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8-2011年通过对全县14个镇区187个行政村5 113个土壤样品19个项目53 582样次的分析测定,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世纪90年代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旬邑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为中低水平,有效磷、全钾、速效钾为中上水平,有效铁、锌、钼为低水平,有效硼、铜、锰为中等偏上水平。其均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需要,应通过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科学施肥来调节。  相似文献   

2.
为海南热带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20 mmol/L的热柠檬酸钠(121℃)提取海南白沙次生林、水田以及橡胶林剖面(0~50 cm)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用Bradford染色法进行测定,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南热带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次生林、水田以及橡胶林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0~10 cm土层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43~4.78 mg/g;20~50 cm土层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5~2.36 mg/g.海南次生林、水田和橡胶林0~20 cm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相同利用方式20~50 cm土壤层次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土地利用方式由次生林转变为水田和橡胶林对0~20 cm土壤层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使得20~50 cm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调查研究,掌握了夏邑县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原因,因地制宜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合理施肥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资源,为提高夏邑县的土地生产能力提供物质基础,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是驱动力因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的交叉性,已从数量模拟研究转向空间模拟研究,从单方法模拟研究转向多种方法结合的模拟研究,从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建模方式转向生物物理驱动力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未来的土地变化研究要加强精度的要求,促进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同时其研究成果能真正引导土地利用规划。参46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土壤碳库容量为大气碳库的2~3倍,土壤呼吸过程是土壤圈碳流入大气圈的主要途径。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库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对于揭示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及科学估算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自然林地、人工林地、农业用地和草地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相互转化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较详细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活性碳库(主要包括微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碳等)的影响,探讨了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最后对该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做了展望。参69  相似文献   

6.
以寿阳县宗艾镇1998和2008年土壤养分的变化为基础,对研究区的农户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将农户施肥情况进行量化,对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非自然因素提出较为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辽宁省瓦房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RS与GIS技术,以两个期TM影像(1981年和2009年)和相对应时间土壤化验分析数据为数据源,使用Erdas9.2遥感影像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分类为标准,对瓦房店市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生成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瓦房店市的土壤图进行GIS的空间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1年瓦房店市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中北部丘陵平原地区土壤碳密度要低于东部低山区和西南部丘陵区.2009年土壤有机碳密度在空间上无明显变化,并且1981年与2009年相比,3个地貌类型区的土壤有机质碳密度均随时间推移均呈现下降趋势,有机碳储量减少了20.83Tg.  相似文献   

8.
温室土壤在高温、高湿、有机肥与化肥投入加大、低淋溶等因素的影响下,其化学性质发生持续性的改变。在对沈阳市于洪区20072#的温室土壤与1995年的调查对比中可以看出,有机质和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持续累积,升高明显,分别达到37.3mg/kg、2.58g/kg、261.5mg/kg、257.7mg/kg.405.9mg/kg,比1995年分别升高21.9%、68.6%、109.2%、123.5%、88.9%,有效养分的升高速度高于有机物质的累积。有效磷持续快速提升可能引起缺锌、缺铁等缺素症的发生,应引起重视。温室土壤硝态氮升高明显,平均值为87.0mg/kg,比露地蔬菜土壤高200%.温室土壤pH值总体变化不大,为pH值6,2,但是低于pH值曩5的酸性土壤的数量比1995年时多了3.2个百分点,土壤酸化呈发展的趋势。温室土壤可溶性盐分为0.242mS/cm,尚在合理的范围内,次生盐渍化的倾向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LI-COR 6400-09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R_s)的日变化进行野外定位测量,分析土壤呼吸R_s日变化的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的响应关系,确定准确估算日R_s的最佳时间窗口。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R_s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土壤呼吸的日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最低值出现在21:00左右或黎明前后;R_s均随10 cm深度土壤温度(T10)的升高增加,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是分析考虑T10的滞后效应时,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表明T10对R_s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总体分析表明,8:00—10:00和16:00—18:00观测的土壤呼吸可以代表日均土壤呼吸。研究结果对准确估算日平均土壤呼吸值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服务于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对本县的土壤养分现状进行分析。本县土壤质地类型分为砂土、砂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五种,分别进行营养分析。土壤中营养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把结果应用到农业施肥和耕地质量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31-132,157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研究区1996年与2009年的2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托克逊县近13a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托克逊县近13a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托克逊县合理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衡阳南岳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详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南岳区1996—2005年土地利用状况相关资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阐述了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特点,并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目前南岳区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矛盾日益明显,城镇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人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增强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促进南岳区土地的优化利用,应采取以下措施对策:落实土地基本国策、积极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大力发展节地经济,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与节约利用,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的用地供应,增进土地生态安全,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土地用途管制与转用许可制度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大举措,对土地用途管制的范围和重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同时研究了各大地类的转用规划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14.
陈志杰  廖翠华  黄仕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03-13204,13254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利用团聚体分组方法,选择红树林湿地和农田(由湿地开垦为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湿地转变为农田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规律。[结果]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2000~250μm粒级中。质量分数为76.52%。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分配呈现了在2000—250μm粒级中最大,50~250μm次之,〈50μm团聚体最小的规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具有明显的影响,对2000~250μm粒级团聚体的影响最为显著,50~250μm次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2000~250μm和〈50μ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同50~250μm粒级有机碳含量并无明显相关。[结论]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导致土壤团聚体碳库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2000~250μm粒级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刘燕萍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29-130,133,2
以2009年沙坡头区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库为研究数据,在分析沙坡头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的中卫市沙坡头区土地利用分析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79-17481,17528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中碳库差异很大,通过研究农田、森林、草地土壤碳库的变化,为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土壤中碳库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物理分组的方法对海南岛的次生林、水稻田、甘蔗地土壤(剖面分0~10cm,10-20cm,20-50cm。50-100cm四层)进行物理组分及其有机C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由次生林变为农用地后.大团聚体占土壤的质量百分数显著降低,微团聚体和粉粒与粘粒大小的团聚体占土壤的质量百分数显著增加。几种团聚体中微团聚体的变幅最大;由次生林变为水田比变为甘蔗地对土壤不同团聚体所占的比例影响大;次生林改为水稻田和甘蔗地后,水稻田和甘蔗地土壤各物理组分的有机碳含量都显著降低.且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降低的幅度较大。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使0-50cm土壤产生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当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区土壤质量背景,分别总结了拆旧区复垦过程中农村居民点和采矿用地的土壤改良措施,如土壤基质物理结构重置、改善基质养分状况、清除基质中的有害有毒物质等。通过土壤改良技术的有效实施,可使复垦后的土地真正得以利用,土壤改良在今后增减挂钩实施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福州市耕地土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耕地土壤存在面积减少,用养不当,污染有日趋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以法治地,合理用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耕地,调整农作物布局,提高耕地土壤生产力,建立完善耕地保养和耕地环境污染监测制度等合理利用耕地土壤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付小艳  陈婕  王占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53-2054,2077
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定性、定量研究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