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寻找克服以往玉米须黄酮及其单体纯化工艺不足的技术,分离玉米须黄酮及其单体。[方法]以玉米须浸膏为原料,采用萃取和模拟移动床色谱相结合的办法分离高纯度玉米须黄酮,并优化其纯化工艺。[结果]所得产品和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明确了玉米须黄酮的纯化工艺路线。[结论]规模化精细分离技术和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可用于高纯度玉米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青玉米须总黄酮进行吸附纯化,筛选出适宜的树脂XDA-200,考察了原液质量浓度、pH值等因素对该树脂吸附的影响,以及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等对静态解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XDA-200树脂对玉米须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纯化性能,当上样液浓度为20.2mg/ml,PH值为5,上样液量为2倍树脂柱体积,吸附流速1.8BV/hr时吸附效果最好;洗脱液为2.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时,洗脱效果最好,分离纯化后的青玉米须黄酮产品纯度可达70.6%。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波法对玉米须黄酮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玉米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65%,料液比1 g∶25 m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此工艺下所得玉米须黄酮提取率为1.48%.  相似文献   

4.
玉米须黄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须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含有多种功能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功能性成分之一,具备开发潜力。主要综述玉米须黄酮在提取、种类以及药理功效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玉米须黄酮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响应面优化法,研究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优工艺,为进一步开发玉米须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利用Design-Exper 7.0.0软件对玉米须黄酮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并对该工艺下的提取率与单一超声波法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31∶1(mL/g)、超声功率173W、酶解时间42min、加酶比(果胶酶∶纤维素酶)1.9∶1,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0.86±0.02)%,较单一超声波提取(提取率(0.72±0.02)%)有明显提高。【结论】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竹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个纯化竹叶黄酮工艺以及测量竹叶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艺4聚酰胺柱吸附法为最佳工艺,纯化后竹叶黄酮浓度达0.59 mg·mL-1(分光光度法)和0.60 mg·mL-1(HPLC).两种方法测定的竹叶黄酮浓度值差异不大,结果稳定可靠.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方便,测定结果略微偏高, HPLC法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工艺,并对不同条件下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玉米须多糖是传统中草药玉米须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具备开发潜力。主要就玉米须多糖在提取、纯化、组成以及生物学活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玉米须多糖研究及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出陕西兴平种植的三种不同品种玉米须总黄酮含量较高的品种。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各品种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测得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郑单958,含量达到了10.739 mg·g-1,申单9号中黄酮含量为8.174 mg·g-1,武科2号的黄酮含量最低,为4.684 mg·g-1。结论:这三种不同品种玉米须在同一生长期,同一生长环境中黄酮含量差异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采用半仿生法水浸提、醇提玉米须2种方法,并与传统水提、传统醇提方法作比较,以多糖、黄酮的提取量和抗氧化活性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半仿生水提多糖提取量为35.29 mg/g,比传统水提法提高了14.39%,半仿生水提黄酮提取量为5.16 mg/g,比传统水提低36.6%。2种水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且半仿生法更弱。半仿生醇提多糖提取量为49.53 mg/g,比传统醇提提高了19.75%,醇提黄酮提取量为15.59 mg/g,比传统醇提高了59.4%。2种醇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且半仿生法较强。半仿生水提有利于玉米须多糖的提取;半仿生醇提玉米须黄酮、多糖均提高,且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是提取分离玉米须活性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高效利用玉米花丝(须)资源,探索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开发途径和利用手段,本研究主要分析2001—2018年有关玉米花丝化学成分、药理及保健和美容等功能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玉米花丝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多酚类、植物甾醇类、矿质元素和有机酸等。花丝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重要的药理价值,应用前景广泛。但目前其药理机制尚不清晰,产品开发利用缺乏深度。因此,现阶段的任务在于利用现代作物学与药理学研究手段,探明玉米花丝新型药用价值机理,加大玉米花丝的高附加值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12.
Increasing the planting dens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maize(Zea mays L.), although it can also aggravate ovary apical abortion-induced bald tips of the ears, which might, in turn, reduce the yield. While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egulation of drought-related abortion in maize is well established,high planting density-related abortion in maize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ovary apical ab...  相似文献   

13.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须为禾本科玉蜀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总结了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及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玉米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解析试验比较7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解析特性,确定AB-8型大孔吸附树脂适用于千斤拔总黄酮的分离纯化。通过动态吸附试验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相当于原生药质量浓度为0.12g·mL-1,最大上样量为12.83mg·mL-1,上样液的pH为5.0,上样流速为2.0mL·min-1,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为70%,洗脱剂用量为7BV,洗脱流速为1.5mL·min-1。在此条件下,千斤拔总黄酮的纯度由31.26%提高至65.7%,说明该工艺稳定可靠,可用来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提取柿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曼萍  梁静  周蓉  熊汉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08-9709,9726
研究超声波提取柿叶中总黄酮的工艺。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柿叶中总黄酮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柿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增大,当乙醇浓度超过60%后提取率下降。总黄酮提取率随料液比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料液比达1∶20时,增加幅度明显减缓;总黄酮提取率随超声波提取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影响柿叶总黄酮提取率因素的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最佳提取工艺是乙醇浓度60%,超声波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25,总黄酮得率为3.54%。与常规回流法相比,超声波提取法柿叶中总黄酮的得率提高77%,并缩短了提取时间,降低了提取溶剂的用量。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成本低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自交系178(保绿型)和K12(非保绿型)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2个氮处理,研究2个不同保绿型自交系花粒期叶片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与氮同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2个自交系在吐丝期后14d前后光合性能达到最大,而从吐丝21d后又呈现迅速下降趋势;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在吐丝14d左右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丙二醛(MDA)含量一直升高。保绿型玉米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显著高于非保绿型玉米自交系,且表现出更高的光合势和更强的耐低氮能力,最终在产量方面保绿型表现更突出,因此,认为保绿性可作为筛选氮高效玉米自交系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7.
玉米自交系K 12花丝红色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交系K12和琼68的1套分离群体对玉米红花丝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K12的红花丝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基因定位的方法将K 12中控制红花丝的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与SSR引物um c 1576的遗传距离为3.0 cM.  相似文献   

18.
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8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在郑州生态条件下表现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热带、亚热带群体散粉、吐丝期显著延迟,雌雄不协调,植株穗位高、叶片数增多、空秆率高、结实性产左,果穗性状均明显劣于温带对照,在郑州生态条件下不能直接利用,但是群体内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可以用来拓宽现有玉米的遗传基础;不同热带、亚热带群体的光周期敏感性不同;不同性状对光同期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ASI、吐丝期、穗位高、叶  相似文献   

19.
通辽市以玉米作为当地主栽农作物,年播种玉米106.7万hm2,占全区三分之一.玉米产业对全市乃至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病虫害成为影响产量的一大因素,因此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刻不容缓.文章综述了通辽市玉米螟、丝黑穗病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