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羊峡库区风沙现状及其对库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羊峡水库位于青海南山和鄂拉山之间的共和盆地。库区周围有二百多万亩沙漠,风沙对水库及库区环境影响较大。本文根据以往的调查材料及近几年的观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4年7月至8月塔中地区沙尘与扬沙天气下风沙流运动的实测数据,对0~85 mm高度内风沙流运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85 mm高度层,输沙率(Q)随风速(v)增大呈幂函数规律增加,R2≥0.975 7,且输沙率主要集中在0~35 mm高度内。(2)总输沙率和撞击颗粒数的最佳拟合函数为线性函数,R2≥0.878 2,相关性较好;塔中地区1 min最小临界起沙风速为4.0 m·s-1。(3)跃移运动集中在10:00—20:00,总输沙率最大值出现在12:00—16:00,17:00以后输沙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风沙流是荒漠区风沙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文中以典型荒漠植物白刺2年生幼株为实验材料,将其置于风沙环境风洞模拟的风沙流环境,分别进行不同风速条件和不同持续时间的风沙流胁迫处理,旨在阐明风沙流胁迫对白刺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风沙流强度设置4个水平,以风洞轴心风速表示,分别为5、8、11和14m/s,持续胁迫30min;持续时间设置3个水平,在11m/s风速条件下分别胁迫15、30和45min。二者均以未胁迫植株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风沙流胁迫条件下,白刺叶片的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会降低,且风速越大或持续越长其降低幅度越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不明显,只有极端高风速或持续时间很长的风沙流胁迫会导致其Ci升高,WUE下降。由此得出结论:风沙流胁迫对白刺光合作用具有显著影响,会导致白刺叶片的gs、Pn和Tr降低,风沙流胁迫强度越大其降低幅度就越大,P  相似文献   

4.
以黄土作为风蚀床面材料,通过风洞实验来揭示冲击角度对风沙流侵蚀能力的影响.在净风条件下,无论风速多大,不会产生风蚀;蠕移砂粒对床面的摩擦侵蚀量也很少,在0.27~1.33 g/(min*m2);跃移砂粒对床面的冲击侵蚀率较大,侵蚀量随风速呈指数增加.冲击角度对风蚀率的影响很大,在风速为10 m/s时,倾角30°样品的风蚀率是0°时的2.66倍,在风速为15 m/s时,倾角30°样品的风蚀率是0°时的6.6倍,风速越大,相差倍数越大.在风速大于12 m/s时,风蚀率随样品放置角度(床面的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尤其是0°~20°时,风蚀率随角度增加的速率很快.在低风速条件下(<12 m/s),存在一个最大侵蚀角度,这个角度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5.
6.
戈壁、流沙地表风沙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戈壁、流沙地表风沙流特性的风洞模拟实验研究,风沙流中的风速廓线分布满足幂函数的形式,其幂指数在0.20左右。对于戈壁地表,在不同风速下,相同高度层含沙量具有很大的相关性,风沙活动层主要集中在距地表20cm范围内;由于沙粒与戈壁地表的砾石发生碰撞,风沙流不再服从对数关系递减,其极值出现的高度随风速的增加而上移,呈现"象鼻效应"。  相似文献   

7.
风沙流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扼要回顾了风沙流的研究历史;简明评述了颗粒运动特征、风沙流结构、输沙率模型、起沙风模型、表面气流变化、风沙两相流等研究现状内容;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趋势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风速对海岸沙丘表面风沙流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形态典型的横向沙脊顶部,对不同风速下的风沙流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加,风沙流中40 cm高度内的绝对输沙量增加,40~60 cm高度内各层的绝对输沙量减少;相对输沙量,在0~4 cm高度内减少,4~20 cm高度内增加,20~44 cm高度内变化较小,44~60 cm高度内减少;风沙流结构模式在0~40 cm高程内为指数分布,但在0~60 cm高程内随风速增大由幂函数分布转变为指数函数分布,在40~60 cm高程内则转变为相关性更强的多项式函数分布。风速变化对风沙流结构的上述影响,主要与随风速增加增大了沙粒的搬运高度以及气流搬运沙物质的粒度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H11-sensit风蚀传感器、风速仪、微梯度集沙仪,于2014.7~2014.8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地区进行了风沙流跃移和蠕移运动连续观测试验,分析了该区域典型天气和不同风速下跃移、蠕移运动的规律。结果表明:(1)85mm高度范围内,随风速的增加,跃移量/蠕移量之比呈负幂数函数下降,最终趋于稳定,当风速在8.5m·s~(-1)左右时,跃移量/蠕移量之比约为8~10;(2)风速达到6.9m·s~(-1)时,总跃移量最大值为1952.01g;风速达到7.6m·s~(-1)时,总蠕移量最大值为211.79g。(3)总跃移量和总蠕移量的比值随风速的增加呈指数递减,典型天气过程中不同风速下的总跃移量和总蠕移量比值约为8~24。  相似文献   

10.
基于SPH方法的风沙流中沙粒速度分布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粒速度是沙粒传输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它可以反映风沙两相流运动中微观运动和宏观运动的信息。本文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对风沙流动过程进行建模及数值计算,动态地显示跃移沙粒在整个风沙流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得到单个沙粒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单个沙粒的运动物理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沙粒群体运动行为的动力学特性。SPH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计算区域分解成独立的粒子,这些携带着自身质量,具有自身密度等物理特性的计算粒子可以随着控制方程运动,这点与自然界中沙粒的离散特点非常相符。本文针对SPH方法自身的关键因素进行了与风沙流特点相适应的改进和修正,使其在处理风沙流中两相物质的耦合时有它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THE MEASUREMENT OF CEREAL MILDEW AND ITS EFFECT ON YIELD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Plant pathology》1962,11(2):47-57
  相似文献   

12.
沙丘移动速度的观测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沙漠地区研究沙丘上风沙输运和估算沙丘移动速度对防治沙害有实际意义。文献1,2均给出了计算沙丘移动速度的公式,但必须知道相应的输沙率。由于输沙率和当地风速有关而沿沙丘脊线不同高度处有不同的风速,如何把沙丘上各点的风速与受沙丘扰动的“来流”风速关联起来就成为关键问题。本文对5个不同高度沙丘上的风速和输沙率进行多次观测、在详细分析所得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风速之间的关联和计算沙丘移动速度的普遍公式,并与实测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灭幼脲三号对金纹细蛾和果园天敌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30天,灭幼脲三号125mg/L、灭扫利100mg/L、水胺硫磷400mg/L对金纹细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1%、41.0%、52.1%,灭幼脲三号常用剂量对金纹细蛾跳小蜂成虫和蛹茧,以及异色瓢虫2龄纪虫无直接毒性,中天敌幼虫生长发育和变态,而灭扫利和水胺硫磷常用剂量对两种天敌直接杀伤作用很强。  相似文献   

14.
黄土区侵蚀对土壤内在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定位监测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区侵蚀对土壤内在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0.01mm颗粒流失是造成耕地土壤“粗化”、结构恶化和养分降低的主要原因;耕地土壤结构的破坏程度随坡度、侵蚀强度增大而增大,养分流失总量随坡度增大呈幂函数增大,养分减少以氮素最快。  相似文献   

15.
药剂对水稻立枯丝核菌的毒力及形态毒理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测定了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立枯磷及混配药剂20%克·福·甲和20%克·多·甲种衣剂对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作用和联合毒力.结果表明,甲基立枯磷对水稻立枯丝核菌具有优异的抑菌效果,其EC50为0.056μg/ml,两个种衣剂对R.solani的共毒系数分别为866.72和597.85,增效倍数分别为7.67和4.98.20%克·福·甲种衣剂(福美双甲基立枯磷为86,w/w)对立枯丝核菌的增效程度优于20%克·多·甲种衣剂(多菌灵甲基立枯磷为55,w/w).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上述三种杀菌剂和两种混配种衣剂对立枯丝核菌的形态毒理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及种衣剂低浓度到高浓度处理下可引起立枯丝核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表现为主菌丝上二次分枝频繁发生,菌丝畸形缢缩、膨胀,新分枝处菌丝生长受抑、菌丝顶端呈花絮状或穗状膨大.  相似文献   

16.
气候因素对禾谷缢管蚜发生程度的影响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兰 《植物保护学报》1990,17(2):131-132
小麦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是本省小麦主要害虫,其发生程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作者通过整理1979—1987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影响小麦禾谷缢管蚜发生程度的气候因子进行了研究。试验选取3月中旬均温  相似文献   

17.
高温高湿对黄瓜黑星病菌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温湿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高温处理对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and Arth.)侵染的影响,比较研究了35~50℃ 4个温度梯度、50%~90% 5个湿度梯度组合处理对病菌的致死作用。同一相对湿度下,随着温度的上升病菌的致死率增加,病菌致病力降低;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湿度的不断升高,受处理的孢子萌发率和致病能力都逐渐下降。在RH 80%以上、温度40℃以上时,对孢子的致死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此高温高湿处理病菌超过2 h,病菌孢子不萌发,也基本没有接种发病率。通过高温控制苗期黄瓜黑星病的研究,初步确定高温高湿防治苗期黄瓜黑星病的最佳温度区间为40℃ 2 h或45℃ 1h (RH 80%)。  相似文献   

18.
新疆干旱地区陆生固氮蓝藻的种群、分布及对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在新疆干旱地区有普通念珠藻(Nostoccommune)、发状念珠藻(Nostocflagelliforme)、具鞘微鞘藻(Nicrocoleusvaginatus)、眼点伪枝藻(Scytonemaocellatum)和密味裂须藻(Schizothrixmellea)五种陆生固氮蓝藻。根据土壤类型、降雨量、气温及植被类型等划分五个陆生固氮蓝藻分布生态区。由于固氮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它们能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化物数量,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能促进土壤酶活性增加.能减少土壤含盐量及提高保水能力.总之陆生固氮蓝藻在生态脆弱带的能量与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The area around the oasis, lying between the oasis and the natural desert and encirclesthe oasis is different from ecotone of the oasis and the desert, because it is not the trans-forming area betwen them, but it is ecological rift valley or ecological burst zone. The oasisbase will be shaked and the nature desert will be degenerative too. It is the crux of the envi-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小麦纹枯病16a发生情况研究分析,明确了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和主要预测因子是菌原基数和冬春气候条件。选择12月下旬平均病株率、1~2月平均温度和2~4月降雨量,建立病害发生程度长期预测式,历史回测符合率93.7%,2000年经预测检验,结果和发生实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