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粉虱Q型与B型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并含有许多生物型。其中,烟粉虱Q型和B型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深入的两种生物型。近20年来,烟粉虱B型传入世界各地并暴发成灾,被视为入侵性最强的生物型。相对于烟粉虱B型,烟粉虱Q型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一种新的生物型。在介绍烟粉虱Q型与B型系统发育关系以及基因交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这两种生物型的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以期揭示烟粉虱Q型与B型的成功入侵机制,并为其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烟粉虱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为物种复合体,其中少数隐种近30年来入侵世界各国,并暴发成灾。在我国,最近几年MED隐种已经逐渐替代了之前入侵的MEAM1隐种,成为我国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致害隐种。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的不断深入极大地推动了烟粉虱入侵机制、隐种替代机制、种系发生、不同隐种或地理种群鉴定、抗药性机制、烟粉虱与共生菌互作等领域的研究。本文简要综述了烟粉虱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转录组数据在种的分化和鉴定、共生菌的互作及抗药性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B型、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包括多种生物型,其中危害最大的B型和Q型烟粉虱已经先后入侵我国,并在一些混合发生地区出现了Q型烟粉虱取代B型烟粉虱成为优势害虫的现象.温度是影响昆虫种群发展和种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温度对B型和Q型烟粉虱种群发展及种间竞争的影响,作者对两者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江苏东台市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江苏东台市局部地区烟粉虱暴发成灾.通过调查记录该地区有烟粉虱寄主植物28科78种(变种);研究分析了烟粉虱在该地区的暴发原因和扩散蔓延能力,探讨了重发地区烟粉虱的控制策略,并提出强化烟粉虱检疫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按照生物学的一般概念,生物型(Biotype)是种下的表型,一个物种(Species)内的不同生物型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隐种(Cryptic species,又称姐妹种Sibling species)是形态上无法鉴别的物种,一个物种复合体(Speciescomplex)包含多个隐种,这些隐种之间虽然形态上无法区分,但相互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基因交流受阻。有关烟粉虱Bemisiatabaci分子种系发生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是一个包含30个以上隐种的物种复合体。  相似文献   

6.
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个体发育和种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一原始种群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分别在甘蓝、一品红、棉花、番茄和黄瓜连续隔离饲养大约20代后形成5种对应的烟粉虱种群,研究其在甘蓝上各虫态大小、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平均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在(25±1)℃条件下,一品红种群烟粉虱的1、2、3龄若虫体长和宽均显著低于其他4个种群烟粉虱;发育时间以甘蓝和一品红种群烟粉虱(20.44、19.69d)显著高于番茄种群烟粉虱(19.13d);雌虫寿命以甘蓝种群烟粉虱显著低于一品红、棉花、番茄和黄瓜种群烟粉虱;平均单雌产卵量以一品红种群烟粉虱(169.30粒)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群烟粉虱;5个种群烟粉虱在甘蓝上的总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褚栋  张友军 《植物保护》2018,44(5):51-55
烟粉虱是我国重要农业害虫,近10年来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呈现以下特点:烟粉虱的优势生物型/隐种由B型更替为Q型;传播植物病毒(如黄化曲叶病毒、番茄褪绿病毒)成为了烟粉虱重要的为害方式;烟粉虱抗药性问题逐渐突出;化学农药尤其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广泛使用是Q型烟粉虱取代B型烟粉虱的关键因素。烟粉虱的综合防控措施日益完善,抗药性治理与非化学防控措施受到重视,但是依靠农药的现状并未完全改变。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烟粉虱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方面的概况,探讨了今后烟粉虱防控方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其防治手段以化学防治为主,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常年用于防治烟粉虱,田间烟粉虱已经形成严重的抗药性。本研究通过分析烟粉虱吡虫啉抗性和敏感种群,发现细胞色素CYP6EM1基因在吡虫啉抗性品系中上调了4.7倍,进而克隆了其全长基因,进行了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该基因在吡虫啉抗性烟粉虱3龄若虫期和雄虫成虫期过量表达,并且在抗性成虫胸部和腹部过量表达。最后通过RNA干扰的方法使成虫的CYP6EM1基因表达量下降了54.8%,之后发现当烟粉虱暴露于吡虫啉时死亡率显著升高了39.65%,这表明CYP6EM1与烟粉虱对吡虫啉抗性的形成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烟粉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的机制有帮助,也为烟粉虱抗性水平田间监测及烟粉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烟粉虱Bemisia tabaci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以我国351个烟粉虱分布记录点、全国气候环境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GIS技术进行烟粉虱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影响烟粉虱适生区预测的主要因子包括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年平均温度和最热月份最高温度。预测的烟粉虱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与非适生区分别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5.6%、12.3%、35.2%和46.9%。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南部以及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为烟粉虱最适宜生存区域,且这些区域作物生产潜力大,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非适生区包括青藏高原、南疆沙漠区域、大兴安岭及东北极寒地区。本研究预测的烟粉虱中、高适生区域均有烟粉虱发生为害的报道,烟粉虱在我国的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10.
前期研究发现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与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伪蛹可以在辽宁省最冷月份的温室作物上存活并且越冬的烟粉虱伪蛹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为了进一步明确辽宁省越冬粉虱伪蛹在初春时期能否正常羽化,以及成功羽化的烟粉虱携带TYLCV的情况,对2013年4月中旬辽宁部分县市区保护地作物上14份粉虱伪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粉虱羽化率,镜检鉴别了粉虱种类,鉴定了烟粉虱生物型并检测了新羽化烟粉虱成虫体内携带的TYLCV。结果显示,14份伪蛹样品羽化率范围为47%-93%,平均羽化率77%;其中,4份样品(锦州TH1、葫芦岛LSH1、葫芦岛LSH2和葫芦岛LSH3)的羽化率高于90%,仅有1份样品(朝阳JP1)的羽化率低于50%。在14份样品中,10份样品为烟粉虱种群,其余4份样品为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混合种群且仅在鞍山岫岩(XY)样品中温室白粉虱占优势(比例50%)。14份烟粉虱样品(包括混合样品)中,12份样品烟粉虱均为Q型,其他2份样品为B型和Q型烟粉虱混合种群。结果表明,辽宁省越冬粉虱伪蛹在初春时期能正常羽化,所有采集的烟粉虱样品均未能检测到TYLCV。  相似文献   

11.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一种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的正义单链RNA病毒,在田间常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复合侵染而造成番茄生产上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明确ToCV与TYLCV的复合侵染对烟粉虱传播ToCV所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RT-PCR以及qRT-PCR检测了复合侵染的番茄对烟粉虱获取和传播ToCV的影响。研究表明,烟粉虱取食复合侵染的番茄后对ToCV的传播效率显著提高,仅25头烟粉虱的传毒率即可达到100%,ToCV在烟粉虱以及番茄体内的累积量均显著提高。说明这种复合侵染促进了烟粉虱对ToCV的传播,在田间应当及时防控烟粉虱,警惕病毒与烟粉虱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正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寄主范围广,通过直接取食和传播病毒为害多种蔬菜和园艺作物,其中B型(MEAM1)和Q型(MED)烟粉虱为害最重、入侵性最强。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多种寄主植物,但二者对不同寄主植物适应性存在差异,Iida et al.(2009)和Jiao et al(.2014)研究表明,Q型比B型烟粉虱的寄主范围更广;在辣椒上Q型烟粉虱能正常发育,而B型烟粉虱不能。本试验以4个辣椒品种为材料,比较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不同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13.
烟粉虱是农作物、瓜果蔬菜以及观赏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往往发生重、防治难。采用天敌防治针对性强且无毒无害,植绥螨作为防治烟粉虱较好的捕食性天敌,国际商品化程度高,但引进存在风险,希望发掘我国本土防治烟粉虱植绥螨优势种。在试验中发现,本地植绥螨优势种津川钝绥螨和东方钝绥螨对烟粉虱的卵及1龄若虫都具有一定捕食作用,为评价其捕食能力,本文研究了两者雌、雄成螨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两种螨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津川钝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卵及1龄若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粒/d、10.7头/d,分别高于东方钝绥螨雌成螨53.5%、2.6%;其雄成螨对烟粉虱卵的理论最大捕食量为3.6粒/d,对烟粉虱1龄若虫几乎不取食,东方钝绥螨雄成螨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粒/d、4.3头/d。总体来说,津川钝绥螨比东方钝绥螨具有更强的捕食能力,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L-阿拉伯糖对B型和Q型烟粉虱毒性及其取食行为的影响,调查了饲喂含有L-阿拉伯糖人工饲料后烟粉虱的死亡率,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PG)记录其取食行为,并观察了饲喂后其在人工饲料膜上的刺孔数量及直径。结果表明,B型和Q型烟粉虱的校正死亡率均随L-阿拉伯糖浓度及饲喂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3种浓度下,B型烟粉虱校正死亡率均显著高于Q型烟粉虱;在5%、10%浓度下,Q型烟粉虱校正死亡率分别在第5天和第3天达100%,B型烟粉虱分别在第3天和第2天达到100%;5%L-阿拉伯糖对B型烟粉虱取食行为影响比Q型大;在5%浓度下,B型和Q型烟粉虱在膜上的刺孔数量总体少于对照组。研究表明,L-阿拉伯糖对烟粉虱具有杀虫活性,且对B型和Q型烟粉虱的毒性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5.
龟纹瓢虫对烟粉虱和棉蚜取食选择及适合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近年来棉田烟粉虱数量上升并与棉蚜呈混合或交替发生的态势,比较研究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龟纹瓢虫对棉蚜和烟粉虱的取食偏好和食物适合度.结果显示,龟纹瓢虫不同虫态对烟粉虱若虫和棉蚜均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在棉蚜和烟粉虱若虫不同比例共存的情况下,龟纹瓢虫成虫均显著地偏好取食棉蚜;空间增大和蚜虫数量不足有助于增加龟纹瓢虫成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控制效应.取食烟粉虱若虫和棉蚜若虫的龟纹瓢虫幼虫均能完成生长发育,对后代成虫性比亦无影响;但取食烟粉虱若虫的龟纹瓢虫幼虫期延长3d,死亡率升高5.45倍,幼虫和成虫体重明显减轻;成虫取食烟粉虱若虫不能满足其产卵的营养需求.综合分析认为,棉田具有一定数量(经济域值以下)的棉蚜,有利于增加龟纹瓢虫对烟粉虱的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对我国番茄种植业破坏极大,而粉虱类昆虫是其主要传播介体。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贵州省贵阳市的番茄褪绿病毒病发生情况,发现赤峰市的发病率为73.3%,贵阳市的发病率为53.3%。两个地区均存在Q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赤峰市的Q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占75.9%和24.1%;贵阳市的Q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占39.8%和60.2%。对两个地区的两种粉虱种群在室内进行传毒特性研究,结果发现,经过48 h获毒后Q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获毒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无论1头或10头粉虱,Q型烟粉虱的传毒量都高于温室白粉虱。结果说明,近年来随着Q型烟粉虱发生的日益严重,番茄褪绿病毒通过Q型烟粉虱的传播值得人们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重大害虫,随着杀虫剂的抗药性问题以及在蔬菜上的残留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防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温室大棚番茄上自然发生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温室大棚番茄上的烟粉虱的种群具有明显的压制作用;温室大棚番茄上烟粉虱种群,在释放捕食螨和常规对照处理间的总体动态趋势相同,烟粉虱的数量在番茄植株上的分布均为上部中部下部叶片,但常规对照处理的烟粉虱数量是释放捕食螨处理的2~3倍;在烟粉虱种群密度低时,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的防治效果较好,达到90%以上,随着烟粉虱密度的增大,巴氏新小绥螨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下降,但番茄拉秧时防效仍可达到55.70%。相比化学农药,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的生物防治措施对治理烟粉虱更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rma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控害潜能,在(26±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了各螨态胡瓜新小绥螨对不同发育阶段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幼螨期较短,不取食烟粉虱,其他不同螨态的胡瓜新小绥螨可捕食除4龄若虫和成虫以外的其他各虫态的烟粉虱,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胡瓜新小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卵的日捕食量最大(8.5粒/雌),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日捕食量最小(2.1头/雌);雌成螨对烟粉虱卵具有较高的瞬间攻击率(0.038)和寻找效应(0.025)。研究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对烟粉虱卵及低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较强,是烟粉虱发生初期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19.
烟粉虱发生为害特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老百姓叫小白虫子。在1889年希腊的烟草上被发现.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烟粉虱的记载.江苏省2001年在仪征一品红上首次发现烟粉虱,以后全省各地陆续查见。东台市2003年首次查见,近2a在东台市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迅速升级。近年来.笔者对烟粉虱的发生危害特殊性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采取措施,控制和减轻烟粉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烯啶虫胺10%水剂防治大棚蔬菜烟粉虱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保护地蔬菜烟粉虱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爆发,大爆发等局面;由于烟粉虱抗性发展很快,变种增加如B型烟粉虱、H型烟粉虱等,一般化学药剂效果均不理想,在蔬菜田寻找一种防效好,见效快,同时又环保的农药剂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烯啶虫胺10%水剂防治烟粉虱的效果作了试验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