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振中 《植物检疫》2006,20(3):198-200,F0004
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是破坏香蕉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其病菌腐生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香蕉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吸芽、病株残体及带菌土壤。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侵入寄主,通过寄主维管束向假茎上部及叶部蔓延。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化学药剂,与水稻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半个世纪前,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几乎摧毁了世界的香蕉产业,现在则由于4号小种的蔓延,香蕉产业又面临新的挑战。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实施检疫控制是防止枯萎病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北京大兴、顺义、通县等西瓜主产区采集,经单孢分离得到的8个西瓜枯萎病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分化研究。应用国际通用的3个鉴别寄主SugarBaby、charlestonGray、calhourGray和国内京欣1号、苏蜜1号2个品种,采用全国协作组统一的苗期抗病鉴定方法,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西瓜枯萎病菌株均系同一生理型,为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1号。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细胞壁降解酶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比较。通过测定4号生理小种在寄主体内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发现,能检测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和纤维素酶(Cx)的活性。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2个生理小种均有以上5种酶的活性,以1%柑桔果胶为碳源时产生的PMG和PG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几种酶的活性,而以1%CMC为碳源时,所产生的Cx都比其他几种酶的活性高。细胞壁降解酶同工酶电泳后发现,4号生理小种在寄主体内和体外培养时都比1号生理小种多分泌一种PG。2个生理小种在体外培养时分泌的PMG、PGTE和PMTE没有差异。4号生理小种在寄主体内比1号生理小种多分泌一种PMG,却少分泌一种PGTE,2个生理小种在寄主体内的PMTE则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这一对我国香蕉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该生理小种的转化体系,确定了影响转化效率主要因子的最佳条件分别是:共培养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200μmol/L、共培养时间为48 h、培养温度为25℃、诱导培养基pH值为5.5。此条件下,转化效率达到21~24个转化子/104香蕉枯萎病菌孢子。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的T-DNA已经成功随机地整合到该病原菌基因组中,且多为单拷贝。应用该转化体系已获得近25 000个转化子,为研究该生理小种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香蕉细菌性枯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菌株Da03047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离和筛选,从海南原始森林尖峰岭采集的土样中获得10株对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源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放线菌,其中菌株Da03047活性最强且遗传稳定,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研究,鉴定为灰肉色链霉菌。  相似文献   

7.
2010年1月份,青岛口岸连续2次从菲律宾进口香蕉上截获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sp.cubense(E.F.Sm.)Snyd.et Hans(Race 4)),这是国内首次报道从香蕉果实上发现该  相似文献   

8.
 由Plasmopara halstedii (Farl) Berl and de Toni引起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I.)霜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种子和土传病害,到目前国际上已经鉴定出8个生理小种,在我国仅吉林省1989年吴天平等人鉴定并报导了吉林白城地区霜霉菌为1号生理小种(欧洲小种)。  相似文献   

9.
香蕉枯萎病防治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对外检疫性病害,世界各生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每年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本文重点阐述了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11.
 1987-1989年从绥化地区9个市县采集10个病菌标样,在隔离温室和田间隔离区里人工接种于12个大豆鉴别寄主品种上,鉴定出3个生理小种,与美国已报道的32个小种明显不同,暂命名为中1号、中2号和中3号小种。  相似文献   

12.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分别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新营农场、皇桐村及美台镇美梅村采集感病土壤和健康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含药介质法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93株和放线菌133株,其中T3-G-59菌株对9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3.58%~86.43%,孢子萌发抑制率为42.22%~81.11%,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43%和81.00%,经鉴定该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表明该多产色链霉菌T3-G-59菌株具有应用于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2007年,从采自黑龙江省各主要水稻产区的稻瘟病标样中分离获得268个单孢菌株,采用全国统一的7个鉴别寄主共鉴定出7群31个中国小种。其中ZA、ZD、ZB为黑龙江省稻区的主要优势小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33.58%、24.63%和18.28%。ZD1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为16.04%,其次是ZA49(13.43%)、ZE1(10.44%)、ZA17(8.96%)小种。不同地区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应用3个籼稻、4个粳稻组成的中国鉴别品种将黑龙江省110个稻瘟病菌菌株划分为4群7个生理小种。用日本清泽的12个单基因抗性鉴别品种将上述菌株划分为77个生理小种。对+、ti-a、Pi-k、Pi-z基因致病频率高(70.4%~89%)的生理小种遍布全省各稻区;对Pi-t、Pi-b、Pi-zt基因致病频率低(0~19.3%)的生理小种分布窄,这3个基因可用于抗病育种。试验表明应用日本清泽的12个粳稻单基因抗性鉴别品种更适宜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香蕉枯萎病菌RAPD分析及4号生理小种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采自广东、广西的香蕉和粉蕉上的30个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菌株和3个其它尖孢镰刀菌专化型的菌株进行比较及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7时,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3个RAPD群(RGs),其中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共15个菌株属于RGⅠ,1号生理小种(FOC1)共15个菌株属于RGⅡ,供试的其它尖孢镰刀菌专化型的3个菌株则属于RGⅢ。这说明香蕉枯萎病菌和供试3个其它专化型菌株与致病性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号生理小种内菌株间的遗传分化大于4号生理小种内菌株间的遗传分化。从9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条引物可产生4号生理小种的RAPD标记2个。将这2个RAPD标记电泳切胶回收、克隆及测序,并根据这2个特异片段序列设计SCAR上下游特异引物,通过对30个菌株的PCR扩增检验,其中一个RAPD标记成功地转化为SCAR标记,初步建立了以此为基础的4号生理小种快速检测技术,其检测灵敏度为2 ng新鲜菌丝。对采自不同地区的显症样品、吸芽、室内接种未显症的香蕉苗以及发病的香蕉植株不同部位进行检测,能够准确灵敏地鉴定出4号生理小种,从而为香蕉枯萎病菌的快速检测及防治奠定了基础。同时,快速检测结果发现,田间发病植株果柄的各部位及果实内并没有枯萎病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自1983年起,比较系统地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时、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在时间上,主要对早稻病菌田间小种消长规律进行观察;在空间上,主要对山区各不同海拔的小种分布进行观察。通过对350个单孢菌株的测定.认为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与优势小种在该病流行期基本保持稳定,优势小种组成与品种栽培面积及不同海拔品种布局有关;田间小种变化速率与气候条件有关。高山区引进品种抗性丧失快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8.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采自云南省5个地州12个县市的马铃薯晚疫病标本上分离纯化出152个分离物 ,按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多少每地选取代表性菌株41个 ,供作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用离体叶片测定法和Black等生理小种与鉴别寄主基因型关系表 ,确定其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有4种类型 ,为0号、3号、4号和3,4号小种 ,其中3号小种占所测菌株的39.02% ,分布在丽江等8个县市;0号小种占31.70% ,分布在昭通等8个县市;3,4号小种占21.95% ,分布在昆明等3个县市;4号小种占9.75% ,分布在昆明地区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病的两种症状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枯萎病是蕉类毁灭性病害,60—70年代在两广局部地区已有发生,近几年在广东中山等地为害龙牙蕉(过山香)、粉蕉严重,限制了这些优良蕉种的发展。1983年以来,在对该病的田间调查中,我们发现表现叶片黄化症状的蕉株,有部分表现叶片倒垂、有部分则表现假茎基部开裂。通过病原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0~1997年,用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寄主鉴定了广东省稻瘟病菌单孢菌株1574份,共鉴定出8群43个生理小种。其中ZC群一直是广东省的优势种群,其出现频率平均为502%;ZC13一直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平均为274%,其次是ZG1(188%)、ZC15(145%)和ZB13(91%)小种。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优势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