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的元宵节,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其寓意就是团团圆圆、平平安安。2008年6月,元宵节民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宵节,吃元宵元宵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流传的说法有好几  相似文献   

2.
<正>甲午马年三大特点:两头春、闰九月、元宵遇上情人节。抛去前两个,单论后者,代表亲情的中国元宵节与浪漫爱情的西方情人节,在2月14日"喜相逢"。而它们的下次相遇,要到2033年。从节日的意境上来看,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气质般配。情人节的浪漫不用多说,元宵节是农历年之中的第个月圆之夜,古时,除了看花灯、赏圆月、踩高跷、划旱船这些固定习俗外,更有层特别的意味。元宵节有个称谓:灯节。朝代不同,节日时长也不样,三五天至十天不等,而尤以明代长。明朝国皇帝朱元璋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在礼制森严的古代,有了这应情应景的灯节,平日里"三  相似文献   

3.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4.
<正>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14,(11):22-29
春节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的节日,是东亚许多地区传统上庆祝新的一年的节庆,并为中国大陆、澳门、香港、台湾、朝鲜、韩国、蒙古、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等地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一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节日的时间相信和农业劳作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正月,是农历年的开端。由于担当开局大任,正月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举足轻重。最珍重的相聚,最稠密的祝福,最盎然的生机,都只是它的众多面孔之一。正月要郑重,要热闹。正月过好了,一年的光景似乎都埋下了明媚的伏笔。接福·新桃换旧符世界上大概没有第二个国家,在每年差不多的时候,以数亿人为单位,进行如此大规模的长途"迁徙"。一句"回家过年",是自不待言的默契。在正月  相似文献   

7.
正虽然春节假期已经走远,但这并不代表春节已经结束,在中国人的习俗里,要等到"上灯""落灯"才表示这个年是真正过完了。而这些习俗都与一个节日有关,那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相传元宵节的来历要追溯至汉文帝时期,为纪念平息"诸吕之乱",汉文帝把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便有了"正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科技》2014,(2):77-77
<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相似文献   

9.
元宵节简介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2009,(2):39-39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1.
《甘肃农业》2015,(4):62
<正>1月1日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一般称为正月。正月,又称孟春、端月、陬月、柳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那么一月为什么叫正月呢?正月由来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民间习惯称这一天为正月初一。农历的第一个月不叫一月而叫“正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中国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据说,商朝把夏朝规定的12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而周朝又把11月算作每年的  相似文献   

12.
欢乐元宵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有利于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14.
正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这一节日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6月21日,农业农村部在国务院新闻发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韩长赋说,这里我首先向全国亿万农民报告一个好消息,近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一个节日,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审议,这是不多见的,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9月23日,中国亿万农民将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也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6月2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同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  相似文献   

17.
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的节日,是东亚许多地区传统上庆祝新的一年的节庆,并为中国大陆、澳门、香港、台湾、朝鲜、韩国、蒙古、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等地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一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节日的时间相信和农业劳作影响有关;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谷穗成熟的形象。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一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不同时期春节的时间也不一样。夏朝为岁首;商朝为四季大祀中的冬祀。也有说古代所谓“春节”,意思是春天的节序,曾经还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有时也泛指整个春季。汉武帝时推行太阳历,才明确规定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新年。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2015,(6):35
<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第八届陇南传统民俗文化节日"陇南乞巧女儿节"在"乞巧之乡"西和县拉开帷幕。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甘肃省西和县、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集信仰崇拜、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参加主体多为未婚的女性,节日从每年农历  相似文献   

20.
社火(二)     
陇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具有黄土高原典型的地貌.在陇县至今仍保留着纯朴的民风和古老的民俗,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沉积.陇县的婚嫁、丧葬、寿辰、庙会以及传统节日庆典都具有浓郁的传统色彩和民族风情,其中陇县“社火“是最具代表的民风民俗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每个村庄都要组织古老的社火表演,家家户户挂花灯,以此抒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只要你到他们中去 ,你便可以领略到悠悠华夏文化的博大,更感受到一种难以按捺的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