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长期和大自然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气象谚语对养蜂生产很有帮助.如气象谚语可以提前知道天气变化,及时对蜂群进行妥善管理.  相似文献   

2.
养蜂与气象     
养蜂和气象有密切关系。国外一些大养蜂场都有自己的气象站,观测天气变化,指导养蜂生产。我在养蜂实践中,对观测气象,指导养蜂也深有体会。三级风以上关巢门蜜蜂对灾害性天气很敏感,风雨前都纷纷归巢,但风天仍有一部分蜜蜂出巢。原因是蜂群需水,每群每天约需100毫升左右,有风天采水蜂也照常出巢,风天常常在蜂场附近的自然水源中看到许多蜜蜂采水,也会有一些蜜蜂溺死在水中。另外在流蜜期,蜜源的花香象磁石一样吸引着蜜蜂,即使大风天也有飞出采集的蜜蜂。还有蜂箱里无蜜,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生产中,天气变化、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的产量与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此做好农村气象预报工作,使农民能够积极应对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目前我国的农村气象服务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气象服务水平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说 ,养蜂是一项甜蜜的事业 ,其实 ,人生的路是不平坦的 ,养蜂的路也不例外。我认为 ,养蜂是一项充满苦涩和甜蜜的事业。因为太苦涩 ,许多蜂友曾经在养蜂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定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1992年秋 ,我随父亲学养蜂 ,岁月如梭 ,一晃一个冬天过去了 ,可我一点收获也没有。1993年春 ,蜜蜂开始忙碌起来了 ,我看见父亲每隔几天要给蜂群喂糖、检查、加脾 ,便开始用一个日记本把每天做了些什么记下来 ,渐渐地 ,我感到每一天都有要记的事情 ,如今天是什么天气、气温如何 ,今天在干什么 ,明天又是什么情况 ,后来我干脆改成用农历做记录…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蜂业气象指数保险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蜂业》2014,(10):55-57
蜜蜂产业对人类健康、农民致富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受自然天气影响程度较大。探索如何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与分摊机制就成为了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不断思考和期望解决的课题,而农业政策性保险是全面构建蜂业生产扶持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针对北京市养蜂农户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需求特点、参加保险的意愿及对蜂业生产影响较大的天气因素,开展了蜂业气象指数保险需求调查,对气象指标的选择、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和参与保险的蜂农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为制订科学的蜂业气象指数保险条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我自1972年养蜂以来,除2019年外,都有收益。1983年后,农田由个人承包,红花草种植绝迹,主要蜜源有荔枝、龙眼等。我地荔枝、龙眼流蜜分大小年,一般大年摇5~6次蜜,小年摇2~3次蜜。而2019年,我地区荔枝、龙眼开花极少,定地饲养的蜂群都没有摇过蜜,我的蜂群只勉强摇过1次蜜。转地饲养的蜂群能摇2次蜜。定地饲养的蜂农因为没有收入,经济困难,没有钱买糖喂蜂,很多蜂群饿死,如刘蜂友原来有130多群蜂,现只剩20群;韦蜂友原有40多群蜂,现全军覆灭。转地饲养的蜂群虽然摇2次蜜,如黄蜂友饲养300多群蜂,摇1000kg蜜,大部分蜜卖不出去。我摇1次蜜后,就买白糖喂,10天左右喂1次,蜂群飞逃2群,饿死1群。2020年,我地荔枝、龙眼流蜜是大年,养蜂有希望丰收,但2020年是闰年,多阴雨天气,加上倒春寒,养蜂人要有思想准备,谨慎管理。  相似文献   

7.
前个把月,隔壁木工师傅对我讲,他老表去年养的三十几群中蜂飞跑光了。我听了觉得真可惜,可能是由于他不会管理而造成的。前几天,我亲眼见到木工师傅的老表,他叫陆添基,长达村人。估计他知道我养过蜂,见面就主动跟我交谈,他说去年养38群中蜂,采荔枝蜜后就飞逃36群,只剩下2群,打了一百多斤蜜,但还想继续养,就得到马山去买蜂种。在我与陆蜂友互相交谈中,我对他提出许多问题,他都老实回答。经过分析,知道他蜂群大飞逃的真正原因:1、他从来没有看过养蜂书籍,缺乏对蜂群管理的知识。2、早春蜂群繁殖时,没有给蜂群奖励喂饲,蜂群繁殖不起来,多数蜂群没有子脾。3、缺乏对蜂群病虫害防治知识,部分蜂群受巢虫危害严重。4、见蜜不要命,采取一扫光的摇蜜方法,滴蜜不留,蜂群受惊,为了生存,寻找新天地,弃巢飞逃。5、部分蜂群飞逃,使整个蜂场受到干扰和影响,纷纷加入大飞逃。使得本来就不会养蜂的人员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而有2群蜂为什么不飞逃呢?原来这2群是强群,巢内有蜜有子脾,增强了蜜群的恋巢性,蜜蜂有爱子如命的特性。在此,我希望陆蜂友要吸取这次失败的教训,要订阅《中国蜂业》、《蜂蜂杂志》、《养蜂科技》等,学会一些养蜂管理方法和疾病防治知识,做到理论和...  相似文献   

8.
龚凫羌、宁守容二位老师:你们好! 我养蜂10年,今年算是尝到了甜头。到目前为止菜花蜜已取了3次,23群蜂已经取蜜300kg。取得如此成绩,至少有你们一半的功劳。现在回头看,在没有参加全国养蜂提高班的学习之前,我的养蜂几乎是瞎折腾。因为养蜂没有搞到收入,就又去整菜、种西瓜等,很久也不敢去看自家的蜂,咋一看还不知道该怎么弄。现在可好了,学到了过硬的本领,养蜂的感觉轻松多了。  相似文献   

9.
1.从我多年的养蜂实践中发现,要把住蜂产品质量关,收购是重要的一环。有的收购人员凭经验,用口尝、眼观的方法来收蜜。由于蜂蜜的成分复杂,眼观根本看不出搀入少量蔗糖的蜂蜜,更何况抗生素、农药、重金属残留超标的检测。如果收购环节不采取先进的检测手段,凭经验和感观就难以收到优质蜂蜜。2.假如收购环节对40波美度以下的蜜坚决不收购,让不成熟蜜无销路,养蜂者自然就生产成熟蜜了。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养蜂者生产的是成熟蜜,收购部门就要优质优价。因为生产成熟蜜意味着产量就要减少,要是在价位上不提高,也会挫伤蜂农生产成熟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徐祖荫 《蜜蜂杂志》2016,(11):27-28
2016年春末夏初,贵州省农科院实验蜂场有20群3-5框群势的中蜂要卖给一个初学者,他来接蜂时问我:“我这个蜂什么时候可摇蜜?”开始我觉得他的这个问题很可笑,后来一想,对于一个如何养蜂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来说,他问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奇怪,只是他刚拿到蜂就急于摇蜜,未免有点太性急了.  相似文献   

11.
生产巢蜜、脾蜜,蜂产品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很早以前我国就有了生产巢蜜的历史,不过始终没有大批生产、开发利用.主要因为,生产巢蜜、脾蜜烦琐,技术不到位、质量不好掌握、销售又不好等原因,推行起来十分困难.椴树蜜是东北的特产,是原生态无污染、口味纯正的上等佳品,因此前途很远大.我养蜂多年,摸索了一些生产巢蜜和脾蜜的管理方法,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希望广大养蜂同仁认可,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受益.  相似文献   

12.
我经常看到有关蜜蜂越冬冻死的报道。特别是2008年1-2月份南方连续遭遇低温雨雪天气,蜂群损失惨重,甚至有垮场现象。依我养蜂的经验,蜂群在冬季因缺蜜饿死的多,冻死的少。  相似文献   

13.
因为好蜜的特殊风味和色泽可赢得较高的价格,所以养蜂者都想知道各种蜂蜜的确切来源。如果他们知道了蜜源的种类,就可把蜂群移到这种蜜源丰富的地方,生产较多的这种蜜。如果说遇上了劣质风味或不理想的蜜源,他们可采取措施躲开这种植物。有  相似文献   

14.
赵永春 《蜜蜂杂志》2001,(10):30-31
质量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第 2种解释是这样的 :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结合我国蜂业的实际 ,我认为 ,工作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了产品的优劣。如 ,蜂蜜重金属污染问题 ,主要是包装桶 ,而包装桶又来源于收蜜商。如 2 0 0 0年我地收蜜商提供的蜜桶 ,外表没有三成新 ,内层更不用说了 ,打开桶盖铁锈味刺鼻 ,这样的桶装蜜当然没有质量可谈 ,这就是工作的质量影响了产品质量。实际上这个话题已是老生常谈了 ,翻开 2 0世纪 80年代的有关养蜂期刊 ,就可以看到那时专家们已提出铁桶污染的问题。据一位老养蜂员讲 :2 0世纪 80年代收蜜工作就比现在强 ,那…  相似文献   

15.
1用农家历作养蜂日记 农家历,有公历、农历和与农事蜂事相关的二十四节气及记事等栏。用农家历来记养蜂日记方便实用。笔者从2006年开始用农家历记养蜂日记,一直坚持不断。我每天坚持收看县电视台天气预报,收看省电视台和中央一台天气预报,了解全省及全国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的预报提前安排有关蜂事,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忙而不乱。记事栏记载当天与养蜂有关的事,如:移虫育王、蜂群检查情况、治螨、取蜜数量以及各种蜜源植物始花和谢花日期,等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畜禽疾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分析发病原因除饲养管理不当、卫生防疫不合理外,也与天气、气候因素有直接的关系。气象是畜禽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畜禽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因素或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许多气象因素能直接影响畜禽的生理功能和抗病力,病原体的存活与扩散,引起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掌握天气气候的变化,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其伟 《蜜蜂杂志》2003,(10):35-35
我是初学养蜂者。我养蜂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我自己拥有百余亩的果园 ,主栽品种是甜油桃 ,需要蜜蜂授粉 ;二是因为蜂产品的保健作用 ,我家兄弟姐妹每年购蜂蜜花费在 1 0 0 0元左右。目前 ,我饲养 1 0群蜜蜂 ,并向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引进了“浙农大一号”浆蜂。我自养蜂以来 ,就订阅了《蜜蜂杂志》 ,购买了相关的书籍 ,因而对蜜蜂、蜂产品、蜜源植物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在《蜜蜂杂志》上看到了多则关于出售金银花蜜的广告 ,对此我一直持怀疑态度 ,但未认真研究 ,不敢乱下结论。而且我从儿时起就知道金银花有蜜 ,因小时候我时常采来金银花…  相似文献   

18.
叶振生  方敏 《中国蜂业》2003,54(4):33-33
割蜜刀的利与钝问题你注意吗 ?如以前不在意 ,以后请一定注意 ,因为割蜜刀的利与钝会影响蜂群产蜜量 ,这是铁的事实 ,不是危言耸听。  我养蜂 7年多 ,特别注意这件事 ,除了注意使用得心应手的割蜜刀外 ,每次摇蜜和检查蜂群之前都要将割蜜刀磨得快快的。使用快刀好处是 :无论割蜜盖 ,还是削雄蜂蛹或是修理巢脾 ,都不会将巢脾割坏 ,将巢房推坏 ,割完的脾整整齐齐 ,返回蜂群后 ,工蜂毫不费力地就将它修复好。如使用钝刀 ,割蜜盖时往往会将巢房割坏 (严格地说是推坏 ) ,推坏巢房的脾返回蜂箱时 ,工蜂要费好大的气力才能将它修好 ,特别是毁坏严…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养好蜂多产蜜,养蜂人在每年的蜜蜂采蜜期都要搬家调换蜜源区。但是好多养蜂人总是为每1次搬家就损失一批蜜蜂而苦恼。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养蜂基地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总结,基本克服了这一难题。(一)特别注意天气变化掌握好搬运时的天气十分重要。蜂群搬运前,要注意收听、收看转运经过  相似文献   

20.
平箱取蜜-法目前白垩病流行,大多数养蜂员都将蜂数密集,迟迟不加继箱,若赶上大流蜜,箱内无处贮蜜,到处造有赘脾。处于这种情况,养蜂员可在隔板外放一空脾,工蜂会在这里积极贮蜜。这样做的好处是:两天可取蜜一次,省工省时,既有收益,又可防病。如遇天气不好,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