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山西道地药材的种植特点、价格走向和市场效应的调查,能够更好地了解山西药用植物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和价格波动规律。针对目前山西道地药材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旨在通过山西特色药业革新发展和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山西道地药材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依靠GAP标准规范道地药材的培植,实现山西道地药材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产业目标。  相似文献   

2.
河南道地药材资源的区域分布及中药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河南道地药材种类及地理分布进行调查,以阐明河南道地药材主产区的形成特点及合理开发河南道地药材资源。[方法]通过调查,结合有关研究文献,对河南道地药材资源种类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河南有40种道地药材,其中,植物类的药材37种,动物类药材3种,河南省中药资源区划为7个1级区。[结论]说明了河南省道地药材主产区的形成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促进河南道地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宁枸杞子是我国传统道地药材,是宁夏人文地理中重要的”天、地、人”赋代表作品。而目前作为道地药材的中宁枸杞,其核心药用价值特别是通过医疗健康领域直接广泛应用而凸显的药用价值及商业价值,潜力还有待挖掘,销售渠道还有待于拓展。本文通过对目前道地中宁枸杞在药用价值及商业价值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了标准化种植及标准认证体系建立,强化专利思维;创新销售模式,扶持本土销售企业、培养专业销售人才;道地中宁枸杞产业链互联网信息全方位建设、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7个观点,相关观点对道地中宁枸杞道地药材价值开发及商业价值营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廷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57-14358
介绍了植物类道地药材的形成发展,分析了其当前可持续生产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探讨了植物类道地药材的可持续生产,为实现新农村建设和植物类道地药材可持续生产二者间的双赢局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化州市(化橘红道地产区)境内的3个不同立地条件类型下形成的种植基地(丽岗、宝山、平定)为研究区域,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土壤中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同时选取江西省修水县和广西省陆川县为非道地产区代表,比较了化橘红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的土壤矿质元素含量情况。结果表明,在化橘红道地产区不同种植基地内的土壤中,Fe、Mn、B、Zn、Mo、Cu元素含量在垂直分布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Mo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发现,各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结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影响其元素结构的因素不同,其中,Mo、Mn、Cu、B元素的含量是影响丽岗和宝山2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结构的主要因素,B、Zn、Mn、Fe元素的含量是影响平定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结构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化橘红道地与非道地产区土壤环境的比较发现,pH值和Mn含量可能是影响化州橘红道地性形成的环境因素之一。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启示了对化橘红等道地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其有效成分的含量,药材生长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道地性药材是指产于某一特定区域的有代表性的某一种或者几种特定药材,是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特定的药材品种经过环境和基因长时间互作下产生的优质中药材。道地性是传统中医评价中药材质量的标准,是中医经过多年的用药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总结了专家学者对药材道地性的分析方法,包括历史考证分析、基因分析、有效成分含量分析、生态环境差异分析和表型比较分析,并建议结合药材栽培加工方法和中医药理论拓宽药材道地性分析,以期为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分析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194-195
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道地药材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同时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扩大人工种植规模、引导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道地药材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路径。以期更好地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道地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附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该方法作为区分附子道地和非道地药材的参考,建立附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Waters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40 mmol/L醋酸铵(氨水调节pH10.0)-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分析时间为70 min,进样量20μl。[结果]道地产区6批附子药材样品的化学成分比非道地产区要复杂,共确定出了22个共有峰,相似度较高,均在0.926以上,但从共有峰的峰面积比值来看,不同产地附子所含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差异;非道地产区6批附子药材样品中存在15个共有峰,药材化学成分比道地产区要简单,相似度相对较差,均小于0.879,说明各非道地产区药材差异明显。[结论]HPLC指纹图谱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能很好地区分道地和非道地附子药材,为更好地控制附子药材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是著名的道地药材"四大怀药"之一。河南省焦作市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传统的种植技术和炮制工艺,造就了怀牛膝作为道地药材区别于其他产地牛膝的优良品质。随着怀牛膝GAP栽培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推介,道地药材怀牛膝被国内外市场普遍看好,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中宁枸杞是我国传统道地药材。本文通过对目前道地中宁枸杞在药用价值及商业价值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了标准化种植及标准认证体系建立,强化专利思维;创新销售模式,扶持本土销售企业、培养专业销售人才;道地中宁枸杞产业链互联网信息全方位建设;建设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等对策,以期为道地中宁枸杞道地药材价值开发及商业价值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怀地黄产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与怀地黄道地产区生态相似的区域,为怀地黄发展新产区提供科学依据,以怀地黄道地产区武陟、温县、沁阳、博爱4个县的18个乡镇为基点,通过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Ⅱ),提取基点的8个关键生态因子值,分析与其具有不同相似度的分布区域。结果表明,与怀地黄道地产区生态相似度在90%以上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的平原区。地黄古道地产区陕西大荔、今主产区山西曲沃等地与怀地黄道地产区武陟等地生态相似度在95%以上。为保证药材品质,建议地黄生产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区域。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富含多糖、生物碱、类黄酮、挥发油、有机酸和单宁等活性成分,以及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相对于传统的抗生素,具有天然、高效、价廉、无毒或毒性较低、易获得及对养殖动物和环境副作用小等优点,且药用植物及其提取物成分制成的药物一般很少产生耐药性,被认为是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鉴于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在水产养殖及其疫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价值,文章重点综述药用植物抗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原和寄生虫病原,以及作为免疫增强剂调节水产养殖动物机体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当前我国渔用药用植物功能产品多而不强,在水产养殖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①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受生长阶段和生长地点的影响,其准确用药剂量难以确定;②针对药用植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很少,传统复方制剂成分复杂,不同药用植物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机制尚未明确;③相同品种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质量不一致,实际用药过程中的药效差异明显。因此,今后应针对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使用方式、组合配比和复方剂型,以及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充分发挥药用植物在水产养殖及其疫病防控中的作用和价值,利用药用植物研制开发出一批高效的绿色抗病渔药产品,大幅度提高化学药物替代率,有效降低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损失,以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10.33 圆球龙胆Gentiana globosa T.N.No,小圆地丁。高1—2cm,叶及花萼裂片坚硬,革质。产于木里县,生于海拔约3700m的山地草坡。药用全草,治疮疖痈肿、化脓性炎症。10.34 草甸龙胆(拟)Gentiana heleonates H.Sm.高10—14cm,基处分枝成丛;茎叶条状披针形;花淡紫红色,长约1.7cm,褶片截形,顶端一排长尖角齿。本种与G.aristata  相似文献   

14.
徐作英  严伟  刘菲  燕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43-19744,19777
[目的]测定四川道地药材—"川麦冬"中残留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以评判川麦冬作为四川道地药材的质量情况,为川麦冬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试验数据,也为三台县所产麦冬作为四川道地药材的用药质量提供了依据。[方法]以四川三台县所产川麦冬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总六六六(BHC)、总滴滴涕(DDT)和五氯硝基苯(PCNB)的含量。[结果]三台县所产川麦冬中残留有机氯农药含量均低于限量标准。[结论]从有机氯农药残留含量方面印证了川麦冬作为四川道地药材的优越性,符合国家中药材GAP标准和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15.
石韦属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韦属植物主要包括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和西南石韦,是中国传统药用植物。其主要化学活性成分为三萜类、黄酮类、呫酮类、甾体及挥发油成分,其粗提物和分离纯化后的活性物质具有镇咳祛痰、抑菌、抗病毒、抗炎利尿、抗氧化、增强免疫、护肾等功效,目前已被制成多种石韦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笔者对国外有关石韦属植物的化学分成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收集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查阅的文献资料和外业调研获得的结果进行整理及系统分析,以筛选出生态、药用和园林价值均较高的山地野生药用观赏植物。结果表明,秦皇岛山地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药用植物98种,隶属44科83属,重点筛选出蔷薇科、豆科、木兰科、百合科、玄参科、唇形科、胡桃科、漆树科、忍冬科和大戟科等具有开发利用前途的野生药用观赏植物36种用于生态城市的园林建设。利用野生药用观赏植物进行园林建设,可以丰富植物造景的内容,创造出环境优美、内涵丰富、生态健全、保健益人的舒适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7.
张雁 《现代农业科技》2014,(22):315-316
基于可持续发展原理,分析了药用植物在山区农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提出了开发研究新型水土保持药用植物和建立山区生态农业模式等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质量形成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材质量形成理论与控制技术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之一.文中简要综述了目前有关中药材道地性理论、药效成分形成理论及其生态环境、遗传特性、采收加工技术等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和控制技术等研究进展.指出清晰地认识以次生代谢产物为主体的药效成分的形成积累规律及其生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是实现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目前药材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的瓶颈.为此,从多学科的视角,开展药材质量形成、积累、变化的基础理论研究,通过认识规律阐明机制推动药材生产中质量控制技术的创新,实现药材质量“安全、可控、稳定、一致”的目标,是未来较长时期的重要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建在"华中药库--恩施"的以药用植物为主题的科技生态旅游景观园的华中药用植物园的资源现状,探讨了华中药用植物园科技生态景观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0.
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域范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动植物栖息地破碎等严重的生态学后果,道路生态学随之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20世纪90年代,道路生态学的研究重点转移到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域等相关领域,包括生态学影响范围、类型及其形态、格局等。大量研究表明,道路对周边动植物等生物因子以及周围环境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成分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范围各不相同,道路生态学影响域的范围随着道路的利用率以及各生态因子种类及其变化特点而有所不同。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道路生态学影响域范围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议中国应开展道路生态学影响域的综合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道路规划的实践中,推动国内道路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参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