北坝上高寒区日光温室栽培香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冀西北高寒区能够利用日光温室进行香椿生产,且栽种香椿以二年生苗年生长量最大,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