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形成“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基本模式,了解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有助于完善就业制度,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
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创新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与成长的需要。通过对不同性质用人单位的调研分析,总结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围绕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媒体、家庭、大学生等主体构建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六维协同模型"。在厘清各个主体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制上,从完善大学生课程实习与专业实践制度、优化高校学科结构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完善的就业技能培训与网络共享课、搭建以融合媒体为依托的沟通平台、构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协同培养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焦点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就业政策不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人才的需求不一致,大学生本身的择业观念不切实际,以及用人单位过高要求学历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河南省应该建立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四位一体的社会就业良性机制,从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推拉理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推拉理论分析了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驱动机制中的适用性,并在剖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参与主体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毕业生、政府-高校-劳动力市场、政府-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等四个三维驱动系统分析,得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除了毕业生自身提高就业能力外,要构建毕业生、高校、政府、劳动力市场四位一体的就业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主要表现为结构型不平衡,专科生的就业状况与初次就业率是影响整个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主要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和人才选择机制以及毕业生自身素质等诸方面的综合因素。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改变大学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改革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扩大大学生选择学校和所学专业的自由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诚信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2008年就业工作渐入高潮,就业诚信再度成为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整个社会的诚信制度,有必要建立完善个人诚信制度,用制度保证诚信、用措施鼓励诚信,拒绝和反对失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搜寻工作的就业成本显著增加。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社会资本匮乏,无力承担过高的就业成本。贫困生必须认清就业形势,创造就业优势,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高校和政府也应该联合用人单位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贫困毕业生就业的成本,促进其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的情况下,高校教育发展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大学生就业却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高校毕业生基数大、高校专业教育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最后提出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政府、企业和用人单位四个角度共同努力,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就业形势、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以及就业市场不完善等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就业难的关键是国家经济持续、快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工作的督查、落实,完善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就业和用人观念;学校要加大就业指导。只有毕业生充分就业,才有利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242-24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而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更难。从社会环境、高校方面、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个人四个维度,提出具体的能够促进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校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质量提升,各高校都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二级学院是高校的下设机构,是高校完成各项工作和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完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二级学院管理体制顺应历史发展的正确选择;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科学实践;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民主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是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措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党政共同负责的运行机制,是适应中国特色的客观需要,是中国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可以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校出现不廉洁行为和腐败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廉政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建立有效可行的廉政监督机制,就必须找准切入点,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措施,明确廉政监督机制运作的途径和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廉政监督机制在预防腐败和高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政产学研协作模式已出现种种弊端,越来越不利于目前我国政产学研合作的开展。为了加快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诞生和发展,文章运用政产学研协同理论,在模型设计、目标定位、理念革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对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和设想,以期能够为加快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实现政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如何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民办高校党组织及其负责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民办高校实际,围绕顺应民办高校领导体制,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努力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深化思想认识,克服思想认识偏差,大胆作为,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科学定位,强化功能,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对如何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农业院校通过就地培训、依托农业科技园区、依托科技项目推广、与企业及政府部门联合、开辟特色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谋划农民培训规划;建立新技术、新成果推广与农民培训相结合的主导培训形式;加强农民培训的分类指导研究工作是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产业均衡发展博弈分析及政府治理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远权  马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39-17342
笔者通过构建博弈论模型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两种均衡机制进行了分析,证明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的利益分配机制无法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模式下,保障市场主导型的区域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为了在理论上对其内涵有更为具体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中有助于自觉而理性地对待和应用排污权交易制度。文章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证描述与规范研究分析方法,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追溯,主要从环境外部性理论、公地悲剧理论、资源稀缺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科斯定理、政府失灵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方面探讨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理论支撑。研究表明,没有固定的政府干预理论模式,也不存在完全的市场导向实践模式,任何模式都有发挥自身作用的空间。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个双赢的制度安排,折射了政府干预和市场化交易这两大学术思想的交融,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结果,其背后是市场的自由运行,是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换,是经济发展制度保障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机制的纰漏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仍然存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纰漏和缺失,应着重从完善高校采购预算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灵活运用多种采购模式,提升采购队伍的素质等方面施以行之有效的优化对策,以进一步整合资源、节约资金、优化资产配置,提高高校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李争鸣  高启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29-20830
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农业技术推广团队的实地调研,研究和总结了以农业技术推广为运作载体的研究生培养循环发展模式。该模式以基地为平台,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服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现了学科链与农业生产链的有效对接,有助于为国家培养高水平、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农科研究生。该模式依靠有效的制度,以及大学与县政府、大学与农户互动激励机制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持续发展,是农业类院校研究生培养可以借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中的激励机制理论,从激励手段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强化制度、行为保持制度、行为归化制度5个角度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投入机制进行探讨,构建有利于我国农业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激励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来促进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