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茶宴史庆     
唐黎标 《茶叶》2002,28(2):106-106
宴,通常指以酒肉款待宾客.先秦文献的<王传>有载:"王飨有体荐,宴有折俎."而茶宴是以茶为主的一种宴会.<清朝野史大观>载:"茶宴,乾隆中元旦后之日,钦点王、大臣之能诗者,曲宴于重华宫,演剧赐茶.仿伯梁体,命联句以纪其胜,复当席御制诗一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芳华 《中国茶叶》2005,27(1):38-39
云南普洱茶是唐宋以来就久享盛誉的传统历史名茶.一千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长期以来,我国权威茶叶书籍和茶叶辞典,都把普洱茶列入黑茶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将普洱茶作为条形黑茶之一,<中国茶经>(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将普洱茶归于黑茶类,<中国茶学辞典>将普洱茶称为黑茶或绿茶的一种,<中国名茶志>载:"普洱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同样将普洱茶析为:"产于云南思茅、西双版纳和昆明、宜良的条形黑茶".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的花色品种(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台湾乌龙茶 台湾茶叶源于福建,1918年编<台湾通史>载,清嘉庆年间"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鱼木)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清道光年间,始制乌龙茶,运至福州精制出售.发酵程度有轻有重,发酵重者近似红茶,汤色黄亮泛红;发酵轻者近似绿茶,汤色绿黄.著名的台湾乌龙茶有冻顶茶、文山包种、木栅铁观音、南港包种、石门铁观音、白毫乌龙、竹山乌龙、梅山茶、玉山茶等.  相似文献   

4.
《广东茶业》2004,(4):29
茶事趣闻之一.<吴门四才子佳话>载:明代唐、祝、文、周四才子一日游览至泰顺(属浙江温州)境地,酒足饭饱,皆昏然欲睡.唐伯虎道:"久闻泰顺茶叶乃茶中上品,何不沏上四碗,借以提神."  相似文献   

5.
王家斌 《中国茶叶》2005,27(5):22-23
一、"茶为国饮"问题 "茶为国饮"的提法应该是"名正言顺"的.茶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大众饮料,"清茶一杯"、"客来敬茶"、"以茶会友"等均体现了华夏古国礼仪之邦、文明之国的文化积淀.何为"国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刘枫会长在<倡导茶为国饮>一文中说:"就是要通过推广,让饮茶不仅成为中国的一种民俗,而且在国际上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6.
生日茶宴     
"轻濯尘根心地润,餐中寻道寿长生.谁能识得杯中趣,寿齐南山不老松."诗中赞美的就是滇西澜沧江畔凤庆县的生日茶宴. 在别的地方过生日,都是要高朋满座、花天酒地,把"寿星"视为上帝、捧为上座,点蜡烛、吃蛋糕、作寿辞,醉生梦死不知归处.而在世界著名"滇红之乡"凤庆,过生日却是煮茶饭、做茶肴、品茶饮,以茶独有的气质熏陶着凤庆人纤尘不染的品性.  相似文献   

7.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04,26(2):33-34
陆羽<茶经·七之事>详细记载了传说中的神农氏到唐朝数千年的饮茶史事,其中有南北朝梁代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一条,全文如下:"传诏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种.气苾新成,味芳云松.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疆场擢翘,越葺精之美.羞非纯束野麏.( )似雪之驴;鮓异陶瓶河鲤,操如琼之粲.茗同食粲,鮓颜望柑.免千里宿春,省三月种聚.小人怀惠,大懿难忘".该段文字涉及到两个人,一是晋安王,二是刘孝绰.刘孝绰有名有姓,可核可查,惟晋安王何许人也?<中国茶文化经典>第24页注①中说:"晋安王:宋武帝子刘子勋,封晋安王".其实这里的晋安王应为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纲即位皇帝前的封号,受封时间是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即公元506年.而宋孝武帝刘骏子刘子勋,受封晋安王的具体时间是南朝宋大明四年,即公元460年.两人虽均受封过"晋安王",但受封时代不同,又非同一人,故不能混为一谈.<中国茶文化经典>的注释者不但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而且把宋武帝与宋孝武帝混为一谈,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8.
乐清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遐迩闻名的历史名茶雁荡毛峰就产于境内的雁荡山.雁荡山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茶佳,水亦佳,"雁荡茶,龙湫泉"自古闻名,清代陈朝酆有诗曰:"雁山峰顶露芽鲜,合与龙湫水共煎.相国当年饶雅兴,愿从此处种茶田."雁荡茶的历史,据<乐清县志>记载,相传晋代永和年间(345~356)由高僧诺巨那传佛同来.北宋以后,雁荡山茶(又称"雁茗")大规模开发,始乃名播四方.在明代,雁茗已被列为贡品.  相似文献   

9.
刘玉峰 《中国茶叶》2004,26(3):34-36
三、税茶和榷茶政策 到德宗建中三年(782年)九月,唐政府开始实施税茶政策.<旧唐书>卷十二<德宗纪>记载道:"(建中三年)九月丁亥……判度支赵赞上言,请为两都、江陵、成都、扬、汴、苏、洪等州置常平轻重本钱,上至百万贯,下至十万贯,收贮斛斗匹段丝麻,候贵则下价出卖,贱则加估收籴,权轻重以利民,从之.赞乃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一(之),以充常平之本."  相似文献   

10.
金瓜贡茶     
邓时海 《中国茶叶》2005,27(2):38-38
清朝雍正七年(1729),云南总督鄂尔泰选取最好的普洱茶青,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进贡皇室,普洱茶成为了贡茶行列中的一员.同时普洱茶在一夜之间,就成了贡茶中的新宠."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宫廷美谈.明朝<滇略>中说:"士庶所用,皆普茶"这句话,应该是为清朝而写的.为了配合贡茶的质和量的控制,明文规定"贡后方许民间贩卖",普洱茶已风靡天下."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普洱茶事业,曾经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1.
宝洪茶     
《中国茶叶》2006,28(4):45-45
宝洪茶又名十里香茶,产于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唐朝期间由福建开山和尚引进福建小叶种种植而成.据1948年<新纂云南通志>载:"滇茶除普洱茶外,有宝洪茶,产宜良……为该地之特品".可见,宝洪茶早已是云南宜良的特品,为高香型的名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茶宴,就是以茶代酒款待宾客之举。它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中的《吴书·韦曜传》记载:“孙皓(注:吴国君主)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晋中兴书》记载:“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又据《晋书》的《桓温列传》载:“温性俭,每讌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可见,以茶代酒,茶点作宴,晋代就开始了。不过,茶宴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首见于刘宋·山谦之的《吴兴记》,提到“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又加  相似文献   

13.
一、小龙茶见于赵抃的"重游龙井"诗 在《全宋诗》第6册第4249页《赵抃诗集·卷六》中有诗: 重游龙井 予元丰己未仲春甲寅以守杭得请归田,出游南山,宿龙井佛祠.今岁甲子六月朔旦复来,六年于兹矣.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茶以迓予,因作四句云. 湖山深处梵王家,半纪重来两鬓华. 珍重老师迎意厚,龙泓亭上点龙茶. 该诗系从宋施谔《淳祐临安志》引来.淳祐为南宋理宗年号,时间为1241~1252年. 该诗亦见于清汪勐涓著《龙井见闻录》,而《龙井见闻录》系从《咸淳临安志》引来,咸淳为南宋度宗年号,时间为1265~1274年.因此可见,《咸淳临安志》系从《淳祐临安志》中引来.两诗文字相同,只是《咸淳临安志》把《淳祜临安志》中的"茶"改成"团".《淳祜临安志》:"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茶以迓予."《咸淳临安志》:"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团以迓予".  相似文献   

14.
巩志 《茶叶科学技术》2004,(2):39-39,33
自从陆羽以<神农食经>为依据,主张"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的起源于药用以来.关于茶与药、与饮,一直是比较引人注目的茶的起源的问题.福建之茶,有文字记载;兴于唐而盛于宋,而据史乘考证,实起于商周时的贡茶.  相似文献   

15.
夏成鹏 《中国茶叶》2005,27(4):45-46
看了<中国茶叶>2005年第一期中苏芳华所著的"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一文之后,有几点疑问想与之探讨.普洱茶应不应该单列为普洱茶类?不管从六大基本茶类分类方法还是从广义的普洱茶定义和苏芳华本人参与编写的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的普洱茶定义上讲,普洱茶也不能单列为一个基本茶类.另外从"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一文中所定义的普洱茶及其介绍特点和加工工艺上看,完全符合黑茶这一基本茶类.就此本人提出几点拙见与茶界同仁商讨.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江山市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盛产茶叶,古称仙霞茶,北宋苏东坡有诗誉其"色香味"三绝,称其"奇茗极精",明代正德皇帝赐名为绿茗,并列为御茶. 为挖掘传统名茶,1980年春科技人员在保安乡化龙溪、裴家地、龙井等村恢复试制成功,取名为"江山绿牡丹茶",且在1982年商业部首届全国名茶评比中名列第二,作为全国名茶载入了<中国土特产大全>、 <中国茶经>等书籍,因其品质优异,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茶与健康专题(一) 茶与健康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最早以具有解毒功效而被发现.之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以茶治病的经验,并对茶的保健功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就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荼为万病之药"的记载.17世纪后期,中国饮茶习俗和茶的保健知识一同传入欧洲,当时茶是在药房里销售的,而且价格昂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茶叶从药用到饮用,直至今天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时尚之所以能在全球风行,茶叶具有保健功效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徐波 《茶叶》2000,26(2):100
"谷雨"前四日,笔者应浙江省茶叶学会之邀,欣然前往余杭径山赴"茶宴".平日里忙于事务,早有问茶之念,径山之行遂了心愿.  相似文献   

19.
(8)含毫:口里含着毛笔。意指构思或撰写诗 文。(9)松乔: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 乔。(10)流霞:神话中的仙酒,亦泛指美酒。 [简析] 唐代有不少写“茶宴”、“茶会”的诗篇,而且多是“诗客”与“僧人”共会,说明茶在唐代是一种高尚、清雅、增进友谊、促进文思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饮料。本诗中间四句,维妙维肖地写出了参加茶会者的作为和神态;后两句更极度抒发了他们对茶会的感情和评价:“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这是赞茶胜酒的名句。  相似文献   

20.
我在本刊1985年第二期上写的《苏东坡与茶》论述了有关他的茶诗、茶词和茶文三个方面。对于茶诗,我觉得写得太少了,意有未尽,特再写一续篇,以供茶人们研究、欣赏。东坡写有茶诗近八十篇(包括詠茶之诗和有茶之诗),内容大体可分为:名茶、名泉、议论、立传、怀念陆羽、自比卢仝、煎茶、饮茶、茶叶生产、茶具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