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栗开华 《食用菌》1993,15(3):16-16
我国的蘑菇栽培历史虽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可是栽培方式和培养料的处理一直还停留在70年代的基础上。采用生料多沟式露地栽培,可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蘑菇菌丝吃料快,出菇早,产量高,一般每平方米可产鲜菇9~10kg。现将其栽培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彦军  杨静  杨方 《食用菌》2010,(6):30-31
将贵州各地常用的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按理论最适宜碳氮比优化。结果表明:处理④(牛粪100kg,稻草500kg,过磷酸钙12.5kg,复合肥4.7kg,油枯10kg,氯化钾3kg,石灰20kg,石膏粉15kg)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及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且产量和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海门县四甲乡同一大队菇农,从1980年开始利用十边隙地框架塑料大棚栽蘑菇,亩年产值达5000元左右。平山乡菇农袁世农,1983年室内栽菇1800尺~2,秋收鲜菇3316斤,平均产值1.99元/尺~2;室外框架塑料大棚栽培700尺~2,秋收鲜菇1374斤,平均产值2.10  相似文献   

4.
以巴西蘑菇ABM-3菌株为试验对象,比较了麦粒菌种、发酵棉籽壳菌种、棉籽壳菌种和新型泥炭土菌种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结果表明,以泥炭土为主料的新型制种方法具有制种快、菌种保存期长、萌发定植快、成本低等优点.采用熟料标准箱式栽培,以棉籽壳为主料,发酵后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发满后置于标准箱中,泥炭土覆土栽培;供试的四种配方栽培料中最佳配方的鲜菇产量可达9.0 kg/m2,与发酵料床式栽培产量相当;子实体的镉含量平均值为0.42 mg/kg,产品符合国家质检要求.  相似文献   

5.
栽培蘑菇,历来要覆土,以支撑菇体,问接承受水份,保持料中小气候。国外一般采用泥炭覆土。国内多用自然土或人工改良土作覆土,如果覆土消毒不严,会导致杂菌污染,而覆土中调水份不当会引起板结,造  相似文献   

6.
我区地处太原市近郊,种植蘑菇气候适宜,原料充足,市场广阔。传统的室内床式栽培,因投资大,成本高,生产环节繁琐,难以推广。为开辟蘑菇生产新途径,我们于1985年春进行了室外阳畦栽培试验。尽管试验开始较迟,但仍然获得了  相似文献   

7.
蘑菇保鲜,早期主要以腌渍法,以后逐步采用化学、气调等处理。五十年代由美国首先进行了辐射保藏的研究。目前,散见于国内外资料上的这方面研究报道不少。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双孢蘑菇(Agricus bispoyus)均为采后4小时内的新鲜蘑菇,菌盖直径2.0~3.5cm,洁白无褐斑,无病害。  相似文献   

8.
林富师  童双利 《食用菌》2006,28(3):42-42
地处戴云山西北部的赤水镇,位于北纬25°43’,东经118° 6’,平均海拔800m,全镇有4个村海拔在1 000m以上,高山气候明显,利用高海拔秋天季风早临、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建立反季节蘑菇栽培基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03年我县在铭爱村建立反季节蘑菇生产基地面积20 000m2,取得成功,鲜菇在10月上旬上市,采鲜菇160t,产值64万元,平均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唐菖蒲年切花露地栽培花期调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唐菖蒲(Gjadiolus hybridus Hort.)在春节开花,试验采取了一些花期调控措施。在估计唐菖蒲开花稍早时(即离春节还有20-22d就抽出了花穗),采用适当控水及使用迟花素,可以延迟开花2~5d;在估计开花晚时(即离春节还有15-17d,才抽出花穗),可用赤霉素喷施或注射顶端花苞,或应用简易塑料拱棚在花茎抽出5cm以上加温5-7d都可提早开花3d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分离培育的蘑菇匍匐型菌株,能够显著地提高单产。为了验证匍匐型菌株的增产效果,并在闽东地区推广应用,我们于1979年春,从该所引进了M—101号菌株,在福鼎县的城关、南溪、前歧、管阳等公社进行了试验栽培。面积达1万平方尺,  相似文献   

11.
棕色蘑菇俗称棕蘑,也称波希美亚种,是英国的代表种,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良,是一种既可鲜销又可加工的绿色保健食品。ZM-1是由日本丸虹株式会社提供的棕蘑新品种,我们于2000年下半年引进,2001年春季进行小面积出菇试验获得成功,当年秋季开始在两只菇房试种50m~2,分别获得6.8kg/m~2、7.3kg/m~2的较高产量。现将一年来在试种过程中摸索出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孟华俊  罗朝晖 《食用菌》2007,29(5):61-61
2001年,我地极少部分种植者遭到立枯病的轻微为害。由于当时对其认识不够,误为用水不当。2002年我市蘑菇种植者再次受到了立枯病的为害,受害面积达2.7hm2,受害者  相似文献   

13.
蘑菇生产传统是用粗细土进行覆土,此法不仅费工费时,且初次栽培者掌握不当会损伤菌丝。我们试用自然活土一次覆法,获得了较好效果。(一)选土及处理选择遇水不松散、吸水和保水性能好的菜园肥土,挖回后敲碎成蚕豆、豌豆大小的土粒,过5毫米筛孔筛去粉末,再加0.5%石灰混匀,保持pH8~8.5,然后喷入0.1%的多菌灵和0.05%的敌敌畏,翻拌均匀,覆盖薄膜24小时。(二)覆土及管理一次性覆土3.5~4厘米厚,覆土后保持自然水份(捏得扁,搓不碎),如果表面干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21,(5)
以组织分离法获得的四孢蘑菇菌种为试验用种,以杨树叶为主要原料,采用室内覆盖腐殖土栽培法栽培四孢蘑菇。结果,覆土后四孢蘑菇菌丝爬土扭结变粗,并形成子实体,生物学效率为30%。  相似文献   

15.
大丽花是菊科大丽花属植物,原产墨西哥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现世界各国广泛栽培,园艺栽培品种繁多。要想种好大丽花,地栽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地势选择 地栽大丽花,忌积水停滞,宜选地势较高之处,否则雨后积水,容易引起根部腐烂甚至死亡。栽培地点应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最好种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若土质粘重,一定要掺入大量沙土,并施入有机肥料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16.
岩金火 《食用菌》2007,29(5):40-40
以蘑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为基础进行周年性即一年分春季、夏季、秋冬季(三季)栽培蘑菇。两年来笔者以三座经改造的标准化菇房为试验房,三座为对照房进行蘑菇周年性栽培  相似文献   

17.
自1992年12月全国第二次蘑菇加工技术协作会后,我厂参观考查了绵阳罐头厂的稻田种蘑菇技术,于1994年秋季引进、试验、推广了该技术。最高每亩种400m~2,秋菇单产7.5~12.5kg/m~2,春菇单产3.8~7.5kg/m~2。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较完整的适宜川东稻田种蘑菇的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杂交狼尾草栽培双孢蘑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干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试验研究,探讨不同草粪比对双孢蘑菇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干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是可行的,供试草粪比中,以3∶2(配方A,碳氮比为28.66∶1)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最高(12.32 kg/m2)、品质最好(单菇重、氨基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在市场上倍受青睐。河南商丘市栽培双孢蘑菇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大多数采用稻草栽培。近几年由于稻草资源紧缺,价格上涨,栽培成本越来越高,制约了双孢蘑菇的发展。为了扩大培养料的来源,笔者利用当地丰富的麦秸秆做原料栽培双孢蘑菇,通过几年的栽培试验,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这一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