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测定了氯氰菊酯、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灭多威、吡虫啉、烟碱等8种杀虫剂对陕西棉蚜的毒力,并与1994,1995年测定结果比较,结果表明,陕西棉蚜对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发展很快,抗性倍数已达884.19的极高抗水平;对有机磷农药的抗药性发展比较平缓,抗性倍数为0.83~11.36,处于中低水平;对灭多威的抗药性发展呈下降趋势,抗性倍数为16.60;在供试药剂中,吡虫啉的相对毒力最高,LD50=1.043ng/头。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萧县棉蚜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棉蚜时吡虫啉的抗性发展速度在加快,2002-2007年平均每年以6.2倍的速度递增,至2007年抗性指数为56.9倍,达高抗水平;对氧乐果的抗性发展趋于平稳,至2007年抗性指数为2.2倍,属敏感阶段;对定虫脒的抗性亦在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对吡虫啉等杀虫剂抗药性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4—2007年间,测定了氧化乐果、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等杀虫剂对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的毒力。与敏感基线比较,河北省各地棉蚜对灭多威的抗药性始终处于中、高抗水平,抗性倍数最高达94.04倍;对氧化乐果的抗药性发展较快,但基本仍处于中、低抗水平,其抗性倍数为2.15~20.76;河北省各地棉蚜种群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药性差异波动较大,对啶虫脒的差异最大可达25.83倍。 相似文献
5.
6.
7.
8.
测定了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灭多威、吡虫啉、烟碱等 9种杀虫剂对北疆棉蚜的毒力 ,并与 1988年的测定结果比较表明 ,北疆棉蚜对各类药剂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发展较为缓慢 ,抗性倍数为 0 .3~ 6 .8,处于敏感和低抗水平 ;对溴氰菊酯处于高抗水平 ,抗性倍数达 118.2 ;对氯氰菊酯处于低抗水平 ;对灭多威的抗性发展较快 ,抗性倍数上升至 15 .9。在供试药剂中吡虫啉的毒力最高 (L D5 0 =0 .2 7ng·头 - 1 )。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灭多威,吡虫啉,烟碱等9种杀虫剂对北疆棉蚜的毒力,并与1988年的测定结果比较表明,北疆棉蚜对各类药剂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发展较为缓慢,抗性倍数为0.3-6.8,处于敏感和低抗水平,对溴氰菊酯处于高抗水平,抗性倍数达118.2;对氯氰菊酯处于低抗水平,对灭多威的抗性发展较快,抗性倍数上升至15.9。在供试药剂中吡虫啉的毒力最(LD50=0.27ng.头^-1)。 相似文献
10.
棉蚜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尔比亚&#;阿合尼亚孜 《现代农业科学》2009,(6):160-161
棉蚜是新疆棉区的3大害虫之一,其危害使棉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棉蚜的治理中,施用杀虫剂是一项重要措施。目前防治棉蚜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在一些地区,由于大量、不合理的使用杀虫荆,导致棉蚜的抗药性水平不断上升,这给中国棉花的化学防治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及时总结棉蚜的抗药性研究进展对其防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扣理论指导意义。近几年笔者通过棉蚜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并作出以下概述。 相似文献
11.
陕西棉花苗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0-1995年间在陕西渭南、三原、大荔棉区,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棉花苗蚜对九种常用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相比,陕西各棉区苗蚜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基本处于敏感水平;对久效磷的抗性相对较高,其RR值为2.5-4.5,对菊酯类杀虫剂则表现出极高的抗药性,1995年测定发现,对溴氰菊酯的RR值高达134571;而对氯氰菊酯则相对敏感些,三原苗蚜仅为14.36,而渭南苗蚜种群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棉蚜对常用五种农药抗药性普查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对山西省3个棉区棉蚜进行了抗药性普查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喃丹和灭多威,临猗县棉蚜抗药性分别属于极高等水平、低等水平、敏感水平、中等水平和低等水平;襄汾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处于高-极高等水平外,对其他4种农药的抗性与临猗县棉蚜相同;平遥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抗性分别处于中-高等水平和低等水平外,对其他3种农药均处于敏感水平。山西省棉蚜抗药性在近10年中均有增长,尤其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增加很快。目前南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大于中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这与南部棉区用药水平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贵州省辣椒上棉蚜的发生规律和抗药性现状,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田间普查,并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4个棉蚜田间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 表明,系统调查发现棉蚜每年均有2个发生高峰,2019年6月下旬至7月初是第一个高峰期,8月上旬是第二个小高峰期;2020年6月下旬至7月初是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中部棉蚜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生物测定方法和生化测定方法监测了河北省中部棉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本地区棉蚜对氧化乐果,久效磷及呋喃丹的敏感度水平基本一致。棉蚜对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随地区、季节、寄主的不同而有差异。棉蚜的抗药性增加与体内水解酯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棉蚜抗药性简易生物测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江苏宜兴、山东阳谷和河北冀县等不同抗性水平的棉蚜,通过与毛细管点滴法的比较测定,建立了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棉蚜抗药性药膜生测法.并利用宜兴敏感性棉蚜,初步建立了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磷胺、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等7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毒力基线。 相似文献
16.
17.
1990~1995年间在陕西渭南、三原、大荔棉区,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棉花苗蚜对九种常用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相比,陕西各棉区苗蚜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基本处于敏感水平;对久效磷的抗性相对较高,其RR值为2.5~4.5.对菊酯类杀虫剂则表现出极高的抗药性,1995年测定发现,对溴氰菊酯的RR值高达134571;而对氯氰菊酯则相对敏感些,三原苗蚜仅为14.36;而渭南苗蚜种群则高达164.86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抗药性治理的原则,针对我省棉蚜、棉铃虫抗药性实际状况,在全省范围内,制定和实施了一套适合我省特点的抗药性治理方案。在综合防治的前提下,具体和优化了化学防治,强调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采用抗药性治理措施和综合防治措施后,示范区防治成本降低23%~33%,防治效果明显优于非示范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示范区用药次数和用量减少,对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增长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