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悉,由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团队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再次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该安全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自2014年12月11日至2019年12月11日。"华恢1号"和"Bt汕优63"是由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高抗鳞翅目害虫转基因水稻品系。其具有抗虫害、稳定产量等特点,被视  相似文献   

2.
<正>"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汇报暨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此前,该校研发的两个抗虫转基因水稻品种"华恢1号"和"Bt汕优63",正式获批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也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获悉华中农业大学某教授的2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取得了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想到不久以后每天吃着转基因大米,感到忐忑不安。透过《财经郞眼-转  相似文献   

4.
科技     
中国农作物转基因研究进入新阶段事实上,我国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步伐已开始迈出。2009年年底,华中农业大学负责研制的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获得安全许可,这也是我国颁发的首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也通过国家审核批准。  相似文献   

5.
提起转基因农作物种子,你的脑海里最先闪现的是否是当前备受争议的转基因水稻?自从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取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关于转基因水稻对人体是否存在危害的争论不断,持不同意见的对立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作为转基因安全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之一的黄大唠教授,201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将不会暂缓,预计3至5年内有望上市”。  相似文献   

6.
<正>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显示,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近10年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团队此次克隆的  相似文献   

7.
<正>特殊的实验室如果没有路口那显著的"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标识,没有人会想到湖北华中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这栋五层的楼房居然会是"国家级"的科研机构。而且,已经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两种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正是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据悉,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再次获得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业部表示,抗虫水稻华恢1号、抗虫水稻Bt汕优63、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这三个品种早在2009年获得过安全证书,并于2014年8月17日到期后失效,但始终未获得商业化批准。此次安全证书的续期成功,并不意味着将加快我国转基因主粮的推广进程。我国将继续对转基因作物采取大胆研发和审慎推广的态度,逐步批准转基因非食用作物、非口粮作物与口粮  相似文献   

9.
<正>2005年11月下旬,朱桢的心情忐忑不安,他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培育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正在接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安委会)的安全评估。与朱桢同时提交审议的,还有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贾士荣教授培育的转基因水稻。安委会将对这4个转基因水稻品种能否商业化生产进行审议。据一位与会专家透露,农业部转基因政策已有微妙变化,"主张平衡发展",审议的结果是这4个转基因水稻品种还需要提供更多的生态安全方面的证据。安委会只是对专家意见进行收集,最终的审批权在农业部。育种时间缩短是转基因水稻的一大优势。传统水稻如果要选育优良品种可能要十几年时间,而利用转基因技术,两三年就可以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但转基因技术也存在风险,比如说人类对于食用转基因食物的后果还不甚了解,谁能肯定一种能够杀死鳞翅目害虫的转基因水稻不会杀死人?转基因食品,自出现以来就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0.
<正>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近日,该校油菜遗传改良团队李再云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在线发表题为"Production of red-flowered oilseed rape via the ectopic expression of 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Ov PAP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油菜近缘种诸葛菜中克隆了控制花瓣花青素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并利用转基因技术首次将油菜花色转变为红色。  相似文献   

11.
《种业导刊》2011,(11):38-38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显示,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为得出影响农户转基因水稻认知程度的因素,为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政策和宣传提供依据,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人员分别在武汉市江夏区的乌龙泉镇、土地堂镇和新洲区的汪集街镇、徐古镇,以调查问卷形式和访谈的方法,对农户的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种稻面积和生产支出总额)和生产现状特征(包括虫害程度、水稻新品种关注程度、新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团队传来喜讯,该团队在棉花基因编辑系统研究方面取得系列突破,通过实施精准打靶,他们的新系统能成功敲除棉花基因中的"奸细",为高品质棉花生产保驾护航。据该团队教授金双侠介绍,"在棉花基因编辑领域,我们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团队已研发出4套棉花基因编辑系统,在全球广泛应用。早在2013年,团队尝试将水稻、拟南芥的CRISPR编辑体系引入棉花,没有获得成功。后经不断尝试,团队根  相似文献   

14.
华中农业大学院士张启发科研团队经过十多年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了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QTL(quantity trait loci,数量性状位点)基因,命名为Ghd7。  相似文献   

15.
科技动态     
中国科学家分离出控制水稻产量的单基因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10多年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的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基因,命名为Ghd7。近日该研究团队的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科研杂志《自然-遗传学》上发表。(新华网)  相似文献   

16.
<正>5月17日,《自然》(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团队王石平教授课题组与美国杜克大学董欣年教授实验室合作在植物抗病机制及应用研究上取得的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uO RF-mediated translation allows engineered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without fitness costs"。该项工作通过在翻译水平上精准调控抗病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17.
科技动态     
新技术阻断转基因水稻"意外传播"由于缺乏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转基因作物的试验和推广受到严格控制。日前,浙江大学农学院沈志成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发明了一种简单可控的转基因技术,通过该技术获得的水稻就像被打上了一个"烙印",保证了常规水稻的纯正性。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克服籼稻和粳稻杂种育性下降、结实率很低问题,是水稻育种家们几十年来一直探索的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发现并成功分离克隆一个控制水稻籼粳杂种育性和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命名为S5。该研究成果在水稻品种改良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家在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他们对籼粳稻杂种不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团队不仅分别克隆了控制水稻杂种雌配子(胚囊)育性基因座位上的广亲和基因S5和雄配子不育基因Sα,还对这些基因所在座位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S5基因座上三等位基因系统(triallelic system)模式和Sα座位中的"两基因/三元件互作"的模型(two-gene/three-component interaction model).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水稻杂交育种和水稻品质改良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生物进化中生殖隔离形成的分子机理上提供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证据.这是中国科学家继2006年阐明Boro Ⅱ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以后,在植物杂种不育机理研究方面又一次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克服籼稻和粳稻杂种育性下降、结实率很低问题是水稻育种家们几十年来苦苦求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带领的研究团队最近在这一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发现并成功分离克隆控制水稻籼粳杂种育性和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命名为S5。该研究成果在水稻品种改良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