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华里引水枢纽位于新疆库山河出山口附近,建成于1999年。工程投入运行使用后,出现枢纽处泥沙淤积、干渠引水含沙量逐年增加,使枢纽引水防沙功能逐渐减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枢纽的正常运行。从水文、气象、洪水、泥沙特性等方面探讨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对策。认为应对原设计重新评估,进行较大地规模的改动,并强调进行模型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木华里引水枢纽位于新疆库山河出山口附近,工程投入运行使用后,不断出现枢纽处泥沙淤积、干渠引水含沙量逐年增加,枢纽引水防沙功能逐渐减弱等问题。本文根据木华里引水枢纽近20年的运行情况,从水文、气象、洪水、泥沙特性等方面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GPS RTK技术与数字测深仪结合形成全数字水下地形测量系统在水下地形测量中具有工作效率高、精度可靠的特点。根据该方法的原理,分析了其误差来源及精度控制方法。实现了水下地形的全数字化高效测量。结合深圳河水下地形测量结果,分析了深圳河泥沙淤积变化。  相似文献   

4.
位山灌区泥沙淤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渠首地区泥沙淤积是整个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分析位山灌区渠道特性及引水引沙特性,说明了渠道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与淤积分布状况,进而阐明了渠首地区多年累积引沙清淤带来占压耕地、土壤沙化、环境恶化等不利影响,并针对灌区泥沙淤积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深圳水库泥沙淤积对水质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土地开发引至的泥沙淤积给深圳水库所造成的问题,对淤积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用实测数据分析了淤积物对供水水质的影响和危害,同时为解决水体深层缺氧和淤积物释放污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工程措施作了介绍,为存在类似问题的水库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深圳河罗湖桥以上流域的防洪现状分析,论证了在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中实施水文情报监测与分析的必要性,并将该模型应用于“20030505”洪水分析计算,验证了水文情报监测与分析在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规划建设中水库的模型试验,发现了水库排沙的规律性。同时,通过模型试验中对不同铺沙高程、不同流量时冲沙量的分析,总结出影响冲沙的因素为:水位、流量、淤积高程、开启孔数、泥沙颗粒大小、淤积时间长短。并对水位、流量、淤积高程、开启孔数几个重要因素影响排沙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今后水库排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GIS、RS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结合“治理深圳河信息管理系统”重点介绍如何应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立具有直观图形、图像方式表达的深圳河地理信息库、工程图纸电子图库、工程管理数据库、水文数据库及文件管理数据库,为今后全面构筑数字深圳河打下良好的数字基础。  相似文献   

9.
茅洲河流域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深圳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一般河流陡而短小,又因遭遇台风暴雨,造成深圳河洪水历时短,洪峰高的特点,多数河流入海均受潮汐影响较大.因此,水文特性分析对于深圳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工程实施的费用及效果.以茅洲河流域水文特征研究为例,给出了深圳地区水文特性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商丘地区地处豫东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质松散,排水河道极易淤积,治理后,十年左右就严重淤积.排水能力大大降低,影响了防洪除涝效益的正常发挥。为此,采取了生物防治和工程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工程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河道泥沙来源,减少了河道淤积,取得显著的工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以河养河、减少国家管理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运行9年来,取水口及进水隧洞、泵站前池有大量泥沙淤积,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运行。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该工程泥沙淤积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取水河段河势变化和取水口工程不合理的布局是泥沙严重淤积的2大主要原因,通过稳定取水河段河势、取水口改造2大主要措施来减小进沙、保证安全取水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此外,加强取水口上下游河段地形的监测,开展河床演变分析和进行全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水隧洞和泵站前池的泥沙淤积及运行规律,为今后研究河床及水沙条件变化下取水工程安全取水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东鱼河泥沙淤积对防洪能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鱼河位于淮河流域运河水系,由于泥沙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分析了泥沙淤积的成因、危害,以及泥沙淤积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防治泥沙淤积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引江济汉工程中引水渠道内泥沙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引江济汉工程渠道引水防沙的设计要求,在收集基本水文泥沙和工程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维恒定流非均匀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设沉沙池和设沉沙池后引水渠道内泥沙淤积情况,模型计算结果可以为引江济汉工程中渠道引水防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运行的观测,引水沉沙的季节变化,水流含沙量在渠道中的运行情况及泥沙淤积的沿程分布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了水沙运行的基本规律。灌区引水、引沙量、条渠泥沙淤积量随季节的不同变化较大;条渠拦沙作用是随着清淤年初期到清淤年末期逐渐减弱的,其进口与出口含沙量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条渠内泥沙淤积主要表现为溯源淤积。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黑河草滩庄引水枢纽上游泥沙淤积状况,对枢纽泥沙冲淤规律进行了探讨,得到该枢纽泥沙冲淤变化分为主河槽摆动、江心洲形成和江心洲消亡 三个阶段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6.
引黄灌区不同粒径泥沙的运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淤积与利用问题已成为引黄灌区持续发展与发挥长期效益的关键。阐述了当前引黄灌区泥沙灾害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不同粒径泥沙在渠道中的运动、输移、和淤积规律,认为粗颗粒泥沙是渠道淤积和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由于粗、细泥沙在物理性质和利用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应采用不同方法实现其资源化:对粗颗粒泥沙由集中处理改为分散处理,减少渠首部位的淤积;细沙进行长距离输送,引浑水淤灌,提高入田比例。  相似文献   

17.
以姚江大闸和武障河闸为例,对河口水域建闸后的闸下淤积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二维悬沙模型的模拟计算,分析了数学模型在模拟近闸段的淤积时存在的缺陷,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闸下淤积问题存在明显的时空性和区域性特征,应积极研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位山灌区是黄河中下游大型引黄灌区,渠系泥沙淤积严重,泥沙处理困难。通过采用远距离输沙、集中处理沉沙区泥沙、分散沉沙和节水减淤等技术措施,减少了渠系的泥沙淤积。对清淤产生的泥沙,采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取得了比较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库泥沙淤积大部分是由汛期浑水造成,本文从浑水运动特征—异重流出发,来分析异重流的发生和持续条件、异重流孔口的出流及排沙,从而总结得出异重流特性,找到利用异重流排沙来减少水库泥沙淤积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感潮河流的入海口河段,因受海潮的影响,存在着海口淤沙被潮水带回河内淤积的情况。该现象加重了河口的淤积,影响了河口段的行洪能力,加上淤沙颗粒细小,清淤难度大,对河流的防洪管理极为不利。通过模型试验,提出了合理控制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